為什麼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是孩子自己原因還是老師的原因?

pjj062213


學過高中數學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統計現象叫做正態分佈,因為是數學王子高斯發現的,所以也叫高斯分佈。這個現象講的就是無論什麼領域,在絕大多數群體中,總是處於中間水平的佔絕大多數(約80%),而非常拔尖和墊底的兩頭各佔10%左右。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個國家的收入水平,大富豪和溫飽線下的是絕對少數,而大多數都是中間群體。當然這個中間群體也是有變化趨勢的,並不是大家都平均。

現在再回到這個問題來看就很明瞭了,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但這兩者都不是大多數,他們對平均值的貢獻其實差不多抵消了。所以如果能把差生的成績提高一點,再把大部分中間學生的成績提高一點,整個平均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不過即便差生成績上不去,老師也不必對他們冷漠以對甚至惡言相向,畢竟他們也不想。而且人在少年時期的境遇往往對以後的人生影響很大,所以能鼓勵還是多鼓勵,多給他們信心。就算在當下不能通過成績提高表現明顯,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也會在多年以後體現出來。


Gavin請你學英語


一個班級中,既有學困生(差生)又有優秀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班級中有差生,不能單單怨老師不會教,也不能單單怨家長不願配合,更不能抱怨孩子太笨,而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我從教16年了,16年來往往遇到這麼一種情況:比如上一屆教的是一戶人家中的大寶,三年之後又教這戶人家的二寶或者三寶。同樣的家長,同樣的老師,但孩子不一樣,成績就天差地別。舉個例子,我在前兩屆教到一位很乖巧的女生,那孩子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對書有著濃厚的興趣,語文成績一直名列班級前茅。後來,她在初中、高中階段,語文都是班級中的“排頭兵”。

今年,我教到這位女生的弟弟。可以說這個男生是很讓人頭疼的存在,他學習的積極性無限接近於0,上課期間從來沒見過他舉手回答問題,回去之後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沒有家長“嚴防死守”地盯著,估計是很難主動完成的。每次考試,他只要能夠考到60分,我就為他感到特別欣慰——總算及格了……後來,那位家長告訴我,他的這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經常發燒,這是否對智力有影響,誰都不知道。

一個班級中既有學困生(差生)又有優秀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孩子自身的素質。我們身邊的很多家長表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孩子的起跑線在哪兒就有了呢?說來也許你不信,孩子這輩子的起跑線,其實在孃胎中就已經劃出來了:孃胎中孩子的基因強大,出生後自然智商也是頂呱呱的存在。天才是離不開99%的汗水,但1%的靈感與天賦我覺得絕不容小覷。

其次,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溺愛中成長的孩子,打罵中成長的孩子,放任自流中成長的孩子,往往都會成為班級中的學困生(差生)。每一次我把單元測試的成績私法給家長,某位家長就非常不滿意:“太差了,才80分!”他對我這樣講,對他的孩子可能也是這樣的話語。一個從來都是在打擊和斥責中成長的孩子,能有多大的進步空間?這個孩子能考到80分,比以前進步了十分左右,結果聽到這個家長的責備之後,他最終沒有再進步,最近的一次考試甚至考個不及格。差生,差什麼?差表揚,差方法,僅此而已。

第三,老師的教育方式不適合孩子。有些學生在某個老師的班級裡,在學習上能突飛猛進,而在另一個老師的班級中卻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開倒車”,這並非這兩個老師的水平相差有多麼懸殊,而是印證了一句話:“親其師,信其道”,而信其道,剛剛好又樂其學。

當然,決定孩子成績的因素還有很多,你覺得還有哪一些呢?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讀書時,我就是一個差生,每次考試,6門功課加起來還不到60分,而且還調皮搗蛋,經常影響他人學習,老師就選我為班上的紀律委員,為的是約束我自己,可惜我就是無法控制不了自己,最後,老師實在沒辦法,就把我們幾個"老油條"安排坐在教室內最後一排,我們照樣調皮搗蛋,影響他人,老師很生氣,經常用黑板刷子砸上我們,有好幾回,我額頭被砸出一個大大的波(腫塊)。可我沒放在心上,更沒有想過二十年後去報復他!


大明湖畔的蓉麼嬤


我想問的是:有沒有哪個班的學生全部都是很優秀的?肯定沒有!!

相對而言,即使是尖子班也有差生!

你是不是想說優秀的老師可以把所有學生都教得很優秀?!你是當老師的嗎?!

我是一個老師,我也想把所有學生都變得很優秀,但是有些學生壓根不學習,實在很難轉化啊!我也想幫他找到他的興趣去培養一下,但是現如今的單一的升學考試擺在那裡,我也無能為力。

我承認我不夠優秀,但我也一直盡力地工作。我也想像電影電視裡的那些優秀的老師那樣,但是究竟還是每一屆學生都有幾個不能正常升學的!一個孩子被送去學校,成敗也全部變成了老師的事!!這不公平!!!

請別拿這個去苛責老師們,老師們都很不容易呢!



一條小河向西流


別說同班有三六九等,成績各一,同一家庭的兩個子女或許也千差萬別:我教過這麼兄弟倆,2013年畢業的哥哥,2016年高考自主招生進了上海交大。

同年他弟弟進來讀初一,雖說也不是很差的那種,但明顯相差一個檔次——父母偶爾言談中也說到,最好兩個能留一個在身邊,不要走得太遠。所以或許管教有鬆懈,要求降低了。有時去他家,明顯能看到他在玩手機。

要說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的原因,其實很多:既有孩子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更有老師和社會的原因。

有的人在學校讀書時怎麼教育都沒有用,今天好點明天又老毛病後重犯。而走上社會,經歷了那麼多挫折後,在大風大浪中勝出後,順利地在社會這所大學裡自學成才了。

外因靠內因起作用,學生自身原因佔多,包括小學基礎,家庭(成員)從小的引導,甚至大人、小夥伴等的潛移默化作用。

孟母三遷的故事,近朱者赤,跟優秀的人在一起久了,你也會變優秀、自覺性加強……都是這個理。

當然,老師的作用也不小,知識淵博、又能hold得住學生的老師,顏值高、上課風格恰好又合口味的老師,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失學生面子的老師……這些老師教育下的學生優秀生不會少。

其實,決定孩子成績好的因素很多,你還遇到過什麼情形?歡迎留言分享。


種金易


一個班為什麼會有優秀生和差生呢?大家還記得偉人毛澤東說的“任何一個人群,都有左,中,右,三種人”這句話嗎?在今天,我再把它理解為左一一好的,優秀的;中一一普通的,中等的;右一一落後的,差的。

人,生下來就有差異,有聰明,一般,愚蠢之分。後期,則又有“三分聰明七分努力”之作用。就拿我本人為例。小學一年級,我跳皮搗蛋,被趕回家看牛。一年後復讀直上三年級(估計父親一是逼我學,二是再次讓我回家看牛)。也許時機造就了我一一這三年級與二年級學生人數不多因而組成複式班<5O年代>,一節課分講兩級課程,正好給我補上了二年級知識!第一學期,老師對我爸說:差。經我不懈努力,第二個學期,老師驚訝地對我爸說:很不錯。由於那年永記一生的艱苦驚險(差點淹死)看牛生活,每遇學習困難都提醒我:必須努力,必須前進。到了五六年級,我己成為各科老師的“糖團”[注:我爸說的。意思是老師十分喜愛我]。我六年級第一學期59年下半年,我失去了可愛的母親,只有4O多歲的父親帶著我姐弟四個(寫到這,我淚水滾滾濠了雙眼,不得不停下)。本要停學了,但老師極不同意,父親也很想讓我成才。六O年,我終於以優異成績考上縣一中,是我這貧窮落後山村裡歷史上第一個。後來我仍不斷拼搏,克服了別人難以理解想象的困苦(因篇幅不適詳說),終於在六六年於縣一中高中畢業,成為本鎮當年唯一的縣高中畢業生(文革毀了我大學夢!)……

我寫這些,就是想問:你的孩子做到了那“七分努力”了嗎?

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那怕他是教育家,都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優秀。孔子弟子三千,但又有多少個優秀的呢?徐特立老師教出享譽世界的毛主席,但其他的每-一個都優秀嗎?

人的高矮肥瘦有差異,性格有差異,腦子靈活程度有差異,聰明愚蠢度有差異,沒有差異,就沒有這精彩的世界。

以上這些,就是為什麼同一個班學生卻有差異的原因。


手機用戶5990100835好


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生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光向題主所說的老師或學生的問題嗎?我個人認為造成這種兩級分化的原因比較複雜。


我的讀書生活比較複雜,成績也經歷過優生、差生,從優到差又從差到優的起起伏伏的過程,再加上我十多年的教書生涯,我覺得我個人對於這種現象感觸頗深。我結合我自身經歷來看,個人認為一個班級有差生又有優生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家庭的教育。從我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一個班級中的差生大多數來源於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大多靠祖輩監護,他們對孩子都比較溺愛,同時對孩子在學習上的監管也力不從心,長年累月的缺失管理導致孩子學習習慣差,性格叛逆。所以這類孩子往往會成為一個班的差生。


第二、孩子自身的原因。有很多孩子非常聰明,無論學什麼都快,但你唯獨不要和他談學習。他們似乎天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寧願選擇被罰,也不選擇主動學習。還有很多孩子,學習習慣不好,自律性太差,老師和家長對他們一放鬆,成績就直線下降,老師和老師嚴抓成績就會上升。還有學習方法的問題,孩子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導致學習起來事倍功半……

第三、社會環境的影響。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孩子生活的環境也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影響。我記得我讀書時,就深受其害,被當時周邊的遊戲室,桌球室,網吧給深深影響,導致成績直線下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差生。幸好後來換了學校,換了生活環境才讓我又由差變好。



第四、老師教學方法的影響。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同,所以每個人喜歡的學習方法也不同。那麼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孩子的成績也是有影響的。說不定這十多年的教書生涯中,也有因為不適應我教學方法而深受其害的學生,只是我們做老師的不自知而已。

總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能一一例舉,但簡單的把這種現象給學生自己背或讓老師背是肯定不行的。


鄉村教師123


我女兒小學,剛去學校分班肯定班級成績都差不多的。她的語文老師一直當他們班主任,是個挺負責任的老師。現在幾年過去了,他們班的語文成績一直是整體比較好,當然也是有好的有差的,只是差距沒那麼嚴重。

然後別的科目都整體成績就沒那麼好了,而且差距也挺大的。

所以說單看一個班級成績,肯定和老師沒有關係,但是如果基礎一樣,橫向和別的班級比較有差距的話,肯定有老師的責任。


晴天757655068


面對孩子跌宕起伏的成績,作為家長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通過觀察自家孩子及與做老師的朋友探討,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孩子不喜歡這個老師。我們都從學生時代走過,都非常清楚一個老師對孩子成績的影響。我語文成績一直不錯後來上大學也選了中文系,主要受五年級語文老師的影響,他每天要求我們寫日記,而我的日記經常被當做範文在班上讀,更激發了我對語文的濃厚興趣。相反,我家孩子遇到了一位不喜歡的語文老師,一上課就心煩根本聽不進去,結果成績一落千丈。

二是孩子不喜歡這門課。我朋友家的男孩從小不喜歡英語課,朋友給他報課外輔導死活不去,英語課上聽力根本聽不懂,孩子越拖越厲害,現在基本放棄英語了。

三是孩子接受知識能力不同。雖然在課堂上,同一個老師授課,但由於孩子上課的專注度、接受能力及主動預習、複習的能力不同,孩子們的成績肯定也有優劣。會聽課能主動複習的孩子成績就好,我兒子班一個小女孩從一年級就一直班級第一,其媽媽做典型發言,就說孩子自主型很強,根本不用大人在一旁輔導作業,孩子從一年級自己檢查作業,自己複習課本。

四是老師教學方法及水平。一個優秀的老師,班級普遍成績會很高。我孩子一年級數學是位代課老師,孩子相差成績特別大,最高分100,最低分能不及格;而到了三年級這位資歷高有經驗的老師,除了個別幾個孩子80分一下,其餘都是90分以上,甚至好多100分的。

一個班級學習成績有好有壞,我認為關鍵是孩子,但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孩子對老師及學科的好惡,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績。


瑞媽銳言


為什麼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是孩子自己原因還是老師的原因?

今天看到一位網友跟貼,說自己孩子在北京某小學讀三年級,上學期末他被老師“約談”了,原因是他孩子數學、英語滿分,語文99,老師說他該重視一下孩子的學習了!我不知道他說的是否有調侃的意思,但看了許多家長的留言,我才發現是我太out了!一線城市知名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竟然已經在刷初中考試題了!有的則已經開始學習物理了!這真的讓孤陋寡聞的我驚掉了大牙,原來,一些小學生已經優秀到這種地步了。

這兩天,平臺上剛剛熱議了兩位神童級天才,一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明星”,11歲直接跳過中學,就讀中國科技大學第一屆少年班的謝彥波,14歲讀研究生,18歲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周光召院士讀博士。一位是85年出生,2000年十四歲半時參加高考,滿分奪得河南省理工科“狀元”,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科學專業錄取的何碧玉。這還是讓人驚掉大牙的“別人家的孩子”!

我孩子就讀的是重點高中尖子生班,高一入學時,班上學生成績差別並不大,基本都是全縣前50名,但一年後,有學生休學了,有學生轉到普通班去了。三年後高考,有的985,有的211,有的只達到了二本線,選擇復讀了。而該校普通班一樣有考上重點本科的。

前些時候,老朋友聚會,縣城某重點小學的老師談到,帶三年級某班數學,期末均分97,年級倒數第一被校長訓話,家長質疑!搞得他一度懷疑人生。

舉這些例子意在說明:

1.十指有長短,人與人之間必然是有差異的。一個班有優秀的、有學困的很正常;

2.優秀的評價標準不一,評價結果也不一樣。數學99的被批不重視學習,均分97的被訓到懷疑人生,單看自身成績又豈不是優秀的?

3.優秀不是恆定的,學困也不是恆定的。尖子生班一樣有人學不下去,而普通班一樣有人成就了不尋常。

4.有些人的優秀是開了掛的,就像有些人的駑鈍是天生的,這些確實是從道理上講不通的,咱們必須面對現實,順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