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浮樑縣黃壇村第一書記馬基礎扶貧手記

要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駐浮樑縣黃壇村第一書記馬基礎扶貧手記

訊(記者 邵婧 記錄整理)2017年3月,我被市紀委選派到黃壇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代表市紀委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一年多來,我不分日夜駐紮在村裡,感村民之苦樂、想村民之出路,真正與村裡人打成一片,大家都親切地叫我一聲老馬。

說實話,剛來的時候我對扶貧工作該怎麼幹沒什麼概念,但我知道得先把村裡的情況摸清楚,那時候村裡還沒修路,我踏著泥濘的土路把黃壇村19個村小組、13個自然村全走訪了一遍,為了走訪住在半山腰幾家零散的村民,翻山過溝爬坡坎,路上就得花六七個小時。當第一書記的前九個月,我的工作日誌就寫了滿滿兩大本,誰家的老人有病,誰家小孩上不起學,誰家缺油少糧了……我都一一記在心裡,並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制定脫貧計劃。

日子久了,大家都很信任我,同時村裡人的善良淳樸也觸動著我的心。山上有戶人家,90多歲的寡母張桂英帶著60多歲的智障兒子相依為命,靠自己種菜過日子,很不容易。但我每次去她家,她都很熱情,給我泡她自己曬的茶葉喝,簡陋的小屋也總是收拾得乾淨整潔。為了讓她們母子能搬離危房,我認真研究政策,頂著寒風幾趟幾趟地跑,為老人爭取支持,把她家納入危房改造工程,還自費資助老人買了

冰箱、棉被等生活必需品。住進新房的老人家對我很是感激,希望把她自己曬的乾菜送給我吃,但我知道這是老人一家唯一的一點經濟來源,乾脆就把她家所有曬乾的菜扛下山,自己和同事、朋友幫忙買下。

村民楊根發和妻子患先天殘疾,兩個孩子還在上學,我明白讀書是農家孩子最光明的出路,我對兩個孩子採取了教育幫扶措施,併為楊根發爭取到了一個縣人社局的精準扶貧公益崗位,讓他們家每月有了600元穩定收入,生活也有了希望。

2017年,我兒子被查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本已經計劃好前往上海陪護兒子作進一步檢查,車票都買好了,但6月23日,暴雨突然來襲,黃壇村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眼看水越漲越高,我想如果我這時候走開,村裡的老百姓咋辦?忍痛取消原定行程後,我連夜上戶把分散的4戶群眾轉移下來。還沒來得及喘一口氣,又接到群眾反映,沙冒石大橋引橋部分被洪水沖斷,交通中斷,被困群眾4000餘人。我第一時間就趕到現場清淤,並請市公路局及直屬分局對大橋引橋進行搶修,6月25日中午,引橋就被修好了,群眾也恢復了正常出行。

村裡的道路一直是我的心事。要想富,先修路,這話一點都不錯。還好,我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村裡的黨員幹部們和我一起努力,還有一個強大的“孃家”在支持著我。在多方努力下,黃壇村集鎮公路“白改黑”工程用了3天時間就建設完工,那些日子,我天天頂著烈日泡在工地上,公路建設好了,村民們看著平整寬敞的道路,心中都燃起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每週四的集市辦得熱鬧紅火,看到大家幸福的笑臉,我就覺得這幾年的付出,值!

如今的黃壇村,環境整潔乾淨,曾經被洪水沖毀的農田護壩也做了及時重建,路燈改造工程讓村裡的夜也光亮起來。我希望,未來的黃壇村能建設起更多產業,有自己的“造血”能力,實現真正的脫貧,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來源:景德鎮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