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農村徵收拆問題和程序的關鍵點】

農村發展,自然少不了徵地拆遷,但徵地拆遷也對應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例如農村在相關信息和知識瞭解較少,除了對補償問題比較關注外,其它拆遷問題關注就比較少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徵地拆遷問題有很多很多,拆遷補償標準的不同?補償按照人員計算還是面積計算?拆遷後的安置問題?拆遷流程是否規範等等,中師結合最新政策及事實案例中的問題做出解答,為大家不為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問題而煩惱。

一文看懂【農村徵收拆問題和程序的關鍵點】

一、補償按照人員計算還是面積計算

其實這個問題大部分還是取決於當地拆遷徵收中執行的政策為準,但是要注意安置補助費,人多自然補助就多了。

一文看懂【農村徵收拆問題和程序的關鍵點】

1.集體土地的法律規定:大部分農村土地、城中村和部分郊區土地都屬於集體土地,集體土地中的宅基地和承包地是不能買賣的。徵收拆遷中,國家也對其補償費有相關的規定,具體價格要依照當地市場綜合價格確定。

農村補償的三種類型:

(1)貨幣補償;

(2)產權置換;

(3)宅基地安置,並補償一定重建資金。

2.安置補助費的內容:集體土地補償主要有土地附著物、青苗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其中安置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徵收土地和相關人員的安置,也就是說,家中人口的多少就取決於安置補助費,人多自然補償就多了。


二、程序中的重要關鍵點

1.徵收公告,告知即將徵收

大部分情況此次的徵收公告一般是“計劃徵收公告”,也就是說不是正式的徵收公告,由於徵收文件尚未得到審核,所以是“計劃”,但是必須提前通知,內容主要包括:徵收範圍、面積、用途;補償方式和標準;如何安置等。

2.評估和調查,不滿意申請專家評估

這一環節主要進行徵收區域每家每戶入戶調查和麵積測量,核查附著物的情況,如果在初次評估並不滿意,可以申請二次評估,如果還不滿意可以申請專家評估。要記住,評估方的選擇不是由拆遷方定,被徵收人有選擇權。

3.聽證會告知,徵求農民意見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和鄉鎮以上人民政府將對公告內容徵求村民意見,有分歧進行解決。每一位被徵收人都有權得到聽證通知和申請聽證的權利。

一文看懂【農村徵收拆問題和程序的關鍵點】

4.徵收合法必須組織審查和報告徵收材料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就徵收調查結果和制定的徵收政策和安置計劃,以及建設項目的相關材料制定計劃並對徵收計劃和土地規劃,編制建設用地報告,經縣級人民政府初審後審批,縣級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報批,走法定程序。

5.審批後必須公開

獲得批轉的徵收文件應在10個工作日內,將徵收公告再次張貼徵收區域公告欄內。徵收項目是否得到審批村民也應得知。

6.行政複議與訴訟,維權期限要注意

如果對您的徵收和賠償有異議,且不能夠通過協商的途徑解決問題,被徵收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要注意,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有著嚴格的時間要求,不要一拖再拖,適當時機通過專業律師的協助維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7.制定並公佈徵收補償方案和安置計劃方案

縣級及以上土地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批准的徵地計劃進一步核實土地所有者,權利人和地上附著物,並與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鎮)和村莊應當宣佈聽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獲得土地的農民的意見。

8.進行聽證

按照《徵收土地公告辦法》(國土資源部第10號令)規定,為維護被徵收農民的切身利益,凡是牽涉到的單位和個人對徵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異議,或者要求有關單位舉行聽證會的,應當自計劃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把要求提交到縣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他們將會及時給與答覆的,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9.土地徵用和土地交付的實施

如果徵地補償和移民安置計劃確定的相關補償費未全額支付,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有權拒絕移交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