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二曲樹碑 為聖賢立傳

為二曲樹碑 為聖賢立傳一一為徐榮斌長篇歷史小說《聖賢二曲》出版發行而作陝西省歷史文化使者 屈毓曉

為二曲樹碑    為聖賢立傳

最近,我聽到周至籍作家徐榮斌的長篇歷史小說《聖賢二曲》被西安出版社修訂完畢,即將付梓出版發行的特大喜訊後,非常激動,當即要來紙樣,先睹為快,不禁被唯美而詩意的語言,曲折而感人的情節所吸引,獨坐書房,一連三天初讀完畢,掩卷深思,不由得想到李二曲這張文化名片在周至引起的轟動效應。“講好二曲故事,弘揚周至文化”是周至縣委,縣政府提出文化興縣的口號。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李二曲關學思想”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於2017年,在文化局領導關心和支持下,依託縣文管所,成立了《周至縣李二曲關學思想研究會》,邁開了深入挖掘,弘揚,展示,傳承李二曲關學思想,講好周至歷史文化故事的步伐。有力地推動了周至歷史文化的繁榮,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性,提升周至乃至西安的文化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今今日的美麗周至,二曲文化深入人心。為紀念李二曲先生輝煌事蹟,改城關鎮為二曲鎮,二曲街辦。李二曲先生故居所在的菜園堡改為二曲堡。李二曲墓地得到保護,被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二曲塑像屹立不倒,萬人敬仰,又命名了二曲中學,以傳承先生關學思想。每年清明節,二曲中學領導親自獻花掃墓,並帶領全校師生,佩白花,著素服,列隊在二曲先生聖像四周,哀樂低垂,神情肅穆,緬懷周至關學大家,學界一代宗師,用實際行動講好二曲故事,弘揚關學和周至文化,繼承二曲遺志,培養新一代有覺悟,有文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有中國特色建設理念的建設者。講好二曲故事活動,方興未艾。研究會積極開展李二曲思想普及和推廣講座。組織編輯了《李二曲思想研究文叢》1一4輯。組織專家,深入基層學校、田間地頭,向群眾宣傳李二曲關學思想,先後在二曲、西周、司竹等中學向教師、學生進行講座,召開關學思想和李二曲講座、故事會。講好李二曲思想活動在周至喜結碩果。各級領導、縣文管所、二曲中學無私援助,境內外文化傳媒單位都十分關注研究會的活動,周至電視臺、《周至生活圈》、《周至在線網》、《周至掌圈》、《周至人》、《醉美周至》、《記錄周至》、《魚眼觀周至》等周至公眾平臺和《三秦網》、《今日頭條》、《華商論壇》、騰訊網、優酷等大型網絡平臺也都熱情的為研究會活動給以了關注和報道。社會賢達、縣內外專家學者都為研究工作諫言獻策,使講好二曲故事,弘揚周至文化的工作走上了適時發展,追趕超越的快車道。

為二曲樹碑    為聖賢立傳

欲知故鄉事,先問故鄉人,故鄉的變化牽動著遊子的心。從媒體及傳聞中,得知二曲廣場將要建成的喜訊,約新聞同行,赴周至一覽勝地勝景。心懷對二曲先生關學思想的崇拜之情,首登先生二曲故里,觀先生遺像和背像,致禮“操志高潔”之御賜金匾。用一天一夜的暫短時間,拜讀先生遺著《二曲集》、《斷句全集》、《周至縣李二曲關學思想研究叢書》1一4輯,簡閱了靳曉鵬先生編著《關中鴻儒——李顒》的鉅著,品讀了周至名家張居仁先生的《李二曲先生簡界》和李剛先生交流了研究李二曲關學思想的體會,聆聽了陳緒根先生去印尼、馬來西亞傳播關學的動人故事和李剛先生應邀去曰本傳承二曲思想的所見所聞。在春光春景春花中,瞻仰了李二曲的大型雕像,為先生高潔的情志所感動,向先生墓地深躬致禮,向多年來清明祭拜先生的二曲中學師生致禮,感謝他們曰夜為周至人民守護著大儒先師,功名永駐,千載傳頌。座落在周至縣城二曲中學門前花叢中的二曲先生塑像,莊嚴肅穆,氣宇軒昂,讓瞻仰者高山仰止,萬世景行。塑塑像基座上,二曲先生簡介,文句簡約,字跡勁遒雋美。文曰:李二曲者,名李顒,字中孚,陝西周至人氏。唯一留世之作為《二曲集》。周至亦稱"二曲",先生自翊"二曲土室病夫",世稱"二曲先生"也!李二曲先生的“二曲”二字,取自老盩厔的縣名。西漢武帝在上林苑西部宮殿群之水旱碼頭清平裡終南古城,始設盩厔縣治時,從芒水至澇水一帶河流縱橫,彎曲迴迂,終南山延綿百里,山勢曲折,故有山曲水曲之特徵,故縣名取為《盩厔》。周至之古名,查漢語詞典,解釋含義出處為一一山水盤曲之貌。實為一形容詞也。在《淥水亭雜識》著作卷一中,引用元代歐陽玄一首詩為,,"先生去隱齋堂村,境趣徍處如桃源,西出都門二百里,山之盩厔水浩斖。”註譯,齋堂村元時地名,在今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村。西出都門指今北京復興門,至齋堂村200裡,山之盩厔就成了山曲水曲之水浩亶了。由此可見,盩厔二字,一為縣名專用。二來他就自古以來成了文人墨客筆下描寫山水盤曲之貌的形容詞了。周至老縣取名與芒水和澇水之間地域有關。弄清了地盤多大,其它的研究,說法,戲說,神說周至地名來歷也就淡如水了。研究歷史,謹言慎行吧!周至縣名既含山水曲曲之意為二曲,北宋蘇東坡八訪鳳翔府終南山上清太平宮大宋皇家宗廟,在太平宮之南溪亭飽覽道教精典,見南山和南溪(?今田峪河)山水曲折,氣象萬千。吟出警世之五百言之首句,“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眸”。給周至謂之二曲寫進了宋代歷史。宋代詩詞文化借道教宮觀於以保留和傳播,成了不朽之名句名作。週週至二曲,不是什麼長安有韋曲、杜曲。專家註解有誤,終南山上清太平宮也不是樓觀臺內的一個宮殿,五郡城也不在焦家村,而在終南鎮南郭堡之五郡城道院資聖宮。二曲先生以二曲鄉人自居,便以筆名為二曲先生。在戶縣地辦有“二曲書院”。門生王心敬每從戶縣至周至於二曲先生門下求學,涉河渡水,艱辛良苦,為解決周至東鄉澇、甘、蔣、祖各鄉士民,納糧上縣之苦,給二曲先師建議,撰寫一文,呈縣、省商議。他徵得二曲先生同意後,由王心敬撰寫《劃周至東二十里歸戶縣》一文,講道周至東鄉士民,涉水渡河上縣辦事納糧之苦,建議劃周至東二十里歸戶縣,周至仍不失為大縣,但戶縣可由小縣升為中等縣。這就是在清代就為日後,直至五八年的周戶劃界埋下了伏筆。解解放後,周至曾創辦《二曲報》多年,讓二曲之名深入周至人心。

為二曲樹碑    為聖賢立傳

今日有二曲鎮,二曲堡,二曲中學,現在周至歷史文化新地標——二曲文化主題公園和二曲廣場,也在日夜兼程地建設之中。我堅信,二曲廣場一定會如期開園,讓民眾近距離地和儒家對話,感受李二曲關學思想的巨大魅力,推動二曲思想在周至大地的傳播,弘揚和發展。品讀先生生平,令人思緒萬千。李顒之父,戰死沙場,少時家貧如洗,母子饑荒斷炊。而李顒矢志苦讀,拾柴之暇,借讀精典,跪街問字求學,因而"識字漸廣,漸通書理,精讀勤思,日融文意"。數年後,先生上知天文地理,結交社會賢達,下知預測人生,成為精通技藝,名噪一時的飽學之士。從清代順治十三年起,二曲的思想觀念和學術追求發生了新的變化,從浮讀博覽到拜讀聖賢精典。從研究經濟、兵法,轉向"明學術,醒人心"的關學思想研究,將大儒張載先生的關學與實學相結合,後又引入實踐,與科學技術相結合,使關學具備了積極向上進取的精神及與時共進的時代特色。為關學後來的科學轉化打好了基礎,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先生仁政愛民,想民之所想,做民之所做,只有人得到實利,國家才能強大和安定。二曲先生終生以“明學術,正人”為首先要務。不以道聽途說為滿足,主張"居靜思理,而不流於訓詁之章句之學″。二曲先生講學之初,被人譏笑,但他因人施教,視學生資歷高下,學之深淺,循序漸進,方法各異,充分肯定,熱情激勵。

為二曲樹碑    為聖賢立傳

先生在戶縣“二曲書院”講學,戶縣學子王心敬,師事先生最久。學業亦優,王心敬在先生教導之下,正確認識自己,洞識真我,暗於識己,卜度成性,明覺安在。先生認為:“人必須認識自己,一識永識,一得永得”。二曲先生主張正確對待功名富貴。他認為"聖賢之學,以無慾求",他把"悔過自新,看成為學入門第一要義",講學中,注重人品,重視實行。李李二曲的關學思想和充滿智慧的民間傳說,是本厚重的線裝書,是一本一生永遠也讀不完的人生哲學聖卷。關學大儒之名,李二曲先生當之無愧!講好二曲故事活動,正在周至全面開展。弘揚二曲精神的二曲文化主題廣場很快將建成,了卻人們對學習二曲思想的渴望。名種學術研究,方興未艾。繼靳曉鵬先生出版《關中大儒二曲》之後,秦腔古裝劇《李二曲》劇本也相繼問世。現在更有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出,周至如椽之筆的劇作家徐榮斌先生和軍旅書畫大家張地君先生,強強聯手,幾度春秋,點燈熬油,爬格煉字,三十一萬之多,嘔心瀝血,汗水擰出二十四個章節,合力推出讚頌二曲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聖賢二曲》宏著佳作。 徐榮斌先生,博學多才,文筆流暢,電視系列劇《最美教師》《治霾大決戰》,譽滿三秦。軍旅書畫文學大家張地君先生,居春城而思二曲故鄉,一曲《樓觀臺聯賦》名噪周至山水。雙雄揮毫,南山廣木做筆,黑渭二水為墨,傾力精典宏著,歌頌聖賢功德,為李二曲先生樹起一座不朽之豐碑,為千古之聖賢立厚重之巨傳,使力作《聖賢二曲》,是一部弘揚關學精神的往聖傳記,是一部抒發民族精神的愛國頌歌,是部謳歌鐵骨正氣的壯麗畫卷,是一部詮釋勤政愛民的歷史長歌,向世人展示了李二曲先生“悔過自新以為宗,明道存心以為體,經世載物以為用,廉潔為民以為本”的“操志高潔”之關學大儒精神。洋洋洋二十四章,灑灑三十萬餘字。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對二曲先生崇拜和敬仰之情。頁頁厚重,字字珠璣。樣稿高盈數尺,難以數日盡覽其詳,粗略一閱,便生肅然敬慕之情,衷心致禮榮斌、地君二位文學大家,給我們講好二曲故事,學習聖賢關學思想,送來了精神食糧,給關學研究的百花園中灑下甘露。人常說,"雨露滋潤禾苗長",《聖賢二曲》似雨露,定將澆灌出關學思想研究的百花齊放。現就《聖賢二曲》大作中感人之句,動情之言,聊數璣珠,以表對作者用心良苦之慰籍。李二曲之父沙場身亡,苦難之時,烈火焚家,二曲出生。二曲童年飽受苦難,四處顛沛異鄉。幼時隨父練武保衛家邦,父赴襄城,壯烈殉國,以示悲壯。彭母立志教兒,喜遇恩師相助。兵荒遭險難,喜牽好姻緣。生不逄時逄荒年,種豆食菜渡飢寒。巧逢知縣訪賢士,病中反身悔思錄,獨創實學明得失。清駱縣令巧治縣,問策興縣山水間。朝邑同州示學,赴眉塢拜會關學大儒橫渠張載祠。與顧炎武共商國事研習理學。奔豫南襄城祭父,孝感於天下。往江南蘇常設學,名噪兩江三湖蘇杭。領群儒關學爭雄,關中書院,傳播實學。過美陂,涉澇水,甘亭始建二曲書院,收名徒王心敬,名傳周戶。康熙帝招賢才,宣旨邀京,顒託病,辭高官,避難富平。帝賞賢才操志高潔,御筆書,皇家匾,高懸門庭。慈母逝,建祠奉祖,守孝反思,遺著反思錄。閉門思過,撰鉅著,世人稱頌。改革禮儀,移風易俗。操志高潔,青史留名。關學未泯,先生仙去,眾學生祭拜英靈。關學人物,名震域內外,關學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關學影響深遠,學習,研究,利用,傳播關學思想,我們永遠在路上。章節行行寄深情,長長歌短句金石聲。說易行難,聊述數語難知書中深情。幾多讚美,難償碼字著作之艱辛。關學大儒系列之歷史長篇小說《聖賢二曲》,是為先賢二曲樹碑,為關學大儒立傳的不朽之作。《聖賢二曲》是二曲故鄉作者,以歷史為綱,以小說形式講述故鄉聖賢的長篇歷史小說。二位作者史海尋跡,書山求知,文海挑珠,字海掘玉。一次次潛心拜讀二曲遺著,幾回面視二曲遺像,和聖賢對話。無數次站在莊嚴雄偉的二曲塑像前,聆聽先生教悔。深入二曲故居,聽傳人李剛先生,細述先祖恩德。翻爛了古籍,磨平了古碑,慮誠地站在《李二曲專祠碑》巨型拓本前,一字字細品前人稱頌先生的佳詞美句。啟迪靈感,昇華思想,砥礪文筆。晝構佳篇,夜想佳句。半夜靈感乍現,披衣奮筆疾書,挑燈夜戰達曉明。情牽聖賢,神注字裡行間。大作初啼,反覆修改,唯恐掛一漏萬,辜負了聖賢。細觀鉅著長篇,二位作者文鬥,充分運用自己的文學才華,和豐富的歷史知識,再現知塑造了周至古代先賢李二曲先生關學大儒的生動形象。以詩意的筆墨,將聖賢與凡人的鮮活生動事例,以歷史小說的形式,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故事情節曲折而感人,使聖賢高大形象和凡人事蹟,躍然紙上。作作者為了給聖賢二曲樹豐碑,為關學先輩立宏傳。以達預期之目的,多次求教於本土著名作家張興海先生,求教於西安出版社責任編輯李亞利女士。嚴謹致學,不恥下問。歷三度春秋,七易其稿,自繪卅幅插圖,優中選優,精心設計封面、書脊、封底,力求封面新穎,吸引讀者興趣。向社會各界文師學友,廣泛徵求指正意見。字字推敲,行行檢漏,使作品質量不斷提高,為西安文學長廊裡的關學大儒系列叢書,再添更生動,更形象的文學作品。《聖賢二曲》佳作問世,給關學思想推廣的殿堂裡,增添了一道靚麗的色彩,為二曲廣場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渴望學習李二曲關學思想的關中人民,奉獻上一道可味的饕餮盛宴!作者辛苦,精神可贊,千言萬語,急盼出版。待周至文化新地標——二曲廣場剪綵落成時,在現場同時發行《聖賢二曲》金書,以饗周至人民之期吩!感謝作者,感恩聖賢,周至人民急切期待你的大作——《聖賢二曲》早日面世!我敬佩二位作者苦寫三個春秋,歷盡人生之艱難。我領會了三天,因知之不足,文字功淺,聊了數語,但痴情一片,撰寫此文,望摯愛二曲文化的有識之士,先睹為快,以促進二曲文化的傳播。只是實話實說,並無吹捧之嫌,望學兄笑納,望文友包涵為謝!陝西省歷史文化使者 屈毓曉,草於久旱逢喜雨的西安寒舍。2019年4月20日午間!

徐榮斌,男,陝西周至人。陝西省詩詞協會、編劇協會會員、西安作協會員、政協周至縣文史委委員、周至縣傳統文化學會常務會長、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江山文學網簽約作家,曾在《陝西教育》、《陝西人口報》、《陝西宗教文化》《當代中學生》、《西安晚報》、《西江文藝》、《西安文藝界》、《周至報》、《周至文藝》、《周至文史》《二曲文學》等報刊雜誌上發表文學作品160餘篇(首),1992年在《農民文摘》舉辦的全國徵文大賽中以《我為農民文摘獻一計》榮獲一等獎,撰寫八集《最美教師》、六集《治霾大決戰》電視系列劇劇本及《桃鄉悲喜劇》《生活變奏曲》等二十多部碎戲劇本已拍攝並在陝西省電視臺播出。代表作有散文集《清風吹來的回憶》、詩集《為生活鬆綁》、碎戲集《鄉村悲喜劇》、長篇小說《聖賢二曲》、史志類《周至縣交通志》《周至縣環保志》《周至縣文學藝術志》等。

為二曲樹碑    為聖賢立傳

作者簡介:屈毓曉,西安周至終南人,陝西曆史文化使者,原新華社陝西分社《聚焦陝西》專題部主任。現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9所退休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