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潮汕人很團結,這是為什麼?

潮汕滋補品


潮汕人很團結,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族群的身份認同感,潮人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無論留在本土,還是移居外地,最明顯的就是走到哪,都不忘鄉音,透過鄉音傳遞鄉情。

在不斷的交流中,每個潮人都意識到:我是潮州人,我應該為這個群體做些什麼?

就如一句“膠幾人,拍死無相干”,這種為自己人兩肋插刀的精神,使“膠幾人” 成為了潮州人的標誌性代名詞。

接下來帶你走進潮州,瞭解它,認識它...

思來想去,用“根”這個詞來描繪潮州,我想是最好不過了。

作為一個“廣漂”潮州人,每次在外面說起自己的家鄉,大家的口頭禪總是一成不變:“哇喔,膠幾人(自己人)!”

不知不覺,我們潮州人被貼上太多標籤了!

圖by《中國自駕地理》

要問潮州人是怎麼看待這些標籤的,我想用火星文“潮州話”來回應:“散哭父(胡說八道)”。

我的家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大部分人都誤解了多少?

一、潮州人從何來?

我的家鄉在距今5000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暗藍色塊是曾經海水覆蓋的區域。圖by《中國自駕地理》

幾萬年來,山地、丘陵發生緩慢的上升運動,中間的地殼逐漸沉降,才形成後來的潮汕平原。

出海口,圖by攝影師孟夕

據史料記載,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潮州地區屬於南越國管轄範圍。

晉朝永嘉年間,中原地區發生八王之亂,連年的戰亂迫使中原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大規模南遷,經福建而後進入潮州。

因戰亂中原人民逃難來到浙閩地區,當中一大部分人接著逃到現潮州地區,一小部分人去到了“寶島”臺灣。圖by《中國自駕地理》

在之後長期的共同生活中,中原人逐漸與當地南越土著融合同化,繁衍至今,成為了今天的潮州人。

黃色部分為今天潮州三市的位置。圖by《中國自駕地理》

有了漢人“舉室南遷”帶來包括血脈和文化傳承的完整性,所以潮州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少見的聚居特點。

牌坊街,圖by攝影師賈

很多鄉村都是以姓命名,村裡的祠堂也是這個姓氏,比如“蔡厝”為蔡姓的聚居地,村裡的祠堂叫“蔡氏家廟”。

蔡氏祠堂,圖by攝影師Claire

二、我是潮州人!

潮州之名出現於隋、唐、宋時期,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同時還有諸如"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時期)等歷史稱呼。

潮州古城樓,圖by攝影師歐陽勇

直到二十世紀初,汕頭埠被開闢為通商口岸,逐漸成為連接穗、港、瀘及海外的濱海重鎮。

1904年,印尼著名華僑僑領張榕軒看準這裡巨大的發展潛質,興建從潮州府城至汕頭埠的鐵路,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車,由此“潮汕”一詞開始傳播。

潮汕鐵路

曾經,潮州是整個粵東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現在的潮州市人稱自己為潮州人,這裡的“潮州”指的是地域。

現潮州三市在廣東省的位置,圖by《中國自駕地理》

而揭陽、汕頭和海外潮人如果稱自己為潮州人,則是一種族群文化的象徵性稱呼。

圖by《中國自駕地理》

當然,現在揭陽、汕頭兩市的潮人已經很少自稱潮州人了,倒是海外潮人對這個稱呼比較執著,因為在這些潮人的祖先下南洋之時,“潮汕”這個稱呼還未出現。

圖by《中國自駕地理》

這種對自己族群的身份認同感,潮人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無論留在本土,還是移居外地,最明顯的就是走到哪,都不忘鄉音,透過鄉音傳遞鄉情。

在不斷的交流中,每個潮人都意識到:我是潮州人,我應該為這個群體做些什麼?

潮州老店,圖by新華網藍遠峰

一個族群,如果對自己沒有認同感就不存在歸屬感的問題,也就沒有身在其中的榮譽感,當然就沒有要為這個集體的榮辱付出或者承擔責任的衝動。

湘子橋,圖by攝影師歐陽勇

所以我們潮州地區的人出遠門都不說自己是廣東人,而是自稱潮州人,因為我們認同了這個身份也為之自豪!

三、“東方猶太人”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東北人會問它有沒有戶口;北京人會問它與人類有沒有血緣;上海人會搞外星人展覽,賣門票;廣東人會問它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而潮州人則會立即請它吃飯,打聽火星上有沒有生意做,請它幫忙介紹……”

潮州市區,圖by攝影師孟夕

或許很多人沒聽說過潮州,但是隻要提起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等大佬,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不是:

你們那裡有什麼名?

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

WOW,都是會做生意的膠幾人!

......

就地理位置而言,潮州地區背靠丘陵,濱臨南中國海,在東南亞各國早有貿易活動。

潮人是坐紅頭船開始起航駛向世界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本地生活的潮州人約1000多萬,在潮州以外的中國約有1000多萬人,海外有1000多萬潮州人,基本上是各佔1/3。可以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像海外華人首富李嘉誠、泰國正太的謝國民、香港的林百欣...

“小馬哥”

《清稗類鈔》也有記載:“潮人善經商,窶空之子,隻身出洋,皮枕氈衾以外無長物。受僱數年,稍稍謀獨立之業,再越數年,幾無不作海外鉅商矣。”

在大多數人眼裡,潮州人本來就是善於經營的,但懂得經營就能成為一個大老闆嗎?其實這只是一種手段,群體自發的抱團力量和誠信一樣重要!

李嘉誠就曾說過:“如果利潤10%是合理的,本來你可以拿到11%,但還是拿9%為上策,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後續的生意源源而來。”

李嘉誠

一句“膠幾人,拍死無相干”,這種為自己人兩肋插刀的精神,使“膠幾人” 成為了潮州人的標誌性代名詞。

想當年,黃光裕與陳曉爭奪國美電器董事會話事權時,黃光裕家族向潮州老鄉求助,在短時間內就籌得了近20億元的資金備戰!

四、潮州文化是海內外潮人的根

說起來,我們潮州雖然源遠流長,但在歷史上卻被視為蠻荒之地。直到唐代,韓愈被貶入潮後才逐漸脫掉“鄙夷”的外衣。

韓愈

不過卻也“因禍得福”,歷代的顯宦名儒接踵貶謫而來...

有的還舉家遷徙來到潮州,使得中原文化得以源源輸入,催生了具有地域特色又有中原文化特點的潮州文化。

潮州金漆木雕,圖by會員林陽光

潮州大掛盤,圖byVIP會員飄狼

潮劇、潮繡、木雕、陶瓷...這些代表潮州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每提起,潮州人都會無比驕傲,自豪到即使漂泊在外也要把潮州文化“帶”出去。

潮州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族群枝葉的繁衍,所以對這文化傳承瞭解不多的人或多或少會產生誤解。

可還記得《追龍》裡甄子丹說的那句:“魯有老爺保號(保佑),無事該。”

“拜老爺”習俗中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曾開玩笑說:潮州人每個月都在拜神,初一十五、大小節日,十分講究也十分隆重。

網上小夥伴聰明地將拜老爺要準備的東西做成手冊。

其實迷信,只不過是種生活儀式,一種民間信仰和民俗而已。這是和我們潮州人的歷史、文化層面有密切關係。

舞獅,圖by攝影師純情小富富

在那個技術、設備落後的古代,潮州人出海拼搏,都是拿命在博 !

當天災降臨,除了靠自己,人們唯有尋求各路神仙的保佑,將信念存在心中支撐下去,而這些拜神活動則延續至今。

除盂蘭節、中秋燒蟻窯等傳統節日外,還有“人節”食七樣羹、澄海賽大豬等...

澄海賽大豬,圖byVIP會員江南

潮州營老爺就是一種文化傳承,一項民俗祭祀活動,俗稱“鬧熱/勞熱”。

“老爺”是潮州民俗文化中的守護神,在白天或者晚上進行一次宏大又精彩的遊行。遊行隊伍邊走邊拉二胡、彈古箏、吹簫、敲大鑼鼓、銅鑼,並由村裡的青壯年“八抬大轎”走遍大街和小巷,就像在跟“老爺”說:“看納,這裡是你守護的地方,這些人都是你的信眾,你可要庇護他們呀。”

五、我們都愛美食!

說到潮州美食,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Q彈的潮州牛肉丸?還是遍地開花的潮州牛肉火鍋?

潮汕牛肉火鍋,圖by攝影師孟夕

如果你問潮州有什麼特色的話,那我只會告訴你:“來瓦大潮州,保準你變成‘重量級’人物。”

這些讓每個在外的潮州人魂牽夢繞的味道只是冰山一角,圖by《中國自駕地理》

豐富的腸粉:豬肉、加蝦、加豆芽、加菜脯粒,澆上秘製的醬料,這只是一整天的開始~

早晨的美味——腸粉,圖byVIP會員飄狼

所以來到潮州,不胖個十斤說明你還沒吃遍潮州地區。

當然如果你怕胖的話,不妨來一杯潮州特產鳳凰單樅茶。

工夫茶也稱“功夫茶”

很難想象要是沒有了茶,我們的生活會有多難過~

喝茶對潮州人來說是一件跟一日三餐同等重要的事!

談生意——喝茶、飯後——喝茶、睡前——喝茶、早上起床沒事看電視——喝茶……就算是天塌下來了,也要先來杯“工夫茶”冷靜冷靜。

茶道,圖by放開那尼姑

“工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融精神、禮儀、沖泡技巧、飲茶藝術、品茶水平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或茶藝。

潮州人從小都要學衝工夫茶。“過門是客”,客人來了,主人就要拿出茶具燒水泡茶。一整套“懸壺高衝、春風佛面、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的工夫茶流程後,邊衝還邊說:“我也賣衝個,四散來個。”(我不會沖茶,隨便衝的)

就算是過門來找茬的,主人也不會抄起傢伙互懟,而是會擺出大招:“搭來食杯茶,有咪事坐落來慢慢擔。”(喝杯茶,有什麼事坐下來慢慢談)

或許有人會說工夫茶太講究、太繁瑣。但其實喝茶是社交的一種形式,三兩好友,坐一起喝茶聊天、談人生、談理想、講故事,這個是用保溫杯泡茶做不到的。

就像潮人喝茶一般只放三個杯子,擺成一個“品”字,第一杯是酸、二杯是苦、最後一杯是甜,潮州人喝茶講究先苦後甜,品的是生活...

來食茶了哇

有種自豪,叫我是潮州人!

潮州有道不盡的文化,潮人有說不完的拼搏,潮州,是每個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內心最柔軟的存在!

如你想來品一品?“來,有閒來食茶!”

潮州自駕線路手繪地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

點此查看詳細路書:路書丨客家VS 潮汕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自駕地理


其實這個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潮汕地區一直屬於一個地少人多的情況,所以很早就有大批的潮汕人選擇漂洋過海謀生。陌生的環境人生地不熟,唯有抱團取暖。而獨特的潮汕方言又行程了一個天然的密碼,一句膠己人。即可確定對方身份,換得幫助。但是潮汕人內部也是內鬥不斷,可能今天揭陽和潮州打。明天澄海和潮陽打,這種事情都經常發生。但是一旦涉及對外問題,大家都可以立馬放下恩怨一致對外。因為大家都明白,不團結不成事。這就是為什麼潮汕人給人團結的原因。老話“膠己人,打死無相干”,其實有兩重意思。對內有矛盾,打死也沒關係。對外如果有需要,為你被人打死也沒關係。


斯哥哥6


潮汕人(潮州人)很團結嗎?過去《潮州九邑》海陽(潮安)、揭陽、潮陽、澄海(+汕頭埠)、饒平(+南澳島)、普寧、惠來、豐順、大埔,所有潮州人都很團結,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1860年潮州府澄海縣沙汕頭開埠,才有“潮州府汕頭埠”的簡稱潮汕一詞,潮汕=朝散?潮汕人=兄弟們朝散開?

今天連“潮州美食”都在爭,換一個村就可以隨意改一個名?怎麼到了香港還是“潮州菜”呢?怎麼不會變成香港菜?









正南甌


中國真真切切的有歷史教科書、史書記載,河洛話閩南語漢人古代南下遷移路線圖片:1,古代洛水流域、河洛地區漢人,東晉五胡亂華古代洛陽南下的人------2,河南固始光州地區晚唐安史之亂,南下福建莆田-----3,宋末、跟蒙古族打仗-南下活下來宋朝官民後裔在廣東湛江市雷州半島閩南語地區------------4,還有一部分跟鄭成功抵抗清女真族、福建莆田、泉州市漳州市閩南語地區,南下廣東湛江市閩南語雷州話區後裔。-------------5,清朝移民政策,古代莆田地少人多-移莆田填雷州半島(大概潮汕人,海陸豐汕尾人也是這些後裔)

----------------------------我們村父系吳王夫差後裔,我母系商朝比干九牧林後裔(我父親是姓陳的人養大)。古代跟蒙古人打仗,宋末福建莆田下來廣東湛江市的。我看汕尾那邊遠古!遠古可能也是跟我們一起莆田下來廣東那邊移去的?小時讀歷史聽老師好象講過?。廣東省沒有黎族,黎族古代被趕下去海南省了。學姥=河洛,古代洛河流域洛陽市居民。古代跟外族打仗 一直下來的漢人。全國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兄弟姐妹!因為近代史上千年被外族三番兩次入侵,導致我們這些多災多難的漢人,所以我們性格比較能忍。低調。經受痛苦與憂傷越多的我們,越是能忍耐-窮卻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所有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一家人。廣東少數民族差不多沒有,廣東很少少數民族的。都是跟蒙古人女真人打仗,下來的漢人,然後下來的漢人趕少數民族過去廣西省跟海南省

----------------------------------------------------湛江市閩南語區雷州半島雷州話、海話、黎話,祖籍都是福建莆田,我們村老人常年回去莆田清明節掃墓祭祖。崖山海戰活下來南宋軍民後裔,抵抗蒙古軍下來的漢人後裔。閩南語分支雷州話跟臺灣話完全一模一樣,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唐朝洛陽漢人,活動於古代洛水-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學佬人)。----------------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活動於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 -吳偉業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 閩南語區臺灣省、福建省的廈門、泉州、漳州3市莆田市、福清市、,廣東的汕頭、潮州、 揭陽、汕尾4市和雷州半島、雷州、霞山、麻章、徐聞、電白、遂溪、海南省的漢族地區,溫州閩南地區等。此外,浙江、廣西、江 西、江蘇等省區,也分佈有講閩南方言的分散縣、鎮、村,香港、澳門還有近200萬人使用 閩南方言。在我國境內操閩南方言(包括它的分支)者總共約有5000多萬人,佔漢族人口的 4.6%左右。 語言專家們都肯定,閩南系方言是現存最古老的漢語方言之一,它融合了華夏古漢語、古吳 語、古楚語、上古中原漢語等各種成分 2004《新財富》華商100富人排行榜中,臺灣籍(包括祖籍福建)佔24人,財產290.3億美 元;潮汕籍19人,財產230.3億美元;閩南籍14人,財產149.6億美元;海南籍1人,財產 15.0億美元。整個泛閩南地區入榜57人,財產682.5億美元,分別佔總人數57%,總財產 52.4%。 宋朝明朝被邊境的番人蒙古族女真族,親眼目睹宋明漢人衰亡,本打算一輩子過著流浪的生活。 但是到了後來,成為元清子民。漢人悲嘆自己,沒有氣節堅持初衷,而侍奉番邦番人女真人胡人所感慨。 而古洛陽河洛話最正宗的漢人閩南人-身為漢族的後代,必定同感吳偉業的心情。明朝被邊 境的女真族滅了之後,漢族承受了極大的痛苦。燦爛的文化跟文物全都被破壞,深感遺憾。 漢人被胡人入侵,而且被滅。經歷了痛苦還有恥辱的歲月,身為漢人的悔恨。 番邦番人胡人女真人蒙古人控制了中國建立了政權在了中央跟中原中心地區,之後。將居住在中原的 人古洛陽河洛話的閩南語漢族全部都趕下來了福建閩南地區去了。。。。。。而被趕下去福 建閩南地區的漢族人,個個都成了現在在中國大地包括東南亞歐美日韓(馬化騰,黃光裕, 李嘉誠,阿里巴巴最大股東孫正義,珠江新城蘇萌,茂德公陳宇,天地壹號陳生,劉鑾雄, 林百欣,蔡志明,萬科姚振華,朱孟依,郭鶴年,林紹良,黃惠祥、黃惠忠,施至成,)地 區都呼風喚雨的富商。 當你們進去古洛陽洛水流域的閩南語漢人區,的任何一個角落,漢族的傳統文化,都找不到 蒙古人女真人胡人的痕跡。有的只是漢人的傳統文化,宋朝,明朝的漢人傳統文化的陶瓷和 書籍。而且村村都保持做傳統文化,家家戶戶牆壁上面牆壁都是道家佛家所有的壁畫。 身為古洛陽洛水流域地區的漢人,對宋朝跟明朝有著深深地懷念。 ---------------------------------------------------- 公元前355年,楚滅越之後,“楚子熊揮受命鎮粵,至此雷州半島開石城,建樓以表其界”。--------------------------------- 歷史: 雷州話古時被稱為“東語”或“客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海康縣誌》,在“民俗志·言語”一節中記載:“有東語,亦名客語,與漳潮大類,三縣九所鄉落通談此。”[2] 雷州話脫胎自古代閩南語。南宋末年,元兵攻陷臨安,益王趙昰在陸秀夫、張世傑等大臣輔佐下在福建稱帝。後來因元兵攻打福建,南宋朝廷逃到廣東。陳若水、陳八宣、陳汝楫等人,在興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組織了民兵30多萬人隨行保駕。南宋在崖山之戰中滅亡後,陳若水、陳汝楫等人率莆田籍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島,定居於此。隨時間推移,逐漸產生具有自己特色的雷州話。











用戶79022822714


也有例外,在一個地方人數太多也會爭鬥。潮陽人比較強勢,因他們建築包工頭多。普寧惠來也好鬥,揭陽饒平也不甘示弱,只有潮安澄海文弱低調……


華合源


我是潮汕人,團結是一種從小到大的教育,還有文化氛圍。我們都是群居活動,幾個小夥伴。獨狼少,而且還會成為被人鄙視的對象。特別是出來外面讀書,大家一句膠己人,團結一起,兩肋插刀!沒幾個地方能這麼講義氣,團結!我覺得,這是一種信仰和圖騰!你講義氣,大家都敬重你。我見過某些地方多人,老鄉老鄉,背後一槍!太多了!相對而言,潮汕人,講義氣,團結,抱團。你看寶萬之爭,基本是潮汕人一致對外,如果不是王石和董明珠,告御狀,鹿死誰手,不得而知!當然鄭老闆,全身而退!


holeader


不是潮汕人團結,是中國人團結!


YanWave


都是中國人,團結最重要。不要內鬥,挑拔離間。不論那個民族,民系,少數民族都要團結。不然外敵入侵,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國亡山河破碎,水斷流,天旱,洪水,地震,溫疫盛行,柳殘風飄絮。近代有清軍入侵,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之亂,民國軍伐之亂,日寇入侵,國共內戰。古時有匈奴,五胡,遼,金,元,沿海倭寇之亂。


用戶77789518989


因為潮汕人老實,講信用,重感情,人口又不是太多語言又有隔閡,經常會被其他地方的人歧視欺負,慢慢得就形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抱團傳統,是形勢所逼!哈哈


king33152


河南人在外面也很團結,出門在外一句老鄉,勝過千言萬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