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原來感謝的並不是上帝,而是他們,卻差點被美國人滅絕

11月的第四個星期的星期四,是美國人傳統的感恩節。這一天人人喜笑顏開,家家歡宴慶祝,然後跑到祖輩定居的地方,瞻仰和懷念先人留下的足跡。

感恩節原來感謝的並不是上帝,而是他們,卻差點被美國人滅絕

然而,曾是這個大陸理所當然的主人的印第安人卻高興不起來了,因為他們的土地、家園被這些“感恩”的人給奪走了。

200多年前,北美還是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地。17世紀早期,一部分英國居民,由於不滿意舊教會無孔不入的盤剝和繁雜的宗教儀式,改信了廉潔而教儀簡單的新教派,英國叫他“清教”。信奉這個教派的人,被稱為 “清教徒”。然而,在教會統治一切的時代,清教徒被視之為“邪說異端”,橫遭迫害。一些清教徒更是人人自危,性命難保。1620年,約有 100多清教徒,再也不能忍受英國政府的迫害,被逼乘船外出,離開自己生活慣了的土地,漂洋過海,尋找生活的新天地。他們經過65天的艱苦航行,渡過波濤洶湧的大西洋,終於在11月到達了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處海岸。

這時候,北美雖然還不是冰天雪地的隆冬季節,然而,寒風呼嘯,冷氣襲人,令人難以忍受。他們上岸之後,在這片四野空曠,荒無人煙的地帶,同嚴寒、飢餓和疾病進行了頑強的鬥爭,遭受到極大的痛苦。結果,到達這裡一百多人,死去幾乎一半,剩下的人們在萬分艱苦的條件下頂住了困難,終於挺了過來,成為這裡最早的歐洲移民,他們在這裡建立了普利茅斯村。

第二年春天,一支離普利茅斯不遠的印第安人,來到這個移民的狼狽處境和生活清苦,深表同情,他們送來了大批禮物,從食品到衣著,從用具到種子,可謂樣樣齊備,品類周全,表現出了印第安人的友誼和好客和他們純樸感情。更可貴的是,他們還親手教給這些歐洲人打獵、捕魚和種種莊稼,幫助他們安居樂業,在這裡站穩腳跟。

這年秋末,移民們經過一番艱苦勞動,取得了豐盛的收穫,他們不僅得到了象玉米、南瓜之類的大量農產品,而且還獵獲了大批水禽和野山雞之類的山珍野味。為了慶祝自己的豐收,他們在1621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舉行宴會,感謝“上帝的恩賜”。他們邀請當地的印第安人一起歡樂慶祝,共享豐收的喜悅。他們一起飽嘗了野雞、玉米和南瓜,而且還盡情的歌唱、舞蹈、射箭和賽跑。慶祝活動持續長達3天,這就是北美大陸上的第一個感恩節。後來這種群眾性的自發的慶祝活動,逐漸擴展到美國各地而形成一種風俗。1776年美國獨立以後,美國政府和國會先後宣佈,感恩節為美國的正式節日。美國感恩節的傳統,就是從這時流傳下來。

實際上這些白人不該感謝的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上帝,而應該是美洲大陸的主人印第安人。是他們傳授農業生產技術給這些白人,那可是印第安人經過幾十代人的努力才獲得的知識。

而這些被救的白人又是怎樣對待他們呢?他們被無情的剿殺殆盡了。歷史學家統計,當年哥倫布踏上北美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時,這裡至少有100萬印第安人,而到十九世紀末,印第安人已不足20萬。印第安人的盛情與同情換來的卻是殺身之禍,滅頂之災。

感恩節原來感謝的並不是上帝,而是他們,卻差點被美國人滅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