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軍艦艦身都取消舷窗了呢?

烏克蘭大白


舷窗從木帆船時代就已經出現在戰船上,當時的照明條件和通風條件都比較差,為了保證船員的健康,大型船隻四周都會佈滿舷窗。舷窗能夠保證船隻內部在白天的時候足夠明亮,形成空氣對流,防止傳染病的發生。船員們在海上長途跋涉,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通過舷窗能夠看到廣闊的大海,能夠緩解船員寂寞枯燥的心情。到了電氣時代的時候,船隻的照明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舷窗的作用也逐漸的變小。



近代的船隻雖然有燈光照明,卻依然不能改善通風環境,而且燈光和陽光存在本質的區別,燈光僅僅只能夠照明,不能像陽光一樣升溫減溼。二戰結束後,很多船隻開始安裝空調,艦船內空氣的流通性大大提升,溫度和溼度也能夠通過空調來調節。不過上世紀中後期的艦船發電量一般,只能滿足艦船的一般需求,不能長期給空調供電,因此舷窗還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到了二十世紀末的時候,大部分艦船的發電量都大幅度提升,中央空調可以一直開著,舷窗也失去了實用性。在二十一世紀,舷窗不僅對軍艦沒有好處,還會影響軍艦的性能。現代戰爭中任何一種軍事武器,都非常強調隱身性能。隱身性能指的是艦船可以躲避雷達的探測,做到來無影去無蹤。想要躲避雷達的探測,艦體的構造就要足夠光滑,這樣才能夠較少的反射波段。以往的軍艦,整個艦體上佈滿了舷窗,如果遭到了雷達的探測,反應會非常的明顯。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服役的軍艦,現在依然有舷窗的設計,而後來服役的新型軍艦,都是非常完美的密封設計,沒有了舷窗。舷窗被取代主要是科技的進步導致的,沒有舷窗對於船員們的生活影響並不大,除了不能通過舷窗看大海之外,舷窗的其他作用都被更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取代了。空調帶來的溫度和溼度,更加適合船員的需求,照明設備的光亮,也要比陽光更加明亮。


軍武小咖


艦舷窗早在鄭和下西洋(甚至是宋朝)和歐洲大航海時代就有了,由於多層甲板造船技術的出現,戰船的體積增大了許多,人員和遠航需要的物品更是成倍的增加,艦員的生活區和武器庫、食物淡水存儲室……等都要安置在船體內的甲板層,那個年代也沒有電燈,而木質船上又嚴禁煙火…就造成了甲板下面非常的黑暗和通風不暢,所以只得在艦船的側面甲板開舷窗,它的用途在當時就是通風和採光。並且艦舷窗經過了風帆時代→蒸汽機時代→蒸汽輪機時代(要帶動發電機),直到現代的燃氣輪機戰艦時代仍有一部分戰艦還留有艦舷窗,它的作用也沒有多少改變。

日本帝國海軍的違章建築“伊勢號”戰列艦,從照片上就可以看到一溜艦舷窗,艦員生活區、走廊都有它的存在,並且氣象條件較好的情況下要全天開著,因為艦內的空氣實在是太渾濁了。其實艦船上所使用的通排風設備,甚至空調在1930年代中期就有了,但是當時只能安裝在豪華遊輪這樣的高檔場所,軍艦上安裝這些設備的只有少數幾艘,“大和旅館”和武藏御殿”就有!不過當時發電所用的輔機性能不佳,不可能為全艦提供排風和空調所用的電力,能為全艦提供照明已經很不錯了,空調只能為“聯合艦隊”的高級軍官艙所使用。

艦舷窗本身來說是一個人性化和非常必要的設計。軍艦本身是一個封閉區,出海遠航少則一個星期多則幾個月的時間,繁重的戰備訓練已經使人身體非常的疲勞,即便是下到甲板下面休息,那麼各種管道內液體流動的聲音、機械轟鳴,振動產生的噪音會讓人煩躁不安!如果長期見不到陽光和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用不了多久人就是精神處在萎靡狀態…所以,在艦舷上開窗戶使空氣流通,天氣好的時候看看太陽、看看大海,對於舒緩緊繃的神經會有很大的益處!

俄羅斯無畏級大型反潛驅逐艦,清晰的可以看見艦舷窗,不但“無畏級”,現代級、光榮級乃至核動力的基洛夫級巡洋艦也有。這可不是這些戰艦上沒有中央空調,當時的世界第二大海軍怎麼可能沒有空調?原因是蘇聯海軍認為,任何空調風和日光燈也不上自然風和太陽!是為了讓艦員們能呼吸到新鮮的海風和享受太陽有意這樣設計的。

我軍056型輕型護衛艦,艦體上一個艦舷窗都沒有,這說明該型戰艦的電力充沛!我軍最早使用空調的戰艦是65型火炮護衛艦。

進入到1960年代之後,由於科技水平的進步,軍艦上主機和輔機柴油發電機組功率強大,已經可以滿足艦上的所有區域的照明和通風,並且在生化核武器出現之後,戰艦也不能再用舷窗了,軍艦要是進入到“三防區”密封不嚴就會有“生化核”侵入,其後果很嚴重!所以必須採用取消舷窗的全封閉設計,這樣戰艦在進入到“三防區”時艦內進行增壓,使艦內的氣壓高於艦外,這樣艦外的空氣和懸浮物就進入不到艦內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艦體開了舷窗會造成舷窗附近的鋼板形不成一個整體使鋼板強度變低,要是開了一溜舷窗,那麼整個一層側甲板強度急劇降低!如果戰時軍艦被敵人的反艦導彈擊中,那麼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會讓舷窗變形,能量沿變形處往外擴展會撕裂艦體形成裂縫,形成的裂縫有可能延伸到龍骨,要是這樣整艘艦就有可能出現應力集中到裂縫上……出現不可逆轉的艦體從中間斷裂!基於這樣的危險可能性存在現代戰艦基本都不在有舷窗了!

“遼寧艦”的醫務室和艦橋,箭頭所指處為中央空調排風口。

“長春艦”作戰室裡的獨立式空調。

現代戰艦所以使用的軍用空調要比我們民用空調結實耐用的多,環境適應性也更高……因為艦上的有些區域比如:彈藥艙儘量要恆溫恆溼,空調基本上是不間斷的運轉。還有一些嬌貴的電子設備也是這樣……這就對空調的質量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特別是進入到嚴寒或者酷暑海域,鋼鐵建造的戰艦散熱、吸熱還很快…熱帶地區用不到半小時時間艙室內就會達到45°以上!這樣的高溫艦員根本不可能正常的戰備…空調也必須不斷的使空氣流通和降溫。

總之,現代戰艦因為戰爭的需要將舷窗取消了,進入到全艦封閉狀態,這就需要艦上的照明、溫度和空氣流通問題都要進行更加完善的處理,否則會直接影響到戰鬥力!


雛菊西瓜Peterpan


在以前,許多國家的軍艦艦身都開有舷窗,既能通風,又可以觀賞窗外景色。但是在現在的軍艦上,舷窗明顯大幅度減少,例如艦隊中地位重要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基本上已沒有開設舷窗。一些作為運輸的艦船,例如071大型船塢運輸艦,也只有開設少數舷窗。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是因為現在軍艦和上一代的軍艦要求不同,現代軍艦追求隱身。大幅度減少舷窗,就是一種隱身設計。

(早期的軍艦絲毫不考慮舷窗的弊端,渾身都是)

軍艦出航執行作戰任務,都會出現在敵我雙方的雷達監測系統上。現在的雷達監測系統十分發達、先進,所以這點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可以讓軍艦儘可能不被敵人的雷達發現,軍艦在雷達上“消失”就是隱身戰艦了。

(一體化幹舷就是為了加強隱身能力,但還是有舷窗的)

怎麼讓軍艦的信號在雷達上儘可能小呢?那就得保持軍艦艦身的表面儘可能平整,沒有缺口。如果舷窗多,就會造成艦身平面不平整。這樣就會產生明顯的回波特徵信號,其反射特徵和被雷達探測發現的幾率,將大大增加。所以,舷窗就得儘可能減少,以免增加被雷達發現的可能。

(俾斯麥號戰列艦渾身都是舷窗)

舷窗對於軍艦來說,發揮了通光、通風等作用。現在的軍艦,其全艦綜合環境控制系統已經十分完善,艦內空間的空氣循環、照明等等已經可以滿足需要。因此沒有舷窗也不礙事,艦員的工作和生活不會有影響。而且減少舷窗,也就是減少了艦身的開口,使艦身平面的完整性增加,船體的結構強度也增強了。艦艇更加抗擊打,艦員更安全,作戰更有保障。取消舷窗,帶來的是更多的好處。

標準的現代化驅逐艦都儘量做到側身的簡潔,上圖是意大利海軍的新一代護衛艦,雖然上層建築同樣很複雜,但是側身方向上都取消了舷窗,目的也是為了增加隱身能力。


利刃巨透社


其實題目本身已經提到了兩個原因。

老式軍艦之所以設置舷窗,一是通風,二是照明(自然採光),這在電力設施不充足的年代裡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艦體開了舷窗,首當其衝的影響就是艦體防護能力。一來舷窗本身基本不具備抵禦炮彈的能力,二來密集的開口也會破壞船體結構強度。

所以,對於大型軍艦,主裝甲帶所在的位置一般也是不開舷窗的,例如下圖的俾斯麥。

而到了現代,一來,隨著艦艇電力供應能力的提高,可以實現全艦通風和照明;二來隨著核生化武器及雷達技術的發展,對艦體三防能力和隱身性能有較高要求,而舷窗和其它艦體開口的存在會大大削弱艦艇的三防和隱身能力,所以取消舷窗和其他非必要的艦體開口也是必然的。


深藍防務


舷窗主要是為船員生活服務的,事實上這與部隊編制(自動化水平)、結構強度、隱身都有關係。而且還跟三防能力有關。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不過相對最重要的就是這四條原因。

以前的軍艦一方面是編制人數多,同尺寸的軍艦不說帆船時代,就說現代和一戰二戰時期對比,七千噸級的驅逐艦現在普遍兩三百人,但是那個時候七千噸級的巡洋艦編制要多一倍,居住性普遍比較惡劣,這種情況下通風不會太好,而且採光在當年也不足,所以對於開窗戶還是比較有需求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戰列艦最明顯的居住條件惡劣,不多開點窗戶水兵要造反啊)

從結構強度角度而言,是船體中部不適合開窗戶,容易降低鋼板縱向強度。如果是大型艦艇有側舷裝甲帶的更不可能在裝甲帶上開窗戶,所以曾經有一個判斷軍建水縣裝甲帶的方式就是看他的舷窗開到哪了。

(當年被條約“擊沉”的土佐號,注意中間黑色部分就是原計劃佈置裝甲帶的位置,所以舷窗並沒有到中間。黑色部分上面的黑框是側舷炮郭預留位置,不是窗戶)

從隱身角度而言,舷窗的反射面積會比較大,而且有時候舷窗透過率比較好則可能導致船體內部凌亂的設備的反射面都疊加在外殼上,所以更容易加劇反射,因此現代艦艇除了艦橋外普遍不設置舷窗,同時隱身艦艇的窗戶也多為鋸齒狀防反射,鍍膜防反射。

(022的窗戶,注意其側面的鋸齒,以及反光鍍膜,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雷達反射面積)

最後是三防問題。透光材料本不利於遮擋光、熱輻射。同時這些點必然導致船體受力承受耐性不同,有弱點就容易集中穿透,船體內部需要加壓抗生化、輻射的時候窗戶也容易漏氣(全密封窗戶就起不到一般意義上的舷窗光亮加通風的雙重效果了)

(彗星客機內部加壓結果舷窗破裂導致事故,船體三防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現代艦船雜誌社


圖注:071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可以看到其舷側舷窗開口大幅減少,只有少量窗口得以保留

首先必須指出,從更準確的措辭而言,現代軍艦艦身(也就是兩舷舷側)的舷窗,並未完全取消,而是大幅度減少了。像驅逐艦、護衛艦上,已經基本看不到多少舷窗,而在071這樣的大型船塢運輸艦上,也只保留有少數舷窗開口。

現代軍艦為什麼要大幅減少舷窗?首先是現代軍艦大量採用了隱身技術的概念,新一代水面主戰艦艇,都無一例外採用了不同程度的隱身設計,對於雷達探測信號而言,舷側的舷窗實際上就是一個平整表面的一個開口,這個開口破壞了表面平整,在雷達探測而言,就會產生明顯的回波特徵信號,從而顯著增加反射特徵和被雷達探測發現的幾率。因此為了隱身考慮,現代軍艦比如驅逐艦、護衛艦和兩棲船塢運輸艦等,都儘可能減少舷側包括舷窗在內的開口,使開口數量儘量小,如果必須要開口的位置(比如小艇、反艦導彈、魚雷等),也要設置可開閉式的舷牆或者蓋板,在使用時將舷牆或蓋板打開,平時則將舷牆和蓋板關閉,以免艦艇開口增大全艦的雷達反射截面積。

圖注:阿聯酋海軍“阿布扎比”號輕型護衛艦,其舷側表面除活動舷牆外,看不到舷窗等開口

而從人機工效和艦艇環境而言,舷窗早先起到了通風、通光等效果,而現在其功能則可以完全被全艦綜合環境控制系統(包括空調等裝置)和先進照明系統所取代,沒有舷窗,甚至比以前更舒適,全艦照明充足,而且恆溫、恆溼,保證艦員舒適工作和生活。

大幅減少舷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通過減少艦體結構開口,提高船體結構強度,一定程度上增強其抗損傷、抗衝擊能力,增強密閉性。


兵工科技


圓型的舷窗是船上的特色, 它正式的名稱是"水密窗\

五道口軍研


看過泰坦尼克等電影的人肯定會注意到電影裡泰坦尼克號的舷側全是舷窗,到了夜間船艙裡都打開了燈的時候非常的漂亮,包括現在的一些遊輪也是一樣,舷側可以說是開滿了舷窗,但是你去看看各國現役的戰艦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戰艦舷側都是沒有舷窗的,基本只有艦橋的位置有開舷窗,而且是很大的類似於玻璃落地窗一樣的窗。這是為什麼?為何軍艦都取消了舷窗?主要的原因就是能提高艦體強度,增加隱身性能,增加艦艇三防性能。

舷窗的左右主要是為艦艇通風換氣,因為早期的艦艇空氣調控系統很差或者基本沒有,這樣就需要舷窗進行換氣通風。但是很快人們發現在舷側開窗會降低艦艇的結構強度,側面遭到炮彈襲擊可能會出現整個側面結構斷裂的情況,於是二戰時期美國人就開始使用無舷窗設計,但是二戰的艙內環境控制系統還不夠好,艙內居住的水兵生活環境非常可怕。

而到了現代,雷達大行其道,舷窗就很不利於艦艇的雷達隱身效能了,因為雷達波能穿透舷窗的玻璃再從原路反射回去,讓艦艇被發現的幾率升高,而全部安裝吸波玻璃又非常貴,再加上艦艇的三防性能也需要升級,於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放棄舷窗。因為舷窗最基本的功能通風透氣已經被艦上的空調系統替代了,空調不僅能換氣還能控制溼度,比簡陋原始的舷窗好用多了。

最後空調系統還能有效防止生化武器和核放射性物質進入艦內,這些都是舷窗做不到的,這樣一看大家都會選擇放棄舷窗的。


諸葛小徹


1.技術進步,艦船的動力得到發展,發電量增加很多,發電能力足夠照明與通風設備的使用需求,無需開舷窗進行通風和照明瞭。

2.開舷窗破壞了窗體的整體性,使船體強度下降,抗損能力降低。而且作戰時。如果打中舷窗,攻擊武器可以直接進入船體內部爆炸,危害成倍增加。

3.每個舷窗就是一個雷達信號反射源,隱身性能惡化,在以前沒有隱身概念,現如今隱身是一個重要指標。不得不取消舷窗。

4.舷窗在戰鬥中很容易損壞,密閉性得到破壞,在防核防化防生物戰中,密閉性是很重要的。


老呂侃球


很簡單 為了隱身.現在不管是戰鬥機需要隱身,軍艦一樣需要,最有代表的就是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隱身巡洋艦了,15000多噸的大型水面艦艇,在雷達上的顯示只有一艘小漁船大小,所以現在的水面艦艇都隱藏窗戶設計,外形越來越科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