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和石膏的功效分別是什麼?

煙花ヨ那麼涼


知母和石膏的功效:

👉知母,是百合科草本植物的根莖,旁邊很多嫩芽,就像小蟲在母體身上舔舐一樣,古代是根據它的形狀來命名的。知母既是清熱瀉火藥還是養陰藥,多一個滋陰潤燥的功效。知母的滋陰,對於五臟的陰都有滋潤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腎、胃和肺這三個臟腑。

👉石膏,是一味礦物藥,為白色、半透明、似肌纖維的塊狀,古人將其碾細以後,因為細膩如膏脂,所以叫做石膏。這味藥的基本功效就是清熱瀉火,清氣分熱的功效,可以注治溫熱病的氣分熱證。石膏還有除煩止渴功效,煩是指心煩,溫熱病的氣分熱證,熱邪會侵擾心神,出現心煩不安;熱邪耗傷了陰津,會出現口渴,這也是溫熱病氣分熱證很常見的兩種症狀。石膏的除煩和止渴,只是清熱瀉火的一個間接效果,它沒有清心的功效,也沒有直接的生津功效。

👉石膏和知母最大的區別:石膏是專治實熱證,知母是虛實並治的,因為它多了一個養陰的功效。


土藥坊


知母為常用的清熱瀉火藥,出自於《神農本草經》,又稱為連母,野寥、地參。來源於百合科植物知母的乾燥根莖。其藥性苦、甘,寒,無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滑腸,利水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咳嗽,陰虛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陰虛腸燥便秘,肺胃氣分實熱、肝腎陰虛火旺等。煎服,一般用量為6~12克。本品用於清熱瀉火宜生用,用於滋陰降火宜鹽水炙用。

知母可與貝母配伍,俗稱“二母”,知母苦寒,質軟性潤,上清肺經,下瀉腎火,兼清胃熱;貝母苦寒,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二者相配伍,可育陰潤肺,止咳化痰,對水虧火旺之乾咳無痰或少痰的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一般多用川貝母;知母與草果配伍,知母性寒,能瀉陽明獨勝之熱;草果性味辛溫,燥脾祛溼,芳香闢穢。兩者相配伍,寒熱並施,能調理脾胃,清熱透邪;知母與石膏配伍,生石膏辛甘大寒,質量濁,善清胃,為邪熱進入陽明之氣分之要藥,偏於清;知母苦寒質潤多液,偏於滋。兩者相配伍,一清一滋,有清熱而不傷津之功效;同時,知母也常與麥冬、百合、梔子、黃柏、酸棗仁等配伍。

使用知母時要注意,知母性寒質潤,能滑腸通便,因此脾虛便溏者應慎用。

石膏,與知母同為清熱瀉火藥,石膏為清熱瀉火之要藥,出自於《神農本草經》,又稱為生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水硫酸鈣。其藥性甘、辛,大寒。歸肺、胃經。生用可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可收溼,生肌,斂瘡,止血。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咳喘,胃火亢盛,頭痛牙痛,內熱消渴,潰瘍不斂,溼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生石膏一般用量為15~60克,宜打碎先煎。煅石膏外用,適量即可。

石膏用於治療表熱未解,肺熱咳嗽,可與麻黃、杏仁、甘草配伍,其用量為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顆,去皮、去尖,炙甘草二兩,石膏半斤。石膏治療陽明氣分熱盛,可與知母甘草等配伍,其用量為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鈣。此外還含有有機物、硫化物及一些微量元素等。石膏性寒,因此脾胃虛寒及陰虛內熱者忌用。


小叨健康匯


知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乾燥根莖。洗淨曬乾習稱"毛知母",颳去皮洗淨曬乾習稱"知母肉",生用也可用鹽炒用。性味苦、甘,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瀉火,滋陰潤燥作用。多用於以下症狀:1、溫熱病邪在氣分,見高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2、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及消渴證。常用量為6一12克,入湯劑。知母寒潤,能滑腸致瀉,故脾虛便溏者宜使用。 石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水硫酸鈣,生用或煅用。性味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功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外用收斂生肌(煅石膏)。用途:1、溫熱病病邪在氣分,高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2、肺熱咳喘,心煩口鼻翼動等。3、胃火上炎之頭痛、牙齦腫痛。4、溼疹、瘡瘍潰而不斂、水火燙傷等。常用量15克一60克入湯劑,外用適量。體虛寒者忌用。石膏與知母、粳米、甘草合用配伍名叫白虎湯,專治溫熱病邪在氣分,高熱、煩渴、汗出、脈洪大之陽明腑熱症,並增強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明白了嗎?欲知更多的藥物知識,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