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說的是啥意思呢?

棒奔霸


農村俗語: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說的是啥意思呢?這一俗語其實是農村一則農業氣象諺語,原來全句是這樣的“立夏不下,無水洗耙;小滿不滿,芒種。”大概意思是立夏節和小滿節是初夏時期,夏種忙碌的時候,正需需要充足的雨水,而天不下雨,就會影響作物的栽種和生長。



立夏不下,無水洗耙。這是說,立夏節前後,是水稻早稻移栽插秧時間,天不下雨,稻田乾旱,耙過田的鐵耙子粘滿泥土,也很難找到水來沖洗,說明立夏節期間雨水過少或者乾旱,早稻等夏栽夏種作物,因缺少雨水而乾旱,無法插秧和播種。這個時候是水稻早稻插秧、中稻育秧、紅薯栽插、夏花生、夏玉米、大豆的播種時期,久晴不雨,土壤缺水,十分乾旱,該栽插的無法栽插,該播種的種子無水分發芽,會推遲農時,影響作物適時播種,影響作物正常生長髮育,對作物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


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小滿節和芒種節是農業生產夏種夏管的重要時候,是正需要雨水的季節。之所以小滿節是農業生產上正需要大量充足的雨水的季節。應該是多多下雨,使塘滿堰滿,使修建的水庫和其它水利設施都蓄滿雨水,才能保障夏季農業生產順利進行,保障農作物正常栽插、播種、生長和發育。然而,小滿節前後,雨水稀少甚至沒有下雨,塘堰水庫沒有蓄水,到芒種節,夏種的莊稼因乾旱,怎麼樣地能夠正常生長髮育,必須影響芒種期間的農事的進行。所以,芒種節因乾旱,管不了作物正常生長髮育了。在農業生產上,所有的糧食作物的播種在夏至就要劃上句號,再不能栽插播種了,否則,生長期不夠,影響生長髮育,影響收穫,產量低,甚至“青風”。青風是農業俗語,農作物到收穫季節,還在貪青生長,氣溫下降時,還沒有結實,造成顆粒無收的現象。


總之,立夏節和小滿節之間,是農業生產搶栽搶種的大忙季節,正是需要風調雨順的時候,正是需要充足的雨水的時候。所以,在農村,農民又把立夏節和小滿節叫做雨水節,是需要充足的雨水的季節。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這是句節氣農諺,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理解。但也大同小異。

立夏、小滿、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三個,排於七八九三位,也即是進入夏季後前三個節氣。春耕春種結束,進入夏季生長及作物管理階段。我國南北溫差大,耕作季節前後是有所不同的,先後有一定差距。

立夏不下,這不下有指下雨的,有指立夏交遲交早的,但多理為指下不下雨。立夏時節,氣溫大大回升,種下作物猛長,如果不下雨,作物就會受旱,影響收成,立夏時節是極需要有雨潤物的,不下雨就不好了。立夏之是小滿,小滿不滿也有二意:一是小麥等作物不滿,不不飽滿,一是江河池塘田水不滿。立夏不下雨,小滿不下雨,必使農作物受旱,長不好,失收,受旱了必缺水,到處因缺水都不滿了。到芒種已成定局,管與不管也差不多了,不必多管了。這卻是有消極味道。也反映出舊時農耕靠天吃飯的被動狀態。在嶺南,我們是不必太擔憂立夏不下的,在中原黃河流域就有這我擔擾。我們嶺南常受東南海洋溼暖流影響,夏季是多雨的,極少會幹旱,常常要防洪澇,水稻被浸,防洪卻是很重要。





樹德漢碩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這句話是農村裡面的一句農業諺語,其實說的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雨水對農業種植上的影響。立夏、小滿、芒種是接連著的三個節氣,前後歷經一個月的時間。下面我們一個一個的分開來看。

何謂立夏不下

所謂立夏不下,說的是在立夏這天不下雨對農業種植的影響。今年立夏的時間是在5月5-6號這兩天。按照農村最為傳統的看法就是在立夏這天最好是下一場雨,因為立夏這一天是夏季正式開始的時候,而進入這個時間也是雨水增多的時候。如果這一天不下雨,整個夏季可能都會幹旱少雨。要知道農作業生長主要還是夏季生長開花結果,有道是“春爭日,夏爭時”,如果夏季沒雨,那農作物生長必定受到很大的影響的。

何謂小滿不滿

立夏過後就是小滿節氣。小滿的意思就是池塘、田裡有裝滿了的可用的農業用水。今年小滿的時間是在5月20-22日。小滿不滿,意味著雨水偏少,這農田不好秋耕、播種。在小滿的時候雨水不足也說明前面的立夏到小滿降水量少,這也會直接影響後面的農業生產。是什麼呢?當然就是芒種了。於是就有後面一句”芒種不管“。

芒種不管

以前農業設施不像我們現代如此發達,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的。如果天不下雨就得面臨乾旱問題。而現在如果立夏、小滿時節雨量小影響作業耕種,我們可以通過抽取地下水等方法來解決農業用水問題。所以,在以前,立夏、小滿雨水不足的情況下,耕種播種都難以施展開,而且由於雨水少還會影響作物苗的生長 。所以,雨水不足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到了芒種時節啥也做不了。在”夏爭時“的這個時候,錯過了芒種也就錯過了今年的收成了。所以,在農村還有一句話叫做:芒種不種,過後落空。

整體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的雨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說明了進入夏季農業生產進入一個生產高潮,這時候任何人都不敢怠慢,因為一旦錯過了播種栽秧的時間,今年那就真的沒有什麼收成了。


洞庭清水塘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此三句話是一個連貫完整的農諺用語,不可單句理解。

這句話有兩種含義:一是氣象物侯所指,二是地理與節氣的影響。

氣象物侯者,是說二十四節氣對應三侯的農時概念。三侯應時令,則對應二十四節氣,如果不合時令,則難以對應二十四節氣。而二十四節氣又是古人根據中原及周邊地理與三侯概況而制定的,所以它有地域限制。

而這三句話,後兩句是第一句的解釋語。

立夏不下,非指雨水。它是指立夏當令不當令的概念詞語。其意為,無論是早立夏(與打春早晚有關)或是晚立夏,無論是農曆三月底或是四月初,無論是夏立到了春季裡,或是立到了夏季裡,無關前後,只關氣象與溫度。

立夏不下者是說二十四節氣已經進入立夏節了,立了夏了,可三侯尚未進入夏季,只因氣溫太低。(進入立夏時節,氣溫平均應為二十五度上下為宜)。節氣到了而時令不符,因溫度太低,致使麥子到小滿節氣該基本飽滿而不滿,這是溫度與日光照射不夠的緣故,(它與插秧與春播無關),小麥籽粒當飽滿而不飽滿,這就導致了麥子的成熟向後推遲了,到了六一或忙種節氣時,中原及周邊地區的麥孑不能如期收割與忙著種秋了。而忙種不管者,是該忙而不忙,是農時達不到忙種的要求也。

而另一理解則是指地理概念,即是指黃河以北或西北東北地區。這些區域,很難對應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都會向後推遲半月及一月以上。比如立夏節到了,而北方尚處在春天裡,到小滿時麥子根本就打不了飽滿的程度,而到忙種時,麥子就不成熟,所以人們就不會忙著收割與種秋了。


福自福地來wjf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老農民針對節氣和莊稼的種植生長以及天氣的情況順口編制的口語。因為從前種莊稼都是靠天吃飯的!這也是根據各地方的氣候不同對其中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



針對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這句話的意思。我們當地的理解和解釋是都是和小麥有關的,立夏不下,是說一般情況立夏這天或前後最好要下雨,因為小麥過了楊花期就是要灌漿長粒的氣候,立夏到小滿這半個月是小麥顆粒生長的關鍵,天氣不能幹旱,到小滿的時候,小麥的顆粒就長成到最飽滿的時候,這樣,小滿到芒種的半個月就是小麥顆粒的收身成熟期,因為到了芒種的前後幾天就是收穫小麥的時候了。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這是農民擔心的問題,意思就是,立夏不下雨,小麥小滿時顆粒長不滿,芒種小麥收割時就不管,這裡的"管"是可以或好的意思。


鄉村新景


農諺是在農民中流傳的有關生活、生產勞動的各種經驗的總結,它膾炙人口,易懂易記。

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在我鄂東就是專門針天氣的農諺。說的意思就是——如果立夏節前後沒有下雨,而小滿節前後也沒有下雨,那麼在芒種節,正需要雨水的季節,基本上很少下雨,而且特指立夏節、小滿節前後三天,而不是一個節氣的半個月時間。而且只要是下了雨就算。叫應破了就行。

象這樣的農諺,在農村很流行。例如,重陽無雨望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初四落雨十四陰,十四落雨一個月只有九天晴。還有正月打雷三場雪,二月打雷雨不缺,三月打雷田裡幹得啥也冇得。這大概就是天氣預報的前身。在古代,沒有科學的測氣象的方法,人們就是根據自然現象來進行天氣預報的。

當然,這些都沒有現在的天氣預報準確。但也算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吧!

謝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