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儘管A股上市公司2018年財務數據的雷,都把大家炸得麻木了。

但有一家公司還是引起了大家極大關注,因為它與眾不同,別人都是直接預虧幾億、幾十億,而它是先大幅預增,然後再報鉅額虧損,出爾反爾。

這家公司就是歐菲光,2019年1月30日,歐菲光發佈業績快報,請注意,是快報不是預告,快報是在財務核算結束後發佈基本確定的財務數據,而預告是在財務核算未結束時做的大概匡算,上市公司1月份財務核算一般都未結束,發的幾乎都是預告,而歐菲光發的卻是快報。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歐菲光在業績快報中披露,2018年淨利潤將大幅增長,增幅為123.64%,達到18.4億元。公司及全體董事還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大幅預增的業績快報發佈後,公司股價一路大漲,從發佈前的9.52元最高長到15.8元,漲幅超過50%。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2019年4月26日,歐菲光發佈2018年年報,並對2018年業績快報進行了修正,調減利潤23.6億元,從盈利18.4億元變為虧損5.2億元。

歐菲光披露的調整原因是“公司對 2018 年末存在可能發生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了全面清查和資產減值測試,其中與存貨相關的跌價準備計提和成本結轉合計24.37億元”。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有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和成本結轉兩個原因,但公司沒有披露各自影響數是多少,披露顯得很沒有誠意,想矇混過關,放牛塘查找2018年審計報告,發現2018年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影響數為15.99億元,以此倒推成本結轉影響數應該為8.38億元。

這下終於明白歐菲光為什麼要模糊披露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和成本結轉兩者的具體金額了,因為它自己都覺得一家上市公司竟然少結轉成本8個多億,是件多麼丟人的事情!

在2018年年報中,歐菲光居然把成本結轉錯誤的原因怪罪於財務核算系統故障……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放牛塘想說,歐菲光作為一家自我定位為高科技的企業,核心產品都是智能產品,自己卻連個財務軟件都沒整明白,人家養豬的上市公司都能熟練掌握,歐菲光要麼是技術實力有問題,要麼是在找“背鍋俠”!

放牛塘擔心,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影響數為15.99億元,本質也是成本結轉問題!

導致存貨減值的原因是存貨賬面價值低於市價,而為什麼會低於市價,原因有多種,比如市場競爭導致產品降價、技術革新產品性能落後等,這些都是不構成會計造假的正常原因。

但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結轉成本時,少結轉了成本,必然會造成存貨賬面價值虛高,即使產品市價沒變,也會發生減值,舉例如下:

假設某工廠產品產量為100件,生產成本為50元,總生產成本為5000元,當期銷售了70件,庫存30件。

正確會計處理是:結轉成本70件*50元=3500元,存貨價值=5000元-3500元=1500元

若想虛構利潤,可以少結轉數量和單價。

比如少結轉數量,銷售了70件,只結轉50件:結轉成本50件*50元=2500元,存貨價值=5000元-2500元=2500元,這就造成當期利潤多了1000元,存貨虛增了1000元

比如少結轉單位成本,單位生產成本為50元,只結轉35元,結轉成本70件*35元=2450元,存貨價值=5000元-2450元=2550元,造成了當期利潤多了950元,存貨虛增了1050元

無論是哪種方法,期末存貨價值都虛高了,高於市價部分,計提減值,從而通過計提減值準備的手段掩蓋了之前少結轉成本的造假事實。

關鍵歐菲光自己承認有少結轉鉅額成本的事實,我們有理由懷疑它通過計提減值準備的手段掩蓋了之前少結轉成本的造假事實。

歐菲光毛利率(下表中紅字數據),2017年明顯高於2016年和2018年,所以我們還需關注到,少結轉的成本並不一定都發生在2018年,而有的可能是以前年度的,但這次公司並沒有對以前年度進行差錯調整。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客觀地說,歐菲光這次補計虧損24億元,在雷聲如潮的2018年,本不該被如此重點關注,問題出在它的出爾反爾。

那麼,歐菲光為啥不敢跟其他公司一樣,在今年一月份就痛快地來個鉅額預虧呢?這樣的股民也不會在最近三個月被套了。

放牛塘認為,這很可能與資產負債結構有關,那些預告鉅虧的公司,大部分是商譽減值所致,商譽來自收購兼併,A股公司對外收購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為主要手段,而非採用負債方式融資去收購,所以,與商譽這一資產對應的所有者權益(股本和資本公積)的增加,很多高商譽公司的負債壓力並不大。

沒有負債壓力,企業就敢報鉅額虧損,因為不擔心債權人來討債、查封資產。

歐菲光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家的產能基本都是自建的,資金來源除一部分是增發股票外,更多的債權融資,我們來看它2018年末的資產負債結構。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歐菲光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7%,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長期應付款這四項有息負債合計達164億元,再加上109億的應付貨款和其他負債,公司總負債達293億元。

如此高的資產負債率和債務規模,貨幣資金又只有16億元。

它最擔心的很可能是資金鍊斷裂導致的破產風險,因違法披露導致退市風險倒是其次,因為只要資金鍊沒斷即便被退市了,公司還有翻身機會。

而資金鍊一旦斷裂進入破產程序,能否把債還清都不確定,大股東肯定會被清退出場,還會承擔一屁股連帶負債責任,公司退不退市跟大股東都沒關係了。

這與康美藥業所處的環境是很類似的。

所以,歐菲光這類企業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敢做財務“洗澡”的,相反,很可能會繼續把業績做大,爭取通過增發募集無需償還的股權資金,從而降低償債壓力。

歐菲光在披露年報時為啥又爆出鉅額虧損了呢?可能是迫於審計機構的壓力,同時,當1月份那兩百多家公司爆出幾億、幾十億虧損後,市場不僅選擇了“原諒”,還大肆追捧,爆雷公司指數最近三個月的漲幅遠高於大盤,所以,歐菲光可能據此判斷,洗個澡也沒啥。

歐菲光為何會形成據此高額的負債呢?

這是因為它熱衷於新建固定資產,歐菲光可以稱得上“固定資產投資狂魔”。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2010年上市當年,歐菲光固定資產3.2億,到2018年時,固定資產達150億。

大家可能不明白歐菲光為啥要構建如此多的固定資產,這跟它的產品特性有關,仔細看它的產品名稱,一般都有“模組”二字,生產的核心是把精密部件組裝在一起,觸摸屏、攝像頭、指紋識別、汽車智能產品都是這個工藝。

精密部件的組裝,對生產設備的要求很高,要想提高市場佔有率,就必須花巨資買設備,更坑爹的是,這些設備專業性很強,比如有了生產觸摸屏的設備後,想生產攝像頭還得重新購置設備。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在歐菲光快速崛起前,相關市場主要是被外資企業佔有,特別是臺資企業,2013-2015年,多家外資關閉了工廠,當時有個說法,外資覺得這些產品毛利率只有10%左右,又要進行鉅額的設備投資,不是一門划算的生意。

2013-2016年,歐菲光大幅擴建產能,先後成為觸摸屏、攝像頭和指紋識別領域數一數二的企業。

按道理,歐菲光在2016年站住三個產品的市場後,當時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是65億元,應該放慢固定資產投資步伐,想方設法儘快把固定資產投資收回來。

但它沒有這麼做,而是進一步瘋狂投入,到2018年時固定資產達到了150億元。

攝像頭龍頭舜宇光學2018年收入259億元、固定資產才45億元,而歐菲光2018年收入430億元、固定資產150億元,可看出差距還是很大的。

現在,歐菲光面臨如何才能把固定資產投資收回的難題,如果幾個產品中的一個出現市場問題,比如競爭出局、技術革新,對應損失的固定資產可能都是幾十億元。

歐菲光披露的機器設備折舊年限是5-15年,5年和15年這個跨度太大,又是一個想模糊概念的披露做法,只能推算,英明的放牛塘團隊選擇新增固定資產最少的2015年進行操作。

2015年公司機器設備原值期初數為29億元,本期新增設備5.9億元,計提折舊2.6億元,即使不考慮本期新增設備的折舊,推算出它的設備折舊年限應該是11年左右,假設新增5.9億元設備在2015年計提半年折舊,可推算出它的設備折舊年限應該是12年左右。

這個推算非專業人士搞不懂也沒關係,知道結果就行,放牛塘推算的歐菲光機器設備平均折舊年限約為12年。但是,需要聲明,這個結論只是推算的,因為它的模糊披露,不得已才推算。

這個年限,在日新月異的消費電子行業,是非常長的,很不謹慎,我們很難看到一個消費電子產品方案能超過6年,三五年可能就變化了一輪。

以100億元設備估算,按12年折舊年限,每年折舊是8.3億元,按6年折舊年限,每年折舊是16.6億元,差異達8.3億元,而歐菲光利潤從未有超過8.3億,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對於歐菲光而言,無論是通過成本結轉還是折舊年限影響利潤,核心原因很可能是要在債權人面前保持公司健康運營的形象。再次引用歐菲光2018年的資產負債結構: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它為了構建龐大的固定資產規模,通過負債融資,資產負債率高達77%,有息負債合計達163億元,總負債達293億元。

而資產方面,貨幣資金只有16億元,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的變現性都很差,由於有成本結轉錯誤的不良記錄,89億元存貨是否還有水分也值得關注,79億元應收賬款就算真實也只能滾動收回。

2019年,歐菲光需要償還的到期借款和債券將超過100億元,靠自有資金也幾乎不太可能實現的,需要借新債、還舊債。

而公司2018年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又有剛出爾反爾信息披露的不良記錄,借款和發債能否再成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如果出現債券違約或者債權人查封公司主要資產,公司資產償還債務都有很大不確定性,若出現這種情況,談市值已沒啥意義,更別說現在的327億市值。

放牛塘的這篇文章,是想對一個現象做提醒:咱們的製造業快速崛起固然重要,但得建立在經濟效益可行的基礎之上,有的企業如果靠在國內借錢融資,賠錢賺吆喝,盲目投資固定資產,讓外國人一次賺夠了賣設備錢,而我們企業的回報不能彌補投資,最終受損的還是國家和老百姓!

歐菲光,你是在產業救國,還是靠虧國人錢去充胖子?

在任何情況下,本文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放牛塘主”簡介:原是證券公司的內核委員、投行部董事總經理、保薦代表人、註冊會計師,現改行運營財經自媒體,誓做一個只說真話的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