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要將沈萬三滿門抄斬?

李解


沈萬三不屬於明朝人,而是生在元代,死在元代。這一點顧誠在《歷史研究)(歷史學最頂級期刊)已經詳細考證過。朱元璋抄了沈萬三後代的滿門倒是事實,因其牽扯到明初“藍玉案”。

有關沈萬三在明初的一切事蹟不過是訛傳。

然而沈萬三的大名在明朝也得到廣泛傳播,並不是近代才謠傳的。從明代起,沈萬三就幾乎成了富豪的代名詞。像嘉靖年間權臣嚴嵩專權,浙江嘉興縣一位進士,花了23000兩銀子,買了一個吏部考功司主事的職位,於是時人稱這個官位叫“沈萬三官”(田藝蘅《留青日記》卷三五),暗諷這個官職太昂貴了。

在萬曆年間刊行的《金瓶梅詞話》裡,潘金蓮兩次引用諺語:“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可以說名揚大江南北,婦孺皆知。

到目前為止,從民間到學術界都認為沈萬三是明初人,或至少認為他的事蹟發生在明朝洪武年間,其實這種觀點有誤。其中《吳江縣誌》裡就表明了:

“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就是說張士誠攻佔平江路(現在的蘇州)的時候,沈萬三已經去世。張士誠是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佔領平江路,也即是說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早已經死了12年以上。

儘管明人的野史筆記中關於沈萬三在洪武年間的事蹟很多,其實可信的材料並不多,而且諸證據都證明了沈萬三也就是沈富的活動是在元中期到元末,這一點在王行作等人的墓誌銘中也可以得到佐證。那麼所謂朱元璋抄了沈萬三的家,其實是對沈萬三後代的抄家滅門,什麼原因呢?

沈萬三家族的覆亡。

既然沈萬三子在元朝末年就已經去世了,當然他也不可能遭到朱元璋的打擊了,噩運是落在沈萬三與其弟沈萬四的後裔頭上,主要與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謀反案”有關。在藍玉案之前,沈家已經有落敗跡象,先是洪武十九年沈旺的兒子沈至、沈莊被人誣告一度下獄,雖然後經查明被釋放了,但是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卻在劫難逃,被扣上“胡黨”(明初四大案的胡惟庸案)的帽子,以致滿門抄斬。

朱元璋手書《大誥三編·陸和仲胡黨第八》:“蘇州府吳江縣陸仲和,當十八年糧長……因黨事發,身亡家破。”

在藍黨案(洪武二十六年)之前,作為江南首富的沈家並沒有受到什麼特別沉重的打擊。自從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成為合法繼承人,朱元璋惟恐孫子太年輕,威望和經驗不足以駕馭天下,萬一有“英雄”突起,那他建立的大明帝國就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於是朱元璋橫下一條心準備重開殺戒,把一切可能危及朱家王朝的潛在勢力通通剷除。

藍玉謀反是否屬實其實是值得質疑的,畢竟在朱元璋作序編寫的《逆臣錄》裡證詞破綻百出,對涉案人員基本是屈打成招,絕大多數證據都是捕風捉影。但是既然皇帝的彌天大網已經撒開,哪有撤回的道理,只能接著對“胡黨”之後仍有相當勢力的武功集團和江浙富戸痛下殺手。沈氏家族被首先納入“藍黨”行列,理由很簡單,就是有一個叫王行的人,他與藍家和沈家的關係都很密切。

王行幼年家境十分貧寒,但是本人天賦異稟,十七八歲就開始同當地文人雅士交往,並在蘇州城北齊門設立了私塾。他曾兩次在沈家任門館先生,又曾兩次在藍玉加任家庭教師,因此沈家及其姻親顧常、顧學禮父子同藍玉的交往,主要都是王行從中介紹促成的。此後王行受到藍玉的推薦,得到了朱元璋召見,藍黨案發後,不要說王行脫不了身,經由他介紹而搭上藍家的一系列宗族都在劫難逃。

朱元璋鼓勵告訐,互相檢舉、揭發,藍玉案輾轉牽連,有超過萬人被屈打成招。從洪武二十六年春天到三十一年春天,整整五年時間屍橫遍野、哀怨相告。朱元璋還對沈氏進行釜底抽薪似的抄家,逼供沈家隱匿財產,最後實在沒有油水可以榨了,才將沈萬三的曾孫沈德全凌遲處死。

在專制皇權下,除了皇帝一人,無論什麼大富大貴也不過是手起刀落、命如草芥。


莫山主說歷史


關於明朝鉅富沈萬三,民間一直都流傳說他有個可以錢生錢的聚寶盆。

不管在聚寶盆裡扔了什麼,它都會越變越多。沈萬三有錢到什麼地步呢?據說他的餐具是金銀做的,筷子是羊脂玉的,酒杯是瑪瑙石的,且個個價值連城。

有人用現在的金銀比例換算了下,發現沈萬三當時的財富摺合人民幣6000多億。

如此有錢的一個人,按理說應該備受皇帝拉攏,是朝廷的座上賓,可奇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竟然下令將其一家老小滿門抄斬。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書君覺得原因有三個:

一、沈萬三以財力助張士誠守城,讓朱元璋吃了不少苦頭

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起義發的家。元朝末年,同朱元璋一起起兵的還有張士誠、陳友諒等部。

他們一邊竭力同元軍作戰,一邊又互相攻擊,搶佔地盤。張士誠是鹽販出身,勢力範圍在東吳一帶。

消滅了實力最強勁的陳友諒部後,朱元璋開始公開討伐張士誠。

一舉攻下通州、泰州、徐州等地後,朱元璋將張士誠最後的勢力困在了蘇州。

沈萬三本是今天浙江湖州人士,但後來隨父親搬到了江蘇。

元末藩鎮割據厲害,反正在誰手底下活著都是一樣的,只要能活著就行。

所以,作為江蘇商界帶頭人的沈萬三,對張士誠給予了最大限度的財力支持。

自古以來,南方的經濟條件就比北方要好很多。

原本勢力大不如朱元璋的張士誠,因為有了以沈家為首的江南富商們的支持,兵力瞬間強大了很多。

朱元璋將張士誠困在蘇州長達八個月之久,才最終將其一舉消滅,可以說沈萬三功不可沒。

一想到因為沈萬三的存在,才讓自己和將士們吃了那麼多的苦頭,朱元璋簡直恨得牙癢癢。

可是,朱元璋野心勃勃,志在統一中華,自然不會在這種小事面前失了民心。所以,哪怕他對沈萬三恨之入骨,這種恨也被他很好地藏在了心裡。

可是,不發作不代表原諒。沈萬三以財力助張士誠守城是赤裸裸存在的事實,朱元璋沒有當時動手送他歸西,只是想“秋後算賬”。

二、沈萬三聰明反被聰明誤,請求代朱元璋犒賞三軍,觸了朱元璋的逆鱗

沈萬三能迅速地發家,集合了社會上大部分的財富在身,說明他不是個蠢人,相反,他還很聰明。

張士誠身死後,沈萬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之前幫助張士誠的舉動定會為沈家上下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他主動出擊,做小伏低一番後,主動提出為囊中羞澀的朱元璋免費修繕城牆。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身邊圍繞的也多是些泥腿子,哪怕傾自己全部之力,也只能修繕一半的城牆,自是欣然同意。

沈萬三自覺性命得保,修繕完城牆後,又大大方方地給朝廷捐了一部分財產。

殊不知,朱元璋卻更惱火了。自己一介帝王,修城牆修到一半就口袋空空了,沈萬三一個最低賤的商人,卻在獨立修完一半城牆後,仍有盈餘捐贈給朝廷。

這種不經意間的露富,被朱元璋理解為了一種炫耀,或者說是輕視。正在他大動肝火之時,沈萬三又不知死活地進言,說想要代皇帝犒賞三軍。

犒賞三軍那是一個平民百姓可以肖想的嗎?現在想犒賞三軍,以後呢,是不是還想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朱元璋一想到這就火冒三丈,再聯想到之前他幫助張士誠守城那件事,立馬覺得自己無需再忍,迅速地下了誅殺令。

好在,馬皇后尚算清醒,覺得因為這個理由誅殺有功之人,會遭天下人恥笑,所以勸服朱元璋,改判為了全家流放。

每一個初登大寶的帝王,都希望天下臣民一心,沈萬三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卻觸到了朱元璋最不願觸碰的逆鱗——二心。

所以,哪怕沈萬三並沒有這個意思,他也已經觸怒了朱元璋,離死不遠了。

三、女婿行為不檢,被冤捲入藍玉案,成為壓死沈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沈萬三一家雖然被髮配到了雲南,但日子還算過得去。

再加上沈萬三經濟頭腦一流,很快,沈家就又恢復了基本的富庶,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

可有道是“一顆老鼠屎害了一鍋湯”,沈萬三有個女婿叫顧學文,因覬覦鄰居家的美少婦,動不動就與對方鴻雁傳情。

對方家長在發現二人的姦情後,十分憤怒,但苦於證據不足,報官的話又怕牽連自家名譽,一時之間陷入了糾結掙扎當中。

正在這時,藍玉案爆發。世人皆知藍玉恃寵而驕,朱元璋這次必不會放過他。於是,他們便報官謊稱顧學文與藍玉其實是同夥。

當時的情況,但凡涉及到藍玉案,都會變成要案,要呈報給皇帝。

朱元璋一看沈萬三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列,再次發怒,御筆一批,判了沈家滿門抄斬。就此,屬於沈萬三的輝煌徹底終結。

其實,沈萬三也知道女婿是被冤枉的,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怪只怪自己選人不淑,徹底壓垮了沈家。

有人說,錢財乃魔鬼,要麼摧其性命,要麼毀其靈魂。

其實,金錢本無罪,生事的一直是人的內心。沈萬三被朱元璋滿門抄斬,不能說全是朱元璋心眼小,也不能說全因沈萬三懷璧其罪,箇中緣由,一半一半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一個從社會最底層爬起來當了皇帝,對富有階層的一次財富掠奪和剝削,這是朱元璋清算沈萬三的根源所在。

沈萬三在史書上是個很出名的富商,出名到什麼程度呢,《明史》和《吳江縣誌》作為官方認證的權威史書,居然對沈萬三的記載是不同的。

沈萬三的名氣更多的是和明太祖朱元璋聯繫在一起,出資修建南京城牆,工程餘資貢獻朝廷,自己出萬金犒賞三軍,最後被抄家充軍發配雲南等等,這些事蹟的記載均在《明史》中有詳細的記錄,就更別說野史記載沈萬三連聚寶盆都有。

《吳江縣誌》的記載卻與《明史》相差很大,沈萬三不但沒有見過朱元璋,資助過南京城牆修建,甚至在元朝就已經死了,就更別說後來發生的那些傳奇故事了。

《明史》和《吳江縣誌》對一個人物的記載差別如此之大(除了都記載沈萬三是富可敵國的富豪),肯定有原因。簡單的說,《明史》是清朝人撰寫的,有抹黑明朝的嫌疑,並且把很多民間傳說故事當作了正史進行記載,《吳江縣誌》卻是當地府衙進行的逐年記載,可信度更高一些。

既然題主說了朱元璋滅了沈萬三三族的事情,我們姑且相信《明史》的記載為真實的,即使《明史》的記載中,也朱元璋也沒滅沈萬三的三族,只是充軍流放到雲南。

按照《明史》記載,沈萬三在浙江吳中發家,富可敵國,在元末亂世期間能掙下如此龐大的家業(據後世統計,沈萬三的資產價值七千億人民幣),那是相當的不簡單,沈萬三能在亂世中家業興旺,富可敵國,沒有幾把刷子,那肯定不行。

沈萬三的刷子就是站隊和攀附權貴,他首先攀附上了張士誠,畢竟吳中是張士誠的地盤,沈萬三在他的地盤上要生存,發展下來,肯定是要依附於張士誠的。

沈萬三能給張士誠帶來的只有一樣東西——錢。出錢助軍,出錢修城。有錢就好辦,張士誠也樂於有這樣的土豪為他提供資金支持。

沒多久,朱元璋打來了,滅了張士誠,在南京登基稱帝,建立了明朝,沈萬三作為當時的超級富豪,肯定也明白自己的處境,更何況自己還資助過朱元璋的死敵張士誠。

沈萬三又拿起了他的刷子——錢,正巧南京城要建都修牆,沈萬三向朱元璋討好,承諾自己出資修建南京城牆,朱元璋當然也高興,只要有人出錢。再好不過。

這沒想到沈萬三太有錢了,不但修建好了南京城,而還有餘錢貢獻給朱元璋,到底是財大氣粗,朱元璋都驚訝於一個普通富豪能比朝廷更有錢,當然作為窮光蛋起家的朱元璋更樂意接受,但內心的那點農家子氣還是有點。

重點來了,沈萬三覺得自己站好了隊,現在又攀附上了當今皇帝,就有點得意忘形,商人的本質讓他忘記了政治對他的危機。

此時明朝北伐大軍班師回朝,沈萬三又對皇帝朱元璋說,要不,我出錢來犒賞三軍吧。完了,徹底完了!

朱元璋本來就對你有倆臭錢心裡不平衡,你這還嘚瑟著要自己出錢犒賞三軍,收買人心不說,還要收買軍心?這還得了,你不有錢嗎,那就抄了他的家,錢財全部充公吧。

朱元璋本意要殺了沈萬三,在馬皇后的勸阻下,只是發配他到雲南。至於題主說的滅了沈萬三的三族,這個故事雖然傳得有板有眼,那基本都是假的。大概內容是,沈萬三發配到了雲南後,憑藉自己的經商才能又東山再起,但是他的女婿卻與涼國公藍玉認識,藍玉一案爆發後受到牽連,朱元璋就藉此誅殺了沈萬三的三族。

以上是所謂朱元璋誅殺沈萬三三族的基本故事,但是我覺得基本都是假的。歷史都是讓後人編撰和書寫的,如果我們認真的去查閱相關史料,大家會發現很多疑點,篇幅有限,就不多加闡述。

按照此故事的說法,朱元璋殺沈萬三的本質還是因為沈萬三太有錢,朱元璋曾經太窮了。有些心態其實一直深入靈魂。


沉墨I方之城


沈萬三好心幫忙卻被明太祖整死,這個傳說家喻戶曉。也成為後世於明朝有怨氣的人在論證明朝“無道”時常用的話頭。但是這個傳說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事件糅合到一起的。

簡單的說:第一,沈萬三是吳中鉅富,但沒有和明太祖見過面;第二,沈萬三一家確實被明太祖滅門了,但是卻不能怨明太祖寡恩。

沈萬三水冢,竟然認為沈萬三曾做過一路諸侯。

據明朝中期吳江學者、沈家姻親莫旦在《吳江志》中記載,“張士誠據吳會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也就是說,沈萬三死於元順帝至正十六年(是年張士誠據吳會)以前;沈萬三家是做糧食生意的,很可能是替元廷包稅。莫旦不僅是沈家的親戚、同鄉,而且出生之際距沈家覆滅之時不過半個世紀,他的記錄可以說是第一手資料。

而明太祖要等到十二年後才成為了洪武皇帝,由此可知沈萬三和明太祖根本沒見過面。也就更無從談及因炫富獲罪而被流放雲南。

想象中的明太祖向沈萬三借錢。

但是,沈家最終被明太祖屠滅滿門……

一開始,沈家和大明朝的關係相當不錯。據宋景濂學士記載:

“於是,以鉅室為糧長。大者督糧萬石,小者數千石。制定而弊復生,以法繩之,卒莫能禁。是時,惟蘇之沈氏以奉法稱,天子親召與語,賜之酒食,時減免其田賦,名聞四方。”

明初制度多襲元初,民間稅賦也大多交給富豪包辦。而沈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因為比較守法而得到了明太祖的各種支持。

但是好景不長,沈家捲進了洪武末期的“藍玉逆案”成了亂黨骨幹,事情敗露後便被滅門了。

事情始末是:沈家有一位西賓,也就是家庭教師叫王行,是個社會活動家,為人很四海,從沈家出來後又去當時大將軍涼國公藍玉府上坐館。於是沈家的女婿顧學文先通過王行結識了藍玉的長子,饋贈了“異樣犀帶”等珍貴禮物,並且由此得見藍玉。後者吩咐顧學文“常來這裡說話”。

後來藍玉謀反,拉顧學文一起上賊船,顧學文又拉上沈家一塊兒為政變籌集資金。眼看著呂不韋那種“立國家之主贏利無數倍”、“今建國立君,澤呵以遺世”的潑天富貴就指日可待了,結果一件事情讓所有的計劃一敗塗地。

顧學文平日橫行霸道魚肉鄉里,仇家自然不少,有一個跟他有奪妻之恨便向官府舉報顧學文和沈家勾結藍玉造反。於是沈家便因此慘遭滅頂。

洪武三十一年,朝廷下令將沈家成員“沈德全、瀋海、沈昌年、沈德嘉、沈文進、沈伯圭。”(《逆臣錄》)等人處以極刑。至於其他的家族成員,則依聖旨:

“‘正黨與戶下戶丁都凌遲了,十歲已上的小廝都發南丹衛(今廣西河池)充軍,十歲以下的送牧馬所寄養,母隨住;一歲至三歲的隨母送浣衣局,待七歲送出來。’”

而顧學文在審訊中又四處攀誣毀人,前後牽連近一萬五千人。這些人也被流放雲南,這便是傳說中沈萬三流放雲南的真相。


“如何把自己做大又不把自己玩死”這根本就是個“第二十二條軍規”式的課題。

紫定窯茶盞。產於宋朝南渡之前,其中精品在當時便價值不菲。據莫旦於明孝宗弘治元年所撰《吳江志》記載,其高祖禮部侍郎莫禮曾於洪武二十三年歸鄉拜訪沈家(沈萬三已死,其子當家),記錄席間窮奢極欲可謂傾筆難盡:“其家屏去金銀器皿,以刻絲(緙絲)作鋪筵,設紫定器十二卓(桌),每卓設羊脂玉二枚,長尺餘,闊寸許,中有溝道,所以置筯,否則筯汙刻絲作故也。行酒用白瑪瑙盤,其斑紋乃紫葡萄一枚,五猿採之,謂之五猿爭果,以為至寶。”


陳大舍


我們都知道,沈萬三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將沈萬三滿門抄斬,而是將沈萬三流放到雲南。

根據明史的馬皇后傳記載,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於南京,他要修一下南京城,沈萬三就找上朱元璋,願意幫忙修三分之一的城牆,朱元璋答應了,修好之後,沈萬三又提出,他願意出錢來犒勞軍隊。

朱元璋一聽就怒了,你願意出錢修城牆,這個是好事,但是你只是一個平民,竟然想要犒勞天子的軍隊,你是何居心?就下令要將沈萬三給殺了。在旁邊的馬皇后,就來勸朱元璋說:朝廷的律法是用來處罰不法之徒的。

而百姓富可敵國,這是不祥之人,上天自然會懲戒他的,你又何必殺他呢?朱元璋平時還是比較聽馬皇后的話,也給馬皇后面子,就沒殺沈萬三,只是將他流放到雲南去,據說沈萬三還遇到了張三丰。

這個事情,雖說是明史明確記載的,但其實還是有錯誤的,那就是雲南是明軍在洪武十五年才平定的,而此時,僅僅是洪武元年,根本就不可能把沈萬三流放到雲南的。

另外根據《吳江縣誌》的記載,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早就死了,而這個《吳江縣誌》是根據明代人莫旦的《吳江志》,而莫家與沈家是姻親,應該不會弄錯。

王行給沈萬三的兒子沈榮,沈榮的孫子沈森寫過墓誌銘,其中沈榮死於洪武九年,七十一歲,也就是說洪武八年的,沈榮是六十二歲,那麼沈萬三這個時候也至少是八十幾歲了,而如果是洪武十五年流放雲南的話,那就差不多是一百歲了,也不可能了。

另外,沈萬三的幾個兒子和孫子也都沒有死,那就足以說明沈萬三是不可能被朱元璋滿門抄斬,另外也不可能被流放到雲南的。


歷史簡單說


先糾正一下問題,歷史上,沈萬三是否被朱元璋滿門抄斬,並沒有確定結論,還有史料記載,沈萬三及其家族最後被髮配到了雲南,並沒有滿門抄斬。

沈萬三發家致富之謎:靠海外貿易,成為商賈大戶

那麼,要了解朱元璋與沈萬三的關係,我們首先必須瞭解沈萬三其人。

沈萬三是誰?沈萬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後來遷到蘇州的東蔡村,到了沈萬三父親沈佑這一代,就遷到了湖州南潯鎮(今天江蘇周莊)。

沈萬三,本命沈富,排行老三,那個時候,人們會以“萬”字來稱呼富有者(有點像之前我們稱呼的萬元戶)。

根據學者的考證,沈萬三之所以富可敵國,是因為他進行了海外發達的貿易,以此掙得大量的錢財,購買了上千頃土地。

明代地圖

沈萬三主要的業務有兩種,第一種是在南方購買糧食,運輸到到北方。當時,由於少數民族如金、元對北方土地的破壞,北方已經逐漸凋敝,必須要靠南糧北運來維持。

第二種是對外出口手工產品。沈萬三曾經把江浙一帶的絲綢、瓷器和手工業產品銷往世界各。當時,海外對中國瓷器非常喜愛,一運到海外往往銷售一空。

沈萬三到底多有錢呢?《明史》記載,沈萬三家請了一位私塾先生,為了讓他好好教書,好好寫文章,為沈家後輩做榜樣,每寫一篇文章,就給白銀二十兩。可見,其富有的程度。

沈萬三出生年代之謎:到底是元末還是明初?

看到這裡,可能讀者有個疑問,好像我並沒有說沈萬三具體的出生年代。

沒錯,那是因為沈萬三具體出生在什麼時期,學者們還在眾說紛紜。

最有名的就是明史專家顧誠所寫的《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蹟考》(發表在1999年的《歷史研究》上),他認為,沈萬三根本就不是明朝初年的人,在元末他已經去世了。

顧誠

顧誠給出的證據是,根據當時的《故吳興處士沈漢傑墓誌銘》和《沈茂卿墓誌銘》裡面的記載,沈萬三的兒子沈榮在朱元璋建國之時已經62歲了,孫子也已經39歲了。《吳江縣誌》裡面也說:“張士誠(元末起義軍,後來被朱元璋消滅)據吳時,萬三已死”。

現在《明史》中的記載不過是以訛傳訛。

由此推斷,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沈萬三故事應該是後人杜撰的。

不過,現在也有學者如樊樹志提出了質疑,他根據乾隆時期的一部周莊鎮志《貞豐擬乘》,認為,沈萬三生活在明初應該是可信的。

於是,還有民間學者認為,歷史上其實存在兩個沈萬三,一個處在元末,一個處在明初。我覺得,這種說法非常有可能(清朝康熙年間,還出現過兩個于成龍,巧合的是,二人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沈萬三的結局:本想巴結權貴,卻遭忌憚而被髮配

那麼,沈萬三的結局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在《明史·后妃傳》、《七休類稿》中都記載,朱元璋奪得天下之後,沈萬三為了討好新政權,主動幫助修建南京城牆,並且還放了一個聚寶盆在南京城牆之下。據說,聚寶盆裡面放置了各種珍貴的珠寶,以此防止城牆倒塌(後來,南京有一個城門就叫聚寶門)。

隨後,朱元璋打算犒賞三軍,可是,天下刀兵四起很多年了,朝廷也沒有太多的錢。沈萬三主動提出,要自己出資犒賞三軍。

多疑的朱元璋聽完之後大怒,說“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對所有專制皇帝來說,軍權都是最重要的。沈萬三犒賞三軍,這不是要收買部隊的人心麼?所以,打算殺了他。

多虧馬皇后深明大義,對朱元璋說:“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之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意思就是,沈萬三有沒有犯什麼罪,雖然他富可敵國比較有危險,但老天自然會懲罰他。你為什麼要違揹人心,殺掉他呢?

於是,朱元璋決定將沈萬三發配到雲南。沈萬三到了雲南之後,仍舊家財萬貫,生活非常好。

這是一種說法,其實在王世貞的《國朝叢記》裡面還有一種,說沈萬三最後被殺了,將他家所有的財產都抄沒了。

那麼,朱元璋為何要為難沈萬三,將其置於死地呢?我們知道,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就大開殺戒,先殺掉了宰相胡惟庸,後來又大興冤獄,以謀反罪殺掉了駙馬藍玉。

朱元璋害怕這些大臣與商人聯合,推翻自己的政權。所以,朱元璋曾學習漢武帝,將南方很多有錢人家發配到雲南等地。沈萬三就是因為被扯進了藍玉案,最後引發災禍的。


兮兮說事兒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後,就打算擴建南京城,想把南京建成氣派的天子之城。但由於多年戰事,錢都用於打仗上去了,根本沒什麼錢來做改建工程。

就在他發愁的時候,超級大富豪沈萬三主動請求修築聚寶門到水西門一段的城牆,還有道路拓寬、建造橋樑等工程。

沈萬三不光解決了朱元璋的經濟問題,還請來名師把擴建工程完成的又快又好,然而,他非但沒得到朱元璋的表彰,反而被滿門抄斬,這咋回事呢?

(朱元璋劇照)

沈萬三本名叫沈富,是元末明初時的江南鉅富。據說他“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是個富可敵國的主。

早先,張士誠依託江南和朱元璋大戰時,由於他實力強大,再加上他曾是私鹽販子,和江南一帶的商人都頗有交情,所以憑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得到了江蘇南一帶商人的支持,沈萬三自然也是支持者之一。

朱元璋大敗張士誠後,建立了大明王朝,並把都城建在南京。但由於江南商人曾支持過張士誠,他頗為忌恨,一直想侍機報復。

沈萬三是江南首富,他自然知道大禍將至。所以在得知朱元璋要擴建都城後,便積極請求願修築三分之一的工程,並將擴建道路及建設橋樑等工程一併攬了下來。

朱元璋見沈萬三主動為自己排憂解難,心裡也很高興,於是給了個讓他將功贖罪的機會,同意讓他去改建都城。

沈萬三深知此事關於一家老小的未來,所以特別上心,他先請了建築方面的名師來規劃如何改建,又僱請了不少工人參與工程改建。

(沈萬三)

為了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都有保證,沈萬三吃住都和工人們在一起,日日夜夜地盯著他們幹。

沈萬三的辛苦沒有白費,他承建的工程比朱元璋的國家隊要早3天完成,而且經過驗收,也比朱元璋的國家隊做的質量更好。

沈萬三好不得意,覺得自己好歹是有功之臣了,所以在被朱元璋召見的時候,他有些飄飄然,竟一拍胸脯說,他願出資犒賞三軍。

朱元璋本就因為沈萬三的工程做得比國家隊又快又好,很沒有面子。現在聽他說還要犒賞三軍,心想,犒賞三軍之事,向來是皇帝的事,怎麼由得你一個老百姓來做,簡單就是個亂民。於是勃然大怒,當時就要把他推出去斬了。

幸好馬皇后認為國家剛建,再說沈萬三畢竟出人出力,為國家做了事,立刻就要斬他,勢必讓天下人覺得朱元璋涼薄,不利於國家穩定,所以她勸阻朱元璋說:“不祥之民,天將滅之。陛下何誅焉!”

朱元璋聽了馬皇后的話,於是才免了沈萬三的死罪,改把他及他的家人流放雲南,同時將他的家產沒收了大半。

(顧學文行刑)

沈萬三雖說栽了跟頭,但他到了雲南後,憑著手中錢財,發揮他經商的天賦,漸漸又做得家大業大,人丁興旺起來。

然而,沈萬三的上門女婿顧學文由於好色,竟勾引同鄉的一個傻子的美貌妻子。兩人一來二去,勾搭在了一起。後來被傻子的父親知道了,於是悄悄收集了證據,伺機報復。

洪武末年,藍玉案發。傻子父親靈機一動,誣告顧學文因不服被流放雲南,所以和藍玉通謀。

朱元璋聽說後,深信如此,再加上沈萬三富甲一方,誰知道他的子女會不會與別有用心的人串通一氣,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於是把他的兒孫盡數殺光,家產全部充公。

此時沈萬三已是80多歲的老人,哪裡經得起這樣的風浪,再加上錢財悉數充公,連個養老保命的錢都沒有了,所以他苦苦掙扎著又活了幾年,便病逝了,死時連口薄皮棺材竟都沒有,實在是很慘。

(參考史料:《吳江縣誌》)


張生全精彩歷史


明代以來各種文獻中,保存了不少涉及沈萬三的內容,有些具有一定的事實根據,但大多充滿傳奇色彩。沈萬三引起中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不斷有人發表論文,對沈萬三傳說及其家族情況進行梳理和分析。對於世傳沈萬三遭到明太祖迫害流放等事,多數學者認為雖然不無附會誇張,但反映的基本事實是可信的。也有學者表示懷疑,如黃雲眉援引乾隆《吳江縣誌》中“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等語,認為“果可信,沈之死尚在士誠據吳時,則諸書所摭沈事,什九皆歸虛構,屏而不錄可也。”

關於沈萬三,田藝蘅談到: “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這很可能只是江南俗語。如果元朝及明初確實存在“人分五等”制度,官私典籍應當會留下一些線索,而現存戶帖、黃冊實物以及地方誌中均未見此種制度,提到此事者僅限於與沈萬三有關的幾則筆記,元朝及明初是否有此制度實可懷疑。其二,解釋沈萬三之名,必須與其弟名一併考慮,若“萬三”意為“萬戶三秀”,則其弟則當為“萬戶四秀”,此時其兄弟是否已分家,為何戶等不同,皆需要斟酌。

就是因為修長城的事,萬三不但說給錢,還犒勞三軍,惹了朱元璋受其多心,所以後來處理了他。


李三萬的三萬裡


1

朱元璋和沈萬三相愛相殺,這個故事很有趣。記得早年間看過一部張衛健演的電視劇《聚寶盆》,講的就是朱元璋和沈萬三青梅竹馬,相愛相殺的故事。


在那部電視劇中,範八億同學是第二女主,第一女主是如今混微商屆賣保健品發家,身家不止八億的張庭。


聚寶盆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就是根據民間傳說來的,傳說沈萬三原來家裡很窮,後來撿了一個聚寶盆,一個元寶放裡面就成了倆了,一碗米放進去,明天就成一缸米了,因而陡然而富。


民間傳說對一些人一些事情總喜歡簡單化,希望靠著一個神蹟解釋一切,比方說一個聚寶盆就把沈萬三發家致富的所有努力都消解掉了,只留下神蹟倆字而已。


也許再過幾百年後,馬財神也會被神話的,說他去外國旅遊,無意間進了一個山洞,發現了一個時間機器,坐上去就能看到未來,於是他發現未來電商將大行其道,於是回國後甩開膀子開幹。為啥他的公司叫阿里巴巴呢,因為他坐的那臺時空機名字就叫阿里巴巴。


沈萬三的也是鉅富,他他有多富呢?民間傳說他要幫朱元璋修都城南京的城牆,因而惹得朱元璋大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沈萬三一個土財主竟敢和我嘚瑟,來人把他發配雲南去者,他所有的錢都歸國庫。


在中國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雖然他們努力交好朝廷官員,有時依舊不能逃脫被清算的命運,比方說胡雪巖。


沈萬三好像也是和胡雪巖一樣,不過他比胡雪巖高調的多。


2

故事只是故事,歷史上的沈萬三和朱元璋交集不多,在《吳江縣誌》記載:


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也就是沈萬三死的時候,朱元璋正在和張士誠陳友諒鼎足而立,建都城根本連影都沒有,而明朝建都南京時沈萬三已經死去多年,他的兒子大多都五六十歲了,如果沈萬三還健在應該也八十開外了,一個垂暮老人為啥要在朱元璋面前嘚瑟要修築城牆。


不過沈萬三家真的被抄了,家人被殺,女人被送入官家開的妓院裡,但是他家被抄的理由不是因為家裡藏了聚寶盆不上交,也不是因為錢多的想修築城牆,而是因為牽扯進了明初的謀反大案藍玉案裡。


沈家在沈萬三死後子孫很給力,財富持續爆發式增長,沈家人不像有的暴發戶有了錢胡吃海塞,他們很注重後代的文化教育,畢竟在明朝那個環境下,有錢只是富,見了縣太爺依舊要跪,地位不如一個有秀才功名的窮書生,只有考取功名當了官才能算貴。


沈家有錢,可以請最好的先生來家裡坐館教書。


他們家請的這位先生比好還要好,這位先生叫王行,字止仲,號半軒,是有名的大儒,王行和明初的著名詩人高啟,輔助朱棣靖難成功的和尚姚廣孝,是很好的朋友,所以高啟和道衍和尚和沈家關係也不錯。


王行曾經長期在涼國公藍玉府裡教書,藍玉對他很敬重,還數次帶他去拜會過丞相胡惟庸,後來胡惟庸犯事兒,王行怕牽連到自己,才離開京城到了沈家教書。


沈家知道王行和藍玉的關係匪淺,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的女兒又是太子妃,有這層關係,靠上藍玉這座大山,那麼富貴豈不是唾手可得。


因為有王行在中間穿針引線,沈家和藍玉很快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係,但是沈家人萬萬沒想到,這位涼國公藍玉真的很涼,沈家原以為找到了一個大靠山,但是沒想到這座靠山是座冰山,沈家因為巴結上了藍玉才遭到了滅頂之災。

3


沈家被朱元璋滅門的由頭是沈萬三的女婿顧以成勾搭當地陳序官的兒媳婦梁氏。


序官是地方上管酒宴的九品小官,這位陳序官有個傻兒子,缺心眼,但是因為陳序官有錢,給傻兒子找了一房漂亮的媳婦,兒媳婦姓梁。


沈萬三的女婿顧以成是當地糧長,糧長就是從百姓手中收取糧食賦稅,然後押運到朝廷官倉去,這事兒在明初都是由地方富戶擔當,沈家是大戶人家,自然要擔起這個責任。


其實不管是序官還是糧長都是不入流的小官,但是油水十足。


顧以成聽說陳序官的傻兒子娶了房漂亮媳婦,於是動了邪念,每次壓糧經過陳家樓下,都要停船搗鼓出點聲響來,或者找人豪飲,或者弄個戲班子來唱戲,為的就是引起梁氏的注意,如果她打開窗戶往下看時,支窗戶的竹竿砸在自己頭上,那就更妙了。


然而沒有。


於是他買通了梁氏的鄰居王婆,讓她把一些金銀珠寶送給梁氏,梁氏自然不要,王婆說:這些都是那位顧大官人送給娘子的,顧大官人沒有別的要求,只要娘子給他寫首詩以解相思之苦就行。


梁氏想,這不過舉手之勞,於是給顧以成寫了首詩,顧回了一首,又送了很多金銀首飾。一來二去兩個文藝青年的心越來越近。


這時候顧以成又使出第二個殺手鐧,買通當地的一幫地痞流氓,讓他們找梁氏的傻丈夫去賭博,輸贏顧以成都掏錢,只要拖住哪位傻小子別回家就行。


於是顧以成和梁氏在樓上徹夜研究詩詞的時候,她哪位傻丈夫就在外面徹夜當賭神。


有時想想,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看看顧以成玩的多麼清新脫俗,哪像西門慶一樣,偷個情鬧出人命,最後自己也送了命。


不過顧以成偷情,沒有害了陳序官的傻兒子,卻把整個沈萬三家1000餘口人都給搭進去了,這才是偷情的最高境界。


顧以成之所以如此倒黴,因為他的對手是一個狠人,梁氏的公公陳序官。


他得到自己兒媳婦和顧以成偷情的證據後,沒有聲張,也沒有帶人去上門捉姦,他認為那樣沒什麼用,不能把顧以成整死,他需要一個機會,讓顧以成永世不得翻身。


他暗暗的收集和沈家和顧以成有關的各種信息,終於洪武26年他的機會來了,涼國公藍玉因為謀反罪被太祖皇帝拿下,隱忍多年的陳序官出手了,江南鉅富沈家被連根拔起。


這真的是偷情引發的慘案。


但是這也是朱元璋刻意想把這件小案子做大,朱元璋藉著藍玉謀反一案,用藍玉做勾連幾乎殺光了所有開國大臣和他認為會威脅皇太孫朱允炆的潛在敵人,只要和藍玉案沾點邊的人,都難逃一死,沈家作為江南富戶,如果和手握兵權的涼王藍玉勾結,破壞力巨大後果不堪設想,這根釘子一定要拔掉。


所以即使顧以成管住了自己的褲腰帶,依舊無法阻止沈家被滅,因為他們掛靠上藍玉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自己家族的命運。

==================



薛白袍


早在20年前,明史學者顧誠教授曾作《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蹟考》一文,詳細考證了沈萬三的身世,否定了他是明初人的說法,認為他生在元代也死在元代,史籍中有關沈萬三在明初的一切“事蹟”均是訛傳。因此,所謂“朱元璋為何要將沈萬三滿門抄斬”,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首先,顧誠先生注意到《吳江縣誌》的記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張士誠的軍隊攻佔蘇州是1356年的事,等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沈萬三已去世多年。

其次,為了論證《吳江縣誌》的記載是否可靠,顧誠先生分別從沈萬三生活的年代、沈萬三子孫生活的年代、與沈氏家族有關人士的記述等多方面進行考察。

例如,根據元末明初人王行所撰的《沈榮甫墓誌銘》《沈茂卿墓誌銘》等文獻記載,洪武九年(1376年)時,沈萬三之子沈榮甫去世,享年七十一歲。因此,明朝建立時,沈榮甫是六十二歲,沈萬三之孫沈森也有三十九歲,沈萬三如果在世,恐怕也有八十多歲了。然而,明朝攻佔雲南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沈萬三如真像明代野史和《明史》中說的那樣,因築城牆觸怒朱元璋而被髮配至雲南,也是一百多歲時的事情了,這實在是很難讓人想象。

除此以外,顧誠先生還據《沈榮甫墓誌銘》等材料,考證了沈萬三在世時的交友情況,確定他主要的活動年代是元朝大德、延佑年間,並不在明朝開國之後。明代對沈萬三的相關記載,很有可能是將沈萬三子孫的事蹟附會到他本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