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近日,央視《聚焦三農》播出節目:豬價大漲,恢復生產不容易,缺豬的時候到底該如何養豬?

【聚焦三農】首先我們來關注大家都很關心的生豬行業情況。4月23日農業農村部就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目前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勢頭趨緩,一季度發生疫情17起,比上年四季度減少57起,23個省份解除疫情封鎖,生豬生產和調運秩序加快恢復。由於產能持續下滑,農業農村部預計下半年豬肉供應可能趨緊,豬價已經提前進入上漲週期。

那麼,解除疫情封鎖後又遇到價格上漲的養殖戶們會怎麼做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黑龍江省:積極準備復產

記者剛到黑龍江省明水縣境內,就碰到一輛運豬車停在路邊。

黑龍江省明水縣生豬經紀人付海生告訴記者,現在的豬金貴得不得了,“訂好了一百多頭,因為漲價了,人不賣了,每斤7元錢今天收的,昨天是6.9元,最近這幾天是一直漲。”

付海生說去年養殖戶幾乎沒有賺到錢,好不容易行情漲起來,他們惜售的心情可以理解。為了多賺錢,不少養殖戶開始擴大養殖規模。養殖戶們都覺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已經遠去,生豬養殖業的春天就要來了。

為了多賺錢不少養殖戶開始擴大養殖規模,當地一養殖戶說“五一前後新建的豬舍能養殖四百頭豬”。養豬戶李玉明說:“豬舍準備再往後挪,還蓋豬圈,母豬最少養50頭以上,現在怎麼樣也得賭一把,現在價格好,如果能賣到8元一斤,(比去年)就翻一番了。”而且還表示,不能怕風險,怕風險啥時候也掙不到錢。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這次養殖戶們是不是像往年一樣盲目追漲呢?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指出,下半年隨著生豬出欄量進一步下降,再疊加節日的消費,豬價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快速上漲。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專家初步預計,下半年豬價同比漲幅可能超過70%。業內專家也建議,養殖戶在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前提下,適時補欄增養,爭取更好的養殖效益。

但記者在調查時發現,恢復生產並不容易。

記者在黑龍江省明水縣的一家生豬養殖企業,在2018年12月27日該企業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7萬餘頭生豬被撲殺了,到現在企業門口還立著“防疫重地”的牌子,而且道路兩側隨處可見生石灰消毒的痕跡,目前該疫區已經解封。記者在這家企業看到,目前除辦公區域開放外,其他養殖區域大門緊鎖,已經過了近2個月時間,為什麼沒有恢復生產呢?

該企業負責人徐志海:“近期我們做好設備清洗消毒工作,做好防疫工作,還有設備的改造工作,為儘快恢復生產做好準備。我們預計在6個月左右開始恢復生產。”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據專家分析,此次造成疫情的原因應該是在生豬交易過程中外部運豬車輛將病毒帶入造成的,然而沒想到的是,本來為了減少豬隻與外界接觸、降低疫病傳染風險的豬舍反而為病毒傳播提供了便利。“我們發現,我們這個豬舍的整體的連廊,其中供水、供熱、供料,還有豬的通道、人的通道,統一都在這裡頭,這樣的話病毒傳播比較快。”目前,他們正在聘請專業人士,對豬舍及飼料加工工藝進行改造,所以恢復生產還需要時間。

以這家企業為中心,3公里半徑範圍內的疫區,當時也有幾家養殖戶的500餘頭生豬同時被撲殺。記者採訪時,剛好遇到疫區範圍第一戶恢復生產的養殖戶準備復養。

黑龍江省明水縣東利村養殖戶王俊英:“我還想準備養。”她在當地打聽了一圈,發現現在豬價大漲,她好不容易才在100多公里外的肇東縣找到了合適的生豬。

王俊英的女婿張貴說,現在生豬市場行情和當地出現非洲豬瘟的時候完全是“冰火兩重天”,今年1月份仔豬才100多塊錢一頭,現在漲到600多元一頭,買個豬帶崽的還得倆月以後下崽,要3000元錢一頭,去年這時候豬價格便宜的話,也就是1000多元錢一頭。

張明華說他家原本計劃買20頭能繁母豬,可這次只買到了5頭,現在的豬又貴又難買。最近各路媒體不時爆出仔豬價格近千元的消息,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逐月擴大,3月以來生豬存欄同比下降18.8%,能繁母豬存欄下降21%,同比降幅達到10年來最大值,這意味著計劃擴養的養殖戶豬舍建好後,很有可能面臨買豬難的尷尬。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浙江省:打破低存欄量對擴大產能的掣肘

記者瞭解到,造成這輪存欄量降低,還有一個重要誘因。與黑龍江省產區情況不同,作為銷區的浙江省,從非洲豬瘟發生後到現在,豬價持續走高,已長達半年之久,可豬價再高,也沒豬可賣。

浙江省開化縣某養豬場負責人許軍劍:“在非洲豬瘟沒發生之前的話,已經是在這一個養豬週期的低谷,我們減量了,(母豬)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量,雖然豬價上來了,我們也沒有豬。這種變化對我們來說,我們也無能為力。這不是我們的經驗能夠想到的。”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央視調查:缺豬時代!疫區解封,養豬戶到底該如何養豬?



原來,2018年剛好是上一輪豬週期的價格低谷,大部分養殖戶已經在縮減存欄量,非洲豬瘟出現後,更加加速了存欄母豬的淘汰量,所以才造成如今存欄量持續走低。要想恢復產能,可能會是一場持久戰。

“如果今年增加的母豬,應該在兩年以後,育肥豬存欄會達到最高峰。”

不少業內人士預計,此次豬肉價格高峰期可能要持續到2020年。那麼,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打破低存欄量對擴大產能的掣肘呢?許軍劍就摸索出在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產能的小竅門:堅持養大豬更賺錢。“行情好的時候,豬可能會略微養大一點,接下來幾個月是夏季,肥肉可能是消費淡季,最好在300斤左右賣掉。如果到了中秋節以後,那最好在350斤以後出欄,更受市場歡迎。”

所有的養殖戶幾乎都知道,生豬養到230斤以上,料肉比就不合算了。許軍劍為什麼要堅持養大豬呢?“你如果在保本的價格,那最好在220斤的時候賣掉;如果在暴利的時候,比如10元錢一斤左右的豬價,那麼最好是豬養大一點,因為小豬的成本很高,那你再養大的話,雖然大豬的料肉比會高,但相對來說,還是養大豬合算。”把豬的單體重量增加,算起來也能增加30%左右的收益。

除此之外,也有人想出了其他好辦法。

浙江省開化縣某養豬場負責人張雲:“我們養了120頭母豬,要相當於150頭母豬的出產量,讓產仔率和成活率提高,相當於跟人家150頭母豬的量是一樣的。”

觀點

非洲豬瘟的危害不同於我們熟悉的豬週期震盪,養殖戶們還在按照豬週期的老經驗來應對。擴大生產等措施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要從非洲豬瘟中走出來,這些措施遠遠不夠。如果不能採取規模化養殖、科學預防等綜合措施,改變養豬產業的生產方式,非洲豬瘟的“魔影”就還在,快速擴大生產也可能是在擴大風險。非洲豬瘟對生豬養殖業的挑戰是全面的,整個中國的養豬產業也必須全面升級,只有提高整個產業的免疫力,才能從根本上減輕疫病對生豬養殖業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