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養成記:北大清華兩校校友到底有什麼不同?

本號只聚焦:

以“實業+投資”的理論和經驗,幫助“順利的企業今後不會掉坑裡,已面臨問題的企業儘快出坑”。

為了適應快速閱讀的要求,對於轉發的文章,我們都將做刪減,並對部分內容作出修正。敬請諒解。

5月4號,北大剛剛過完了121歲生日。

4月28日,清華剛剛過完了108歲生日。

我是清華本科(88級化工系)、北大MBA(00級國發院),由於早年做園區地產的原因,迫於園區招商的壓力,從2008年起,我不得不去找清華北大校友中的創業者,把他們招引到我開發的園區裡。

所以,我在兩個學校校友圈子裡扎得比較深,對兩校校友也瞭解比較多、比較深。

為了能夠讓兩校校友更好發展,我已經兩次發表“北大清華兩校校友相互比較地看,各自的優點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是什麼”了。

今天,再發表一次,絕不是為了攻擊誰、攻擊哪個學校。

且恰恰相反,我的發心是為了供兩校校友參考,能夠讓這兩個互稱“隔壁”108年的學校及校友們的明天更好!

大佬養成記:北大清華兩校校友到底有什麼不同?

兩校互贈的紀念石

但一家之言,偏頗在所難免,請諒解,並請多提寶貴意見!

一、北大校友的優勢和需要提升之處是:

1、優勢:

(1)富有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

北大的人文學科比清華髮達得多,所以,北大校友明顯更富有人文精神,也是合情合理的。

(2)更注重言談舉止、穿著打扮。

人類在做決策時,是會以物體表面的信息為基礎的,因為比較容易抓取。

所以,重視言談舉止,能夠讓自己很快得到別人的好評,尤其是在美國、我國等已經實質性地進入信息革命時代(國外稱為第三次浪潮時代,我稱為易變時代)。

(3)思維更活躍,且更富有創新性。

這也是與北大人文學科發達有關係。北大校友上學期時讀的人文、社科領域的書,普遍比清華校友上學期間讀的多,所以,普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遇到事時,更有想法,且有更多的奇思異想。

2、需要提升的地方:

(1)思維太跳躍,邏輯性比較差。

想法多,所以容易達不成共識,於是就容易辯論,但辯論過程中,往往以偏概全,往往偷換概念,結果經常是“

本來辯論A”,結果“可能最終到了Z”。

結果,越辯論越糊塗,就急,就武斷地下結論,而且,反覆抱定一個簡單結論但其實是錯誤的結論不放。

結果,客觀上就形成了“用一根頭髮就把一個人否定了”。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肯定是不合適的。

(2)說話辦事缺乏嚴謹性。

舉兩個例子說明這一點吧。

案例一:王恩哥教授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到北大校友眾籌的1898咖啡館去考察,並跟部分北大校友座談。

他說,據他了解,北大物理系畢業的學生,80%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工作,而隔壁(清華北大互稱“隔壁”已是宇宙共識)物理系畢業的學生,從事本專業的不到20%。

他由此得出結論,還是北大的教學質量高,學生能力強,不需要到專業外謀生。

這件事,北大校友在第二天早起就在微信群裡發佈了,並進行了熱烈討論,不時猛烈攻擊一下“隔壁”,歡聲笑語不斷。

我插話進來,把2000年前後美國某機構的一個調研結果告知了他們:全球主要高校的畢業生,以本科專業為眾生職業的,平均20%左右。

從事本科專業的比例越高,證明這個學校的教育水平越差,因為學生的適應能力越差。

我說完後的結果是,群裡沒人再發言,過了幾分鐘,我就被那個區別踢出了。

案例二:北大山東校友會的微信群規裡,提倡大家交流知識,發佈財經資訊,不能發表反動言論等,結果,我發佈自己的學易心得,被多位校友認為搞封建迷信。

其中一位煙臺籍80級學法律的校友認為山東投資環境差,比浙江差很多,理由是他想引進的一個食品加工項目,他認為很好,但就是在煙臺落不了地。我就告訴他,這證明他的項目沒有被當地黨委和政府認可,但山東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不會或不願意直說,結果就是“態度很好,但就是不在你的項目落地方面做實質性工作”,這時你應該走,而且告訴他浙江可不是像他們宣傳或者大家認知的那樣,我舉了幾個實例。

我本說的是事實,但結果看來是把他得罪了。

就一直在北大山東校友會群裡找我茬,不僅說發佈易經的東西不合適,還說我說我發佈北大醫學部85級校友組織的辟穀活動是偽科學,還說我是清華的、不是北大的,我做出說明,並提供如下證據,說明北大國發院各個項目的畢業生,都是北大認可的校友。


大佬養成記:北大清華兩校校友到底有什麼不同?

參加今年北大校慶杯的國發院高球隊

但學法律的但並不看證據,他依然固執己見,“你就不是北大的”。

並拿出我2016年11月4日遭受的那個微笑事件說事。

為了說明這件事,我願意再次自揭傷疤。

這個事,大致情況如下:

首先,某些人在11月4日下午發到微信群裡的內容如下。

大佬養成記:北大清華兩校校友到底有什麼不同?

大佬養成記:北大清華兩校校友到底有什麼不同?

我當時的應對情況大致如下。

大佬養成記:北大清華兩校校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後來,投資人在律師的指導下,早在2017年3月份就到深圳公安局南山分局和深圳證監局分別報了案,公安和證監也分別在2017年7月底和8月初做了結案,沒有發現我和清融基金管理公司有什麼違法犯罪和明顯違規問題。

這方面的情況,由於涉及母校聲譽,我只在2018年5月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做了有限的說明。

但應該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但這位北大80級法律專業的校友,拿出在百度搜索的一些不實信息,就是堅持說我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只好到山東“騙”。

真是匪夷所思地說,主觀臆斷地說。

但其實,他這樣的表現,在北大校友中比較普標。

儘管我做了一些回應,但對此人毫無效果。

結果,昨天晚上,我又被這個群踢出了。

實事求是地所,整個過程,包括被踢出,我沒有任何著急、情緒化等,因為經歷過後,對這些人的舉動,我很看得開,他們就是“三季人”而已。

但從這兩個真實的例子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也足以看出北大校友說話辦事的不嚴謹性。

(3)自我反思能力差。

簡單地說,出了問題,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

(4)執行力差。

由於思維活躍,總是有新的想法,就覺著原來的想法不行,結果其實是一直在瞎忙活。

並且,由於邏輯性差,本來1.2.3能夠完成的事,結果他們去做就會1.3,結果卡在第二步走不下去了。

這時思維活躍的特點和自我反思能力差的特點再一發揮,就去做別的事了,結果,大家看到的,就是執行力差。

二、清華校友的優勢和需要提升之處是:

1、優勢:

(1)邏輯性強;

(2)執行力強;

(3)想追求厚德。

2、需要提升的地方:

(1)儘快提升人文精神。

缺乏人文精神,做人做事就缺乏人(情)味,這是必然的。

而且還容易走極端。

清華校友中的極端事件,比北大校友可是多了不少。

實話實說,清華母校由於文科太弱,所以校園文化中才缺乏人文精神。

儘管清華母校已經意識到中一點,今年來一直在努力提升文科教育的比重,但現實看,還得加快提升速度。

(2)創新能力差。

這與上學期間讀人文、社科方面的書少有直接關係。

(3)要注意言談舉止、穿著打扮。

遇到事情,經常表現出“我就是混蛋了,怎麼著吧?!

不像北大,他就是“混”,也會找出N多理由,當然對於明眼人沒有效果,混就是混,但明眼人有多少?還是少數。

尤其地,在美國、我國等已經實質性地進入信息革命時代(國外稱為第三次浪潮時代,我稱為易變時代),每個人都面對海量的信息,基本沒有精力再去深入研究。

而人類在做決策時,是會以物體表面的信息為基礎的,因為比較容易抓取。

三、兩校“商界和智庫界大佬”養成記:

大佬養成記:北大清華兩校校友到底有什麼不同?

互稱“隔壁”108年!

1、北大:

通過現實中的情況看,擁有北大校友優勢,同時邏輯性強、說話辦事嚴謹、自我反思能力強、執行力強的北大校友,在商界和智庫界的成就,遠超清華校友。

現實中,北大校友在商界和智庫界,其實是比清華校友更厲害一些的。

我私交很好的陳義校友(北大80級經濟)宋宇海校友(北大85級經濟)等,我熟悉的北大國發院,成就都很大,在清華校友內都找不到能夠配備他們的個人或單位。

陳義校友曾任綜藝股份董事長,現任神州龍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北大校友會上市公司專委、中關村前沿科技評審專家、中關村智能科技發展促進會常務會長等。曾牽頭或獨自完成18部經濟學、證券投資、企業管理方面的著譯,參加過國家358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究、證券法起草工作,25年央企和大型民企、上市公司高管,國內首個IPO市場化模式發明人,成功運營多家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高新技術企業。

宋宇海校友是真正的京東天使投資人(創造了10年過千倍的投資收益),北京若水合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北大金融校友聯合會副會長、北大金融家協會創始理事、北大清華校友創新創業俱樂部副主席,長期支持大學生和青年創業事業,是“創享+”加速計劃、國際青年科技創業大賽全球總決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評委、中關村U30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決賽評委和傑出導師,擁有20 多年豐富的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和國內外投資銀行經驗,現在從事投資業務,業務遍佈中美,參與管理的基金規模在清華校友中無人可以匹配。

國發院已經坐穩了民間第一智庫的位子。

李彥宏校友,不管世間怎麼罵他,但在清華校友中,到目前仍很難找到可以跟他匹配的校友。

美團的王興是清華本科校友,大家認為他可以跟李彥宏匹配嗎?

2、清華:

正是因為兩校校友優點和需要提升的地方都很明顯,相反,人文精神強、創新能力強、比較注重言談舉止和穿著打扮的清華校友,其在商界和智庫界的成就,也往往不錯。

但想舉個例子,卻尷尬地發現“很不應手”,“誰比較典型,還真是一時沒有想起來”。

也就是說,頂尖的,幾乎沒有。

這與政界的情況恰恰相反。

政界是北大部級、廳級等人數比清華多,但到常委級別的,卻遠不如清華。

為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