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南京讓科教優勢成為創新優勢

人民日报:南京让科教优势成为创新优势

手握多項水環境監測設備科研成果,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李文濤博士前些年卻總心存遺憾,“轉化太難!”

問題出在哪?“動力不足!”從事成果轉化20餘年的環境學院副院長李愛民教授一針見血,“高校科研人員科技創業價值很難得到學校認可,參與轉化、創業積極性不高。”

2018年,李文濤迎來契機:南京市委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鼓勵人才團隊持大股。李愛民教授的團隊與南京江寧開發區合作,組建起一家環保研究院,人才團隊持股達70%。李文濤積極參加,創辦了自己的環保科技公司。

李文濤得到研究院的研發及平臺支撐,一項打破國外壟斷的水質檢測和監測技術完成產品化開發,有望年內投產。

大量湧現的新型研發機構,如何攪動創新的一池活水?李愛民認為,新型研發機構依託高校院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二次開發;提供技術、人才、研發平臺支撐,培育眾多科技型企業,既揚了科學家之“長”,又避了科學家之“短”。

新型研發機構中,人才團隊的論文、專利、獲獎以學校為主,產品生產和市場交由企業,自己則重點做成果轉化、企業孵化。

江蘇萬賢從事VOC廢氣治理,成為南大江寧環保研究院第一批孵化企業後,成功接下南京江北新區一項環保工程。研究院成立一年,成功孵化和正在引進孵化科技型企業16家,成果轉化與企業孵化合同收入逾3000萬元。“有了新型研發機構,願創業的可辦公司被孵化,不願直接創業,也可利用自身優勢參與成果轉化。”李愛民說。

2018年,南京計劃建100家新型研發機構,結果年終統計有208家,新型研發機構全年孵化951家科技型企業;南京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淨增1282家,增長70%。

南京市委負責人表示,“要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這個龍頭,讓南京的‘科教優勢’切實轉化為‘創新優勢’,建設‘創新名城’。並且,還要面向全國、全球。”2018年,南京派出代表團前往1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今年6月,還將在美國硅谷舉辦“中國南京周”。

人民日报:南京让科教优势成为创新优势
人民日报:南京让科教优势成为创新优势

來源:《人民日報》2019年5月3日01版

1、中國富豪花43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女兒又被開除,最新進展……

2、成都致2死遊樂園兩年前就被叫停,街道辦:不可能天天盯

3、這個月,南京20個景點限時免費開放

人民日报:南京让科教优势成为创新优势

合作熱線:025-84560361,QQ:45270817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