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百戰百勝的將軍,主要戰役是什麼?

倪翠坪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百戰百勝的將軍可謂是不勝枚舉、數不勝數,比如古代的韓信、項羽、衛青、霍去病等,近代的朱德、彭德懷、粟裕、徐向前、林彪、陳毅等。下面我主要給大家介紹中國近代以來,三位百戰百勝的將軍,並說說他們的經典戰役。

一、朱德(1886-1976)

朱德不僅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和軍事才,同時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是十大元帥之一。

他指揮的主要戰役如下:

1.他領導的紅軍,在中央蘇區這個地方,瓦解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四次圍剿;

2.他指揮紅軍,四渡赤水(毛主席為貢獻最大,朱德為實際指揮官);

3.他指揮了平型關戰役。

二、彭德懷(1898-1974)彭德懷是中國近代卓越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人,新中國成立後,被評為十大元帥之一。

他的主要戰役如下:

1.百團大戰;

2.擔任朝鮮戰爭的總指揮。

三、林彪(1907-1971)

林彪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家,他久經沙場,真可謂四百戰百勝的將軍,先後擔任營長、團長和軍長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重大戰役。

此外,近代的百戰百勝的將軍還有劉伯承、賀龍、聶榮臻,等等。

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百戰百勝的將軍呢?歡迎補充!


元哥說歷史


古有白韓衛霍,李嶽徐戚,近有彭劉徐粟,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彭德懷,劉伯承,徐向前,粟裕(排名不分先後)這四位常勝將軍。

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締造者之一,十大元帥之一。畢業於湖南陸軍講武堂,後參加革命和長征,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總參謀長,主持日常工作,指揮軍隊,百戰百勝,無一敗績。百團大戰,讓日寇聞風喪膽;抗美援朝,讓美國甘拜下風,一仗打出了國威,打出數十年和平,讓西方國家在海邊架起幾門大炮就佔領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斯大林贊曰:“彭德懷是當代天才軍事家”,毛主席揮毫賦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形神兼備,真實生動,彭大將軍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



劉伯承——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

四川開縣人,十大元帥之一,傑出的軍事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早年留學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為我軍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軍事人才,為軍事理論體系建設做出傑出貢獻。

劉伯承乃一流儒將,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他作戰重謀略,講技巧,判斷敵情準確,計劃戰鬥周密,善於出奇制勝,擅長伏擊戰術和運動戰術,七亙村、神頭嶺、長樂村等伏擊戰為其代表之作,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更是大兵團和運動戰大手筆。

劉伯承戎馬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生涯大小戰事數百起,未遭敗績,獨眼軍神、劉鄧大軍美名流傳,為世人敬仰。

朱德元帥贊曰“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陳毅元帥譽之為“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



徐向前——最被低估的十大元帥

山西五臺人,十大元帥之一。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他膽識過人,用兵強調“狠、硬、快、猛、活”,敢打大仗、硬仗、惡仗;他謀略超人,善於出奇制勝,運動殲敵,屢屢以弱敵強,以少殲多,戰績頗大。

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是戰鬥力最強悍、戰績最輝煌的,先後開創了全國三大蘇區中的鄂豫皖和川陝兩大蘇區。解放戰爭中,他指揮太原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決戰,消滅盤踞山西數十年的閻錫山,解放山西全境。

徐向前堪稱最被低估的元帥,他的膽略見識和指揮藝術臻於化境,臨汾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戰術攻克城市的範例。晉中戰役,他用6萬人殲敵10萬,是解放戰爭中最成功地運用運動戰術以少勝多的光輝範例。太原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設防最嚴密、陣地最堅固、難度最大的城市攻堅戰(太原在歷史上一向以城池堅固著稱),也是解放戰爭中唯一一次解放軍兵力少於國民黨軍隊,卻敢主動攻城,長期圍城的大型戰役。

劉伯承元帥曾說過:”我軍有兩個人最會打仗,一個是徐總指揮,一個是粟司令。”我們應當給予這位被低估元帥應有的評價。



粟裕——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湖南會同人,侗族,早年就讀師範學校。十大大將之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曾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隊班長。

粟裕性格沉穩,用兵深思熟慮,視野開闊,又設計靈活,不拘一格,被陳毅譽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特別擅長集中兵力和調動敵人,指揮大兵團作戰,因此能屢戰屢勝,戰果卓著。

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均為粟裕軍事生涯代表之作,尤其是淮海戰役這一最大規模的大兵團作戰中,粟裕被認為是實際指揮者,毛主席評價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粟裕被後世譽為戰神,常勝將軍,劉伯承評價他說:“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粟裕大將完全具備授元帥之實力,但他主動讓賢,高風亮節,令人欽佩。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常勝將軍雖不常有,但在歷史上長河中,將星閃耀,總有那麼幾位將軍百戰百勝,安家定國。比如明朝就有徐達、常遇春、張輔、戚繼光等不世出的將軍。

1、徐達、常遇春

徐、常都是大明的開國名將,南征北戰,建立了大明的九萬里河山,居功至偉。

(徐達)

徐達是明朝唯一一位軍功出身的丞相,為人謙和,做事穩重,關鍵是一生百戰百勝。在對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中,徐達立了大功。最主要的兩次大戰,北伐與定西之戰,徐達都取得了大勝。

(常遇春)

常遇春和徐達的簡歷近乎一樣,在鄱陽湖決戰中,常遇春全程參與,摧鋒陷陣,立了大功。

(洪武北伐)

2、三定安南張輔

張輔的父親是靖難名將張玉,朱棣的左膀右臂,可惜在東昌之戰中被盛庸斬殺。張輔繼承父親世職,跟隨朱棣作戰,在夾河、藁城、彰德、靈璧等地屢立戰功。

(張輔)

最耀眼的依然是三徵安南。

一徵安南中,擔任副將,但主將病逝。張輔接替主將事務,並負責戰場主攻,一路斬關奪將,一年即平定安南。之後設置交趾布政使,這是四百年來中央王朝第一次在半島設置政權。

二徵安南。明朝在安南實行土流結合,除了要塞與文官外,主要是當地人負責。各種原因,當地此起彼伏。張輔佩徵虜將軍印,再次南征,一舉擒獲簡定,械送南京。

(交趾布政司)

三徵安南。在張輔回來不久後,陳季擴起兵造反,張輔再次率領大軍南征,幾年裡,多次擊敗陳,最終在老撾捉獲陳。

建功萬里之外,難得的名將。

3、揚威南北戚繼光

戚繼光是世職,在十幾歲就接替了父親的職務。又考了武舉,庚戌之變中第一次見到強大的蒙古人。

命運神奇之處就是他到了南方做將軍。練兵、選將、確定戰術,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可怕的傷亡比。

(戚繼光)

海寧前哨戰 傷亡比例0:200

新河保衛戰 1:90+.

寧海花街大戰 1:333

台州大捷 倭寇死上5000餘人,戚家軍死傷20餘人 比例 1:250。

(大鴛鴦鎮)

另外將軍還是軍事學家、軍事武器專家,先後寫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研發了新式戰車、火器等。同時還是一位詩人。

借用一句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大明還有很多常勝將軍,諸如李成梁、曹文詔等等,都是時代的棟樑。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中國歷史中軍事天才璨若星河,巨星迭出。百戰百勝的名將不算多,卻也不少。據歷史記載有四位將領軍事生涯從無敗跡,他們是:吳起、白起、韓信和霍去病。


吳起是軍事領域的“亞聖”,軍事家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既有戰鬥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鉅著。吳起是一位勇於改革的政治家,魏國根據他的政策實施變法,成為戰國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吳起帶領的軍隊異常強大,曾以5萬“魏武卒”大敗秦國50萬大軍。與其他將領不同,他帶兵從來不追求數量,而是以精銳取勝。吳起的士兵對他非常忠心,曾經有一位士兵母親非常痛恨吳起,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兒子太忠於吳起,必然會為他失去生命。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一生攻克城池70於座,殲敵上百萬,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強大殺器。曾在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萬,華陽之戰殲滅趙魏聯軍15萬,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鄢郢之戰斬殺淹死楚國軍民數十萬。一生殺孽深重,被稱為“殺神”。但他並非沒有敵手,同為四大名將之一的鄢頗就是他最大的對手,從來沒有被他擊敗過。兩人可稱歷史版的矛盾之爭。

韓信則是中國軍事謀戰派的代表人物。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偉大軍事家項羽,最終被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打敗,可見韓信在他的時代確實是傲視群雄。

霍去病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壽命僅有23歲,卻像一顆巨大流星劃過歷史天空。霍去病17歲即從軍,19歲拜將奔赴祁連山,斬匈奴4萬餘,俘獲5位匈奴王。22歲深入漠北,再次大捷而歸,封狼居胥。也是一生未嘗敗績。

雖然百戰百勝的軍事家非常難得,卻不一定是最厲害。最厲害的軍事家既要能打勝仗,又要能在不利情況下全身而退,甚至反敗為勝。從這個角度考慮,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是我們敬愛的主席。


鐵馬冰河戍輪臺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中國歷史上,百戰百勝的將軍極少。因為勝敗乃兵家常事,一仗能打贏尚且不容易,百戰百勝更困難。但是鳳毛麟角不等於沒有,還是有一些的:

1.白起:作為中華第一代戰神,白起的威名實在是不需要多說什麼。慘烈的長平之戰既是趙括的恥辱柱,也是他的功德碑;


2.霍去病:漢武帝北擊匈奴雙子星裡面閃耀的一顆,以八百鐵騎進逼匈奴王庭的存在,霍嫖姚的威名亙古長存;

3.李靖:大唐初期名將閃耀,以李衛公為傑出代表。他帶領三千騎兵打敗突厥十萬精兵,將東突厥劃為了帝國的保留地;

4.岳飛:宋朝三百年第一軍人,中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之一,朱仙鎮、鐵浮屠、柺子馬,都是他的勳章;


5.戚繼光:抗倭英雄的故事無須贅述,他的臨終遺言就可以概括他的一生:三十年間,先後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


青言論史


筆者列舉兩個人:

1、李世民

唐朝第二任皇帝,18歲鼓動其父李淵舉兵反抗隋朝時就擔任全軍的開路先鋒,即位之前作為唐軍統帥,一直奮戰在平定群雄的第一線,幾次力挽狂瀾,為唐朝統一天下立下蓋世奇功。

其指揮的著名戰役:

第一、淺水原之戰

唐朝開國後,距離帝都長安最近的西秦勢力首先向發難,一舉擊潰唐軍10萬,兵鋒逼近長安。李世民臨危受命,率軍在淺水原擋住秦軍。與之對峙幾個月,克服缺水、缺糧的重重困難,最後一舉將其擊潰,徹底摧毀了西秦勢力,免除了唐王朝建都關中、立足未穩之際被當地勢力吞併的危險。

第二、柏舉之戰

淺水原之戰後不久,盤踞山西北部的劉武周勢力在突厥人支持下奪取了唐朝龍興之地太原,又接連打敗山西境內的唐軍,控制山西大部。唐高祖李淵對此六神無主,慌慌張張下達了一道親筆命令,要唐軍完全放棄山西,退守潼關。如果真是這樣,恐怕唐王朝也許就和大多數勢力一樣不過是一支普通的地方軍閥。

這時還是李世民挺身而出,表示願意領兵消滅劉武周,恢復山西。半信半疑的唐高祖於是調集了關中可調集的軍隊全部交給李世民。李世民隨即率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在還由唐軍控制下的柏壁與劉武周大軍對峙。因為山西大部被劉武周控制,唐軍進入山西實際上就是後勤不濟的孤軍深入行動。敵強我弱,李世民依然是老辦法,固守不出,等待時機。對峙了八個月,唐軍同樣克服缺糧、缺水的困難,向劉武周發起反擊,一舉將其擊潰。劉武周倉皇后撤,李世民親率大軍窮追不捨,從晉南直到晉北,直到把劉武周追殺到山窮水盡敗投突厥。這一仗從唐軍渡黃河到收復太原,歷時一年,李世民再次力挽狂瀾,把唐王朝從淪為地方勢力的邊緣拉回到統一天下的軌道上。

第三、虎牢關之戰

消滅了西秦,趕走了劉武周,唐王朝的統治根基暫時牢固了,但是距離統一天下除了在南方與蕭銑、輔公佑進行戰爭外,北方還有盤踞河北的農民軍竇建德和以洛陽為中心的隋王朝殘餘勢力王世充,是唐王朝統一天下最大的兩個勁敵。

李世民再次受命率軍東渡黃河,首先進攻王世充。唐軍進展迅速,很快掃蕩了洛陽周邊的據點,進圍洛陽城。由於城池堅固,唐軍強攻受挫,李世民於是又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打持久戰,困死洛陽城。唐軍圍城八個月,洛陽城彈盡糧絕,完全淪為一座死城。這時北面的竇建德見李世民和王世充打得兩敗俱傷,開始動心思了。他以援救洛陽為名,盡起本部人馬水陸並進南下,向洛陽開來。

而唐軍統帥李世民也早有準備,打下洛陽,下一個目標就是竇建德,現在送上門來了,自然是天賜良機。但是竇建德也絕不是等閒之輩,此戰如果得手,可以同時平定河南河北。敗了,那麼唐軍必遭重創只能退回關中,統一天下的大業必然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此時的唐軍統帥李世民雖然只有24歲,但是卻沒有脫卻的習慣。他一方面派兵扼守從河北進入關中的要道——上黨,防止竇建德大軍直搗關中;一方面留下主力部隊繼續圍攻洛陽城,防止王世充與竇建德里應外合;最後由他親自率領唐軍最精銳的部隊——玄甲軍3500人扼守洛陽東面的軍事要塞——虎牢關,準備在此擋住竇建德大軍並與之決戰!竇建德大軍號稱30萬,實際至少在10萬以上,雙方兵力相比是30:1。結果,李世民用他慣用的招數——以逸待勞,只一陣就將竇建德大軍打敗並活捉竇建德本人。

虎牢關之戰可謂是奠定唐朝統一天下最關鍵的一場大戰,北方大地除關中的李唐王朝之外最大的竇建德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華夏大地再沒有一支可以阻擋唐軍的力量了。

2、劉伯承

開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的軍神!

經典戰役:

第一、大渡河之戰

中央紅軍在長征進入貴州後,時任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又兼任先遣兵團司令,擔負為全軍開路的任務。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穿越大涼山彝族區,劉伯承以其非凡的膽略和智慧為全軍開闢出了一條條轉危為安的道路。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大渡橋橫鐵索寒”的飛奪瀘定橋之戰。

紅軍進入四川后,等於捅了馬蜂窩,國民黨方面無論是中央系部隊還是川系軍閥都對紅軍群起而攻之。川軍在天險大渡河沿線設防,燒船封江。中央軍則尾隨追擊,企圖與川軍一道在大渡河畔圍殲紅軍。

大渡河之戰之所以遠比先前的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驚險,除了敵軍重兵圍追堵截外,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缺乏渡船。作為戰役總指揮、身經百戰的劉伯承還是頭一次碰上這樣的硬仗,戰役期間唸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船我就有辦法!”遺憾的是,紅軍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弄到兩艘能裝三四十人的小木船。雖然在不久之前有過6艘木船用七天七夜將全部紅軍運過金沙江的先例,但那是在沒有敵軍圍堵的情況下。而此時十倍於己的敵軍距大渡河只剩下不到5天的路了。

情況確實萬分危急,劉伯承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紅一團在富林渡口用繳獲的木船在此強渡過河,另一路紅四團沿大渡河西進,兩路紅軍最後在240裡外的唯一一座橋——由13根鐵鏈組成的瀘定橋會合並一舉將其拿下,供全軍渡河。

強渡大渡河的戰鬥由劉伯承親自指揮,一陣猛衝就擊潰對岸守敵。隨後紅一團在此渡河並與南岸的紅四團夾大渡河向西急進。現在渡船的問題不存在了,命系遊絲的24小時就成了全黨全軍乃至全國革命的唯一希望!

在劉伯承指揮下,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肉體消耗的紅軍指戰員終於按時將瀘定橋拿下!將即將陷入死局的一盤大棋重新走活!

第二、千里躍進大別山之戰

1947年夏季,解放戰爭最驚險的一年,國民黨軍集中兵力向陝北、山東兩大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而面臨國民黨軍重兵圍攻下的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卻在醞釀著向國民黨軍發動全面反攻的行動!

在抗日戰爭初期就在以太行山為中心的晉冀魯豫地區開闢根據地的劉伯承,這時又承擔起反攻的重任。和戰爭史上不同的是,解放軍的反攻作戰不是波瀾壯闊鮮花進軍,而是以主力部隊在數倍於己的敵軍圍追堵截下穿越高山大河、自斷後路完全以意志、勇敢、智慧的孤軍作戰!

8月7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率主力部隊13萬人踏上了千里征程。經過20多天的激烈戰鬥,先後突破黃河、黃泛區、渦河、汝河、淮河這些天然水系障礙,衝破和打垮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殲敵數萬餘人,成功進入目的地——大別山!並在這裡迅速組建了5個軍分區、31個軍分區和若干個地方民主政權,爭取到了中央軍委和毛主席所設想的最好的一種前途——站穩腳跟,徹底扭轉了解放戰爭的局勢!而軍神劉伯承則在其輝煌的軍事生涯上又留下了一樁偉大的歷史功績!


大將軍威武K


中國的百年名將真的太多了,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都有很多。

戰國時期秦末名將白起,自參加戰爭以後,從無敗績,打完楚國打魏國,打完魏國打魏國和韓國的聯軍……。

白起為大秦開疆拓土,鞏固大秦的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他率領秦軍在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把秦國推到歷史的最頂峰時期,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秦末名將韓信,在楚漢爭霸之中,每每以少數的兵力打敗敵人,無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之戰,還是濰水之戰,都是用及其少的軍隊,打敗強大的對手,最終在垓下之戰,打敗項羽,幫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

大漢的三分之二國土是韓信拿下來的,劉邦建立大漢,韓信是真真正正的功不可沒。

為建立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林彪也是百戰名將,土地革命時期曾多次率領紅軍,擊退敵人的反圍剿。

抗日戰爭時期組織了平型關大捷,取得了中國全面抗戰對日以來第一次的勝利。解放戰爭的時候,從東北的遼瀋戰役,到平津戰役,最後一路打到海南島,解放了大半個中國,是真真正正的不世處的中國名將。



彭德懷貧苦人家的孩子出身,機緣巧合之下考上講武堂,參加到了革命之中,然後開始了戎馬一生的革命生涯。

參加的大小戰役有上百戰。最為得意的戰役就是組織了百團大戰,給予了日軍以沉痛的打擊,此戰殲滅敵人共計三萬餘人,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

指揮的打出了中國國威軍威的戰役,就是抗美援朝。面對敵人的堅船利炮,彭德懷毫不退縮,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把美軍打到談判桌上簽字,停止戰爭。為中國的和平與獨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還有粟裕,賀龍,李靖,廉頗,李牧,徐達,項羽等名將。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中共著名軍事教育家劉伯承元帥曾經對軍報記者說: 百戰百勝的將軍是不存在的,能取得大多數勝利就不錯了!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每一次戰鬥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合”。以取得天下的中國共產黨為例:有據可查共產黨從成立到奪取政權犧牲的共產黨員數約400萬人。從建軍始犧牲的有名有姓的將領數百人。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那一個政權的建立是可以以:某一個人佔了幾分之幾功勞的算術能計算出來的!換言之:沒有那一份貢獻是不可或缺的!


HUIxinlin


在歷史上百戰百勝的將軍並不多,看了其他答主的答案,霍去病、孫武、李靖等人都已經做了介紹,下面我來補充兩個。

[1]王翦

戰國末年,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被後世尊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他三位為白起、李牧、廉頗)。

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打敗楚國名將項燕,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六國之中又有三國為王翦所破。秦統一六國後又率軍南征百越。

[2]常遇春

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常遇春作戰勇猛,每戰必先。

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為明代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生參加的大戰有:鏖戰衢州(打敗元將伯顏不花的斤)鄱陽湖大戰(滅陳友諒)、攻取元大都等。

其實沒有戰敗過的將領不少,但是大多指揮戰役範本太少,達不到百戰百勝的要求。

比如東漢時期(公元91年)在金微山徹底打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的外戚竇憲。

明朝洪武中期藍玉——捕魚兒海戰役。

明朝末年鎮守遼東的李成梁——沒有什麼有名的戰役但是在任時期也沒有打過敗仗。

清代乾隆年間平定大小和卓之亂的兆惠……


吳勘


中國歷史上百戰百勝的將軍,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冠軍侯霍去病了。

霍去病從公元前123年,未滿18歲時,就率軍上陣殺敵,到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時病逝,短短6年多時間,經歷了5次有名的大戰,次次大捷。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率800騎兵突入大漠深處,斬殺匈奴軍隊2000餘人,俘虜多名匈奴的高級將領官員。霍去病此戰勇冠三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公元前121年春天,第一次河西大戰,霍去病率漢軍再次閃電突襲,深入河西,斬敵近9千人,擊斃和俘獲多名匈奴部落首領、官員,並且得到了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公元前121年夏天,第二次河西大戰,霍去病作為漢軍主帥,再次深入大漠,在祁連山附近大戰匈奴主力,斬首三萬餘,俘獲匈奴高級將領、官員、貴族上百人。漢朝此戰收復了河西平原,匈奴諸部不得不北退。

公元前121年秋天,霍去病前往接受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的投降。匈奴投降部落中發生譁變,霍去病率親兵突入,直面匈奴渾邪王,斬殺了叛亂的士兵,震懾了投降的四萬多匈奴人。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起了消滅匈奴主力的“漠北大戰”。霍去病再次率漢軍突入匈奴腹地,連續斬殺了匈奴七萬餘人,俘虜匈奴眾多貴族。此戰,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成就了“封狼居胥”的千古傳奇。

霍去病年少時就病故,也成就了他一生戰無不勝的榮耀。漢武帝對於霍去病的去世非常悲痛,追諡景桓侯,陪葬茂陵,並且下令將霍去病的墓地建成了祁連山的樣子,以彰顯霍去病的功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