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從未領兵打仗,卻立有大功的特殊將軍?

芳緋文學


前面很多人都提到了葉帥,說葉帥從未領兵打仗,但卻立有大功,所以成了開國元帥。其實這是個誤會。

葉帥早年也是粵軍名將,在廣東革命政府時期曾經率領部隊鎮壓反動商團叛亂,維護了革命大本營的安全。到北伐時,他地位也已經比較高了,並在寧漢分立時期受到第四軍張發奎的特殊信任,擔任第四軍參謀長,併兼任第四軍軍官教育團團長,為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都立了大功的,都是很重要的領導者。

徐帥回憶錄曾說,廣州起義時他奉命負責訓練一隊民兵,原來規定的任務是在起義發動之後佔領公安局,起義失敗後,局面很混亂,他不知道怎麼辦,跑回到指揮部去找組織,當時指揮部的領導人員都已撤離,他看到桌子上放了一堆銀元,就抓了兩把,塞在口袋裡,後來找到組織就又上繳了。

徐帥並說,他後來和葉帥聊起這件事,葉帥說,他當時就在指揮部,但是他們在亂了之後就直接撤離了,徐帥還知道抓兩把銀元帶走,他們就什麼也沒管,就直接撤離走了。葉帥並誇獎徐帥說,你比我們幾個聰明。

到紅軍時期,一直是劉帥擔任紅軍總參謀長,但在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因為劉帥反對博古、李德那一套死打硬拼的打法,被調離了一方面軍參謀長工作崗位,接替他的就是葉帥,代理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一直到遵義會議毛主席復出之後,才又進行了調整,劉帥重新擔任一方面軍參謀長,葉帥離任。

抗戰開始後,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當時發表的八路軍指揮機關的人員就是,第十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參謀長葉帥,副參謀長左權。但紅軍上前線的時候,葉帥奉命跟隨周先後到西安、武漢和重慶去做統戰工作,所以始終未到崗,而由副參謀長左權擔任參謀長。後來八路軍指揮機關改組,前方指揮部彭總為總指揮,左權為參謀長,但整個八路軍的參謀長名義上仍然是葉帥。

抗戰結束後、解放戰爭開始前,葉帥為軍調小組中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主要談判代表,在重慶、北平等地極力奔走、斡旋,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解放戰爭開始後,解放軍發表的指揮機關人員構成中,總司令為朱老總,彭總為副總司令,總參謀長也還是葉帥。當時葉帥仍然在南方局工作,所以並未實際到職,但名義上他始終都是解放軍的總參謀長。1947年和談破裂之後,他返回中央,就確實是在解放軍統帥部擔任參謀長工作了,是貨真價實的。

北平解放後,葉帥奉命擔任北平軍管會主任,指揮部隊保障中央入駐北平的安全,入城儀式等都是他和聶帥負責操辦的。四野南下時,他奉命去四野擔任副司令員,並且是排名第一的副司令員,參與瞭解放中南的戰役。後來林總奉命入京,也是葉帥接替林總,擔任中南軍區司令員,併兼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主任。四野的一幫驕兵悍將,葉帥也是鎮得住的。

他自從南昌起義之後,就一直地位很高,而且經常奉命做統戰工作,這是因為他在國軍中本身知名度也很高,所以做統戰工作比較方便一些。尤其是長期擔任我軍統帥部的參謀長工作,所以毛主席稱他為葉參座。解放後的事就不多說了,但葉帥才兼文武,舊體詩也是寫得很好的,所以並不甘心於只做軍隊的工作,曾在一些舊體詩中流露過這種意思。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以獨當方面的標準來看的話,在開國元帥這個層級來看,確實也只有葉帥沒有這樣的經歷,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但他的資歷擺在那裡,又多次在重要關頭髮揮過重要作用,給個元帥是理所應當的事。


蕭武


美國五星上將,二中中美國美國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在世界第二次戰爭中有著很很重要的左右,但是馬歇爾將軍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單獨帶領一支軍隊進行戰鬥,他更多的是作為參謀的角色發揮作用。

1901年,馬歇爾以名列第8的優異成績畢業於軍校,年底進入陸軍,次年受領陸軍少尉軍銜並被派往菲律賓。這時菲律賓駐有美軍3萬5千人,維持某種“和平”,戰事已緩。年輕的少尉服役兩年,沒有參加戰鬥,但經歷了叢林環境和疫病的考驗。他的老成持重和公正無私很受上級讚賞。

1917年馬歇爾任參謀部為臨時中校銜參謀,在法國前線,作為師參謀部參謀,他的任務是向師指揮所報告前沿陣地的情況,檢查部署和給養狀況,維持部隊士氣。只到一戰結束,馬歇爾一直作為潘興將軍的副手,沒有直接的領兵作戰。

1939年9月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馬歇爾為陸軍參謀長,正式授予他少將軍銜,暫領上將軍銜。他上任三天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馬歇爾作為陸軍參謀長,積極備戰更是責無旁貸。他支持羅斯福總統的援英戰略。他認為英國人是在為美國贏得準備時間。

在擔任陸軍參謀長期間,馬歇爾發現了一大批的軍事人才,其中包括艾森豪威爾、巴頓、布萊德雷等人,這些人在二戰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都取的了非凡的成績。其中艾森豪威爾在之前只是一名上校,被馬歇爾提拔為準將,併成為了後來的聯軍總司令。

盟軍總司令現在都知道是艾森豪威爾,但是當時眾望所歸的是馬歇爾。1944年5月由美英軍隊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登陸,次登陸戰役的代號定為“霸王”。人們普遍認為,指揮“霸王”戰役的盟軍最高司令一職非馬歇爾將軍莫屬。馬歇爾將軍已是眾望所歸的人。

當時馬歇爾在華盛頓指揮得力,對各路人馬的狀況、需求、配備和軍務緩急瞭如指掌,應付自如,協調有致,為美軍的不斷勝利創造了良好條件。羅斯福感嘆說:“像馬歇爾這樣的人,可以將幾百萬的人員和物資悄無聲息的調動,這樣優秀的參謀長,美國沒有第二個,放到前線作為方面的總司令的人可以有很多,但是沒有能接替馬歇爾位置的人。”

由於馬歇爾可以極其出色地指揮歐洲戰役,但是無人能頂替馬歇爾充任美國全球軍事行動的指揮者而且指揮得如此出色。羅斯福最終還是把馬歇爾留在了陸軍參謀長的位置上。最後,經總統批准,馬歇爾委任了艾森豪威爾將軍任盟軍最高司令,指揮“霸王”戰役。馬歇爾也失去了戰場上直接統領部隊的機會。

後來為表彰馬歇爾的功績,美國眾議院和羅斯福總統曾打算特設陸軍元帥一銜授予他。但是馬歇爾拒絕了。

二戰之後馬歇爾到中國調停過國共雙方的矛盾,可惜沒能成功,但是他提出了馬歇爾計劃,為歐洲的戰後重建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馬歇爾一生軍旅生涯,但是又從未單獨領兵作戰,但是他所建立的功業比當時美國所有將軍都要偉大,即使是艾森豪威爾也不能與之相比較。


帝國烽火


有哪些從未領兵打仗,卻立有大功的特殊將軍?

想必在很多人的心裡,都有著同樣一個認知感,認為那些被封為大將軍的人,都一定是上過戰場,是殺過不少敵人的人。但實際上,在我們國家,還就有幾位特殊的將軍,他們並未真正的上陣殺過敵,但是卻立下了大功,並且被封為了將軍。就比如下面這幾位。



第一位,李克農,他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將的軍銜。這位大將是在1899年出生,1926年入黨。他之所以能獲得上將的稱號,憑藉的是搞情報立下的大功。當年顧順章叛變之時,李克農在收到消息後,立刻就通知了中央,讓他們能夠及時的轉移,從而才使得中央機關獲救了。之後他又轉到了蘇區工作,依然搞著地下情報。就連美軍對於這位大將都覺得有點招架不住,當年他去世之時,美國還專門為此放了三天假,以此來表示慶祝。



第二位,李貞,她在1955年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李貞是一名女子,她這一生也是充滿了傳奇性。她出生在貧苦家庭,從小就被家裡人送出去當別人家的童養媳。童養媳的日子可一點都不好,她在婆家受到了欺壓,走投無路的時候,決定走上革命的道路。她後來嫁給了自己的同志,但是她的丈夫在黨爭的內鬥中受挫,意志開始消滅。兩人觀念不同之後,便越走越遠,最後徹底分開。李貞一心想著革命,最後以部隊為家,將一生都奉獻給了部隊。她就是當時新中國解放時期無數婦女們的榜樣,她也是我們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1位女將軍。



第三位,楊志成,他在1955年被封為了開國上將。這位將軍是一位單親家庭的孩子,他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是被母親一個人撫養長大。長大後的他是一個孝子,因為一心想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經過努力之後,就考進了黃埔軍校,後來,他又加入到了共產黨。其實楊志成上過戰場,不過那是他很小時候的事情。他加入革命之後,因為受過傷,所以只能幹著後勤的工作。但是他的後勤管理的很好,那時候部隊裡吃不上飯,他就想方設法的去找食物,儘量讓大家都吃飽。所以說,他的後勤工作好了,才使得這麼多將士能夠在戰場拼殺。故而,他最後是被封為了將軍。

從上面這三位將軍的故事我們就能明白,其實有的時候,並不一定要拼搏在一線才是一位好的將領。他們只要能將自己的力量發揮出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那麼他們就是一位厲害的將軍。


紫禁公子


在我軍的開國上將中素有“三楊開泰”之說,分別是指楊得志、楊勇、楊成武,都當過兵團司令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坊間也有“三楊不倒,江山永葆”之說,而還有一位姓“楊”的將軍,井岡山時期受傷後不再參與一線作戰、卻是立有大功的特殊將軍,那就是被毛主席稱之為“紅軍大管家”、有解放軍“後勤之父”之稱的楊至成上將。

楊至成1927年畢業於黃埔軍校五期,正值兩黨合作破裂之際,楊至成參加了革命鬥爭,同年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初參加了湘南起義後跟隨朱德上了井岡山與毛主席回合,同年參加了井岡山保衛戰而身負重傷,在養傷之間楊至成被毛主席任命為了井岡山留守住主任,從此離開了一線作戰,幹上了軍需後勤保障工作。

由於井岡山上傷病人員眾多,醫療設施極為簡陋而且嚴重缺乏藥品,楊至成被任命留守住主任後,為了挽救傷員的生命,楊至成和醫療工作人員想盡各種辦法為井岡山籌到了一筆醫療經費,並帶回了一批急需藥品,大大改善了井岡山的醫療條件。

1929年紅四軍經過整編後,楊至成任副官長,將部隊統一的軍裝作為了第一件大事,楊至成根據繳獲敵人的軍裝創辦了一個臨時紅軍服裝廠,並親自走訪各地以購買優質布料,經過日以繼夜的工作,四千多套軍裝發到了全軍手中,這也是紅四軍成立以來首次統一了軍裝,楊至成等後勤工作人員功不可沒。

1930年楊至成被任命為了政治學校校務部長和供給部部長,著手建立紅軍後勤保障和通訊聯絡等工作,紅軍的第一天郵政通道“赤色郵政”就是楊至成參與建設的,並創辦了紅軍第一所後勤學校。由於出色的後勤保障工作,1933年楊至成被軍事委員會任命為總供給部部長兼政委,統管全軍的彈藥、武器、財務、糧食、衣物、藥品等生產與籌備工作,並得到了毛主席的全力支持,為日後的紅軍長征和東征後勤保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紅軍大管家”。

抗戰爆發不久後,楊至成被派往蘇聯伏龍芝軍事院校特別班學習,並深入研究了蘇聯的後勤保障工作制度等,1946年回國後直接派往東北,任民主聯軍(林彪四野)總後勤政治委員。由於聯軍挺進東北時輕裝上陣,嚴重缺乏後勤補給可謂沒槍沒彈沒衣,聯軍總司令林彪非常欣賞楊至成的工作能力,把建立東北民主聯軍後勤工作任務交給了楊至成,主要負責抓緊軍需服裝、藥品等工作,並參與建立起了不少軍需企業,後來的四野也成為了眾多野戰軍中軍裝最好的部隊。

1948年楊至成任林彪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長,結合長期的後勤工作經驗和學習蘇聯後勤工作建設經驗,開始大力組織與擴建大批軍工企業、醫療設施、物資倉庫等,為日後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勤戰略物資保障。打仗打的是後勤,如果後勤沒跟上戰爭消耗的速度,戰爭很難順利進行下去,後勤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楊至成高效的後勤工作能力為遼瀋、平津戰役的順利進行立下了不巧功勳。

1949年楊至成跟隨林彪的四野南下後,任華中和中南軍需部長等職,將解放軍的後勤保障邁向了現代化建設,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巧功勳,也為後來的半島戰爭物資保障奠定了基礎。新中成立後,楊至成根據自己的長期後勤工作經驗創辦了我軍第一部軍事後勤教材,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後勤人才,楊至成長期的後勤工作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充分肯定,不愧為解放軍“後勤之父”。


賽門之略


在民國曆史上,有這樣一位奇人。他並非如孫中山、袁世凱出名,但是民國的每個名人都對他非常尊敬。他很早就預測到中日必有一戰,他從沒打過一場仗卻被蔣介石封為上將,他就是蔣百里。

蔣百里

蔣百里,1882年出生於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蔣百里13歲時父親亡故,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當時有位老秀才看蔣百里聰慧過人,於是免費教他讀書,16歲那年,蔣百里考中了秀才。19歲時,蔣百里東渡日本考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據陶菊隱的《蔣百里傳》記載,蔣百里1905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在所有日本學生的面前拿走了天皇御賜的佩刀。

青年蔣百里

1912年底,29歲的蔣百里就已經官至少將,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這所學校也是中國第一所正規陸軍學校。蔣百里向全體學生承諾一定要把他們訓練成最優秀的軍官,不然就“自裁以謝天下”。蔣百里說到做到,1913年,因為沒有爭取到經費,他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對著自己的胸膛開槍,幸好身邊的勤務兵眼疾手快拉了一把,才沒有傷及性命。

蔣百里自殺的事情震驚全國,袁世凱將其送到日本最好的醫院治療。在日本的醫院裡,蔣百里與照顧他的護士互生好感,最後結為夫妻。而蔣百里其實是有原配夫人的,這位夫人叫查品珍,她有個侄子叫查良鏞,也就是金庸。

金庸

蔣百里和日本妻子的三女兒叫蔣英,蔣百里有個同窗好友叫錢均甫,後來蔣英嫁給了錢家的獨子也就是後來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

1937年初,蔣百里把自己多年留學和思考的東西,集結成冊,編成了一本書,也就是著名的《國防論》。在這本書裡,蔣百里詳細介紹了當時最先進的西方軍事,又結合中國國情,給出了國防建設的建議和意見。

蔣百里很有可能是中國最早預測到中日必有一戰並提出持久戰的人,對日本的戰略,他非常精闢地總結了三點:

一、中國不怕日本鯨吞,但怕對方蠶食。所以對日本不能節節敗退,要主動實行全面抗戰,不能讓日本存在後方,要讓其無暇消化佔領區。

這一點,後來共產黨的部隊做到了。

二、主動攻擊在上海的日軍,迫使日軍不再從北往南打,而是從上海開始,溯長江而上,從東往西打,從而中國可以利用沿江的山地和湖沼,消解日軍在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

蔣介石1937年發動的淞滬會戰正是這樣做的,結果真的改變了日本的進攻路線。

三、以空間換時間,打持久戰。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稜線,即湖南、四川的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時間拖得越久,離勝利越近。

這一點,國民黨軍隊後來也照做了。從後來抗日戰爭發展的態勢來看,蔣百里的判斷簡直可謂神預言,蔣百里後來也成為了蔣介石身邊的高級參謀。

蔣百里

1938年,蔣介石把陸軍大學校長之職交付給蔣百里。可惜,一個月後蔣百里便與世長辭,享年56歲,蔣介石追封他為陸軍上將,他也是唯一一個未曾打過一場仗的上將。


深度文史


在我們的認知中,唯有戰功赫赫的人才可以當上大將軍,因為“將軍”指的就是那些上陣殺敵的英雄,可是在在中國,卻有這麼幾位將軍,一生中從未領兵打戰、上陣殺敵,卻被封上將,下面羽評就列舉幾位將軍,看看有沒有你知道的呢?

一:趙爾陸1905.6.4~1967.2.2

趙爾陸,山西人,高中畢業後就投身革命,參加過南昌起義,之後就一直從事後勤工作,因為上級領導認為趙爾陸在後勤更適合,他有經營天賦。

(趙爾陸上將)

但是趙爾陸年紀輕輕,他認為以他的年紀正是上陣殺敵的時候,還找主席反映,但是被主席一頓話,醍醐灌頂,說後勤才是打戰的重中之重,古人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想而知後勤工作的重要性。

在後勤部長這一職擔任了好多年,也跟隨部隊打了無數次戰,一直負責前線士兵的後勤補給,後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趙爾陸被派去蘇聯訪問,也就是這次去蘇聯讓趙爾陸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蘇聯嘴裡老說援助中國武器,但是每次給的都是用的不用的,可以說連說明書都有殘缺。

在自己回國後就開始找專家一起研究科技方面,尤其是武器的發展,還整頓兵工廠,提高整體質量,即使生病了也不忘投身到衛星和核武器研究工作中。

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然而正是這廢寢忘食的精神,在一天夜裡,工作人員找他的時候發現他躺在床上,手裡的煙都燒到手指上都沒任何反應。

後來總理強制要求他休息,確實休息了,只是長眠於地下。

趙爾陸發起指揮雁北戰役、參與指揮解放華北戰役和廣西戰役,直到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他雖然從來沒有上陣殺敵,但是功勞卻絲毫不比一些開國將領低。

二:楊志成1903-1967

楊志成將軍就是開國上將,一個單親家庭,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父親就被人害死了,後來楊志成長大後特別勤奮孝順,並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黃埔軍校,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實楊志成打過戰,但是還是很小的時候。

因為受傷所以不能參加戰鬥,而是調到後勤開始工作,楊志成一到後勤就發現的軍隊竟然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軍裝,這怎麼行?於是他請後勤的人和同鄉朋友們幫忙,很快就製作了一批統一的服裝。

(楊志成上將)

據說當年毛主席總是自己捱餓將食物發給士兵,楊志成知道後就一直幫毛主席找吃的,沒想到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還請了楊志成夫婦一起吃飯。

楊志成認為自己一生中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後勤工作,也是最讓毛主席滿意的,他從來沒出過紕漏,直到1955年被封為開國上將。

三:李克農1899.9.15~1962.2.9

李克農上將,安徽巢湖市烔煬鎮中李村人,他同樣沒有帶兵打戰,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李克農上將是早期隱蔽戰線鬥爭的光輝代表,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戰爭,但是一直在默默為革命做貢獻,周總理將錢壯飛、胡底以及李克農稱為情報部門的"龍潭三傑"。李克農憑藉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多次深入龍潭虎穴,為保衛黨中央的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連毛主席都說他是中國的大特務,為祖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李克農上將)


羽評郡主


林彪元帥眼界頗高,很少有人得到他的讚許,但他曾當眾說過:蘇靜能當十萬雄兵。


聶榮臻元帥也在回憶錄中這樣評價蘇靜:“紅軍過草地,蘇靜同志在前面開路是有大功的”。

蘇靜是福建海澄(今龍海市)鎮人,長征途中,蘇靜為中央紅軍繪製的路線圖達數百張之多,現在仍有數張完好無損地保存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蘇靜自幼飽讀詩書,博聞強記,是林彪手下的首席智囊,小諸葛。1938年,八路軍115師進駐晉西孝義地區,國民黨方面派了一個高參到115師進行“聯絡”事宜。

很快八路軍一個師部譯電員被策反,把八路軍的密碼本也交了出去,蘇靜毫不客氣的索要回密碼本,不動聲色的處決了變節分子,並假裝無意間透露些八路軍的“情報”,晚上高參把蒐集的情報發回重慶,假裝睡覺的蘇靜在被窩裡手寫心記,很快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密碼。


在後來的戰爭中,無論是日本人的,還是國軍的,新密碼本使用三天以上,就全被蘇靜破譯了。

在平津戰役時,蘇靜是唯一秘密進入北平的解放軍代表,表現的不卑不亢,滴水不漏,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籤上了大名。

遼瀋戰役時,蘇靜在深入前沿時發現,2縱5師在攻打義縣時採取了坑道近迫作業的攻城方法,部隊傷亡很小。蘇靜馬上就敏銳地意識到這個方法可以在所有攻城部隊中推廣。


10月5日,蘇靜接連兩次就同一個問題向林彪面呈《以坑道近迫作業攻佔錦州的建議》。林彪聽後極為興奮,攻城思路一下子就出來了。

1955年,蘇靜被授予中將軍銜。

老將軍心底無私天地寬,一向寡言少語的他反而在批判林彪的大會上索性高聲喊道:“我與林彪的關係最密切!”外柔內剛的正直秉性躍然紙上。


花近高樓1


紅色特工之王李克農,從來沒有帶兵打仗,毛主席親自授予他上將軍銜。還誇李克農是“中國的大特務,但只是共產黨的特務”。

李克農是安徽蕪湖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由周總理安排,著名的龍潭三傑:李克農、錢壯飛、胡底三人打入中統內部並調入中央特科。三人還成立一個黨的特別小組,李克農任組長。

所以你應該明白真正的中國情報系統創始人是誰,戴笠之類軍統、中統,在與中共特工鬥法屢屢失敗何足為奇。



初入中央特科的李克農就立下不世之功。1931年,中共歷史上最危險的叛徒顧順章,被捕叛變革命,位於上海的黨中央有被一網打盡的危險。關鍵時刻,錢壯飛把這個消息緊急通知李克農,李克農成功巧妙把情報傳遞給陳賡,黨中央領導人緊急撤離。五分鐘後,中統特務就趕到人去樓空的黨中央駐地。

事後李克農受到中央嘉獎,被譽為“黨的秘密工作四傑”(龍潭三傑與中統上海特工總站站長楊登瀛)之一。周總理誇獎李克農,有你中央才得以安全啊。



為什麼李克農能完勝戴笠等人的軍統中統呢?革命的正義力量當然是第一原因。從李克農個人來看,他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共產黨人崇高的道德品質。

1950年,蘇聯的情報專家來華介紹經驗說:“用金錢、美色就能獲得有價值的情報。”李克農當即反駁:“我們過去沒有這樣幹,今後也不會這樣幹,我們主要靠交朋友,作思想政治工作,有時也用一點金錢,只是作為輔助手段。”


同時李克農膽大心細,反應敏捷,曾親自深入敵後,有著豐富的鬥爭經驗。做起工作得心應手又能得到同志的信任。

反觀戴笠,道德品質敗壞,好色貪汙,作威作福。取得情報手段落於下乘。自己也從不參與具體工作,對部下也不怎麼安慰體恤,手下離心離德。所以才會處處受制。

事後李克農由於身份暴露,撤回江西蘇區工作,擔任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並參加了長征。


李克農長期負責中央保衛工作和電臺機要科工作。抗戰時期在西安事變中發揮重大作用。在國共和談時取得重要情報,成功使參與談判的主席勝利迴歸。在朝鮮戰爭中擔任板門店中方談判負責人,立下大功無數,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用不磨滅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鐵馬冰河戍輪臺


看到很多人回答葉劍英元帥,本人首先在這裡糾正下,葉帥不僅領兵打過仗,而且是獨自指揮的。這就是發生在北伐戰爭時期著名的“葉劍英反蔣事件”。

1927年四月,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情革命且對蔣介石的殺戮政策極度不滿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葉劍英在江西吉安通電討蔣,隨即遭到蔣介石鎮壓,戰敗後葉帥投入老同事張發奎部,擔任了鐵四軍參謀長,並秘密入黨,隨後葉帥通過“九騙張發奎”,成功率軍軍官教育團發動廣州起義,徹底投入我黨的懷抱,葉帥在革命白色恐怖籠罩下入黨,可謂高風亮節了。

以上可證,說葉帥沒打過仗的言論是不成立的,那麼我軍55年授銜的將軍中有沒有沒指揮過戰鬥的特殊貢獻者呢?大約有一下幾位:

開國上將楊至誠,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青原型之一,四野後勤將軍,因為身體原因長期從事後勤工作,是我軍後勤戰線的標兵。

開國上將李克農,我軍秘密戰線的傑出代表,與錢壯飛、胡底並稱龍潭三傑。

開國中將王諍,原為湘軍張輝瓚部通訊兵,與我軍作戰被俘虜後自願參加紅軍,是我軍無線通訊方面的奠基者。

開國少將龍開富,龍開富自秋收起義就參加革命,為毛主席警衛員,由於身體不好他後期主要擔任一些後勤方面的工作,成績出色,勞苦功高被授予少將。他亦是紅色經典電視劇《井岡山》中龍達的原型之一(另一位原型為黃達)。


林屋公子


二十世紀是一個名人輩出的時代,也是將星璀璨的時代。中國共產黨經過二十八年的奮鬥,終於打出了一個新中國。對於在革命過程中有著巨大貢獻的軍人們,在1955年進行授銜表彰,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共一千多位將領。在這眾多將星之中,就有兩位特殊將軍。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倆貴為將軍,卻從未帶領一兵一卒與敵正面作戰,但他們確實是為共和國立下了奇功。

李克農,1899年生,安徽人,1926年入黨。

1928年李克農與錢壯飛、胡底一起,打入特務頭子徐恩曾的中統機關內並擔任要職。顧順章叛變時,錢壯飛第一時間得到情報並傳給李克農後,李克農立即通知黨中央馬上轉移,使黨中央機關免遭滅頂之災。
顧順章叛變後,李克農轉移到蘇區工作,任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長一職,後又任第一方面軍保衛局長及工作部部長等職。延安時期,作為周恩來的助手,擔任中央聯絡局局長、中央社會部副部長等職。
解放後,李克農任外交部副部長、情報部部長、副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上將軍銜。李克農1962年病逝於北京。李克農將軍從參加革命起,一直從事情報工作,被世人稱為“龍潭三傑”之一、“情報王”等。他逝世後,美國情報局對這位強勁對手的離世頓感壓力倍減,為此放假三天,以示慶祝。

王諍,原名吳人鑑,1909年生,浙江人。

黃埔軍校第六期通訊科畢業,曾任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師部電臺報務員。在第十八師圍剿井岡山紅軍時,王諍與師長張輝瓚一起被俘,後自願參加紅軍,改名王諍。參加紅軍後,先後任紅軍總司令部無線電臺大隊大隊長、紅一方面軍無線電臺總隊隊長、軍委通訊聯絡局局長等職。解放後任軍委三局局長、通訊部部長、電信總局局長等職。戰爭年代,王諍領導的軍委通訊聯絡局為軍委總部接送請示、報告及命令等數以萬計的電報,並破譯了大量的敵方電文,被毛主席譽為“千里眼、順風耳”,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王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78年病逝。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