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時期的東北為什麼駐有日本軍隊?

一德格天1


日本在中國東北駐軍的歷史要從1895年的甲午戰爭開始說起。當時的張作霖還不是東北王,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1895年,日軍在陸戰中擊敗清軍,在事實上佔領了遼東半島。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企圖割走遼東半島,但是這一舉動遭到德國、沙俄等國的干涉。最後清政府在《馬關條約》賠款的基礎上又多支付了三千萬兩白銀,才算從日本手裡又贖回了遼東半島。

1898年,沙俄以“贖遼有功”為由,強迫清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灣,租期25年。隨後俄軍把大連和旅順租借地劃為俄國的一個州,這個州便是歷史上的“關東州”。

關東州的“關”,指得是“山海關”。所以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的意思。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關東州這個名字是俄國人命名的(俄語為Кванту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跟日本的關東平原、關東地區沒有任何關係。此關東非彼關東,名字一樣只是巧合罷了。

1900年庚子國難,八國聯軍組團侵華,沙俄除了派遣18000人參加八國聯軍外,又獨自出動了13萬大軍入侵東北。

在經過了四個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戰後,清軍駐守在東北的九萬官兵被全殲,東北三省全境在事實上被沙俄侵佔。《辛丑條約》簽訂後,沙俄忽悠七國聯軍從中國撤軍,而被它獨自侵佔東三省,它卻一直不撤軍。

從1900年至1905年,俄軍在東三省非法駐軍了五年之久。

這裡說一下張作霖。他在沙俄侵佔東三省的這一時期,趁亂髮了家。

由於當時俄軍吹枯拉朽的團滅清軍,盛京將軍望風而逃。官軍跑了,地方大亂。很多財主害怕被洗劫,就邀請像張作霖這樣的綠林好漢出來維持治安。張作霖也不含糊,他在奉天趙家廟組織了一支隊伍,嚴明軍紀,保境安民,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讚譽。他由此聲名鵲起,這為後來他稱霸東北積攢了基業的第一桶金。


沙俄在東北賴著不走,讓英國很不滿意。因為英國一直視中國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沙俄一口氣吞了東三省,它很嫉妒。為此,英國通過外交斡旋讓沙俄撤軍。但是沙俄拒不理會,於是英國決心拉攏一個馬前卒對沙俄開戰。而這個馬前卒就是日本。

為什麼是日本呢?因為沙俄在中國東北駐紮重兵,威脅到了日本在朝鮮的利益。起先日本還主動向沙俄示好,希望通過放棄它在東北的利益,換取沙俄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權。然而沙俄看不起日本,堅持要把朝鮮半島變成中立區,並且俄軍還進駐朝鮮,故意威懾日本。這一下觸動了日本利益,使得日本下決心掏老本對沙俄開戰。

1902年,英國與日本簽訂《英日同盟》,明確支持日本打沙俄。

簽約後,英國放出狠話,聲稱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戰,如果誰敢幫沙俄,就是與英國為敵!遠在美洲大陸的美國立即響應英國,給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現金支援。

歐洲大陸的國家由於都惹不起英國,便都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沙俄,只有德國和法國私底下幫忙,但最終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比較搞笑的是,英俄後來和解,德俄反而還翻臉了。一戰期間掐的那叫一個狠吶。



1904年,日本完成戰備工作,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三十萬,攻打沙俄駐紮在東北的駐軍。日俄戰爭由此爆發。

這場戰爭的過程就不說了,從性質上講,這是一場帝國主義踐踏中國領土主權的不正義戰爭。

1905年7月,持續1年零5個月的日俄戰爭最後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戰後,沙俄根據《朴資茅斯條約》,將自己在旅順、大連灣及附近領土領水租借權,無條件的轉讓給日本。

於是,沙俄強迫清政府租借的關東州,就變成了日本人的關東州租借地。日本人獲得了在關東州的駐軍權和治理權,並且還獲得了南滿鐵路的經營所有權。當時的關東州和南滿鐵路沿線,實際上就是日本在中國的殖民地。

在當時,不管是清政府還是後來的張作霖政府,都無權進入關東州和南滿鐵路沿線。如果不經同意擅自進入,就形同於對日本開戰。


日本接收關東州後,沒有改名字,而是繼續沿用了關東州這個名稱。據說不少日本人當時想改一個威風的日本名字,但是伊藤博文認為不應該刺激清政府和沙俄政府,隱藏日本對侵吞整個滿洲地區的野心,便沒有改名字。只是把被沙俄改為達爾尼的大連又重新改回為大連。

需要重點說一下的是,在日俄戰爭前後的這段時間,張作霖利用東北大亂的局面,成功的從一名綠林土匪改頭換面的變成了清政府的巡防營長官,並且還傍上了日本人的大腿。

1901年,張作霖被土匪金壽山偷襲,兵敗之下的張作霖逃往八角臺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

1902年,張作霖接受詔安,被任命為奉天馬隊管帶(相當於營長)。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張作霖在戰爭期間左右逢源。他先是為俄軍效力,後來看到俄軍不行了,就改投日軍,為日軍效力。

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為日軍效力的經歷,張作霖後來才會得到日本的支持。



日俄大戰之後,日本開始經營關東州和南滿鐵路。

從日俄戰爭至俄國十月革命期間,日本為鞏固其在中國東北南滿地區的殖民統治,在遼陽成立了關東都督府,派出陸軍大將大島義昌率領一個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大隊的兵力進駐關東州,這支部隊就是後來關東軍的前身(當時還不叫關東軍)。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的東北政局變得不穩定起來,日本為了更好的管理關東州和南滿鐵路,就將原隸屬於關東都督府的陸軍部獨立,直接歸日本軍部直轄。於是歷史上的關東軍便由此成立。

當時的張作霖剛剛擠垮了馮德麟,一個人獨霸奉天全省。他對盤踞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關東軍是既不服,也害怕。

不服的原因,是關東軍壟斷了東北的所有重要資源,比如鐵礦、煤礦,只要是值錢的玩意都是日本人的。還比如鐵路資源。當時張作霖要想用鐵路運兵,他還得經過日本同意才行。若是關東軍不肯借給他用,他也只能私下裡罵罵娘。

害怕的原因也跟鐵道網有關係。當時東北的鐵路幹線被日本和蘇聯控制,奉軍的兵力調動被日本人掐的死死的。張作霖想要打關東軍,他連門都摸不到。而關東軍想要打張作霖,只要沿著南滿鐵路就可以從大連一路暢通無阻的打到瀋陽城下。

臥榻之側竟然有野獸虎視眈眈,換作你是張作霖,你能不又氣又怕?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張作霖後來會特別重用不太懂打仗,但頗有實幹精神的楊宇霆的原因。

楊宇霆留學過日本,懂什麼叫近代化。在他的輔佐下,張作霖對東三省和整個奉系軍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比如建立東北海軍,使奉軍自成體系,增強了張作霖部隊的實力,降低了奉軍對關東軍的依賴。

比如繞開了日本控制的南滿鐵路,單獨修築了奉軍自己的戰備公路,使奉軍的交通不受日本的挾制。假如一旦跟日軍鬧掰,奉軍可以利用公路與日軍周旋。不再像以前那麼受人制約。

比如創建了奉天(瀋陽)兵工廠,自制武器彈藥裝備軍隊,使奉軍的後勤不再受制於日本關東軍。(奉軍也是當時少有的能在武器方面做到自給自足的軍閥)

公正客觀的說,楊宇霆的改革幫助張作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對關東軍的依賴。

但是,這畢竟還是杯水車薪吶,奉軍在整體上還是受制於日本,張作霖依然還要看日本人的臉色行事。


總的來說,日本人在東北駐軍時,張作霖還是個綠林草莽。不是張作霖賣國,要放日本人進入東北。而是早在清末,日本人就已經進入了東北。當張作霖成為東北王時,日本人已經控制了關東州、南滿鐵路沿線十幾年之久。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人才是東三省的“主”,他們是看著張作霖這個“客”,從一個綠林草莽一步步得成長為東北王的。


Mer86


庚子年,也即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以後,俄國卻乘機出兵佔領了東北全境,並把東北劃入了俄羅斯版圖,清王朝打不過俄國,與俄羅斯談判又未果。

於是,在權衡利弊之後,清王朝使出了一招引虎搏狼之計,請求日本政府幫助,許給日本東北鐵路的修築權以及各項權益,引得日本人和毛熊血拼了一場。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以犧牲14萬人的代價,將俄羅斯軍隊趕出了東北全境,將東北悉數交還給了清王朝。

為了感謝日本的幫助,清王朝兌現了承諾,把滿洲鐵路以及沿線地區包括旅順、大連等地方劃歸日本管理,允許日本在東北移民屯田開墾,並允許日本在東北駐軍,以防範俄羅斯的再次侵略,這就是日本軍隊到中國東北來的原因。

日俄戰爭,是在中國境內打的,民眾在戰爭中遭了秧,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踐踏;但另一方面,再次平衡了中日俄三方在東北的力量,使東北免於被毛熊獨自佔領的更壞結局。

實話實說,一般讀者在歷史教科書中是找不到以上史實的,這就是為什麼小時侯一直困擾個人作為軍迷之所在,說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以後才爆發。

但早在1931年9月18日,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中日就發生了戰爭,為什麼日本軍隊當時已待在瀋陽了,已在中國國土上了。

1932年1月28日,國軍第十九路軍與日本海軍和陸軍在上海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史稱一·二八事變。

這些,都是困擾許多軍迷之所在,日本軍隊究竟是什麼時候踏上中國領土的,為何都秘而不宣,歷屆政府都語焉不詳,教科書都極力迴避,只能靠自己在浩如煙海封存的歷史中尋找答案了。

作文到此,本題的答案事實上已經非常明瞭,張作霖張大帥,真正掌控東北的時候是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靠掌控的陸軍第27師和第28師,並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天(今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成為奉系首領,張作霖時期的東北,當然早就有日本軍隊駐紮了。

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如同今天的敘利亞,在統一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國土時,現政權將42歲以上的軍官全都退役,預示著國內重建工作即將開始,同時也婉轉地發出了請其他外國軍隊可以退出敘利亞的信息,但請神容易退神難,如同當年的日本軍隊被清王朝請進東北,就一直待在那裡,不願回本土了。


國平軍史


文史頻道第70期之關東軍由來

在電視劇《少帥》中,日本人在東北駐軍,非常囂張跋扈,打了張作霖的兒子,張作霖到最後選擇了隱忍。



那麼,日本人什麼時候在中國東北有駐軍的呢?這還要從甲午中日戰爭說起。

1898年甲午海戰中國戰敗,日本趁機在中國獲得了特權。

在《馬關條約》中,有一條款是: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人。

由於遼東半島涉及到德國和俄國的利益,他們強迫日本人放棄了遼東半島。

但俄國卻趁火打劫佔領了東北,他們甚至還設立了政府機構,派遣了官員。



清政府在交涉無果後,請日本人幫忙交涉。

結果日本和俄國因為遼東半島大打出手,這就是歷史上的日俄戰爭。

日本人憑藉著明治維新以後的快速發展,戰勝了俄國。


俄國退出了東北地區,但作為補償日本人還是擁有了滿洲鐵路的主權。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人在東北關東州駐軍,隨著軍隊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統稱為關東軍。


九一八事變,就是由關東州駐屯軍挑起的。

—End—



文史頻道


最早的南滿鐵路是俄國人修建的,當時叫“中清鐵路”,1904年日本打敗了俄國以後以長春為界,長春到旅順歸日本人經營,長春以北還歸俄羅斯經營,那個時候長春城區鐵路以北是俄羅斯的租界,鐵路以南大約一公里多的地區是日本人的租界,再往南也就是現在的上海路以南才是中國居民的居住區,最早的關東軍就是日本的護路隊。張作霖的東北軍實際是在日本人幫助下建立起來的,1928年之所以要炸死張作霖是他想擺脫日本人的控制,東北正式歸入中華民國的管理是在1929年,那個時候張學良才把國旗換成了青天白日旗,在此之前東北是相對獨立的地區,有自己的旗幟,也可說和日本的附屬國差不多,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的“易幟”,日本看要失去對東北的控制權,最後才發動9.18事變重新取得對東北的控制權。東北的抗戰時期也是比較相對獨立的,民國政府不出錢不出兵,共產黨當時的能力很有限,不管是東北義勇軍還是後來的東北抗日聯軍都是孤軍奮戰,一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東北被蘇聯和民主聯軍接管,當時東北工業發展的相當好,對國共雙方都是一塊肥肉,國民黨也派部隊前往東北,而且宋美齡親自到東北和蘇軍協商後,共產黨才被迫撤出長春、瀋陽等大城市,蘇聯紅軍也撤離了東北,國民政府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1948年11月共產黨又全部佔領了東北。


關東漢子6


日本人在日俄戰爭之後就在中國東北駐軍了。這部分軍隊後來逐漸演變為“關東軍”,一支惡貫滿盈的部隊。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對外擴張政策大致為:1,征服琉球;2,征服朝鮮和臺灣;3,征服滿洲(中國東北地區);4,征服中國其他地區;5征服全世界。最後日本帝國滅亡於無限制的惡性擴張。由此可見,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地區是蓄謀已久的計劃,日本駐軍也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小林品歷史


張作霖統治東三省時代,東北地區之所以有日本軍隊駐紮,實際上是日俄戰爭的“遺產”,追根溯源起來,則和甲午戰爭還有點關係。

(1905年,日俄兩國進行講和談判會議的情景)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時,日本憑藉馬關條約強佔了包括旅順、大連灣地區在內的遼東大片區域。對此妒火中燒的俄羅斯乘著當時日本羽翼未豐,聯合德國、法國一起向日本提出“勸告”,迫使日本吐出了已經到嘴的遼東。之後1898年,俄羅斯軟硬兼施,逼迫清政府將旅順、大連灣租借給俄國,成為了俄國殖民地。同時將西伯利亞鐵路修進中國境內,連通至大連,即中東鐵路。據此,當時俄國軍隊可以在旅大地區駐軍,同時以保護中東鐵路未有,可以在沿線駐軍。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以俄國的戰敗結束。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條約》規定,俄國將對旅大地區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同時將中東鐵路的南滿段(長春至旅順)轉讓給日本,由此日本就具有了在旅大以及南滿鐵路沿線駐軍的特權。


海研會


日本在東北的駐軍始於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之後。在此之前,沙俄攫取了在東北修築鐵路的權利,並陸續修建了東清鐵路(即後來的中東鐵路)及其南向支線。按照當時列強在中國境內普遍享有的霸權,沙俄也隨之獲得了在鐵路沿線駐軍的權利。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了寬城子(今長春)以南的鐵路線(日本後來稱其為“南滿鐵路”),由於滿清政府的軟弱無能,鐵路沿線駐軍的權利也一併被日本獲得。按照當時的不平等條約,日本可以在鐵路沿線每10公里駐軍15人。除此之外,沙俄佔據的旅大租借地(包括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也被日本奪取。

隨後,日本就組建了常駐的軍隊,並於1907年開始駐紮在“南滿鐵路”沿線和旅大租借地內,其規模為1個師團和6個鐵道守備隊(大隊,即營級)部隊。這些駐軍最開始隸屬於日本在旅大設立的管理機構——關東都督府(後改為關東廳),1919年關東廳實施軍政分離,另外組建了關東軍司令部,管理這些部隊。

關東軍所屬的部隊基本上實施輪換制,其常備師團輪流被派往東北駐紮。1925年郭松齡反奉時,正是靠著關東軍的支援,張作霖才得以保住自己的位置。“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佔領了整個東北,駐軍自然也隨之常態化,規模也越發擴大。T


聯合防務


東北駐日軍,有幾處。一,旅大地區。日俄戰爭後日本從沙俄手裡取得租借權,到期拒不歸還中國。在此建立”關東州”,派駐”關東軍”。二,從沙俄手中取得南滿鐵路的路權,以護路為名駐軍。三,在日租界(例如瀋陽)駐軍或變相駐軍。


王祖蔭1


還有一個史實,似乎也不大提起,78年改革開放的資金主要來自日本,代表作就是北京機場路。80年以後美國才取代了日本的位置。


宋進知


因為日本那時強大,和現在美國到處有駐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