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李彥宏候選工程院院士遭醫生反對

【聚焦】李彥宏候選工程院院士遭醫生反對

導 讀:

醫療廣告支撐起百度營收,也令百度和它的創始人李彥宏長期備受爭議。

【聚焦】李彦宏候选工程院院士遭医生反对

五一小長假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共531位,並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的規定予以公佈。

名單之中,來自企業的候選人共有114位,較2017年的增選人數有明顯增加,具體包括來自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李彥宏,來自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海峰,來自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的王堅,來自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傳福,來自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的沈向洋,來自上海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常兆華等多位民企、外企技術研發類高管人員。

企業類入選名單內,李彥宏引發最大輿論爭議,更是有自稱職業為醫生的人士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大漢丞相》上撰寫文章《旗幟鮮明地反對李彥宏當選院士》,該人士在文中解釋稱,“《中國工程院章程》第二章第五條明確要求‘品行端正’方可被提名並當選為院士,我認為李彥宏不符合‘品行端正’這一條。”針對於自媒體人士的反對聲音,截至記者發稿,百度方面暫未予以回應。

《大漢丞相》公號所有者稱,“作為一名醫生,經常能接觸到被百度廣告坑害延誤病情乃至最終無法救治的患者。”同時再次以2014年百度莆田系事件作為案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1303011班的學生魏則西,在2014年4月24日被確診為惡性滑膜肉瘤患者。其後通過百度搜索、查至百度廣告推廣的莆田醫療系統,尋求治療幫助無果後,最終因醫治無效去世。其後,百度在醫療廣告方面持續經歷著被輿論監督、消費者舉報、自我督查、再次被舉報的循環過程,其背後,是百度內部對醫療搜索業務的艱難抉擇。

2017年2月,百度通過內部郵件宣佈,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優化;4月1日正式關停並清空百度醫生數據;其後,百度對三甲醫院進行廣告屏蔽保護,下線醫療推廣賬戶與違規醫療廣告,針對醫療行業設立單獨的風控關鍵詞黑名單。但作為百度營收體系中的穩定而持續的來源,醫療廣告在百度體系內仍通過鏈接掉包等各種方式“捲土重來”。

也正因持續演變的百度醫療廣告形式,包括自媒體、微博用戶等網絡受眾紛紛發佈反對李彥宏當選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觀點,同時也另有聲音表示,因為莆田系事件而否定李彥宏科研技術過於“道德綁架”。

道德因素可否成為公眾反對李彥宏的理由?《中國工程院章程》規定,可被提名並當選院士的人士,除了要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創造性成就與貢獻外,還必須“品行端正”。《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解釋稱,“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應具備優良的科學道德與學風以及良好的行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風。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理事劉俊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更多民營企業高管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證明目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不同所有制性質企業人士在候選工程院院士時被一視同仁。

同時,劉俊海稱,更重要的選擇標準並非其社會地位之高低或財富之多寡,而是著名於世的獨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假如一家公司的核心技術骨幹和首席科學家的研發成果被記到董事長或創始人的個人頭上,這種操作方式我是不認同的。”

此外,劉俊海對第一財經記者強調稱,他的評論對事不對人,不針對任何個人。在他看來,任何一名院士都該同時滿足智商、情商、法商、德商等四商合一的基本要求。作為院士的企業家既要有創新的智商,也要有受人尊重的情商,更要有信仰與敬畏法律的法商,以及尊重商業倫理道德的德商。

“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身份不僅是對個人學術成果與科研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科技觀以及財富觀等方面的認可。”劉俊海稱,“企業技術本是中性詞。但若被濫用,就墮落為魔鬼;若善用得法,就是天使。技術創新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提升公眾福祉,不是為了讓世界更加市儈化、讓企業更見利忘義、讓消費者更不幸福。”

魏子檸說醫改——聽得見的魏子檸,看得見的醫改

醫改界

百位醫改專家學者思想碰撞的殿堂,

6000多家藥企開啟新徵程的出發地,

幾十萬醫改設計者共商大計的會客廳,

100多萬鄉村醫生不離不棄的暗戀地,

1100萬醫療衛生工作者的精神家園,

13.9億國人共同關注期待的健康聖地。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