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槍李向陽為什麼是用兩支不同的槍?

風雲一點通


“盒子炮”好多電影中都這麼叫,其實它是1895年12月11日,德國毛瑟制槍廠生產的,它有20發的彈容量,兩把槍加起來有40發子彈,相當於一把衝鋒槍,這槍又便宜,所以當時中國買了很多這樣的槍,導致我們的英雄們,用不起衝鋒槍,拿兩把“盒子炮”照樣打勝仗。

這把槍出來時,德國人很不喜歡,一般很難“駕馭”,開第一槍槍口會微微上抬,第二槍抬的更高了,所以中國人“駕馭”了它,平時注意看,李向陽一般開槍,都手旋轉90度,側手開槍。一支槍是有準星的,一支沒有準星,準星的作用就是以此為參照物進行瞄準的,這樣射擊更加精確,有準星的那支,肯定是打一些精準射擊的,來發揮它更大的作用,沒有準星的,可能就憑藉手感射擊的,很多電影中,人都不看敵人,槍一個“回馬槍”就是一通射擊,更多用於近戰,兩把槍雖然同時打,但是他是沒有同時扣動扳機的,它是給人一種很有節奏的設計。

一般他都是把兩把槍隔衣插在腰帶上,還互相交叉,如果兩槍都帶有準星,掏槍時,兩槍都要朝外推一下在抽出來,不然準星掛到腰帶怎麼辦,精準射擊,又需要準星,所以就一支沒有準星,一支有,掏槍時微微推一下有準星的那把,那把沒有準星的,不擔心掛到衣服,所以為了適應多種環境,提高拔槍效率,才有了這樣兩把不同的槍。


熊貓珠珠


駁殼槍,俗稱“盒子炮”,算是抗戰時期我軍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槍了。但是駁殼槍其實有很大的缺點,射擊時槍口上跳的厲害,打不準。因此我們在使用駁殼槍射擊時,會將槍身側躺,這樣的話,槍口的上跳就會變成橫向的“掃射”,從而儘可能的對敵人形成更大的殺傷。

我們看到《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拿的兩把“盒子炮”,左手裡拿的那支是帶準星的,而右手裡拿的那支是不帶準星的。手槍不帶準星這有點不合常理,而且是一支帶一支不帶,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既然這兩支手槍有些許的不同,那麼其功能一定是有一些略微的差別的。

左手用的那支槍,通常會放在槍盒裡。在面對遠距離的目標是,一般會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去從槍盒裡拿槍。左手用的這支槍帶準星,就是為了保證在中遠距離射擊時進行瞄準。

右手裡的這支槍,平時是插在肚子前的腰帶裡的,如果在近距離上遇到突發情況,右手會立即拔槍。如果這支槍是帶準星的,那麼在緊急拔槍的瞬間,準星很有可能被腰帶卡住。所以,把右手用的這支槍的準星銼掉,在遇到近距離的突發情況時可以使動作更加便捷迅速。

所以,雖然駁殼槍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們的前輩可以憑藉其智慧與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不斷摸索,實現人與武器的完美結合。還是應了那句話,在戰爭中,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人。


兵說


李向陽的雙槍雖然都是駁殼槍,但是左手拿的是警用型的駁殼槍、右手拿的是槍管較長的駁殼槍。二把槍雖然都是駁殼槍,但是用途不一樣。短的警用型駁殼槍用於防衛,長的則用於進攻。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李向陽右手拿的槍管較長駁殼槍的準星是被銼掉了的。通常情況下駁殼槍都是裝在碩大的槍盒裡面的,但是熟用駁殼槍的人都是將其別在腰間。銼掉準星是為了方便遇到敵情時能夠迅速地撥出來射擊,如果沒有銼掉準星插在腰間,拔槍的時候很容易鉤住衣服。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李向陽的槍法很好,即使槍上面沒有準星,也能準確地命中目標。

《平原游擊隊》是建國之後拍攝的電影,由於拍攝的時間距離抗日戰爭並不遠,許多人都親身經歷過,排出來的東西都是符合史實的。李向陽使用的不同型號的雙槍就真實地反映了抗戰期間游擊隊員駁殼槍的使用情況,不得不佩服老一輩藝術家。


歷史軍魂


長影拍攝的《平原游擊隊》,絕對是一部抗戰題材的經典故事片,稍微上點年紀的人,對這部黑白片可謂記憶猶新,片中主人工李向陽手持雙槍的形象,可謂高大威武生猛,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從電影劇照中不難看出,區游擊隊長李向陽手中,有兩把德制毛瑟C-96軍用手槍,都是採用10發彈倉供彈的,民間俗稱“駁殼槍”。此槍並非如某些推文者所說是“盒子炮”, 它有20發的彈容量,兩把槍加起來有40發子彈,相當於一把衝鋒槍。

屬於缺乏最起碼的軍事常識,或一知半解,對著圖片還在說瞎話,不免被人笑話,所以還是覺得趁推文之際順帶科普一下軍事常識。

所謂的“盒子炮”,或者“二十響”等,說的是德制毛瑟C-96軍用手槍的改進型,其最大的變化就是採用了20發彈匣供彈,與木製槍盒相連接,實施連發射擊時,作戰威力相當於一把微型衝鋒槍,而不是“兩把槍加起來有40發子彈,相當於一把衝鋒槍。”

採用10發彈倉供彈的駁殼槍,只能單發射擊,也可實施木製槍盒抵肩射擊;而改進型的盒子炮,既可單發,也可連發射擊,所以稱得上是一支微型衝鋒槍,指抵肩射擊時,有效射程達到150米。

至於李向陽用兩把駁殼槍,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加強火力,對付兇殘的日本鬼子,駁殼槍是10發彈倉供彈,兩把槍加起來時,可以有20發的容彈量,足以應對一般規模的衝突。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李向陽手中的一把槍有準星,而另外一把卻沒有準星,顯然是有意為之,原槍從德國進口時,都是有準星的,是故意將準星挫掉了。

沒有準星的駁殼槍,便於插在腰間,在近戰接敵時,可迅速出槍,而不會被腰帶卡住,先敵開火,讓自己處於有利態勢。

而有準星的那把駁殼槍,平常都可斜背在木製槍盒內,在稍遠距離,可實施瞄準射擊,因此準星予以保留,就不再挫掉。


國平軍史


雙槍李向陽兩把盒子炮,左手槍的槍口上有準星,右手沒有。

槍出廠的時候都是有準星的, 沒有準星只可能是被人故意弄掉了。

沒有準星槍遠射就打不準了, 那麼為什麼還要弄掉它呢?

因為如果把槍插腰帶上準星可能會被腰帶卡住耽誤半秒鐘一秒鐘時間。

把準星弄掉可以保證流暢的拔槍,由於盒子炮的特性,近戰問題不大,用密集的火力壓制即可,而且高手五米內基本上都是靠手感,不怎麼需要瞄準。。遠射可以靠左手另一把有準星的槍。


阿甘乾貨集


一般現實生活當中,雙手一手一個的手槍,這種實戰價值並不大。

之所以在抗戰期間會產生這種雙手持槍的情況,也是有那個時代的特殊性的。那個時代除了毛瑟手槍,共軍,尤其是游擊隊並沒有比毛瑟手槍更強大的那個武器。所以左手右手各一支槍,目的也是為了增加火力。

能夠雙手持槍的人啊,也不簡單。證明這個人的雙手的手臂都非常有力,射擊技術和心理經驗也更加的成熟;雙手持槍,主要就是在近戰的情況下,就是在近距離跟敵人狹路相逢,雙手持槍的確可以增加火力,增加殺傷敵人的這種範圍和可能。這個時候,追求的就不是射擊的準確性,就是為了追求這種密集的火力,我想這就是雙手持槍最大的價值吧。

現在的雙手持槍,實戰價值並不大,因為在近距離,有突擊步槍或者微型衝鋒槍,也可以實現密集火力的目的,也沒必要雙手持槍。所以說呀,現在的雙手持槍,更多是電影電視劇的耍帥,並沒有什麼實戰價值。


靈魂他衹能獨行


雙槍李向陽使用的是兩把德國制駁殼槍。兩支槍不一樣的地方有一把槍的準星被人為的磨平了,這是為了掏槍時減少手槍被腰帶卡住的幾率,方便近戰時快速拔槍射擊。左手用的槍是完好無損的,它是插在槍套裡斜背在腋下的,一般用來對付中遠距離的敵人,可以進行一定的瞄準。但是駁殼槍的後坐力因素,瞄準不瞄準,其實差別都不太大。後來中國軍人摸索出了自己一套側面甩槍射擊法,將命中率提高了一些。雖然駁殼槍有它不可避免的缺點,命中率不高,但射程遠,它也是中國抗戰的大功臣。那時候因為窮缺少槍支彈藥,只能用這些歐洲人淘汰的產品來對抗侵略者飛機大炮,著實不容易。



520快樂一族


李向陽用的是雙槍,其中一枝是擼子,一枝是駁殼槍,並不都是駁殼槍,別弄錯了,我父親親眼見過他用過的槍,我也問過他,確實是一枝擼子,一枝駁殼槍。


黑牛耕地


好簡單,這樣🐮拜唄,顯得偉光正。


笑談天下50183731


在那個年代,槍不是制式配的,是在戰爭中從敵人手裡奪取的,奪得什麼槍用什麼槍。電影創意為反映真實,就弄了兩把不同的槍。個人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