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明星楊黎:從下崗女工到創業明星

返乡创业明星杨黎:从下岗女工到创业明星

楊黎在田間管護獼猴桃樹苗

4月的春風搖曳著青葉,營造了萬紫千紅的景色。走進蒼溪禪林鄉鈴旗村獼猴桃園的綠茵中,但見綠油油的獼猴桃藤蔓枝枝相連,一朵朵白裡帶黃的獼猴桃花綻放在枝葉間,煞是惹人喜愛。

“今年產量可達180多噸,實現利潤60多萬元。獼猴桃成了我發家致富的‘金蛋蛋’‘錢串串’。”鈴旗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社長楊黎說。

楊黎是一名下崗女工,憑著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付出,她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創業之路,先後獲“廣元市返鄉創業明星”“蒼溪縣精神扶貧先進典型人物”等榮譽。

腳下有路懷揣一個志向

楊黎原為蒼溪縣麻紡廠女工,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企業陷入困境,楊黎成了下崗工人。

那段時間,她每天心事重重,寢食難安。她對自己說:“也許下崗是我的劫難,只能勇敢面對。我要走出去,闖出一片天地!”

心情平靜了,她開始了創業之路,一切從零開始。5年來,先後開過飯館、幹過個體、外出打過工,但都沒有搞出名堂。

2014年5月,在熬過凜冽“寒冬”後,楊黎迎來了創業路上的“春天”,報名參加了蒼溪職中、縣就業局舉辦的創業培訓班,通過多方考察,認為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百億獼猴桃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前景很好,於是決定回鄉種獼猴桃。

但是,楊黎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家人反對,擔心她一無技術,二無資金,更擔心將來的銷路。但楊黎卻認為,獼猴桃被人們譽為脫貧致富的“金果果”,是一項見效快、適合規模發展的甜蜜事業,她的選擇沒錯。

心動不如行動。創業培訓結束後,楊黎回到蒼溪神林鈴旗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先後投資300萬元,承包了306畝土地,實施生態紅心獼猴桃種植項目,開始了創業之旅。

心中有夢闖出一片天地

到農村創業,想法雖好,但談何容易?長期生活在城市的楊黎,對這裡的一切都感到十分陌生,而資金和技術更是成了最大的“攔路虎”。

只要心有了方向,就不怕路途遙遠。沒有技術和啟動資金怎麼辦?她訂閱了多種科技書籍,認真鑽研,並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她東借西湊,把全家的家產抵押到信用社貸款。

改土期間,楊黎乾脆在工地上搭建了一個工棚,吃住在工地。那段時間,除了一大片樹林和楊黎做伴,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到了晚上,風穿過樹林發出嗚嗚的響聲,令人毛骨悚然。最難熬的是下雨天,有時剛剛入睡,睡夢中覺得渾身冰涼,醒來發現被子已經被雨浸透了。

經過60天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改土工程,硬化園區道路1000米,可她卻被曬得黝黑,連親朋好友都不敢認了。

為了採購到質優價廉的獼猴桃苗,楊黎多次隻身前往蒲江、都江堰等地實地考察,併到本縣的現代農業園區去取經學習。出差期間,楊黎經常住廉價的小旅館,每天堅持只吃兩頓飯,最終和苗木基地達成協議,以每株一元的價格採購了2萬株獼猴桃苗。

蒼天不負有心人。2015年3月,306畝獼猴桃產業園全部建成,3萬餘株獼猴桃苗全部種植下地。

肩上有責造福一方群眾

2015年4月,楊黎創辦了鈴旗獼猴桃專業合作社,100餘戶首批申請加入了合作社,大夥還選舉她擔任理事長。當年,合作社產獼猴桃150噸,產值達300萬元。合作社在禪林鄉乃至蒼溪聲名鵲起。

創業改變命運,拼搏照亮人生。幾年來,鈴旗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先後獲“市級示範社”“四川省第十批農民合作社省級示範社”“蒼溪縣第三批就業扶貧基地”“十大電商企業”等榮譽。

2017年6月,楊黎藉助電商這個平臺,通過互聯網賣獼猴桃,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9月17日,新西蘭獼猴桃專家詹姆斯走進鈴旗村,為獼猴桃品種更新、栽培管理、高標準建園提供技術指導。年底,楊黎註冊了“戀尚紅獼”商標。

“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楊黎經常以高於市場價的工錢,聘請困難戶到園區除草、施肥。合作社年用工3000人次,其中貧困家庭勞動者50人,人均年收入達1萬元,為推進當地脫貧攻堅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年50歲的趙懷秀,因老伴年老多病致貧,楊黎聘請她入園務工,年收入達1.3萬元,一舉實現了脫貧。趙懷秀說:“沒想到我一把年紀了,居然能在家門口掙錢了。”

心中有個夢想,希望才會起航。談及今後的打算,楊黎說,她將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精心打造集生態環保、綠色生產、休閒觀光、果品採摘與銷售於一體的示範性園區,讓鄉親們嚐到小小獼猴桃帶來的“大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