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與德國,在英國與美國眼裡,是不是比較異類?為什麼?

老罈子44874384


不,完全不一樣,我在quora看到一大堆美國人寫“如何看待法國人”“如何看待德國人”,有一大堆的帖子。

類似於這種


總結一下,美國人對法國人的感覺:瞭解甚少。

用美國人的話說,美國人感受不到法國的存在,

法國餐廳太貴,美國熱難以理解,誰會花100美元去吃頓飯?其他民族的食品都有實惠的選擇,法國就沒有。

葡萄酒,美國人喜歡葡萄酒但是討厭法國的葡萄酒文化,覺得有點勢利眼,而且太貴。

時尚,法國時尚非常好,但是還是老問題:太貴。

法國哲學很好,但是美國人討厭哲學,複雜又沒什麼用。

美國人知道如果沒有法國,那麼美國肯定就不存在了,當年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法國幫了決定性的忙,自由女神像其實是法國人造的,但是法國人有很奇怪的反美情緒。

美國人很討厭法國的罷工,有個美國人舉個例子,說法國人為了一年800美元的大學費用罷工?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美國學費動不動高達3到4萬美元,外加上亂七八糟的費用,一年到10萬也不稀奇,美國人覺得法國人為了800美元的大學費用簡直是雞毛蒜皮。


美國看待德國人:親切。

因為德裔美國人太多了,美國最大的族群就是德裔美國人。德國價值觀對於美國有很大的影響,在某種層面上,德裔重新塑造了美國,大多數美國白人都有個德裔的祖先,相當多的知名人物,從總統到將軍,從企業家到電影演員,什麼艾森豪威爾,尼克松,胡佛,甚至今天的總統特朗普都是德裔美國人,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之類的大富豪也是德裔,萊昂納多,希爾頓,布魯斯威利斯之類的電影演員也是德裔。


德國和法國有明顯的不同。


李建秋的世界


法國在二戰時期被德國法西斯征服,成立了貝當政府。國內反法西斯勢力流亡到了英國。以戴高樂為首也成立了反抗組織。戰後,法國第四共和國政局十分不穩定。1958年5月戴高樂任第五共和國總統。他極有個性,執行獨立和自主的政策。雖說也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卻反對美國的控制和干涉,公然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不讓美國駐軍。1964年1月與我國建交了大使級外交關係。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分成了東.西德兩個國家。一個是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另一個則是西方陣營的北約成員。蘇聯解體,東歐鉅變,促成了東西德的統一。德國是歐盟的主要國家,重心主要放在歐洲,實行開放.多元的經濟政策,與俄國和我國的經貿往來都十分頻繁,不願受美國的約朿,但卻是北約成員國,美國在德有駐軍。而英國與法德兩國不同,是美國的忠實擁躉。是美國的跟班和幫兇,經濟上與美國的關係也十分緊密。


趙建明Zhao


也許是美國人健忘吧!在獨立戰爭時期,要是沒有法國同盟軍的支持,就靠華盛頓組織的那些大陸軍,那些民兵,那幾杆鳥槍。想在英國殖民者強大的武裝力量下獲得獨立,我也只有呵,呵,呵,了。
(這座自由照耀世界女神像,就是法國人為了慶祝美國獨立送給美國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法國就是美國的恩人。也許是親情大於恩情吧,強大後的美國還是跟同宗,同源,同文化的英國走的近。)

那為什麼在美英眼裡,法德總是和她們有點格格不入,不點異類呢?

首先法德兩國在歐洲歷史上,都創造過自己的輝煌,並且她們都有自己獨立的文化。
拿破崙,威廉二世這些人物,那一個次於華盛頓,次於林肯。

一個有著輝煌歷史,有著獨立文化,有著傲立於世民族精神的國家,怎麼會像英國那樣低眉於美國呢?
先來講講法國吧,法國是一個軍事上獨立於北約的歐洲國家,也是國防完全自主的國家。

在歐洲大陸上,也只有法國跟俄羅斯,敢不在美國指揮棒下獨立行動。

那德國呢?雖然德國是二戰戰敗國,國土上有美國駐軍。但日耳曼民族秉承其民族的特性,在經濟上雄居歐洲諸國之上。
早幾年歐盟在德,法,英三駕馬車的牽引下,大有與美國抗衡的架勢。

可惜,由於歐盟內部的紛爭,英國現在脫歐己成定局。
德法兩國因為要使歐盟


走向更團結,更強大,自然要掌握歐盟的獨立性。而歐盟要具備自己的獨立性,必須要脫離美國對歐洲的控制,這樣就產生了美國和英國對德法兩國的異議,有了異議自然在國與國之間就會產生異類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