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劍掃陰霾——洮南警方打掉倆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惡勢力團伙案紀實

“‘茜家班’和‘劉家大院’都被抓了?太好了,這下我們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2019年清明節剛過,這個令廣大中學生們拍手稱快的好消息就在洮南市廣泛流傳。

過去,“茜家班”“劉家大院”這兩個聽上去非常“江湖氣”的名字是校園一霸的代稱。這兩股勢力為了擴大地盤、揚威立萬,多次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有不少中學生都曾受到過這兩夥人的欺侮,成了花季少男少女心頭一片揮之不去的陰霾。

洮南市警方以淨化校園周邊環境為重點,經縝密偵查、艱難取證,一舉打掉兩個以社會閒散人員為首,長期擾亂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多次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的惡勢力團伙。

首領都是“大姐大” 為爭地盤齟齬漸深

2018年初,洮南警方在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線索排查時,梳理出兩個自2015年以來就在洮南市各中學附近盤踞,不斷擴大地盤和勢力的團伙。令人震驚的是,這兩個團伙的“首領”居然都是女性,其中一名才20出頭。

這名年輕的女“老大”是“茜家班”的組織者丁某。據辦案人員洮南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高慧介紹,丁某長相清秀,聽覺有些障礙,說話還有點“大舌頭”。就是這樣一個貌似柔弱、身無長技的無業遊民,卻在短時間內通過QQ群招募了百餘名在校生,以及少數已成年社會閒散人員,成立了“茜家班”。她自封“班主”,下設青龍、白虎等6個堂口。“茜家班”規定,每週團伙成員都要“湊份子”聚餐,如果連續3次不參加將被開除。聚會時,她們研究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遏制“對頭”——“劉家大院”的囂張氣焰。

“劉家大院”比“茜家班”成立更早、根基更深。團伙首領是王某娟,副手是鄒某軍。王某娟利用自家經營的旅店,讓不少來自單親家庭的團伙成員在她的旅店住宿,還開車載著“小弟”們到聚眾鬥毆的現場。同時,也利用“小弟”幫她在洮南站前爭奪旅客。為了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王某娟和鄒某軍多次示意下屬,如果遇到警方詢問,就讓未成年的同夥主動承擔責任,因為“不到年紀,不能把你們怎麼樣。”而他們則躲在幕後操縱。

由於“王娟子”的女兒劉某含與“茜家班”的首領丁某因劃分勢力範圍產生糾紛,“王娟子”率領的“劉家大院”與“茜家班”齟齬漸深,曾先後進行了兩次大“火併”。


利劍掃陰霾——洮南警方打掉倆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惡勢力團伙案紀實

警方召開案情研判會議

兩次“火併”大動干戈 警方立案嚴懲不貸

由於這兩個團伙的存在,給洮南市各中學正常的校園秩序造成了極大影響。學生之間發生一點小摩擦,就揚言要叫團伙老大來收拾對方,小糾紛往往演變成群毆群鬥,校園中漸漸滋生出一種“懼黑”的不良氛圍。

2016年7月,因“茜家班”中的“小弟”反映被劉某含欺負,丁某帶著十幾名團伙成員,與聞訊趕來的鄒某軍等人在市中心運動場大打出手。運動場附近很多健身的老年人和遛彎的群眾都目睹了這一幕,紛紛撥打了110報警電話。很快,兩夥人發現警察來了,當即一鬨而散,但“樑子”就此結下。

同年9月25日晚21時,王某娟與丁某等人再次因瑣事在某網吧附近發生衝突,雙方約定到洮南市火車站站前廣場“一次性解決”。雙方團伙成員各執木棒、管制刀具、鎬把等工具再次廝打在一起,互有損傷。激烈的場面引發廣場內上百人圍觀,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2018年1月29日,洮南市公安局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會議,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工作。王某娟、丁某等人聚眾鬥毆案因涉案人員較多,被列為重點排查對象。

2018年3月15日,專案組正式成立,副市長、公安局長張大偉親自掛帥任組長,負責案件的指揮調度;副局長關永明任副組長,負責指揮偵查;抽調骨幹力量,對王某娟、丁某兩個犯罪團伙開展秘密偵查,蒐集相關證據。

隨著調查的深入,兩個團伙的違法犯罪行為逐漸浮出水面。副市長張大偉對此案高度關注,多次調度案件偵辦進展,並指派分管刑偵的副局長關永明擔任專案一線指揮員,深挖涉黑涉惡線索。

2018年4月20日,張大偉、關永明組織專案組成員,針對兩個團伙案件的偵辦工作召開推進會。會上,張大偉對案件下一步工作進行了細緻安排,提出要做好證據的收集整理工作,完善證據鏈條,把案件辦成鐵案。


利劍掃陰霾——洮南警方打掉倆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惡勢力團伙案紀實

鬥毆用的棍棒

辦案遠涉千里 取證步步維艱

辦案之初,擺在專案組面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取證工作。由於當時大部分團伙成員尚未成年,如今時過境遷,很多人已遠赴外省求學、打工,找尋起來非常困難。

具體辦案人高慧和邢凇源告訴記者,為了儘可能多地採集證人證言,他們曾行程幾千公里,分赴山東、遼寧、天津、北京等地。為了打消對方的顧慮,他們先從外圍人員入手,逐漸向核心成員滲透,完善一個證據鏈條、固定住一個犯罪嫌疑人,再聚焦下一個。憑著這種“從樹枝找到樹幹”的細緻功夫,他們很快就理清了團伙的組織架構。

接下來,又一個難題擺在他們面前。取證時,有的被害人或是違法行為參與者、犯罪嫌疑人仍未成年,詢問時必須有監護人在場。邢凇源清晰地記得,為了尋找到一名在山東某超大型手機加工廠打工的被害人霍某,他在3萬多人的廠區裡足足找了一天,最終還是通過廠方負責人才接觸到他本人。而另一名團伙成員和父母同在瀋陽打工,但相距甚遠,聚齊不易,為了這一份關鍵的證詞,二人前後跑了半個月。

經過幾個月的艱辛取證,採集了足有半米高的詢問筆錄,專案組終於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證人證言全部清晰地指向了兩個團伙的主犯王某娟、鄒某軍和丁某。

2018年5月2日,在主要案件事實查清後,關永明再次召開案件專題會議,部署抓捕收網工作。

利劍掃陰霾——洮南警方打掉倆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惡勢力團伙案紀實

本案案卷

東躲西藏逃避抓捕 道高一丈終落法網

還在專案組在外圍取證期間,兩個團伙的3名主犯丁某、鄒某軍、王某娟就聽到了“風聲”,紛紛倉皇出逃。

年紀最小的“茜家班”首犯丁某認為“最近的地方最安全”,便躲藏在洮南市的親戚家,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連手機也不敢開,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迫於警方強大的抓捕壓力,於2018年6月,到洮南市公安局投案。

鄒某軍和王某娟的抓捕過程就複雜得多。鄒某軍嘴皮子活泛,心眼兒也不少。他聽說警方正在調查他們這兩個犯罪團伙,很早就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和新婚的妻子藏得嚴嚴實實,令專案組著實費了一番功夫。2018年6月7日,專案組民警通過多次摸排走訪,終於查到鄒某軍在一處鮮為人知的、自行購買的房屋內居住。抓捕行動中,鄒某軍先是拒不開門,5名民警與其隔門對峙了30多分鐘,後來,在警方的強大的心理攻勢下,鄒某軍才就範。

抓捕王某娟的過程更為曲折。這個狡猾的女人見勢不好,先是跑到黑龍江七臺河興凱湖附近,在邊境呆了一段時間。專案組曾在2018年9月獲知她躲在興凱湖的信息,立即前往抓捕,但生性多疑的她已經再次逃跑。逃亡期間,她手機不敢用、旅店不敢住,就連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是那種招手即停的客車。她先後從七臺河跑到雞西,又從雞西到了哈爾濱,以為狡兔三窟便能徹底銷聲匿跡,殊不知,警方那張無形的網早已經將其兜住。

2018年10月,專案組獲悉了王某娟可能藏匿在哈爾濱市的線索,為儘快查清其準確住址,高慧和邢凇源第一時間趕到了哈爾濱市。由於王某娟多次被公安機關打擊,對家鄉的民警很熟悉。二人怕打草驚蛇,戴上帽子和口罩化妝偵查了10天,終於查清了王某娟的具體位置。

10月13日晚,專案組4名民警在哈爾濱警方的配合下,來到了王某娟藏身的居民樓。哈爾濱公安先去叫門,但王某娟就是不開門。由於這棟居民樓住戶密集,王某娟又身處7樓,為了避免發生其他不可預知的變故,專案組民警決定隔門開展政策攻心。一句“家鄉來人了!”讓王某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已經無可躲藏。隨後,民警通過半小時的心理工作,讓她徹底放棄了幻想與抵抗,開門束手就擒。“我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的,與其每天焦躁不安,吃不香、睡不著,不如跟你們回去。“被捕後的王某娟說。

洮南警方表示,那些處於社會邊緣的學生,如留守少年、單親孩子、弱勢群體家庭孩子,往往既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又是暴力傷害的組織者、實施者。因此,關心這一群體,尤其是他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融入班級、學校、社會主流,不要滑到社會的邊緣顯得尤為重要。

2019年3月25日,洮南市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茜家班”主犯丁某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劉家大院”兩名主犯鄒某軍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王某娟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6個月。

陰霾盡去,校園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利劍掃陰霾——洮南警方打掉倆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惡勢力團伙案紀實

王某娟(中)被警方抓獲

本報記者 趙宏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