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M.2 SSD都有高性能!別瞎買,這三個坑你一定要避開

性能遠勝機械硬盤的SSD因其剛上市時的高價格,被看成是隻有發燒友才用得起的硬件。不過隨著廉價的TLC顆粒成為主流以及近段時間因為閃存顆粒供過於求導致的價格大跌,1塊錢買到1GB容量已經成為了現實,入手SSD的門檻已經大幅降低。

並不是所有M.2 SSD都有高性能!別瞎買,這三個坑你一定要避開

SSD性能唯快不破,對那些追求速度的玩家來說,讀寫速度動輒上1000MB/s的M.2 SSD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可是很多玩家所不瞭解的是,並不是所有M.2 SSD都能帶來如此高速的存儲體驗,這裡面的門道可多著呢,要是一不小心買錯了,那性能表現與你預期的可就差得遠了。

1.SATA總線產品

M.2 SSD關鍵是看採用了什麼樣的總線,根據所用總線的不同,產品可以分為SATA總線和PCI-E總線兩類。其中走SATA總線的產品來說,帶寬只有6Gbps,理論上的最高讀寫速度只有600MB/s,產品實際的讀寫速度一般在550MB/s以內,意味著這些走SATA總線的M.2 SSD性能其實和SATA SSD是一樣的。因此,如果你是衝著想要更強性能的目的捨棄了SATA SSD卻又買了SATA總線的M.2 SSD也就談不上什麼有更強的性能了。

並不是所有M.2 SSD都有高性能!別瞎買,這三個坑你一定要避開

要識別這些走SATA總線的M.2 SSD很簡單。首先在電商上關於M.2 SSD的分類標籤有兩個——“M.2”和“NVMe M.2”,其中“M.2”指的就是這些SATA總線的M.2 SSD;其次廠商在產品的介紹中都會註明總線的類型,玩家在購買時注意查看產品的介紹即可;最後是觀察接口,走SATA總線的產品肯定是採用了M.2 Socket2接口,也就是接口上有兩個缺口。

2. PCI-E×2總線的NVMe產品

既然SATA總線的M.2 SSD性能不行,直接買走PCI-E總線的NVMe M.2 SSD不就好了。不過走PCI-E總線的NVMe M.2 SSD也分兩種,一是PCI-E×2和PCI-E×4。其中PCI-E×2接口的帶寬為16Gbps,而PCI-E×4的帶寬為32Gbps,在相差一倍的帶寬下,性能的差異自然也非常的明顯。

並不是所有M.2 SSD都有高性能!別瞎買,這三個坑你一定要避開

PCI-E×2的SSD產品,比如金士頓 A1000 480G,讀取速度為1500MB/s,寫入速度為900MB/s。這樣的性能表現雖說比SATA SSD的500MB/s的性能要好不少,但是與同價位上走PCI-E×4總線的讀寫速度分別為3200MB/s和1600MB/s的惠普 EX920 512G一比,差距是不是就很明顯了。甚至如果你還想要性能更強的產品,還有三星 970EVO PLUS這樣的速寫速度均突破3000MB/s的產品存在,對於追求速度的玩家來說,PCI-E×2產品真的沒有購買的必要。

並不是所有M.2 SSD都有高性能!別瞎買,這三個坑你一定要避開

要區分出NVMe M.2 SSD也很簡單,首先還是看產品介紹,一般的產品還是會標明總線的規格;其次也是看接口,因為PCI-E×2總線的產品還是用的M.2 Socket2接口,就是前面提到的接口上有兩個缺口那個。

3.不知名品牌的產品

製造NVMe M.2 SSD看似技術門檻很高,其實並不然,可能這是核心硬件產品中品牌最多、最亂的一個領域了。每次我打開相關品牌列表時,感覺都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什麼Winconway、億儲、瞬盤等都是聞所未聞。

並不是所有M.2 SSD都有高性能!別瞎買,這三個坑你一定要避開

這類產品最大的隱患在於閃存顆粒上,在產品介紹中一般都不會對其閃存顆粒的廠商、規格進行詳細的介紹。很有可能採用的就是白片甚至是黑片、二手顆粒,這樣的產品性能和穩定性根本得不到保障。

比如瞬盤 龍麥M.2 240G和七彩虹 CN600S 240GB,前者的讀寫性能只有1700MB/s和1050MB/s,後者為2000MB/s和1500MB/s,在主控芯片同為smi2263xt的情況下,性能的差別主要就是閃存顆粒了。

雖說我們自己在購買SSD時不大可能會去碰這些不知名品牌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在線上整機當中是非常常見的。如果大家在購買整機時,發現SSD是這些不知名品牌的產品的話,不妨聯繫賣家要求換成大品牌的產品,用起來更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