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雨:微商不是共享經濟,是共識經濟

方雨:微商不是共享經濟,是共識經濟

方雨

· 社交電商傳媒、落地薈創始人,資深自媒體人

· 雲南白藥、佰草集、歐詩漫、蜜芽等企業微商顧問

· 中央電視臺、旅遊衛視、深圳衛視特邀嘉賓

· 正和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清華大學新媒體講師

· 微信暢銷書《微信終極秘籍》《企業移動社交電商實戰手冊》《決勝社交電商》作者

· 服務過的機構包括中糧集團、藏藥集團、寶潔、攜程網、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沃爾瑪中國、通用電氣、五星電器、雪佛蘭汽車、唯品會、京東商城等,還服務過中國80%以上的頂尖微商品牌。

我認為,2019年微商領域將面臨以下四種現象。

社交電商平臺同質化

今年平臺將會陷於嚴重的同質化。以當下社交電商平臺雲集為例,2018年,這家成立僅三年的企業賬面流水達到了237億元,三年來的增長已經達到傳統行業十年的高度。在這種標杆平臺的帶動下,目前在全國,這樣的社交電商平臺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家,其中不乏京東、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大鱷也在往這方面轉型,社交電商平臺儼然成為一種大的趨勢。

我們回頭來看雲集的數據,去年這個平臺有2000多萬的會員,但其中如果沒有雙11“零元開店”湧進來的700多萬用戶,實際上用戶沒有多少增長。為什麼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社交電商平臺數量的增多,造成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這個領域的競爭也格外激烈。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社交電商平臺的取勝之道,就在於它能不能推陳出新,做出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質。

所以,對於傳統企業和微商團隊而言,想要轉型社交電商,就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特徵。目前,傳統企業和品牌方所面臨的問題中,最難的並不是怎麼去引新人,怎麼去引流量,而是用戶的留存。這些問題的解決,還是有賴於平臺自身。

流量轉化難

流量轉化並不是靠工具、靠廣告投放、靠所謂的資源扶持就能實現的,而是取決於代理個人的話術與能力,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它需要時間的磨礪。

所以,我們看到,流量更多的是流向個人能力更強的人,流向那些個人IP更強的人,流向那些善於維繫代理、懂得抓住用戶心理、特別是懂得抓住代理心理的這批人。

對老一批的微商而言,玩流量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流量只適合一部分人。包括優減、乖乖瘦也承認,流量並不適合所有的微商,不適合所有的傳統企業去“碰”這件事。不要想為了招代理,為了伺候這些團隊長,送多少流量吸引代理加盟,迎合團隊長的需求,告訴他們只要做我的代理,就投放多少廣告,這東西就像毒品一樣,一吃上癮就永遠戒不掉。

如果你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嘗試流量轉換也未嘗不可。

打劫非微商

就像顏如玉、歐婭詩、菩薩心腸一樣,用微商的制度整合非微商人群。今天在場的各位有來自直銷行業的,有來自保險行業的,還有來自傳統快消行業的。很多傳統企業轉型微商第一件事情就是問:有沒有團隊長介紹?有沒有操盤手推薦?實際上,微商的制度非常適合傳統企業的轉型。

比如傳統的醫藥行業,醫藥流通渠道正在發生鉅變,統一採購大平臺即將形成,傳統的醫藥企業面臨重新找出路,迫切地需要用微商的手段去加以整合,用微商的社交方式可以提高這些企業的運營效率,所以他們做得非常好。

我們以菩薩心腸為例,它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醫藥領域的短板,通過內調外養的方式解決解決病根、解決腸道的問題。它是微商品牌,但它的代理商大都是四十至五十歲的人群,比如商會會長、成功的企業家甚至是佛教徒,這些都不是傳統微商人群。

再比如顏如玉,從團隊人員的構成來看,他們很多都不是微商,多數都是代購、抖音網紅、日化實體店老闆等。他們看到顏如玉的產品不錯,然後去做代理。在所有的微商大會上,我們很難看到菩薩心腸的代理,也很難看到顏如玉的代理,他們是用微商的制度去整合非微商人群。

中國微商人群說起來3000萬、5000萬,數據怎麼統計出來的,不知道。大家看一下,在3000萬、5000萬人群以外,還有更多的希望轉型的人,比如做保險的、做直銷的、做快銷的人群,每個盤子點一下,都有2000萬-3000萬人,這些人群中有很多都是微商小白,有巨大的拓展空間。

路一定要選擇競爭不那麼激烈的藍海市場,不是去搶紅海。未來,微商企業致力於用微商的機制和模式去整合的那些不是微商團隊長,而是有潛力的、對微商感興趣的、有可能成為微商大咖的人。這些有可能成為月流水過千萬、過億的人,才是你們值得挖掘的對象,一定要往這個方向走才是陽光大道。

社群拼團

現在工廠訂單最多、流水最多的,除了網紅直播平臺,就是社群拼團。

社群拼團怎麼做?它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類似於“有好東西”、“小區樂”那樣,它更多的是基於地理位置的因素聚合在一起,然後社區裡的活躍份子去賣貨,這在本質上是一種會員制電商的玩法,是一種動銷的玩法。

那麼,今天大多數的微商團隊長需要做什麼事情呢,特別是那些老一代的微商?他們要做的並不只是找新品,或找新的品牌,因為他們手上已經集聚太多的庫存,他們的底層代理、中層代理要找出路,這些問題如何解決?

這時,就需要運用到社群拼團模式。

比如我手上有100個代理,我讓每個代理都建立一個微信群,群裡成員規定只能是非微商人群,即所謂的半熟人。我們依靠抽獎、買一送一、贈品等方法把這個群激活起來,每天按時丟圖、丟文字、丟短視頻,平均一個群的轉化率大概在10%,即100人的群大概成交10單。那麼,這種模式下,群主賺什麼錢?他賺的是流水的5%-15%,每天的收入約在100-150元,一個月賺4000-5000元。那團隊長如何賺錢?比如,我手上有100個代理,每個代理的微信群成立10單,每個訂單賺兩元,一天賺2000元,隨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每天可以賺到4000-5000元,一個月可以賺10多萬。

請問現在還有哪些微商品牌可以給到這麼穩定的收入?

沒有。

這種方式非常良性,建議很多老微商轉型,可以往這個方向轉。這種良性的動銷跟“小區樂”“興盛優選”“你我您”等還有很大的差別,它更多的是微信群版的拼多多。我非常推薦這種模式,第一是非常良性,第二微商不是共享經濟,它是一種共識經濟,在群裡購買商品的,大都是與你有共識、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的人。你需要的是那些認可你的、價值觀一致的,不介意發廣告的,對美好生活嚮往、有願景的人,聚在一起就夠了。至於那些總是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就是Ta自己好的”的刺頭,我建議一個也不要留,全部踢掉。

微商是共識經濟,不是共享經濟,所以,如果有些人跟我說團隊裡有人要走,我會勸他如果挽留不了、扭轉不了,就不必挽留。這種與你價值觀不一致的人,沒有必要強留!

方雨:微商不是共享經濟,是共識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