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據法國媒體《法蘭西24》12月2日報道,法國“黃背心”(Yellow Vest)運動進入第三週,抗議活動已經轉化為反政府暴亂,一群身著黑衣黃背心的蒙面暴徒,衝進巴黎市中心凱旋門博物館實施打砸搶暴力行為。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凱旋門遭洗劫 法國象徵雕像被砸毀

法國當地時間12月1日,法國最有名的地標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這座象徵著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卻迎來了一群身著黑衣黃背心的蒙面暴徒,他們衝進巴黎市中心凱旋門博物館實施打砸搶行為,擊毀了博物館入口處象徵法蘭西共和國的瑪麗安雕像,雕像大部分已經被破壞。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一個源自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石膏模型展品被砸成了碎屑,拿破崙的大理石半身像也被“斬了首”。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幾名身著黃背心的男子用錘子反覆敲擊其他文物


凱旋門外部隨處可見塗鴉,寫滿“馬克龍下臺”、“黃背心將勝利”、“讓革命之火燃燒”等口號。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黃背心”們破壞了凱旋門內的設施,信息系統也出了故障,展廳、雕像、商店、廁所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損失重大 閉館修復

據法國國家古蹟中心主席Bélaval透露,“黃背心”示威者在週六對凱旋門的破壞行動帶來了數十萬歐元的損失,甚至可能高達一百萬歐元。未來數日,凱旋門將對公眾關閉,以修復損壞的地方。目前,凱旋門重新開門的時間尚未確定,Bélaval表示會盡早開放。在此期間,警方將展開調查,在現場提取破壞者的DNA信息。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工作人員在清洗塗鴉

凱旋門襲擊事件背後的反思

顯然,巴黎凱旋門博物館遭遇襲擊事件,是由於民眾抵制政府政策而發洩不滿情緒的非理智行為,而這一時的衝動對本國的歷史藝術珍寶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黃背心”群體,為了爭取自身的利益,卻破壞了作為國家和本民族歷史記憶載體的文物,這種粗暴而短見的行為所導致的後果,讓人感到惋惜。

20 世紀 50 年代,荷蘭著名詩人露徹貝爾特在一首詩中反覆寫道:“一切彌足珍貴的東西都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回顧過去,我們會發現有許許多多的例子都在印證著露徹貝爾特的這句詩文。

近年博物館屢受暴力襲擊,危機四伏

2015年2月ISIS極端組織暴力毀壞摩蘇爾博物館館藏文物,毀壞尼姆魯德、哈特拉和杜爾舍魯金這3座古城遺址。戰亂的肆虐使得文物、遺址變得更加脆弱並遭受巨大的打擊。

2018年5月英國首都倫敦一名女子涉嫌在未成年時與身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成員的“未婚夫”密謀襲擊大英博物館。

此外,博物館因政治活動受到的肆虐,甚至還會威脅博物館觀眾的安全。如2015年3月發生在突尼斯首都巴爾杜博物館的恐怖襲擊事件,多名偽裝成士兵的恐怖分子進入博物館後,劫持並殺害了大量遊客,讓人不寒而慄。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巴爾杜博物館中被破壞的展櫃


為什麼博物館會成為攻擊對象?

大多數博物館地處中心市區,位於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而且很多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性、標誌性建築。其次,博物館龐大的觀眾流量帶來很多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再次,博物館配備的安保力量有限,防範措施不夠嚴密。

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容易被當成製造聲勢的場所,一些極端勢力很可能利用博物館特殊的社會地位大肆製造事端,擴大影響,以期達到其目的。博物館遭受破壞行為有多種,而出於政治、種族或宗教動機的破壞行為最為嚴重。

博物館如何預防、應對和補救?

01 風險分析,防範未然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博物館出現緊急狀況,但災難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因此,應預先做好準備。博物館展品自身是沒有防禦能力的,但有很多種方法對之進行補救並實施保護,著手點便是進行風險分析

每年都要對博物館風險進行評估,制定風險預案,新出現的情形、狀況、評估以及現實生活中對現有安全措施的測試都可以改變博物館人對安全的看法。不要停留在已經取得的成就之上,而要檢查再檢查,對潛在問題進行預測並制定好應對方法。

博物館應在平時就列出預防措施清單,瞭解哪些物品可能會招致蓄意破壞行為,並且對宗教或政治問題保持高度警惕

2015年,倫敦大英博物館因擔心會成為極端分子“伊斯蘭國”(IS)狂熱破壞分子的攻擊目標,立即加強了對博物館的的安保,即將離任的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稱,由於過去兩年“各種各樣的威脅”,他一直在提防“各種不測”。

02 保持冷靜,及早止損

而當物品被蓄意破壞時,需要保護物品以免受到進一步損壞或危險,根據緊急事故處理流程向安全負責人發出警報,向收藏品負責人或管理人員發出警報,以便他們決定怎麼處理該物品。

如果蓄意破壞者仍然在博物館內,避免將事態升級,保持平靜,避免風險,人與物品的安全比抓獲蓄意破壞者更重要。

03 記錄分析,做好報道準備

事後,也應該將事情的詳細經過記錄下來,包括髮生的事件及未遂事件,存入檔案,以便下一次進行風險分析時使用。

最後,根據博物館規程,如需對外發布消息,應由館長或博物館新聞發言人擔任發言人,準備好在緊急事故中如何應對新聞報道。


凱旋門博物館遭受“黃背心”襲擊,危機之中博物館如何保障安全?

《博物館緊急情況處理程序手冊》

曾擔任國際博物館協會安全專業委員會主席的布萊恩 · 多維 (Bryan Dovey)先生說過“幸好博物館和畫廊並不是每天都在發生災難。而正是這種災難的罕見性導致我們總是期望出現最好的情形,而不願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未雨綢繆和提前計劃可以防止緊急情況演變為災難性事件,並將對人員和收藏品的傷害和損毀降至最低程度。”

博物館不僅需要關注藏品自身的安全,更需要廣泛和密切地關注博物館與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關係,尤其於一些激烈的政治運動。博物館作為高風險單位,安全形勢並不容樂觀,科學嚴謹、時刻警惕、警鐘長鳴是每個博物館人應有的基本素質和職業操守。

參考文獻

[1] 國際博物館協會安全專業委員會(ICMS)中國博物館協會安全專業委員會(SCCSM). 博物館緊急情況處理程序手冊[M]. 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13-17。

[2] 俞炳揚. 新形勢下的博物館公共安全防範[J].中國公共安全,2016,第四期:21-24。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