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學校密雲分校校長李志欣:教師內心的安定是最強大的吸引力

育英學校密雲分校校長李志欣:教師內心的安定是最強大的吸引力

最近讀法國馬克·李維的著作《偷影子的人》一書,其講述的是一個孩子能透過影子聽到他們的想法、希望與痛苦的故事。

二十幾年的教師生涯,讓我看到了自己,也感受到了一個個學生成長的變化。我們的精神滋養與靈魂路途是否真實地與學生渴望的樣子接軌?是否在真實的情境中邀請自己高尚的思想與自己的原始個性和諧地融入到學生的心靈裡。

真實的自己 結交真實的學生

每一個人的成長源於驚奇、讚歎,經歷懷疑、鼓舞,再到建立信仰、使命,這是形成思想、個性、情感和人格的過程。教師所實施的教育行為,本質是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來影響學生的,真正的教育者總是懷著鮮明的思想和信念去接觸學生,在學生面前表現自己,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說:“必須使教師的人格能吸引學生,以其思想和生活觀點、信念、道德倫理原則、智力的豐富性和熱愛勞動的品質的完美性來鼓舞學生。這首先就是教師在生活、工作、行為中體現的理想、原則、信念、觀點、道德和倫理立場的和諧統一體。沒有這個統一體,也就沒有教育者完美的人格,也就沒有真正的學生集體。”

我們是在用和諧統一的自己與真實的學生交往嗎?還是用我們的影子與學生的影子交往?這是我們所觸及教育的核心所在。單純的說教,憑藉個人的技術、精力,甚至是自己的天才和創造性勞動等,都無法形成一種現實的力量,圓滿完成對學生的影響,使受教育者能夠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

只有當學生樹立起自我教育的願望,知識變成了信念和高尚的勞動,願意去自主學習,培養起道德自立所必須的毅力時,教育才會真正開始,教師的人格才會發生影響,學生才會是教師的學生。

育英學校密雲分校校長李志欣:教師內心的安定是最強大的吸引力

內心安定 教師最強大的吸引力

但是,現實卻往往並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美好。教育世界裡總會有一些東西或力量讓我們變得庸俗不堪。在此,我想借助《謀生之道》作者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為什麼大部分人不承認自己庸俗?》中的觀點,揭示我的內心糾結。我們會不自覺地繞著自己的利益打轉,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我們會追趕成敗的影子、虛榮的影子、悲傷的影子、憤怒的影子……而這些庸俗的影子會把我們拉向習慣、高傲、渺小和自由自在賴以生存的地方。

試想,我們的內心裡塞滿了一些庸俗的事物,如自己學科的成績不如別人,自己班級的量化考核可能被通報,害怕他人評論自己的積極進取等等。可怕的習慣綁架了教育和教師,推動著教育的浪潮恣意氾濫,一波波一浪浪湧向不能把握的未來,湧向每一個相似的生命,卻產出不一樣的生命成果。

我們做教師的,不應該總是寄希望於他人尊重自己,希望社會必須重視自己,希望自己始終保持行為正當,我們應該能夠從這些瑣碎的、令我們疲憊不堪的卑賤事物中徹底脫離出來,不要擔心或恐懼他人是怎麼評價我們的。

自己內心的安定是最強大的吸引力,自己變了,周圍的世界也就變了。學生真地需要一種自由,去發現自己一生真正喜愛的事情,對自己的生命有所選擇。而心懷卑賤事物的教育者是沒有勇氣、機會和靈性來理解和解讀學生的生命需求密碼的。

育英學校密雲分校校長李志欣:教師內心的安定是最強大的吸引力

盪滌雜念 教育就會迴歸簡單

杯子裡的水只有清空了,才能再往裡倒上水。我們教師的生活準則應該是個性與精神的一致,道德與言行的和諧,內心與信念的融洽。把知識、真理和規則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用自己不斷學習收穫的智慧和情感,永遠瞄準將來美好的目標,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學生、自己的影子相處,相互成為崇拜者、支持者。

教師這一工作,其實是我們的一種生存目的和生活藍圖,這是命運的自然安頓。我們的思想和生活應該忠誠於這一事業,感激這生命旅途中的處處盛景、次次相遇。教育、教師和學生的個性、思想與行動實現內在的自轉,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履行對個人、他人和社會的義務。這樣一想,教育的幸福感會從天而降,總是不期而遇。

當滌盪清除的內心不再有任何卑賤的想法和事物時,真正的教師回來了,教育就會顯得再簡單不過,只不過遵循規律運行而已,學生的個性得以自然地成長與綻放。

教育應該在真實的場景中,真實的人之間,有真實的故事發生,不必要用虛偽的影子、聖人的姿態影響孩子,規訓孩子。

我們,影子,不要相互拋棄,應該彼此珍惜,永久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