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蟲洞是黑洞嗎?

王永青 -逄家溝子


蟲洞不是黑洞,這兩個洞是不同性質的存在。黑洞是天體,蟲洞真的是一個洞。

蟲洞的概念在1916年就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提出了,直到1930年,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才從理論角度形成一個假設,認為人類可以透過蟲洞做時間旅行。

黑洞也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一個預言。這兩個假設都與引力有關,都是引力達到極致的一種現象。這是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

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黑洞由大質量天體本身形成,是一個實體;而蟲洞是一個真正的孔洞。

黑洞看起來也是一個黑咕隆咚的洞,但這個洞是因為在其視界(史瓦西半徑)內引力變得無窮大,把光也鎖在裡面無法逃出來,這樣人類的視力就無法看到裡面的一切,看起來就空空如也。實際上,黑洞有質量、電荷、角動量等基本物理量,它是一個踏踏實實的天體存在,其中心的奇點是一個無限小的超時空玩意。

物質進入黑洞基本上有進無出,一去不復返,最後都掉入了那個奇點之中。而在蟲洞中,物質卻是穿越而過,有進有出。

關於黑洞的問題時空通訊過去已經發表了很多文章,就不多說了。下面主要說說蟲洞的問題,與大家一起討論。

蟲洞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孔洞,裡面真的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

如果看過我之前的文章,就已經知道了在我們宇宙中,有很多大質量天體,這些天體會對周邊時空造成巨大扭曲,扭曲的結果就是形成時空漩渦或陷阱。如果在一個相對不大的空間有很多這樣的引力漩渦碰撞相互作用,很可能就會在“實體漩渦”之間形成某個“空心漩渦”。

這個意思就是說每個天體漩渦中間是一個實體天體,就像黑洞和恆星,因此它們的引力漩渦是“實體漩渦”。但所謂“空心漩渦”卻是中間沒有實體的漩渦。就像奔流的水中出現的漩渦,圍繞著石頭的漩渦是“實體漩渦”,而在空空如也江心出現的漩渦則是“空心漩渦”,這種漩渦中間有一個空心的空洞。這就是所謂的蟲洞,又叫愛因斯坦~羅森橋,也稱時空隧道。

這個孔洞就像一根吸管連接著兩個時空。本來這兩個時空有很遠很遠的距離,距離10光年甚至更遠,但由於這個連接管道的出現,成了一個捷徑,這兩個時空的距離可能變得只有0.1光年甚至更短。

這樣就為人類實現深空旅行解決了速度瓶頸問題。按照目前人類宇航速度,要幾萬年才能夠到達最近的一顆恆星,這在可預見的未來幾乎是沒辦法實現的。但有了蟲洞這個時空隧道,就有可能實現。

有人認為蟲洞是連接兩個不同的宇宙或者平行宇宙,時空通訊不以為然。我認為如果真有所謂“蟲洞”存在,也只是連接我們這個宇宙的一條捷徑,無非是把我們宇宙兩個相隔較遠的時空中間打了一個“隧道”而已。就像在大山中間開鑿了一套隧道,火車從大山中間穿越而過,省卻了翻山越嶺的“彎路”時間。

這種“時間旅行”並不會發生時間膨脹效應,也沒有祖孫悖論,因為我們只是“走近道”,縮短了本來走“彎道”所需的時間而已,不會出現什麼時空穿越和時光倒流。

如果有時間膨脹效應的話,也是飛船本身導致的,如果飛船達到一般光速飛行,走不走蟲洞都是一樣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時間膨脹。

如今,黑洞的預言早就被證實了,但這個蟲洞預言還沒有被證實。那麼到底有沒有蟲洞的存在呢?時空通訊樂見其成,希望這個世界真的存在這樣的時空隧道,給人類文明增加一些驚喜。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


物理學界主流觀點已經確認黑洞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蟲洞必須存在。

關於蟲洞的概念的普及,與名人卡爾薩根有關,之所以提出蟲洞的概念,是為了做尋求超光速旅行的可能。卡爾薩根是美國的天文學家,也是一位科幻小說作家,他在1985年開始創作一部科幻小說《接觸》。在小說之中,情節上需要人類旅行者與遙遠宇宙深處的外星智慧文明來一次接觸。但是,如何做到這點呢?依靠火箭肯定不行,最快才達到光速的1/5000,只能尋求其他的途徑來解決這樣的難題。卡爾薩根首先想到了“黑洞”。當時,黑洞學已經非常熱門,是一個時髦的科學術語,卡爾薩根就想,能不能利用黑洞的概念,讓旅行者穿越黑洞,做一次超光速遠行呢?

卡爾薩根畢竟是一個嚴肅的物理學家,他有專業背景,而不是那種天馬行空張口就來的純粹的幻想家。為了讓小說也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而不是違背已經知曉的物理學定律(中國的一部科幻小說叫做《冒牌大英雄》,為了讓主人公獲得的戰無不勝的能力,就設定了太極八卦玄學給主人公啟發智慧的情節,這顯然違背科學),所以卡爾薩根向他的好友,加州理工大學物理學教授索恩求助,向他諮詢意見。索恩經過了一番計算,對卡爾薩根說,如果你想讓旅行者超光速旅行要藉助一個通道的話,顯然黑洞不是好選擇,因為黑洞沒有這種能力,如果企圖進入,只有思路一條。索恩又對卡爾薩根說,我向你推薦一下“蟲洞”,宇航員很可能利用蟲洞來跨越宇宙空間。卡爾薩根接受了索恩的意見,對“蟲洞”做了一些研究,認為它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科幻概念,比黑洞更加先進。

蟲洞,是一種假想的時空隧道,可以在不違背相對論的前提下,讓旅行者做大尺度時空穿梭。目前,一般認為蟲洞的存在不太可能,因為維繫它的穩定存在,就必須需要天文數字量級的負能量物質,而科學家迄今為止還沒有在宏觀尺度上探索到任何負能量物質,只能在實驗中得出微弱的一絲負能量效應。即使以後科技大爆發,千辛萬苦獲得了天文數字量級的負能量物質,可是這種物質太多了的話,導致了蟲洞依然不穩定。這叫“裡外不是人”。所以,利用蟲洞做時空旅行,目前還是一個神話,希望非常的渺茫。


懷疑探索者


黑洞內引力趨入無窮,蟲洞內引力歸零


伍佰昌


宇宙蟲洞不是黑洞。宇宙蟲洞是兩個宇宙之間摩擦或者碰撞的形成,或者另一個空間侵蝕過來的形成。本身宇宙有自我修復免疫功能,一般來絕大部分形成蟲洞很快修復,現在地球人類科技水平基本上無法探測和觀察到宇宙空間暫時形成蟲洞的奇妙景像。


擦肩而過的世界


宇宙黑洞就是宇宙蟲洞就是黑洞。黑洞就是星體高壓高速旋轉產生的漩渦中心,與颱風風眼和水漩渦相似,黑洞中心,實際就是物質的相對空白,光線和力是在物質的空間才傳播,當光線進入黑洞,黑洞以超光速的引力,瞬間吸附折射或不發生物質折射,星體進入也是一樣。這黑洞的引力大到像颱風中心吸附一片羽毛一樣,羽毛的反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計。黑洞以超光速的引力,就形成了蟲洞,這黑洞絕對不會是一個面,必定通向宇宙深部。


手機用戶59257147455


據說大質量天體可以讓空間扭曲,並形成蟲洞,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人們所認為扭曲的空間應該是能量範圍形成的場度,如同磁鐵周圍的磁場,也可以看成強力形成的性質場,它會對周圍的物質產生影響,或者吸引,或者排斥。因為它是意識場,尤其黑洞形成的能量場,比如可觀察到的恆星,對相同尺度發射的電磁波產生影響,就有了和能量場相同扭曲的軌跡。能量場並沒有扭曲空間,而是能量場的球體形狀影響了這個區域的能量發佈。


手機用戶56948517968


蟲洞並不是黑洞啊,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蟲洞應該就和隧道差不多吧


城東養豬廠


黑洞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預言、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而並非一個“洞”。而“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