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網餘敏:在線教育驅動力應是好服務而非“好故事”

三好网余敏:在线教育驱动力应是好服务而非“好故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年,一度被認為是新風口的在線教育領域,在經歷了快速的探索和發展後,從用戶體驗和效果、教學教研教師等經驗積累、用戶規模,都上了一個新臺階。有人哭有人笑,經歷了慘烈的淘汰賽後,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尋求如何通過良好的產品及服務,塑造好口碑,實現有價值的持續增長。

在近日舉辦的第八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三好網總裁餘敏和億歐教育分享了他的對這個創業最熱烈、競爭最為激烈的K12在線教育賽道的一些思考。

在線教育與電商模式不同,用戶付費只是服務的開始

“在線教育與電商模式不同,用戶付費只是服務的開始”。

餘敏向表示,對於在線教育上課實際花費才是用戶對你的認可,單純的轉化率、付費率、退課率可以通過銷售手發和促銷活動影響,用戶生命週期總價值(LTV )才是在線教育公司真實價值的體現,以及取得高利潤的重要參考指標,課耗率和留存率是其影響核心指標。

K12在線1對1輔導多采用預付款的方式,服務週期一般是3-6個月,甚至一年。課耗率高,證明學生對這家教育機構的服務是滿意的,師資力量是得到用戶認可。留存率高,體現出學生能跟著一家教育機構連續學接近一年,說明在用戶增長的同時服務質量也同步發展。

“階段性的虧損不可怕,重點是一定要知道虧在哪裡,如果LTV是負值那麼就需要警醒了。”餘敏認為,藉助互聯網技術,跟蹤用戶LTV,可以幫助在線教育公司更好地瞭解虧損原因,並作出相應的調整策略。節省市場費用,將更多的精力提升能產生高價值的用戶比例,保持著適度的擴張節奏。

只有打磨好自身的服務和產品,擺脫依賴於燒錢營銷的增長方式,才能藉助資本所帶來的優勢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在線教育驅動力應是好服務而非“好故事”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2.01億,中國家庭的消費升級,催生了中國基礎教育數億中小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渴望。而近幾年,線上的發展速度明顯快於線下,在線教育通過藉助聯網的方式能夠更高效、低成本的觸達用戶,從而有更多的精力用於產出優質內容滿足用戶需求,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餘敏向億歐談到,資本對這個行業助推的力量毋庸置疑,能讓產品迅速擺脫同質化,快速挖掘大量用戶。但目前在線教育盈利難是盲目擴張性虧損所致,用戶增長的同時服務能力沒有跟上。

餘敏認為,燒錢獲客模式不適用於在線教育。與滴滴、美團等業務不同,教育是一個非標準化的產品,同時人才培養的週期較長。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在線教育用戶滿意度和服務規模成反比,用戶滿意度和增長速度成反比。

在線教育想要正確的擁抱資本,實現高市場佔比和高利潤回報有兩個前提:較低的邊際成本和藉助服務形成品牌口碑壁壘。

首先,藉助互聯網技術能覆蓋到更多的人,降低邊際成本。對在線1對1模式來說,一個學員需要匹配一個老師,一旦師資、教務管理和服務的質量跟不上學員增長,將導致服務評價、課耗率和留存率地降低,倒逼企業花更多營銷費用去拉新,陷入惡性循環。但在線教育從技術投入和在線教室等場景體驗投入,確實可以實現邊際成本趨0。

其次,在線教育服務想要形成壁壘優勢,必須聚集一定數量的好老師。教育的試錯成本太高,用戶在選擇服務時非常謹慎,更看重產品和口碑,而且一旦達不到效果,立刻會申請退費轉投他人,這更是對其周圍潛在用戶的口碑造成不良影響,而且無法靠砸廣告、價格補貼實現消除影響,相反,過度營銷投入會擠壓對產品和服務的投入,影響口碑轉化。

三好網聯合創始人餘敏:AI賦能教育,將從三個維度革新

三好網何強:“先做大,再做強”是互聯網教育最大的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