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閱讀是這樣一場邂逅——

猝不及防,那粒湧動生命的籽兒就在你心間住下,你彷彿陡然落進兔子洞的愛麗絲,跌入到某個秘密花園,藉由成長之力、生命之力的指引,開啟一段縱橫成長的心靈之旅。

就好比你此時翻開書頁,在明麗的畫面、治癒系的故事裡遇見一隻小象。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勇闖成長困境

聽聽,大家叫她“優雅的艾拉”了。一個稚氣未脫,一個怯生生地連新學校也不敢去的小姑娘,忽而就“優雅”了起來。那尖聲怪氣之後的異樣情緒,足以讓人的每個細胞都高度緊張。

很快,你就能心領神會——是那頂無時無刻不離身的大紅帽子鬧的。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緋紅的色彩,闊邊帽簷,搖曳著的裝飾花葉。不算可愛也談不上時尚,甚至還散發著富有年代感的“媽媽味”,這頂大得幾乎能遮住艾拉整個身子的帽子是一件禮物,來自外婆。

它帶著外婆最珍視的幸運、帶著美好和祝願,裝進木質盒子裡,來到艾拉身邊。

像每個即將挑戰陌生的孩子一樣,艾拉內心中有對孤單的恐懼,有對被群體接納的渴望,恰恰就在這時,外婆的帽子給了她勇氣,可也讓她成了新學校裡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惡作劇、嘲諷一樣不少地光顧了這隻初來乍到的小象。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在兒童社交中有無數個需要被破解的難題,群體裡的與眾不同往往會導致孤單,這便是其中之一。

像這樣的成長困境,“小象艾拉”系列一共呈現了4重,《去上學》裡的是“如何融入新的學校生活”,《第一次上臺》裡的是“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培養自信心”,《去航行》裡的是“如何注意兒童的戶外安全”,《送蛋糕》裡的則是“如何激發孩子的潛能”。

對於懵懂的孩子而言,置身其中的哪一個故事不是如同冒險一般?能幫他們穿越這重重困境的密鑰正是這些故事本身。

艾拉不退不縮伸出援手,消解了“頭號敵對分子”貝琳達的排斥和刁難,後來,她們在《去航行》的嘉年華里已經是一同玩耍的朋友了。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正確認識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之後,艾拉盡心盡力為同學們的才藝大賽服務,展現了屬於自己的才能,更贏得了大家發自內心的讚賞。

艾拉自告奮勇第一次幫媽媽送蛋糕,途中熱心助人卻遭遇“人在囧途”,驚險百出的境況下,艾拉毅然堅持,終於得到成長的認可。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謎一樣的神奇寶貝

艾拉的大紅帽子時而是救命的降落傘,時而是解救猴子羅拉的蹦床,既是掛上桅杆的紅帆,也是能裝進無數本書的大揹包。

也許從艾拉和嘲弄她的“大塊頭”貝琳達拽著帽子,搖搖晃晃地降落沙灘那刻起,艾拉就明白了:外婆的幸運帽真是個神奇的寶貝!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古有寶蓮燈、金箍棒,近有神燈、打火匣,關於寶貝的故事,你大概能數出一籮筐。即便是這樣,孩子們甚至包括成年人仍然為寶物們深深著迷。

艾拉的大紅帽子當然也是個寶物,它被賦予了生命。在卡梅拉·達米科和史蒂文·達米科夫婦二人創作的故事中,帽子的功能變得荒誕、怪異,它為艾拉提供了安全感,也讓故事中變得更驚奇。

不管是上學、上臺,還是航行、送蛋糕,達米科夫婦打破每日的庸常,從不起眼的帽子生出新奇,從而長出了別樣的故事。對於孩子們而言,這樣的打破和新奇簡直充滿了誘惑,是最具吸引力的元素。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自我成長之力

身為大人,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對5歲的孩子“發號施令”,言語中滿是理所當然的責任感和權威感。告訴那個沒有半刻閒的小子“你應該這樣”“不要那樣”……

從不理會他是否願意讓耳邊響起這些。可是接下來,我願意換一換,做個“艾拉媽媽”。在這所有的故事裡,溫柔陪伴的媽媽用自己的平靜和堅定向艾拉送去鼓勵和支持。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在艾拉麵臨情緒紛擾的時候,媽媽讓艾拉正視心中的恐懼,直面自己的情緒,給她梳理情緒的機會,讓孩子獨自去經歷,讓孩子在磕磕絆絆中長大,學會與負面的東西相處,並在這樣的經歷中收穫最可寶貴的成長之力。

這種深耕於心的引導,才可以讓孩子們看到來自生活的更寬闊的真相,積攢到未來前行的力量。

“小象艾拉”系列跟我們談論的正是這樣的成長事。它橫穿歲月,跨越地域,久久之後仍能獲得訴諸情感的共鳴。真誠和熱情充滿了力量,自信和善良能培育最強大的內心。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教科書式的有趣簡筆畫

“小象艾拉”系列來自鼎鼎大名的美國學樂出版集團,它是全球著名的兒童圖書出版商之一,在世界兒童教育領域堪稱是技術領頭羊。

多年深耕童書出版,憑藉對兒童教育和兒童心理研究的先進理念,學樂出版集團推出的兒童圖書總是能緊扣住兒童的生活和成長需求,從閱讀入手提供潛移默化的解決方案。

遇見艾拉,遇見成長之力


“小象艾拉”系列正是代表之一,而且達米科夫婦在創作這個繪本系列的時候,採用了學齡前兒童尤其喜愛的簡筆畫方式。誕生在世界各地的許多繪本形象都不約而同地用簡筆畫風格繪製,比如小豬佩奇、青蛙弗洛格、老鼠波波、小驢託託等等。

一來簡筆畫筆法概括簡練,容易識別與記憶,二來寥寥數筆勾勒出的角色形象感更為突出。這種繪畫方式可以培養孩子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鍛鍊他們的線條感,對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和思維力量大有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