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樹樹ing
金融危機每個人都覺得是不好的事情,其實過去100年,金融危機發生是非常正常的,金融危機其實就是經濟出清,由於長期來各種因素的影響,必然導致資產價值偏離,社會生產力過剩等情況,金融危機的出現實則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出清完畢後,社會又會欣欣向榮。
所以美國在上個世紀30年代前,一直都是放任社會自我調整的,這在當時是世界的主流節奏。但接下來的大蕭條几年一直出清不到,還越來越糟糕,羅斯福上臺後,採取了凱恩斯主義大棒,打開美聯儲印鈔機,才得以走出困境。
大家嘗過甜頭以後就像中毒一樣,能一直印鈔票過日子,為什麼我們還要忍受不好的日子,哪怕這是暫時的,從此凱恩斯主義就成了西方國家的調控經濟的主要方法。
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富一批人,造成貧富不均,很多人都把事情怪罪到美聯儲的印鈔機,其實哪怕印不印,金融危機都是富人得利。因為出清不受歡迎的企業、生產後,短時間各種生產、人工要素都會低於正常水平,這時還存在的企業能通過低價收購,增加生產(各種生產要素價格低,意味著成本低,利潤大)等方式快速回血。
而大多數平民老百姓的收入都是滯後的,老百姓收入要提升只能靠工資,工資提升前企業必須賺到龐大的利潤,且產品供不應求才會產生,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老百姓沒有掌握到生產要素,只有掌握到生產要素,才能提前享受到社會出清後經濟復甦的紅利。
黃金和美元脫鉤,讓銀行不再怕被擠兌,有了印鈔機只不過讓富人在金融危機時能賺到更多錢而已。因為社會出清後經濟復甦,富人賺錢還是有個度的,而這個度我覺得也正常。因為並不是哪個企業有魄力在經濟剛復甦的時候就大肆收購、大肆生產的,但是哪怕正常適當的生產,其實也能獲利許多了,我個人覺得這個收益是禰補企業家對風險追逐,嚴格意義上並不能說是掠奪老百姓的財富。
但是打開印鈔機就不一樣了,印鈔機放水有一個特點,錢到社會必然要經過一個媒介,而什麼最適合當這個媒介呢?往往就是銀行,而銀行把錢往下放往往也需要一個媒介,什麼媒介最合適?無疑就是企業了,放一個幾萬人的企業,和放給一個普通老百姓,銀行放貸的成本是差不多的。出現金融危機時,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讓經濟復甦,必然要找一個短時間內能連接最多人的媒介,除了銀行和企業沒什麼角色更適合了。
企業拿到錢會在資本層面上造成極大的貧富不均,美國是資本化極高的國家,而且還相當自由。在福利上,美國政府覺得每個美國人都有權利選擇如何去調配自己的收入去為自己謀福利,和中國不一樣,中國是政府統一收五險一金為國民保障的。
401k計劃實際就是美國版的養老金,但同時也不全是,因為401k覆蓋面並不廣,大概只有35%左右的家庭有,相當於多給一份退休金,而401k計劃的錢是要到美股市場上去的,相當於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錢去謀福利了。
2008年蒸發了無數家庭的養老金的說法正是來源於此,金融投資是一門極其複雜的門科,很多擁有401k計劃的家庭,以為錢存在股市就會一直漲,因為過去美國股市一直都是大陽線,美國人對股市的信仰不亞於中國人對樓市的信仰。
但實則很多企業在2008年拿到銀行貸款,除了恢復生產,維持經營以外,並沒有進行工資的提升。而是趁著金融危機後,各種資產十分低廉的時候,進行大肆收購購買,不少企業在金融危機時自己企業股價暴跌,為了維穩回購了不少自己企業的股票提振股價。
雖說是不得已之舉,但也造成社會極大的不公,當經濟復甦時,很多人在金融危機時被收掉的房子、暴跌賣出去的股票都已經恢復正常價格了,但在金融危機賣出去的時候是十分低廉的,不但低廉而且還還不上貸款,兩重夾擊之下,普通人就變得更窮了,社會財富就是以這種方式再次把錢轉移到了富人身上。
如果覺得我的答案不錯,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十年金融民工,有什麼金融理財借貸問題不明白的,都可以私信我交流。
十年金融民工
在上世紀初,發生金融危機時,當時美國政府不會去插手干預經濟,需要經濟自我修復,需要信心作為支撐。所以,當時發生金融危機,幾乎不會有贏家。就像1930年,美國發生經濟危機,羅斯福總統只能坐在爐子旁邊講話,通過他釋放出來對美國經濟的信心,讓美國人民對未來恢復產生希望,逐步讓美國經濟走出危機。
而後來,由於政府開始頻繁干預市場波動了,才會造成一批人因金融危機而致富。不過每一次金融危機,也都是財富轉移的過程。拿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來說,很多中低收入群體因拖欠銀行房貸,房子被銀行拍賣,而趕到了馬路這上去了。這場危機使很多美國老百姓成了赤貧。
但另一個是華爾街的從業人員們卻不同,美聯儲為了就對金融體系發生的危機,於是搞了量化寬鬆政策,結果釋放出來的大量流動性,不是流向美國股市避禍,就是流向世界各新興經濟體。結果導致了道瓊斯指數從6400點,漲到了26400點。於是美國股市開啟了十年大牛市,華爾街的精英們卻賺得盆滿缽滿。
此外,由於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影響到全球經濟,於是中國經濟快速下滑。中國政府當時為了應對這場危機,也宣佈了4萬億基建投資計劃,以及10萬億信貸投資,其本意是通過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來拉動經濟持續復甦,但帶來的是開發商、炒房者、地方政府、搞基建項目的都發了財。否則,開發商哪來的牛氣沖天?像王健林一個小目標就是一個億。而國內的房地產泡沫卻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金融危機來臨之時,也有一些人炒在了資本市場的底部。比如像巴菲特、索羅斯等大鱷,他們就樂見經濟危機的爆發,因為在他們看來,危機,危機,有危才有機,所有的風險是漲出來的,所有的機會是跌出來的。要想發大財,就要遇到大的危機。
記得英國的著名投資家,約翰·鄧普頓爵士曾經總結過他成功投資經歷就是一句話:“在歷史低點買入;在情緒最為悲觀的時候。”不過,這樣在金融危機來臨時,敢於直面危機,把危當成機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也都算是投資大師,普通人是沒有這樣的魄力的。
如果金融危機來臨,在覆巢之下真有一批人致富嗎?實際上,我們把金融危機能夠致富的人分成二批:一批緊跟政策調控之手的群體,因為金融危機來了,各國政府都會採取應對措施,你只要跟著政府調控方向就能發財,比如中國的開發商。
另一批是,專門等待金融危機的發生,因為金融危機來了,投資什麼領域都是超極便宜的,此時若敢於逢低吸納,待到經濟復甦之時,你的財富就會暴漲。像索羅斯、巴菲特等投資巨鱷,若是沒有重大金融危機,他們還不可能賺取大財富呢。
不執著財經
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一次財富轉移的過程!
歷史上其實有8次較大的金融危機,有的人會在金融危機裡面財產縮水,也有一部分人,會在金融危機中財富暴漲!為什麼會發生金融危機,為什麼有的人會在金融危機財富縮水,而有的人會財富暴漲呢?帶著這些問題,我給大家一一解答:
1:2007年3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界金融公司因無力償還84億美元的債務瀕臨破產,當日美國第三大股指君暴跌2%左右,之後30餘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被迫停業,演變成了刺激抵押貸款的系統性危機,但此時還沒有對金融體系造成較大的衝擊,人們也沒有足夠重視,美國方面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最後導致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旗下的兩支對沖基金出現鉅額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虧損而申請破產,人們依然不相信這是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此時的美聯儲出手相救,不過已經是強弩之末,隨後蔓延到股票市場。
2:2007年7月已經從美國影響到了德國、法國、日本等金融機構,次貸危機開始席捲全球,不過此時還沒有到引發金融中心的階段,到了2008年5月,次貸危機持續惡化,影響到了房地產市場,2008年9月15日名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這是一家全球性的投資銀行,這家158年曆史的老牌投資銀行轟然倒下,影響到了全球投資者的信心,隨後,美國五大投資銀行,有三家就“消失”了。2008年9月28日,布什宣佈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才慢慢開始恢復元氣。
3:最後,可以總結,金融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國實施的低利率房產政策,助長了房地產泡沫,最後導致金融體系的崩盤。
4:而具有遠見的投資者,在當時已經提前將資產轉移,做其他投資,那麼就能夠低於這次金融危機,別人資產在縮水的時候,就相當於你財富升值了。
蔣昊說經濟
危機,危機,有危才有機,所有的風險都是漲出來的,所有的機會都是跌出來的,從古至今賺錢要靠大跌,賺大錢要考暴跌,但是想要踏上一個大級別的財富等級就需要的是一場危機,一場金融風暴了!
其實機會一直是給予有膽識,有準備的人提供的,往往金融危機是給予這批人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好比股市進入了大級別熊市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選擇的是“裝死”和恐懼,但是有勇有謀的人選擇的是抄底和堅持。於是08年的金融海嘯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12年的大級別熊市出現了一堆又一堆財富升值的新富人!!
又比如今天牛冠全球的美股在上個世紀70年代也遇到過,在最絕望的時候,1979有一期的《商業週刊》甚至問道:“股票死了嗎?”。然而,就在這之後不久,美股就開啟了一波持續8年多的牛市。“低點買入;在情緒最為悲觀的時候。”這是約翰·鄧普頓爵士在總結了他成功投資經歷後給投資者的忠告!
所以大級別的機會一定是在大級別的危機中誕生的,往往只有在所謂的危險之中才會誕生所謂的機會!就好比巴菲特所說的那樣“做優秀的投資者並不需要高智商”,只須擁有“不輕易從眾的能力”。在別人貪婪時要保持警惕,而在別人警惕時就要貪婪。記住,沒有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第一個問題,金融危機過程中造就一批富人。
金融危機說到底就是現金和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經濟處於過熱階段,人們都很瘋狂,大規模舉債消費。一旦,經濟遇到問題,就會出現資金鍊斷裂和現金流動性危機。到時候會出現大量拋售股票的情況,以及還會引發擠兌風潮,從而擊垮股市和銀行。股票變的一文不值,銀行倒閉。2008年的次貸危機算是一次小的金融危機。
這個時候錢就特別值錢,資產變得特別不值錢。誰手中有錢,誰就可以發大財。他可以利用手中的錢大規模的收購那些降價的優質資產。等到危機過去,經濟重新復甦後,這些便宜的優質資產就會大幅度漲價,這個人的財富將會十倍幾十倍的上漲。這麼一批人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
在這方面,李嘉誠是最成功的例子。七十年代香港金融危機,香港的港口、房產和大宗商品等資產大幅度貶值降價,而早在金融危機之前,李嘉誠就準備了充足的現金。等經濟危機的時候他就橫掃這些資產,變成了亞洲首富。巴菲特也是靠股災起家的。
第二個問題,危機之後會造就一批富人。
金融危機出現之後,國家為了改善經濟危機,會出面干預,比如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釋放大量的流動性和現金;比如大規模修建基礎設施和水利工程,從而創造很多暴富的機會,一些人如果能夠抓住這些機會,就會成為富人發大財。
財金社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這句話正好解釋為什麼金融危機後會有一批人富起來。
首先,從中國道家學說的角度來說,陰陽平衡是最好的狀態,萬事萬物都追求個平衡,所謂物極必反,金融危機後,經濟已經差的不能再差,“危”見底的時候,也就是“機”來臨的時候。
從現實來說,金融危機影響的是整個經濟環境,各行業也都會遭難,百姓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同時,由於金融危機,許多資產的價格是相對便宜的,危機過去後,政府一定是要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的,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抓住危機後的機會,等到經濟復甦後肯定會賺錢的。
從經濟週期的角度來說,經濟的發展是波浪型的,有高潮,有低谷,和股票一個道理,在低谷時抄底,怎麼能不賺錢呢,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能力判斷到
愛思考的普通人
什麼叫危機,不就是危與機的結合體嗎?
不錯,危機來臨時,絕大多數人都是受損的,甚至是徹底破產、失業的,就算有些資產,也會嚴重貶值,失去原有的價值。但是,在危險的背後,也必定有人從中得益。譬如先人一步將黃金等資產儲藏起來的,超低價收購一些古董、書畫的,購買廉價房產的,等等。一旦危機過去,所收藏和儲藏的這些資產,就會價值快速上升,使他們獲得大量的收益。
同時,一些習慣發國難財、災害財、危機財的人,也會乘機給一些破了產的人、沒有辦法過日子的人等發放高利貸等,使這些人受盡他們的折磨,需要付出多少倍代價才能還清這些債務。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善於把握機會的人,在危機到來時,創辦一些新的企業,讓員工來上班,且工資很低。待危機過後,他們的企業會迅速發展,最後在為一個個的大企業,幫他們實現財富快速積累。
等等。這既是能力的體現,也是眼界的體現,更是人性的暴露。
譚浩俊
如果說投資的機遇性,最大的機遇在什麼時候?就是在金融危機發生時間以及之後,存在的機會太大了。更多的讀者認為,金融危機是傷害經濟發展的存在,企業倒閉、失業率升高、蕭條經濟,都是不好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還會有著機遇?是的,甚至還會富一批人。
一、金融危機發生的過程中,只要能夠躲避,“遍地都是黃金”。
金融危機從優勝略汰的角度講,只是將落後產能進行了淘汰,甚至發展為經濟危機,加速落後產能的淘汰狀態。不過,在危機的面前,就連優質的企業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影響面積是全面的。在金融危機面前,各類資產的價格都會呈現下跌,不管是房產價格、股票價格還是資源價格,因為市場資金流動性降低,甚至枯竭,沒有了更優質的流動性,往往泡沫也會被刺破,房價、股價、資源價格也就會隨之下跌。
價格下跌,越低也就越具有投資的價值屬性。只要說能夠躲避了金融危機,那麼之後的低價格對於投資者而言就是“遍地黃金”。
二、金融危機之後,能夠富一批人。
金融危機之中,各行各業往往是蕭條之態。那麼,在蕭條的經濟背景下,就有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出臺的需求,經濟又是曲折向上的,所以危機之後必然迎來轉機。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刺激經濟才能夠走出金融危機,而首當其衝的方案就是打開“印鈔機”,增加市場流動性。既然有了應對之策,那麼市場也將會逐漸的恢復,走出蕭條,實現復甦。那麼,在這種積極向好的背景下,房產價格、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也將會出現漲價情況。而同期持有房產、股票、商品的投資者就能夠更好的實現盈利。而做對選擇的,就能夠致富。
厚金說
《史記貨殖民列傳》中,計然給越王勾踐提搞國家經濟時候有這麼一句話:貴上極則反賤,賤下級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過分貴的時候,你要把他當糞土,拋掉。在很便宜的時候,要如珠寶一樣,買進來。
投機的原理:低買高賣。在兩千年前的古人,早已經心知肚明。
金融危機就是低買之時。
但是這是反人性的。
換用現代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話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這裡面很多人會用很多原理去解釋,但是顯有無懈可擊。
倒是自稱金融哲學大師的索羅斯在哲學角度:用“盛衰”理論來解釋,很完美。也可以用來投機,但是大部分人是很難去到人性操作的,所以題主的話題,倒是有點錙銖必較,這其實就是一個擺在那裡的規律。只是這個規律利用起來先要克服人性,再要尋找買賣點,但是買賣點又不是看的見,摸的著的。得自行判斷,去研究早年巴菲特和索羅斯的交易,其實他們年輕時候也把握得不是很棒棒。
這是從中國古代哲學的角度來解釋,倒是解釋了,也能讓人放心地在市場裡馳騁一番。經歷了上次牛熊的教訓,我終於有點兒小小的勇氣,去年年底買入了處於低谷的正邦科技,4.8元入手,今年8元多出手,當然現在看看,真是虧大了,最高點將近20元,不過“盛衰”理論,從來無法教導我們買賣點在哪裡。
這是從金融角度來說的。
但是很多時候,金融危機,往往破壞了很多行業,但是人性是貪婪的,人們會去尋找更多其他優質項目。因此在這時候,很多優質的項目被看上,大量的資金被集中砸在少數的幾個項目上。
原理就是:僧多肉少。
在股市裡,就是幾隻個別股票被炒上天。
在創業裡,就是短短几年,孵化出一批項目,這些項目往往是高科技,能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比如說前幾年的美團。不過這些企業危機時候騰飛了,現在輪到他們難受了,這依舊符合“盛衰”理論!
程咬金的任意門
金融危機時為啥會有一些人發大財?這個問題很有趣,也很好玩。為嘛呢?因為這是個邏輯問題,啥邏輯呢?聽灑家給你慢慢道來,美聯儲對各位炒股者應不默生吧?所謂金融危機就是美聯儲特意製造出來滴,每隔一段時間美聯儲就得來這麼一回,目地就是收割世界上的財富,其原理與過程太過複雜,就不必在這細說了,炒股者只要知道是咋回事就行了。所以說金融危機就是美國金融大佬發大財的好時機,那具體到中國A股需要咋玩呢?有識之士肯定會抄底滴,抄啥呢?肯定是優質資產啊,在A股就是優憑股票呀!誰此時敢於抄而又抄到手了,那就是坐等發財吧。要問灑家咋會這麼想,這得從2013年灑家開始炒股說起,剛開戶後,炒股那是一頭霧水呀,總得豐富一下理論知識吧,不久看了一本書,是講金融危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過一段時間肯定會來,看明白了這點,所以我把它稱為邏輯。即然是邏輯,那就肯定會有利用價值,還有一點,灑家本身是個醫生,對於金融危機就當是一個危重患者,關鍵是看這個患者最後會不會死掉。我的話不知諸位聽明白了嗎?話說2018年中美毛一戰來了,灑家心裡明鏡似的,這是美佬又在製造下一場金融危機,毛一戰只是老美虛晃那一槍罷了,該罷手時老美自然會罷手,有磚夾把毛一戰解讀為特郎譜要胡搞一氣,把美佬經濟給玩殘,這TM也太會搞笑了。扯太遠了,說正題吧,藉著這個機會,小散就不能搞點啥嗎?非也,小散也可以藉機撈點稠的嗎,平時太貴買不起的票,此時不正好撈一票嗎。灑家稱機撈了點五G票,借李大削的吉言,做好人,買好票,賺好銀,在2449與2440兩次出擊抄底五G,效果呢?還算可以,是不是大底另說,先撈一把銀子再說。話還得拐回來說,A股會死嗎?以今日中國之能量,肯定不會死,但個別個股可能會死掉(退市),所以李大削的買好票,做好人這話還是很有哲理滴,正確解讀李大削,金融危機,其實還真是炒股者必會的炒股基本功,在灑家眼裡,就是那個醫師證與醫師持業證。有了這些證,也就有了行醫的基本資格,或稱有了行醫的基本功。話反過來說,弄清了金融危機的邏輯,也就有了炒股的基本功,這二者看似不著邊際,其實原理是相通滴,也就是所謂的舉一反三之理吧。與李大削的做好人,買好票,發大財似也有暗通曲幽之意,三者皆不著邊,但曲意通幽之處的確值得玩味,灑家的感悟,味道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