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窮到無錢可存,如何撐起大消費?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 人會長久停留在一個思想上,因而他也就有可能被束縛住手腳

導讀

開啟消費大時代乃大勢所趨,然而,市場經濟的天然缺陷使消費在微觀和宏觀層面上面臨著“錢從哪裡來”的問題,同時,消費變革也為消費市場帶來更大挑戰。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這個“五一”小長假各大景區再次開啟“人海”模式。

5月2日12時30分許,故宮“五一”假期門票就全告罄;5月1日當天,長城成人城,有網友吐槽“我怕是來了假長城、真人城”;泰山同樣“人山人海”,一句“我後悔了,不想出來玩了,我想回家”瞬間走紅網絡。

相關數據也表明“五一”旅遊消費火爆。

根據攜程旅遊發佈的《2019 年五一旅遊賬單》,有來自 614 個國內外城市的旅遊者,通過預訂攜程跟團遊、自由行、定製旅遊、當地玩樂等產品,將到達 90 個國家、地區、海內外 903 個目的地城市。

此外,攜程旅遊、旅遊百事通、去哪兒在全國 7000 多家門店也門庭若市。

攜程跟團遊和自由行數據顯示," 國內遊消費力前十強城市 " 依次為北京、杭州、上海、福州、深圳、天津、青島、太原、寧波和南京。這些城市五一旅遊單次國內遊人均花費超過 2600 元,其中北京超過 3000 元。

另外,攜程跟團遊和自由行旅遊賬單畫像顯示,8090 後已經成為五一出遊的絕對主力人群,佔出行總人數超一半;在各年齡段的花費上,50 後成為最捨得花錢的人群,單次旅遊人均花費達到了 3629 元。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01

大消費時代來臨

“五一”火熱消費的背後,中國第三次消費大升級即將開啟。

美、日、韓經驗顯示,消費升級總體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消費以“吃穿”為代表的非耐用品為主,處於解決溫飽的階段;

第二階段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消費逐漸升級到以房子和車子為代表的耐用消費品,在溫飽的基礎之上,人們開始強調物質的貴重性;

第三階段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消費中耐用品消費增速有所放緩,服務消費開始佔據主導作用,人們更加追求心理上的滿足感;

而當人均GDP達到12000美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後,則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人們不再看中“佔有”,消費需求進一步昇華至精神上的富裕。

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接近1萬美元,基本相當於美國1975年、日本1980年、韓國1990年的水平,各國當時都迎來了消費需求的爆發和服務業佔比的快速提高。

以此為依據,中國處於第三階段,開啟消費大時代乃大勢所趨。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02

市場經濟天然的缺陷

然而,當下中國在迎接消費大時代之時還存有種種糾結。

一個根本點是,由市場經濟支撐的消費存在著天然缺陷。

市場經濟本身具有擴大貧富差距的趨勢,尤其在當下,技術化、全球化、資本化讓財富加速度向富人手中聚集,正如美國學者艾倫·杜寧的比喻:“在工業時代以前,富人騎馬,窮人步行。

今天,窮人仍以同樣的速度在走路,但是富人卻已經從時速10公里的一匹馬的速度增加到時速為1000公里的噴氣式飛機的速度”。

世界範圍來看,富豪榜前10%的人群掌握了全球87.8%的財富。

中國的貧富鴻溝也在不斷加深。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基尼係數只有0.20左右,而2017年已上升至0.467,連續多年超過國際警戒線(0.4)。

如此顯著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階層在消費能力和速度上的差異。

富人不僅具備強大的消費能力,還支配著豐富的消費資源、擁有著大量的消費機會,海外購物、跨國旅行、奢侈名牌等高端消費需求在這一群體中增長迅速。

而大部分普通人根本無緣這場消費升級的盛宴,尤其是近年來房價“一飛沖天”的背景下,居民房貸呈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六大行2018年投向房地產業貸款及個人住房貸款的總規模達19.56萬億元,較2017年年底的16.66萬億元增長了17.44%。

居民負債的快速攀升無疑將對消費產生明顯的擠出效應。

人民網一篇網文《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存錢了?》就引來一片吐槽,“明明是窮,沒法存錢”道出了當下消費面臨的尷尬。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03

消費金融是雙刃劍

鑑於市場經濟天然缺陷的存在,開啟消費大時代的錢從哪裡來?

從微觀層面看,消費金融通過向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的方式來助力居民擴大消費。

自2015年以來,乘著互聯網的東風,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一日千里,各大銀行、電商平臺、互聯網金融公司等紛紛掘金消費金融市場。數據顯示, 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信貸交易規模達到40.8萬億元,增長率為19%。

然而,相比起發達國家成熟的消費信貸體系,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尚待挖掘。

2016年我國人民幣信貸餘額達到106.6萬億元,其中,消費信貸餘額為22.2萬億元,消費信貸占人民幣信貸餘額的20%左右。

而在歐美國家,居民消費信貸佔國家信貸比例超過60%,為我國的3倍;中國信貸人口滲透率僅為26.7%,而美國已達到了82.0%,我國消費金融仍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但是,消費金融是把雙刃劍,與借貸消費相伴而生的便是債務危機。

近年來,居民槓桿率明顯提升,尤其是花唄、白條等低門檻消費借貸方式的走紅,使許多年輕一代的消費慾望被無限地拉扯、放大,而在一次次的透支消費中,過度消費和還款問題如影隨形,“借新還舊”和“一人多貸”也越來越普遍。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我拿花唄賭明天,還了一天又一天”、“花唄一時爽,下月火葬場”等看似調侃、誇張的形容成為諸多年輕人的現狀;更有女大學生裸條借貸的新聞層出不窮,高昂利息導致年輕人無力償還,致使其跳樓自殺也並不罕見。這種靠過度信貸支撐起的消費只能陷入惡性循環的漩渦。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04

大消費時代的支撐

從宏觀層面看,中國要完成“世界生產者”到“世界消費者”的身份切換,同樣面臨著“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2018年,中國進口總額達到14.09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在進口飆升的態勢下,中國現有的3.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遲早要“彈盡糧絕”,屆時又靠什麼來支撐中國買遍全球?

且不說外匯儲備撐不起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的“野心”,人民幣外流也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

2018年全年中國出境遊旅客達到1.4億人次,比2017年1.29億人次多出1100萬,同比增幅達到13.5%。“走出去”的中國人憑著驚人的購買力“掃蕩”全世界,中國遊客2017年在出境游上花費2577億美元,佔全球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然而,人民幣流向世界的同時,相應的流回機制卻尚未打通。

以長期雄踞世界最大消費市場地位的美國為例,高額貿易逆差之下仍能保持貨幣體系平衡靠的便是與大消費相匹配的金融機制。

大量美元通過投資者的投資和消費者的消費進入世界市場後,美國通過發債的形式吸納散落世界各地的美元,形成了以紙張(美元)換紙張(債券)的流通體系。如此,在“美元—美債”的循環機制下,美國的消費大市場也得以良性運行。

目前,中國債市的開放程度遠不及美國,國債債券市場的境外持有比例僅為5.66%,而美國國債的國外債權人持有比例已達30%左右。

有鑑於此,加大金融開放力度、發展人民幣國家債券市場、建立起人民幣的內外循環機制,方能成為消費大時代的有力支撐。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05

消費變革帶來更大挑戰

種種糾結之下,中國消費大時代的開啟也顯得“一波三折”,而與此同時,各種消費變革已經露出“尖尖角”,對消費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消費需求多元化。不同於傳統“錢要花在刀刃上”的消費模式,精神需求、發展需求逐步成為消費核心;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細分消費群體,例如,單身潮流下興起的“都市單身貴族”;數字化浪潮下誕生的“二次元”群體等,各類消費群體催生了愈發多元化的消費訴求。

其次,消費理念多元化。

一方面,消費理念逐漸突破原有刻板印象,例如,女孩可以走帥氣的時尚中性風;男士可以熱衷護膚、追求最新的時裝潮流。

另一方面,各類消費理念也在交叉、碰撞,既有消費慾望不斷膨脹的享樂型消費,買勞力士是為了“追求人類機械工藝的極致”;出國旅遊是因為“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又有極簡消費嶄露頭角,“斷舍離”備受推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成為人生信條。

最後,消費方式多元化。

線下,大賣場形勢衰退的同時,微型終端、便利店、無人超市等新型消費方式開始顯出勃勃生機。例如,中國便利店近年來持續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線上,居民消費網絡化進程不斷加快,57%的居民個人或家庭每月有網購支出。各類跨境電商的興起也讓海淘這一消費方式更為普及,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突破8.8萬億元,2020年有望達到12萬億元。

當方方面面的消費變革顛覆傳統市場之時,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也不再適用,而企業卻顯得措手不及,生產供給跟不上消費需求的變化,這種供需失衡使得本來旺盛的現實消費需求,要麼“儲幣待購”而不消費,要麼通過境外購買來滿足,產生“需求外溢”。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06

中國的消費大時代靠什麼來保障?

錢從哪裡來的問題尚未解決,消費變革又為消費市場帶來更大挑戰,那麼,未來中國的消費大時代靠什麼來保障?

過去,政策上主要以補貼的形式來促進消費,例如2008 年國務院正式提出“發展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消費升級”的目標,“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帶來了農村地區一次巨大的消費升級。

然而,這種短暫輸血帶來的不過是“虛火過旺”,落後人群的消費能力本質上並未增加,一旦補貼中斷,便會被“打回原形”,正如曾經在政策補貼下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車市場,補貼取消後,行業隨即陷入銷量尷尬期。

針對市場經濟的天然缺陷,擴大消費要以增加收入為著力點。

對於政府來說,首先,有效的政策支撐將更多地從收入分配入手。

初次分配中著力提高勞動報酬比重,將更多的利益向勞動者傾斜,建立反映人力資源市場供求關係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

二次分配中完善稅制體系,讓稅收真正成為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利器。如日本在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後,日本政府通過初次收入分配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再分配中實行個人所得稅累進稅制等手段緩和了貧富差距擴大的態勢。

其次,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對於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來說,養老壓力倍增、醫療痼疾難除,還有教育、就業、住房等幾座大山頂在槓頭上,薄弱的社會保障體系意味著個人支出將大幅增加,勢必降低消費傾向,對消費需求產生影響。

因此,加大社會保障投資力度、儘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迫在眉睫,有了養老、醫療等織就的社會保障之網,方能解除後顧之憂、放心消費。

對於企業來說,在這個消費顛覆生產的時代,必須跳出規模化、同質化的生產模式,以創新為“座右銘”,通過源源不斷地開發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定製的個性化產品去佔領市場,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由此,中國消費大時代的帷幕也將徐徐拉開。

關於消費問題,福卡智庫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研究,承接了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的課題,並獲得了好評。

福卡智庫中標2018年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課題!

強!這個關於消費的課題獲得發改委好評

關於消費的系列文章:

  • 中產面臨陷阱,靠什麼支撐大消費?

  • 中美消費將換位,可是中國還未做好準備

  • 人均1萬美元還在吃涪陵榨菜,消費黃金時代已過?

  • 看不懂男團火爆,是因為你還沒搞懂男色消費

  • “功夫不負有錢人!”,馬雲趕上了好時代

  • 快時尚式微與新消費主義崛起


······

越複雜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們旨在

破解複雜,預測未來

關注我們

讓你多一雙慧眼

精彩推薦

園區在中國這麼成功,為什麼印度學不會?

上海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還差什麼?

互聯網連接世界,世界卻想失聯?中產面臨陷阱,靠什麼支撐大消費?金融緊箍咒越勒越緊,一個變局正在兌現|形勢精要

蘋果和華為比拼背後竟然暗藏中美關係變局

這個被認為是電子鴉片的產業竟然將改變城市!

搞了27年的長三角一體化如何謀定位來?

年轻人穷到无钱可存,如何撑起大消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