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八仙橋

八仙橋是上海的一個地名,這不是一條街,也不是一條弄堂,而是一塊區域,這個區域就是現在西藏南路、淮海路、金陵路、龍門路、延安路這一塊圍繞起來的地方,當時在上世紀20至30年代屬於法租界,是一般平民寄居的地方,也是比較繁華的商業中心。

漫谈八仙桥

它不屬於西區高尚的上只角,也不是楊浦、閘北、普陀的下只角,這裡有大量的店鋪、石庫門房子的群落,也有很多廣式連排房(簡易石庫門),也有一些新式里弄,因此居住了各階層的人士,五方雜處,華洋混雜,是一箇中產階級為主的寄居區域。但是這裡的確是一塊具有老上海特色的生活區域,只是,現在這裡舊時的痕跡已經幾乎沒有了。

1

八仙橋的四座橋

1900年,這片區域建成了敏體尼蔭路(今西藏南路),這裡的交通要道地位逐漸開始顯現,沿街的商鋪也逐漸增多,以菜場為中心的老區開始形成,因為附近的周涇上有一座八仙橋,所以該地區被大家俗稱為八仙橋。

1917年八仙橋東北面開設了著名的大世界遊樂場,接著恩派亞大戲院、黃金大戲院、南京大戲院、恆雅甬劇場等相繼在附近建成,極大地刺激了八仙橋地區的繁榮與發展。大小飯店星羅棋佈,各種商店鱗次櫛比,由此,八仙橋發展成為老上海的商業中心之一。

漫谈八仙桥

這張照片攝於金陵路、柳林路口,按地圖來看停出租車的位置就是原來的八仙橋

當年的八仙橋由於河多,自然橋也多,八仙橋地區原來有“老八仙橋”、“中八仙橋”、“南八仙橋”、“北八仙橋”四座,加上這裡多條河道的交匯,可以想象這種星羅棋佈的場景。

漫谈八仙桥

法國人、葡萄牙人和中國人一起擺攤。筍乾、豆腐和奶酪、麵包——中、洋產品一起上市的獨特奇景,漸漸形成一個著名的“八仙橋小菜場”

1917年大世界建成,這四座“八仙橋”也拆除,至今在世上只有人們記憶中的“八仙橋”。早年車到這個地區,賣票的會喊:“八仙橋到了!”現在呢?這種聲音也聽不到了,因為這樣叫,小青年會覺得怪怪的——哪裡來的橋?

2

八仙橋住了誰?

八仙橋居住的名人,最有名的就是黃金榮。此外,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寄居的人群,也吸引了一些藝人在這裡居住,既有房價和租金便宜的因素,也有就近觀察生活和社會,吸收生活的養分,能創造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之意。

黃金榮的家

當時黃金榮住在淮海路龍門路附近的均培裡,這是一條門朝東南方向開的弄堂,現在上海廣場就位於它的原址,均培裡有幾幢高大威嚴的石庫門房子,其中到底最大最豪華的一幢就是黃金榮的家裡,門楣特別高大,門上一副獅口黃銅門環金光錚亮。

漫谈八仙桥

弄堂裡廂蠻暗的,但是極有氣派又很謹慎,黃金榮把家安在這裡是有深意的,一是此地地處法租界,他原是法租界的華捕,與租界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呼百應,可以尋求保護;二是這裡地處兩路路口,出腳方便,既可以享受繁華生活,又可以在有事時一走了之,近可在法租界盤桓,遠可以去英租界暫避;三是他的產業也居多在此地,黃金大戲院、大世界等等,可以坐收漁利,管理方便。

滑稽藝人劉春山

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滑稽藝人劉春山就住在八仙橋,說起劉春山,老上海都曉得這個“潮流滑稽”的威名,他有本事把早上《申報》、《新聞報》上的新聞,編成滑稽段子,晚上在自己演出時就說唱出來,真是旁徵博引、針砭時弊、嬉笑怒罵、活色生香,一時成為上海一景。極盛時代不僅舞臺上劉春山潮流滑稽大為流行,就是廣播電臺也唱的家家都說劉春山。

漫谈八仙桥

今天的海派清口,周立波半年只說一段同樣題材的段子已屬不宜,可是劉春山天天晚上不一樣,這叫什麼功底。而劉春山的這些藝術靈感和文化底蘊很大一部分,就是來源於他居住的八仙橋。當時姚周、楊華生、笑嘻嘻、範哈哈、張樵儂、袁一靈等在自己的滑稽生涯中也多少受到劉春山潮流滑稽的影響。

漫谈八仙桥

劉春山女兒劉敏扮演的富貴嫂,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因遭到日本人和漢奸的迫害,劉春山一病不起,1943年在上海辭世。他的兒子小劉春山是著名的評彈演員,在上海小有名氣;女兒劉敏後來更是走紅上海灘,她在海派情景劇《老孃舅》中塑造的蘇北富貴嫂,也成為大家喜愛的角色。

3

八仙橋的老字號

本幫菜館“老人和”是上海最有歷史和特點的菜館之一,建於清朝嘉慶年間。開始叫人和菜館,後來有分號開出去,故八仙橋金陵路這裡的本店就叫“老人和”了。

漫谈八仙桥

這家點最出名的菜餚就是糟貨,伊拉的糟貨的香味與滋味在本幫菜館中無出其右,只要進入陰曆6月,老人和就開始用自己調製的特色糟滷來做糟貨應市。夏天天熱時很多人家不願自己起火做飯,而且人的胃口也不好,要是晚上買一點糟貨回去下飯過老酒,頓時胃口大開,味道不要太贊哦!

那時老人和店門口掛一幌子,上用顏體字寫上兩個敦實的大字“糟貨”,再加上糟貨的香味一飄,誰還走的動路?

做糟貨最好的東西是熟的白肚、門腔(滬語俗稱,也就是豬舌頭)、豬腳爪、雞腳爪、鴨舌頭、小黃魚、毛豆、素雞等等。當時這些都是賤貨不值錢,不像現在動輒60到70元一斤,不過幾毛錢的事。

當時人們每樣撮一點回去,也不過一元錢左右,到晚上全家搬個小桌子弄幾張小凳子,坐在撒了水的陰涼弄堂裡一起享用買來的糟貨,男主人咪一點黃酒(當時啤酒是洋貨,八仙橋那裡的住民接受度不高),全家老小一頓美味的夜飯就解決了。

漫谈八仙桥

後來“老人和”搬到了瑞金二路打浦橋,沒過多久也關張歇業了,但是糟貨還是以這家店的名義每年夏天供應市民。

4

百業雜陳 玩樂之地

上世紀二十年代“八仙橋地區”興旺起來,要歸功於租界和華界的禁菸條令,福州路的煙館都移到八仙橋一帶。這裡既有消遣之地,又有各式酒店、商店,新式里弄房子應運而生,人們也在這裡聚居。

在金陵中路段,馬路的北面有寶大祥、協大祥二家著名的綢布店,有參店、藥店、茶葉店、全國土產商店,以及龍門路與金陵中路交匯處的著名的八仙橋小菜場、菜場旁的日日得意樓(茶樓兼書場)。金陵中路段的北面則有,西藏中路口的黃金大戲院(大眾劇場)、五金店、金中食堂、布店、月宮理髮店、百貨店、西湖浴室、郵政局……

漫谈八仙桥

上世紀四十年代金陵路的協大昌和華洋雜貨鋪

閒時,可以在“月宮”理個髮,然後去“西湖”洗個澡。這個西湖浴室,當時設施算是好的,還有雅座,可是與今天的大浴場相比也實在簡陋,不過黃金榮可是經常光顧的。

這一範圍內,可以說百業雜陳。遊客可以在這裡買到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

逛街寶地

金陵路西藏路口的鶴鳴皮鞋店,是當時時髦青年要去的地方,還有寶大祥、協大祥綢布店都在那裡有巨大的店面。

當時綢布店中收款開發票都只是在店當中設一個收銀臺,收銀臺與每一個櫃檯之間都架設了鐵絲構成的網絡,網絡上有鐵夾子。營業員收到錢款並開出出貨單後,就把它們用鐵夾子夾好,用力一推夾子,夾子就滑行到收銀臺,出納計算後,將找頭和發票也用夾子夾好,用力一推就到了該營業員的櫃檯上方,營業員取下核對後交給客戶,銀貨兩訖,生意成交。

這裡當時劇院、戲館、遊樂場、電影院匯聚,其中有南京大戲院,也就是現在的上海音樂廳,這是專門放映首輪電影的豪華影院,據說是和好萊塢華納、哥倫比亞等影片公司連線的。

漫谈八仙桥

在金陵路上有一家黃金大戲院,這是黃金榮的產業,當時麒麟童就是在這裡唱《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和《四進士》的。

1947年越劇十姐妹就是在這裡聯合義演《山河戀》,一時轟動上海,現在眾星寥落,已成絕響。還有在淮海路龍門路路口有一家恩派亞大戲院,它有一個圓圓的頂,在當地十分明顯,這裡解放以後改稱嵩山電影院,專門放新聞紀錄片。

5

上海大世界

當然八仙橋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重要娛樂場所,就是延安路和西藏路轉角地方的大世界,過去叫榮記大世界,也是黃金榮的產業,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娛樂場,所以上海當時遊樂場基本都以大世界命名,南京路西藏路有新世界、南市有南市大世界、楊浦有蘇北大世界,可見名頭之大。

漫谈八仙桥

大世界最為傳揚的就是門廳裡幾個哈哈鏡,把自己變形的人影推到自己的視野中,使自己哈哈一笑。大世界還有各種地方戲、滑稽戲、雜耍的演出,各路藝人通過這個平臺來唱紅自己,走向上海灘的大舞臺。戚雅仙、畢春芳、小彩舞等等都曾在這裡登臺亮相,並且一炮走紅。

大世界近百年來那座羅馬式的塔樓一直是上海的地標性建築,無論是大世界遊樂場、人民遊樂場、東方紅遊樂場還是青年宮,又再回到大世界,這裡就是上海人心頭一個永不消失的焦點。

漫谈八仙桥

現在的八仙橋已經變成一個現代高樓林立,看上去有點像香港、東京或者紐約等地方的CBD。雖然現代了,可是沒有了特色,沒有了上海的風情,沒有了我們熟悉的街肆。

八仙橋作為一個地名可能還會長時間的留存在歷史書上和人們懷舊的腦海中,可是作為老上海的商業中心、娛樂中心、交通中心它已經不復存在了。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虹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黃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普陀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長寧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靜安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盧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徐彙區 儂還認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詳的地名》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覺得好看

請點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