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探祕】漣源篇:三甲古村落

【瞭解更多婁底旅遊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訂閱《婁底旅遊官方》頭條號和“婁底旅遊官方”微信平臺;公益發布旅遊及美食資訊,歡迎投送原創旅遊元素稿件;如有喜歡的內容,順手收藏並分享給您的親友】

婁底的山水、婁底的歷史文化、婁底的文物古蹟、婁底的民俗民風,構成了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婁底文化旅遊資源。小婁將通過文旅融合,系統為你挖掘那些山水或文物古蹟背後的故事,還原與呈現一個完整的文化婁底。


今天小婁就給大家帶來了

【文旅探秘】漣源篇之

三甲古村落

↓↓

【文旅探秘】漣源篇:三甲古村落


三甲距漣源市城區藍田不到四公里,是梁姓七十世祖梁太義公後裔的聚居地。三甲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八百多年的時間裡,僻靜山溝裡竟然培養出秀才舉人一百四十多人,還有多名進士。在民國時期,出自三甲的黃埔畢業生,就有三十多人。這些人後來成為軍中將領,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保衛祖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來,三甲的國軍將領多數遷往臺灣,留下了他們在三甲的祖屋。三甲至今保存尚好的明清古院落還有30餘座,其中“世業堂”更是明清古建築的精品之作。在時光變遷中,這些古老的花屋,逐漸成為三甲鄉具有重要意義的人文景觀。
【文旅探秘】漣源篇:三甲古村落

院落組合多種多樣,各成體系,外形多姿多彩,具有觀賞性。院落佈局大都以正廳為中軸線,一進兩橫兩天井,或兩進兩橫三天井,或三進兩橫四天井。建築為磚木結構,青磚小瓦馬頭牆,雕刻彩繪石門框,各院落都有較寬的庭院空間,包括廳堂、過廳、走廊、天井、坪庭。有的還建公用客屋,裡面設置桌椅、茶几、爐盆等傢俱,掛有名人字畫。天井用來採風和接受雨水下注,逢喜慶日子,天井空間鋪上特製木板,以便擺設筵席,其它均作為居民公用的活動和交際場地。

【文旅探秘】漣源篇:三甲古村落

全村共有五十多個屋名,一百八十多幅楹聯。一座庭院一種建築風格,一個屋名一串立業故事,一幅對聯一片教子深情。屋名和對聯大都是本地和外地知名書家的手筆,其中有清同治七年殿試榜眼及第、翰林院編修,有進士、內閣中書,有民國元勳、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央文史館館員,還有秀才、舉人和當代書法家。一般以楷書、行書居多,也有隸書、魏碑體,流派紛呈,多彩多姿,美不勝收,宛如一座書法藝術殿堂。

【文旅探秘】漣源篇:三甲古村落

宋、元、明至清康熙三十五年,三甲祖先以“勤耕讀,不為官”作為家訓教育子孫,七百多年無人參加科考。康熙三十六年後才有了第一個秀才。至民國前,考上秀才舉人一百四十多人。民國期間,三甲有大學生一百零八人,其中留學生七人,擔任軍職中將、少將三人,師職少將九人。新中國成立後,三甲的大學生,據不完全統計有六百二十多人,留學生三十多人,省軍級幹部三人,地師級幹部二十多人,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學者和有成就的企業家數以百計。

【文旅探秘】漣源篇:三甲古村落

三甲亦是革命老區,又是抗戰堡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歷史轉折時期,三甲都建立了黨的支部,藍田地區黨組織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三甲作新學校的任職教師和畢業學生。八路軍長沙辦事處主任、中國共產黨元老之一徐特立,湖南省委書記高文華,省委宣傳委員李銳,均來藍田、三甲考察指導工作。抗日戰爭時期,當日軍逼近藍田時,三甲籍將軍調派部隊在家鄉山頂構築工事,阻止日寇進犯,保衛了藍田和三甲。長沙八所中學遷來這裡,還辦了一所大學,藍田、三甲成了當時湖南的文化教育中心。

【文旅探秘】漣源篇:三甲古村落

2009年三甲被評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2015年被評為“全省最具發展潛力古村落”,2017年被評為“湖南省經典文化村鎮”。世業堂於2011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旗居民點是迄今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共產主義居民點,於2011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藍田特別支部,在婁底市乃至全省有重要的歷史珍藏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儘管在上世紀古建築遭到嚴重破壞,但根基還在,精髓尚存,一些古庭院保存比較完整,古村落的動人故事和文化傳統還留在很多長者的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