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經濟大蕭條時什麼最保值?

順勢而為_知行合一


經濟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而衰退是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至少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蕭條就是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大蕭條的特徵是需求不足,供過於求,價格和利率下降,企業盈利減少,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增大。

美林證券根據歷史經驗,發現了美林投資時鐘理論,即利用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將經濟週期分為四個階段,並根據所處階段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在復甦階段投資股票,過熱階段投資大宗商品,滯漲階段配置現金,衰退階段配置債券。因而,在大蕭條時期,一般配置信用等級較高的國債收益率較高。

是否經濟蕭條不同,保值資產會不同?表面上有可能。如果一國經濟蕭條導致了該國政府赤字大增,國債信用風險上升,或貨幣存在貶值風險,則國債保值不如美元和黃金。例如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俄羅斯國債違約,泰銖等大幅貶值。購買俄羅斯國債或者泰國國債就未必能保值。但實質上,世界上公認的無風險國債還是美國國債。


毛健1001


我所認為可以抵禦經濟大蕭條的幾樣資產的持有邏輯如下,每一次蕭條實際都不相同,諸如1975石油危機,保值的應該是能源,但通常情況下,以下幾個可以作為保值資產的手段:

NO1:黃金。金本位離我們遠去,國際貿易中也沒有什麼是利用黃金來交易的。很多人說,黃金基本上已經貨幣屬性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很多國家儲備中還要選擇黃金。因為如果貨幣信用崩塌,比如美元崩潰,首先想到可以替代美元進行國際貿易的依然是黃金。所以在危機起始會有這麼一個過程。在1987年,大家先拋棄美股,買入美元,美元飆升,繼而跌幅過大,似乎美國就要崩潰了。所以大家又從美元出來買入黃金。黃金沒有任何的附加工業價值,但是黃金依然可以成為國際結算的第二選項。這是歷史造就的。

NO2:一定時間段的美債和德債。不是所有時期的美債。回憶每一次經濟危機的過程,經濟蕭條,資產價格下降,泡沫破裂。然後黃金崛起,這個時候,央行會不約而同幹同一件事。那就是寬鬆。大量的錢流出來,因為錢多,利率低,所有的錢都找不到投資項目。而美債這個時候是避險工具,大量剩餘的流動性會被美債吸收。但如果是那個時候買美債,虧死你。因為那個時候美聯儲利率歸零,美債一定也是0.5%左右的收益率,甚至於誰說美債不能負利率。所以買美債,要在其到期收益率高的時候,而且要買長期的美債。為什麼美債最近收益率走平,五年期的美債利率低於一年期的。是因為大家預期一兩年後,由於經濟蕭條,美國人都找不到如此高的無風險收益率。另外說一下德債,德債收益率一直很低,基本沒有投資價值,但是如果衰退導致了歐盟分崩離析,比如主權債務危機重燃,那麼歐盟分家大大利好德債。(總結一下,如果預期蕭條將至,那麼收益率高於2.5%的五年期或者十年期美債是可以考慮的。為什麼不考慮中國國債,因為我們不至於大蕭條。)

NO3:無泡沫資產,比如A股和部分港股。可以說最近說這個吃力不討好,整個資本市場去除泡沫之後,由於全球緊縮,市場還在往下掉。但是這種掉個人認為不可持續。沒有道理美國股市牛十年還要往上走,也沒有道理我國股市熊十年還要往下走。當然,股市投資還是需要鑑別能力。不是什麼企業都可以投資,一般我框定幾個指標你可以選擇定投:1主業看得懂不是夕陽產業。2資產負債率低於40%。3剔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的市盈率低於15倍的(格雷厄姆同款標準)。4資產中無形資產包括商譽佔比小於10%的,這類資產可以定投。當然,港股還要防止黑天鵝的渾水機構。

必然還有更多好東西可以保值,比如有人說糧食和武器之類的,但是這屬於故事性的。任何東西儲存和持有不便利,就不能稱之為保值。因為那些東西儲存也有成本。不過有一樣事業,一份工作實際上是最保值的。有一種能力就更保值,而養孩子也是一個不錯的保值方式。畢竟這個世界,戰勝一切的最終是人,而不是物。


凱恩斯


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可以抵禦危機的產品很少,每一次經濟蕭條的情況不同,保值產品也不同,但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基本一致,所以根據這條規律,就能尋找到保值產品。

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房價暴跌,中國房價同樣受到衝擊,不過因為全球積極的貨幣政策,導致這次危機的實際風險被延後,真正的危機被積攢起來了。

不同形勢下,保值產品不同:

1、197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場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由中東石油戰爭爆發引起,那一次經濟危機中,最保值的當屬石油。

2、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大蕭條,當屬於1929年到1933年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美股暴跌,債務增加,人們不得不消減不必要的消費來維持生活。

窮人為了省錢度日,吃野草;男人刮鬍子的刀片重複利用,女人把衣服進行重做給女兒穿;不少人把聖誕卡片收集起來明年再用。

那時候,吃穿用度的產品最保值,一切奢侈品消費都停滯了。

巴菲特曾說,應對通貨膨脹最好的方法就是,砍掉那些不必要的消費。同樣在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就不得不被迫砍掉不必要的消費,從而購買硬通脹產品。

1、遠離

在經濟高速時期就要逐漸的遠離泡沫行業,比如鬱金香事件,遠離鬱金香;比如經融危機前,股市大泡沫,就要遠離股市。

2、持有

如果說經濟大蕭條什麼最保值,經濟越蕭條,柴米油鹽醬醋茶就越保值,但是,如果你大量的囤積這些商品,是有極大風險的,比如:儲存風險,這些東西難以長久存放;政治風險,人民吃不起飯,你還要當個大財主,這和電視劇的奸商沒多大區別。

經濟繁榮時期,黃金上漲速度通常會低於經濟上漲速度,這是因為,經濟大好的時候,全球人民就更加信任美元,所以黃金的泡沫很少,經濟大蕭條前夕,持有黃金會有好處。

除了黃金,就看硬通貨,經濟很差人們也離不開的東西,比如醫藥行業、食品加工行業;其次,“國家信任”是經濟蕭條的最後一道防線,國債這樣的投資也會相對保值。


小白讀財經


我國從78年開始改革開放,40年以來還未曾經歷過大蕭條的狀態,給絕大多數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經濟發展就像一座架在天地之間的梯子,往前走會一直向上,沒有向下的可能,這就是一種群體無意識的智障,覺得經濟規律失靈了。而實際上經濟規律一定會發生作用,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什麼是蕭條?千行百業無論做什麼都感覺不掙錢,破產倒閉裁員降薪大暴發,社會上戾氣遍佈,治安事件猛增,吃飯成為人們普遍最關心的大事,無心也無力再炒作各種非必需品。這就是蕭條。

提問的人多半是對身邊發生的事有所感受,才會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來。

人們通常認為最保值的或者增值的東西有幾樣,房產、美元、黃金、鑽石、古玩,至於石油、煤炭等能源性產品不是個人能夠惦記的。

為什麼沒有人覺得電子科技產品、汽車、農產品這些東西會保值?自然是因為這些要麼更新換代很快,一點都不稀缺,要麼無法長久保存。

房產為什麼會讓人覺得保值增值?因為很多人相信房子是稀缺產品,再加上附加上的學區屬性,讓人趨之若鶩。但是炒房的人忘了一點,過去有錢人都買房子,現在都是窮人買房子,有錢人早就有房了,反而現在是在脫手,接盤的都是窮人,房價再炒上去,再接盤的只能是更窮的人,根本接不起,窮人已經被套牢。加上房地產稅即將立法,祈盼著不可能收房地產稅的人不妨抬頭看看現在的局勢,那不是你想不收就可以不收的,過去不收只不過是因為地方上還有土地財政這條路子可以用,現在不一樣。無論誰現在想脫手都只能割肉,房產的價值屬性在蕭條來臨時基本不存在了。

黃金是千百年來全世界都認可的金屬,它不像其它金屬那樣容易氧化變質,儘管各國現在不太以黃金為錨發行貨幣,但它在民間依然廣受歡迎,還記得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民眾捐出自有的黃金來挽救國家經濟的事嗎?它不但對個人有用,對國家經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黃金保值是實實在在的。

鑽石的價值本來除了切割玻璃並沒有什麼卵用,只不過是被商家硬生生賦予了特別的意義而已,後來人工製造出來的鑽石比天然鑽石具有更好的品質,商家又翻口說帶有雜質的才是好的,無非是為了利益,這個謊言早晚有被打翻的一天。

古玩就更是炒作的意義大於實際,所謂專家連真假都辨別不出來,也就是一個圈子裡鬧著玩的產物。

而美元作為世界通行貨幣,由於美國的各項實力都強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能夠得到世界各國的信任,所以美元才有其價值,尤其是美聯儲啟動加息縮表後,美元迴流美國,世界各國央行都出現美元緊缺的情況,所以美元保值也是實實在在的。但是還有一點,作為個人來說,如果不出國,美元拿在手裡是花不出去的,而且因為美元的世界貨幣屬性,與黃金天然具有競爭關係,認可黃金的多了,美元就要貶值,反之亦然。


侯眼金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首先要明白大蕭條的原理才能夠行動。


蕭條一般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經濟週期的一環,而且這一環可能馬上就要來臨了。


這方面中國經濟學家周金濤研究很深,他是專門研究長波週期的。


在世界經濟週期運動中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一個循環是60年一次。大家知道60年就是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中國講60甲子,循環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簫條。一個人的一生中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2018到2019是康波週期的萬劫不復之年。


其實,哪怕是普通人也感覺到經濟在衰退,開店不賺錢,房價開始下跌了,股票還是那熊樣。但周認為2019年會異常的兇險,也同時是蕭條的開始。


蕭條本質就是經濟的變差,信用收縮,而且是變得很差很差不一般的差。 這時候以前看著漲的很好的資產都會下跌,包括房子、股票、比特幣什麼的。


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想著買什麼保值,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債務還清。只要不欠債,有份最低收入的工作,經濟再差也是活得下去的,蕭條期完蛋往往不是老百姓,而是泡沫期借錢融資的中產和有錢人,他們是最有可能破產的一批。


如果一個人現在有一套房、幾十萬現金,那他應該是安全,可以考慮投資。但如果一個人有三套房,但欠了幾百萬貸款,那就別想著投資了,應該想著把貸款怎麼處理好,因為經濟變差上班的可能失業,做生意的可能會缺乏現金流。


如果這時候還有閒錢,第一選擇肯定還是黃金。如果不想冒險,支付寶裡的存金寶是不錯的選擇,幾年之後應該收益不錯,而且不用擔心實物交割的問題,保值的上佳選擇。如果想賭一把,那就考慮黃金期貨。


當然美債也是不錯的的保值選擇,蕭條期的受益率穩定。


第三就是,持有現金。哪怕是啥都不買存銀行,現金都是很好的選擇,不過到時候銀行估計會很多電話打來叫人買理財,這時候就要當心了。


總結一下,蕭條期最重要的就是,降低預期把錢看好還有就是不要借錢,不要借錢,不要借錢,這樣做應該能夠順利度過蕭條期。


但千萬要降低預期,不管如何苦日子可能馬上要來了,再怎麼完美操作想要得到之前的受益,估計都是不可能了。










<strong>


老實人看財經


1、黃金

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倘若有一種貨幣崩盤, 比如美元崩潰了,我們第一個想到可以替換美元進行國際貿易行動的必定是黃金,黃金是被全世界都認可的國際貨幣,是國際結算的第二選擇,這一切都是歷史造就的。所以黃金,在任何時刻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依舊保值,甚至還有升值的可能性。簡單的來說不要現金要資產。

2、能力、工作

經濟大蕭條期間,經濟倒退、泡沫破滅、鈔票不值錢、失業者成千上萬。因此要在這艱難的期間生存下去,自身就要有優於常人的能力,以至於自己能在經濟蕭條期間不下崗,這是你在該段期間生存下去的基礎。


財經揸fit人


這個問題很有價值,非常值得討論。因為經濟是有周期的,總是在繁榮與蕭條之間轉換,每一個人一生總是要經歷幾次繁榮與蕭條之間的輪換。如果能夠在輪換之間抓住機會,那麼就比較容易鹹魚翻身、屌絲逆襲;而沒有操作好的富豪,也很容易一夜赤貧,一無所有。

我們先簡單說一下經濟大蕭條的表現,這時候社會經濟幾乎停滯,消費萎靡,企業破產眾多,大量的金融機構陷入困境甚至破產。

那麼在大蕭條時期,最保值的就是現金。只要有足夠的現金流,不但可以克服大蕭條帶來的大危機,反而可以在大蕭條之後,進一步成長、擴張,成就行業內舉足輕重的江湖地位。所以在大蕭條時期,首先是保有現金,隨時出擊。

因為在大蕭條期間,所有的產業、企業幾乎都陷入停滯,這是低價收購資產的最佳時期,也是低成本擴張的最佳機遇期。

所以,在大蕭條時期,沒有什麼比現金更容易實現保值。

只要手中持有大量現金,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的收購合適的標的,那麼必然會有一個高速度的發展,這在經濟正常發展階段,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於企業來說,現金是大蕭條時期最大的穩定器,以及擴張能量。那麼對於個人來說,資產不那麼多的話,在大蕭條時期,還是持有現金最穩定。

但如果一直持有現金,那麼在大蕭條之後,你依舊是你,很難實現”一夜爆富“,因為大蕭條既是絕境,也是絕處逢生的良機。這時候不要說去買黃金,這是傳統的思路。黃金保值,在大蕭條之後,能夠實現幾倍增長麼?不可能!也就是保值功能,這是非常傳統的思路。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真正的機會在於股市。

因為股市在大蕭條期間,簡直就成了難民營,再優質的企業,在大蕭條期間必然股價暴跌,股價相對於正常時期的10倍、20倍市盈率不可同日而語。這時候完全可以專心致志在股市中”淘寶“,就是選擇一些能夠撐過大蕭條的優質標的,在超低價時候入手。在挺過去之後,必然是幾倍甚至十倍的盈利。

沒有一點賭性,在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的時代,是很難有爆發性發展的機會。大蕭條就是這樣改變財富分配的最好時期。

所以,要有膽——敢於出手,要有智慧——選定目標,要有意志——堅持到底。


波士財經


美國爆發的大蕭條,對許多產業都產生了衝擊,政府的不救市,讓這些危機快速蔓延給個領域,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如果題主問我什麼東西在蕭條時期最保值,我與其他人的看法類似,如土地、黃金、貨幣等。這些東西的持有至少能讓人在市場中交換必須的產品,用來維持生計。

但題主問的是產業,我這有兩個答案,一個是基礎建設相關產業,一個是娛樂業及其他高科技產業等。

美國大蕭條下政府不救市,導致失業率上升,民眾無力購買產品所致。而如果在危機出現之初政府救市,一定會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以帶動市場需求。基礎設施建設由於週期長,投入資金大,勞動力需求多,能夠帶動相關基建產業(基建產業涉及領域多,且多是大體量企業,拉動效果顯著)發展,提高就業率,會對社會造成正向影響。此時,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能夠維持基本盈利,或者至少能夠彌補固定資產折舊的損失,是最能保值的。同時,在政府減稅措施下能夠帶來一定盈利空間,加上勞動力成本低,可以招聘臨時工,也不用繳納五險一金等,成本會低很多。大企業會收到政府援助的,尤其是能夠帶動大量就業的企業,因此,在蕭條時期,基建產業最保值。

再來說說高新技術產業。這些產業代表著行業生產力未來發展的方向,要想真正擺脫生產停止不前的狀況,需要這些產業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技術革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帶來新的消費熱點,帶動更多行業的發展。比如,幾年前的電商,帶動多少人發家致富,包括快遞行業、倉儲運輸等行業發展,大幅度降低企業與個人交易成本,成為推動行業發展動力。尤其是在降低交易費用這方面,通過方便社會交易,帶動生產效率,是十分有利的方式。當然,這也是政府投資的重點,也就會保值啦。(交易成本,可以近似的理解為由交易行為帶來的一切費用,包括交易信息搜尋、交易談判所形成的各項成本等)

接著說說娛樂業。在美國大蕭條時期,正是百老匯揚名的時期,也是美國電影等逐步發展的時期,任何國家在經歷蕭條時,增長的產業中肯定有娛樂業。看看當前我國發達的綜藝表演產業就知道了。這原因是人們在蕭條時期擁有更多的時間了,需要通過各種娛樂方式來消遣,尤其是排解心中的鬱悶,為自己找到寄託。在精神方面的消費,人們總是很慷慨的,誰願意整天活在消極情緒中呢。所以娛樂業也很保值。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以上。


聊城工商財務百科


經濟蕭條,肯定會發生通貨緊縮,需求下降。房產,黃金,石油,股票……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下跌。

最賺錢的當然是做空了,做空股票,大宗商品等。

看一下電影《大空頭》就知道了,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很多人依靠做空實現了財務自由,持有大量資產的人很多都破產了!

但是從歷史的進程來看,經濟蕭條的次數不多,持續時間也並不長。近代100年,有80年以上經濟都處於繁榮的上升期。

所以從概率上來說,謹慎做空,要確定是已經進入了經濟蕭條期,並且做空的時間不能太長,因為經濟從蕭條到繁榮比較容易,也比較快。


投融資大課堂


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國家的金融市場遭受了巨大的創擊。而普通民眾的生活和工作也不可倖免的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當發生經濟大蕭條時,國家陷入危機,工業發展受到制約,金融產業一潭死水,進而銀行破產,工廠大面積倒閉,大批民眾失業,職務崗位緊缺……在面對經濟大蕭條甚至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普通民眾的個人力量是渺小的,果真爆發金融危機,必將是一場持久戰,那長久的規劃就必不可少。

一、首先保證自己財產不貶值是最重要的。

在一些極端的情況,國家的貨幣通貨膨脹嚴重,鈔票就會變得如同廢紙一般。黃金本身屬於貴重商品,金價會隨著通貨膨脹而上升,也就是黃金抵消了通貨膨脹的損失,保證了投資者的資產不會被通貨膨脹侵蝕,黃金天然是貨幣,當經濟大蕭條或者金融危機爆發時,持有黃金將是最有效的抗風險策略。


二、不動產就和貨幣一樣,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是會貶值的。

尤其是房子,由於近年來房屋的價格上漲的越來越快,幾乎是一天一個價。所以在金融危機爆發的一開始就要拋售出你的那些不動產。只留一個你自己住的房子就可以了。保證自己有個居住的地方即可,多餘的房產儘早拋售,以免砸在手裡。

三、如果擁有土地,那再好不過了

一旦金融危機爆發這些土地你就可以用起來了。在這些土地上你可以種植一些你需要的蔬菜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當金融危機爆發,物資匱乏,將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食物價格飛漲,如果擁有自己的土地,自產自銷,自給自足,免去了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