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五代機的面世,六代機也開始研製,那六代機需具備哪些必備條件呢?

用戶98444654052


隨著世界上幾個主要軍事大國的五代機陸續服役,那麼六代機會是什麼樣子,自然會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思考。

按照武器裝備裝備一代——設計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規律從這個角度看,再加上近期一些國家和聯盟不時爆出研製六代機的報道,比如,美國的下一代戰機“穿透性制空”(PCA)概念圖的推出、英國在範堡羅航展上提前揭幕了六代機“暴風”戰鬥機模型、法德在今年2月份已經啟動下一代戰鬥機的預先研究工作。可見,六代機已經正式進入各大國和聯盟的設計和預研的議事日程。

上圖為美國六代PCA戰機概念圖

上圖為英國展示的六機代“暴風”戰鬥機模型

但由於五代機才剛剛服役不久,其特性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現在要談論六代機的必備條件,確實有點為時過早。但本著預測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態度,我們還是可以勾畫一下六代機必備條件的大致輪廓。

一是具有超強的隱身能力和更快的巡航速度。經過測試,F-22在230公里時,其雷達截面積RCS=0.001; F-35 在150公里時,其雷達截面積RCS=0.005。由於六代戰機更強調隱身能力,所以其雷達截面積最少會小一個數量級,敵方預警系統的發現距離會更近,或者根本發現不了目標。另外,現在五代機的巡航速度為1.78馬赫,六代戰機的巡航速度應該會比F-22更快。

上圖為法國達索公司展出的六代戰鬥機模型

二是具有超強的信息感知能力。現在五代機的戰場感知能力也比較強,是信息化戰爭中體系作戰的一個節點,但其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機載雷達系統來實施。到六代機時,不僅僅是依靠自身的雷達來感知,它還可以利用發射的空空導彈進行感知,即在導彈飛行過程中,能隨時收集情報,並實時傳遞出去,它不再僅僅是導彈,還是良好的信息傳感器。在機載雷達方面,六代機的機載雷達系統將更為先進,發現目標的距離會更遠,精度會更高,且抗干擾性更強。

上圖為六代機發射的能收集情報的空空導彈

三是具有更為先進的武器系統。六代戰機將會裝備具有組合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激光武器、電磁炮等機載武器系統,這對敵方防空系統中的高炮陣地、導彈陣地、雷達陣地和機場等重要目標的生存極具威脅,甚至在空戰中,敵方飛機剛起飛,就面臨被其擊落的危險。

上圖為六代機上的激光武器系統

四是具有更大的航程和有效荷載。

五代機F-22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8000千克,航程為2963千米;F-35A的最大起飛重量31800千克,航程為2220千米。這樣的荷載,在作戰中的效率還不是很高,六代機在增大有效荷載後,將具備現在轟炸機的部分功能;這樣的航程,在遠程奔襲時,還需要更多地調用空中加油機進行加油,而戰機在加油時會極大地削弱自身的隱身能力,面臨被發現被擊落的危險,六代機在這方面會有很大的改進。

上圖為歐洲六代機想象圖

以上是對未來六代機主要性能指示的預測,也是個人的一點推斷。準不準,還有待時間的檢驗。同時,也希望各位方家和朋友多多賜教,或一起討論!


止戈軍是我


六代機需要具備的是更強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和更加強力的動力設備,最好採用無尾設計,不但取消平尾,最好也取消垂尾,或者採用垂尾和平尾的融合設計,用一個大V尾取代過去的平尾和垂尾,現在也有說法是六代機應該進入無人時代,這一點海事先鋒不敢定論,但是海事先鋒可以確定的是,六代機一定會在無人機操控上大有建樹。


其實操控無人機從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開始就已經出現了,俄羅斯的蘇57就能夠控制兩架能夠攜帶KH59MK2巡航導彈的無人機作戰,這種無人機也能作為對空導彈發射平臺,他可以在空戰中利用隱身的小無人機發動突然的襲擊,這樣的作戰方式以及是對空戰的一種巔峰和革新。因此六代機必將會在網絡化作戰方面能力更強。


六代機的隱身會在現在的五代機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不但有更加簡潔的外觀設計,比如減少掉可操控翼面,還可以擁有更多的隱身設計點,比如在塗料技術上的提高,在電磁隱身上的提升。俄羅斯宣稱蘇57上有等離子隔離層,這一點究竟確實與否不得而知,但是六代機一定是有這一能力的,產生等離子云來隔絕雷達波束,形成真正的隱身。


再有,六代機在武器的使用上能力更強大,不但要具備強大的制空權爭奪能力,更要具備完善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也能夠使用核武器,使用高超音速導彈武器,成為一種突擊和體系破擊的利器,因此六代機的作戰領域必然更寬,作戰的效能也必然更高。


海事先鋒


20世紀末時,葛優扮演的角色就已在電影中說,21世紀什麼東西最寶貴-人才,不錯,人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

但世人往往追求汽車和住房,相互攀比炫耀物質,中國人活得非常累,生活真的顛倒了,到北歐等地去見見世面,就會知道人活著,對自己來說什麼東西最重要。

儘管第5代機早已服役,但依然是戰機中的皇冠,目前,唯有美中已有戰機服役,俄羅斯都未能真正跨入隱形戰機俱樂部,歐洲一些國家竟然跨過第5代機,搞什麼第6代機,不是忽悠就是扯淡,因為沒有這個能力。

科技在發展,人類不管搞幾代機,飛行員仍然是最各國空軍最寶貴的財富,飛行員所體現的價值,甚至都在昂貴的戰機之上。

因此,作為軍迷個人以為,所謂的第6代機,非常有可能不用再人工操控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第6代機還用人工操控,那麼也太落伍了,就沒有必要搞第6代機了。

培育培養一名高性能戰機飛行員不容易,都是從駕駛低端戰機,用飛行小時堆積出來的,一步一個腳印到起飛高端戰機,在未來的戰爭中,寧可戰機被擊落,也不願意飛行員被俘虜和擊斃,這應該是各國空軍的共設。

第6代機,必將是在第5代機基礎上的改進提高版本,消化吸收第5代戰機的精華,既能升空,也能上天(指太空),可謂上天入地,其作戰範圍將無限擴大,採用非常先進的隱形技術,能輕而易舉地突破敵防空系統,對地面以及海上高價值目標實施精群打擊。

綜上,第6代戰機,必定是高科技的軍品,空天地一體作戰的無人戰機,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事實上是高科技下誕生的新穎戰機,有別於當下所有的戰機,將開闢新的空域作戰,顛覆當下的空戰模式。

因為21世紀人越來越寶貴了,以前,只要有口飯吃,都去扛槍當兵了,戰死了也沒什麼撫卹金;現在,則不同了,當個兵,家中都有現金補助;成為烈士,家屬都可獲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個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排職少尉軍官工資。


國平軍史


下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是未來空戰的王牌,也是各國的戰略性武器,中美俄以及歐洲都已經將六代機的研製提上了日程,那麼廢話不多說,直接放大招!

以下段落摘自採訪殲-20總設計師楊偉關於六代機的部分回答


1:作為戰鬥機的心臟,六代機的先決條件在於發動機。新一代戰機已基本確定採用變循環發動機,因為對未來戰機而言,巨大的氣流速度和高度適應範圍比單純增加它的推重更有意義。

2:對於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戰鬥機來說,航程和航速的關係就像魚和熊掌的關係——不可兼得。如果要追求高速,就必須克服巨大的空氣阻力和高昂的油耗,從而帶來航程上的嚴重不足。而下一代戰機有望同時兼顧2馬赫以上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相對省油的亞音速巡航能力,並提高發動機的效率,從而遠遠超越五代機的作戰半徑。

3:作為戰鬥機的“大腦”,六代機對航電系統的要求也勢必更加苛刻。

4:以往戰機的氣動加熱將產生嚴重的紅外信號,而隨著現代機載紅外傳感技術的大幅升級,過高的速度將更加不利於紅外隱身,六代機需要克服的這一大問題。

5:隱身、機動和結構這三項指標是一款戰鬥機外形設計的限制條件,它們對戰機的要求卻往往是矛盾的,以往的戰機總會不可避免的有不同程度的顧此失彼,新一代戰機能否將這些因素進行有機結合,也是六代機所面臨的重大技術難題。

6:隨著六代機飛行速度的大幅增加,飛機本身和駕駛員的G值承受能力也將是個大難題,畢竟是有人駕駛的戰鬥機,飛機和飛行員的安全都至關重要。

7:未來的隱身技術,不會只對雷達隱身,一種“隱身皮膚”的概念提出,第六代戰機將在任何環境下對各種探測手段隱身,甚至戰機從人們上空飛過,人們的肉眼甚至看不見。

根據楊院士的回答,可以看出六代機的研發難度還是很大的,起碼要十多年的週期

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未來的空戰依舊會是以超視距空戰為主,那麼六代機還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六代機能夠指揮無人機群協助作戰

2:六代機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無人作戰模式

3:六代機能否裝載激光武器以及電磁武器


前兩條取決於人工智能的發展,第三條去決定於我國先進武器的發展。

在目前這個五代機僅三家獨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然以三、四代機為主的情勢下,六代機的出現時間我認為是在2035年左右,畢竟五代機還要服務幾十年。

中美目前在同一起跑線上,相信我國六代機的出現,會是當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謝謝你們的支持!


時代兵器


首先,能稱得上六代機,那麼其戰鬥機相比現在的五代機肯定是壓倒性的優勢。目前來看六代機到底是個啥樣還是有不同可能性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和導彈不同,它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為超視距空戰而生的武器,其命中率幾乎不隨攻擊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和空空導彈這種空氣動力學武器有很大的區別。這意味著如果六代機能夠搭載激光武器,那麼將徹底顛覆現有的空戰理論以及戰鬥機性能指標。所以說裝備激光武器後的戰鬥機發展,以我的水平顯然是無法預測的。

我們就假設六代機不會裝備激光武器,以此為前提談談六代機的可能性。

對於戰鬥機而言,對速度的追求無疑是永恆不變的。在以空空導彈這種空氣動力學武器為基礎的空戰理論中,飛機巡航速度和穩盤速度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性能。

從二代機到三代機,四代機,五代機,最大飛行速度幾乎沒有提高,但是巡航速度,最大高G穩盤速度卻在不斷的提升。

這是因為提高巡航速度相當於提高飛機的加速性能,可以在實戰中儘可能的以更高的速度與敵人交戰,從而提高導彈的射程。而高G穩盤速度的提高則可以提高飛機交戰時的MAR(最小脫離距離)以及規避導彈的能力。

六代機相比五代機在速度上的提升主要將以下幾點中的一部分:最大平飛速度,在其他速度段性能不變的前提下從2.0M提高到3.0-3.5M,巡航速度提高到2.0M級。

另一方面,目前飛機的隱身技術發展,基本上已經到頭了,或者說現有理論下隱身技術的發展已經到頭了。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雷達發現距離和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四次方根成正比。1.0以下的雷達反射面積,再往下多幾個小數點意義不是那麼大了,飛機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又會回到一個更重要的位置。

機載AI也是大方向,目前中美俄都在致力於用機載AI完成各種操作飛行員只做基本決策。


貞觀防務


現代戰爭中空戰特別重要,其地位是現代化作戰的焦點,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各國不放鬆其軍事力量的武裝,努力追求軍事現代化、信息化、未來化。

目前,一些強國均展現了自己的5代機。在5代機不斷普遍化的時候,6代機也即將要問世了。經過五代飛機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到巡航速度與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飛機相比逐漸增加。據信,六代飛機將繼續這一特性,新開發的六代飛機將達到巡航速度的新高度。而現在,6代飛機的發展僅存在於軍事強國,目前中美有相關的概念提出。人工智能是趨勢。第6代軍用飛機或許需要人工智能的參與,人工AI聰明,學習能力極強,可以不用飛行員,未來6代機很可能朝著無人駕駛方向發展。飛行員駕駛飛機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考慮飛機的性能,飛行員的技術水平會影響飛機戰爭中的戰鬥力,以及在面對一個高速的速度的趨勢下,人體可以承受的壓力是有限的,一旦飛機的速度達到一個很高很高的水平,駕駛員將無法承受這種速度。

有了人工智能,就可以消除太多的個人因素,讓飛機執行更高速、更困難的任務。隨著五代機器在不同國家的出現,這六代機器的需求是什麼?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只有研究科學家才能知道真相,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將會面臨六代機器,將注入人工AI等高新科技,使其整體性能更加完善。


霹靂火軍事


按國際航空界的劃分,現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真正把五代機玩順流的都是鳳毛麟角,真正裝備部隊的五代機都沒有幾個國家!能夠達到五代機標準並且裝備部隊的也只有美國的F35.中國的J20.俄羅斯的準五代機S35因此,所謂的六代機不過是停留在圖紙上的概念機。雖然,一些國家包括中國搞了幾款符合六代機理念的無人機,但是,那都是無人機範圍內的帶有驗證色彩的試驗品。離有人駕駛的真正意義上的6代機,還是有差距的!代機最基本的標準是高度智能化,不需要打加力能夠超音速飛行,隱身,超視距作戰,大航程,高機動性……雖然,一些技術在五代機上有所運用,但是,並不是全面運用。要實現全面應用高科技產品裝備整合到一款六代機上,還任重道遠。包括航空強國美國,一時半會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一款標準的六代機。但是,可以相信美國,中國不遠的將來會同時拿出來各自的標準化的六代機!


孔乙己亂彈


六代機(俄標)的研發,中、美、俄等大國都在秘密進行,但一直沒有公開的成果,世界航空技術第一的美國也還沒拿出六代機。

既然沒有六代機,好像也談不上必備條件,就好像五代機的標準,F-22“猛禽”真正面世前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最後還是以F-22的4S(超巡、超機動、雷達隱身、超態勢感知)為門檻和標杆。

然而這一切只是表象,真相是,六代機的必備條件就擺在眼前。

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到現在也沒推出六代機,只有網絡上的想象圖,基本就是沒有垂尾的箭型戰鬥機,筆者的猜測,這些想象圖和計劃書全都是煙幕彈,為追求進一步隱身而捨棄垂尾的戰鬥機,如何保證飛行的穩定,難道僅憑機翼氣動舵面和推力矢量?

真正的六代機計劃,可以這樣講,外形甚至可以和五代機完全一樣,六代機的核心技術、必備條件不是表面功夫,而是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在最近十年來獲得了快速發展,谷歌的“阿爾法狗”戰勝了人類的頂尖棋手,工業機器人取代了一部分人類勞動,機器翻譯的水平也越來越接近人類,自動駕駛汽車已經上路,人工智能應用正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那麼未來,也許是十年以後,人工智能就可以操縱戰鬥機空戰,輕鬆擊敗一般水平的人類戰鬥機飛行員。

使用人工智能、而不是飛行員控制的戰機,才是真正的下一代戰鬥機,脫離了人的限制,戰鬥機的機動性會極大提高。

人的血肉之軀最多承受10G左右的過載、時間僅能堅持十幾秒,而人工智能設備的抗過載力遠遠超過機體的極限,第六代戰鬥機也因此可以強化機體結構,獲得10G以上、甚至20G以上的瞬時機動力,輕鬆甩脫目前最先進的空空導彈!

同樣採用人工智能,飛行員不必冒生命危險、指揮官也不必再心疼部下,人工智能一旦裝機、大批生產,成本會迅速降低,遠低於培養一名戰鬥機飛行員的成本,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操縱的六代機,會比“五代機+飛行員”的組合廉價的多。

六代機面對五代機,根本不需要性能上的絕對優勢,五代機需要飛行員,六代機卻是一堆機械和晶片,這樣的戰爭會讓五代機一方徹底絕望。

不管怎樣掙扎,也無法消滅敵人的一兵一卒,五代機飛行員的作戰意志早晚都會崩潰,誰也不想被一堆毫無意識的機械殺死,更何況在廉價六代機絕對的數量優勢面前,五代機一方根本就毫無取勝的機會!

未來天空的對決,將演變為交戰雙方工業潛力和AI水平的對決,超級大國的軍事優勢會得到進一步發揮,決策者發動戰爭的顧慮也會更少。

人工智能引發的軍事革命,究竟是禍是福,殊難預料。

但不管怎樣,六代機的必備條件是清晰的,人工智能操控的戰鬥機才有資格被稱為六代機,才有資格爭奪未來的制空權!


炎黃軍武


還是先說一下五代機吧,五代機是人類的當前的最高成就,能研製的國家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家(假設蘇57也算)。

那五代機究竟先進到什麼程度呢?簡單來說就是倆字“無敵”。絕對沒有誇張的成分,在我們還沒有殲20之前,F22作為重大威脅,經常看到各種報道我們琢磨出了某種發現和對付F22的方法,筆者那會讀書少,還真就信了。後來有了殲20,國家終於意識到以前的那些對付F22的方法好像小孩過家家。。。。。

日本科技先進不?一些日精恨不能跪舔。但是對不住,但日本就是造不出來,日本的“心神”至今只能算個工藝品。西歐發達不?他們連四代機都得合夥造(說的是颱風,陣風例外),單獨造的話容易整不明白。至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別說造,連用都不用起。平時能買個幾十架四代機的國家在世界上就算大國了。

回到問題上,所以有可能在開發六代機的,只有中美俄,俄羅斯也玄乎,畢竟五代機還沒弄利索。美國人鐵定是在開發的,因為他們習慣了領先,這次我們有了殲20,美國人肯定是著急了。按照我國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六代機肯定也是在做的,大家都搞到什麼程度了就不好說了。

那六代機到底要符合什麼標準呢?答案就是不知道。不是筆者在搪塞,或者說一堆廢話吸引眼球,因為事實上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知道六代機到底是什麼樣的。以往我們都是摸著美國人過河,現在可好,美國人也懵逼著呢。。。

網上有一些六代機的CG圖,大家看看就好,不要當真。



軍迷天空


始終認為,六代機不是一架飛架,是有人機和無人機組合的一個群體,他是一個空中體系,除對海對陸對空外,電子戰情報收集空中預警充當中中繼衛星站,防空反導反潛常規打擊和核攻擊等,若只是一架戰機肯定做不了這麼多事,但群體就不一樣了,一架或幾架有人機帶多架無人機(其實無人機有的地方比有人機佔絕對優勢,如進入太空領域,高超音速等),可隨任務變化來任意組合,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現在空中格局,至少從理念上就領先現在一代,可以說現在的戰機已經到了某個節點,只有從理念上入手,才可能處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