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勞動節勞動最光榮。5月1~4日,將對咖門年度項目創飲Talk上海站嘉賓演講內容整理一波,發佈出來

乾貨還是很豐富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經驗分享。比如今天這篇,7分甜創始人謝煥城通過差異化定位,讓品牌一發不可收拾,找到機會點快速崛起。

這對不少迷茫和焦慮著、試圖找到突破口的品牌一定有啟發。來看看7分甜是如何尋找品牌差異化的。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7分甜創始人謝煥城在創飲Talk上海站


-01-

從“碗裝”到“杯裝”,找到品牌差異化


2016年開始,整個中國的飲品行業,走到了風口。這時候品牌的爆發期開始,一大波品牌出現。我認為,在2015到2017年,創業者開創自己的品牌,成功率會比較高,可能會有14%到10%。截止到今天,整個飲品的風口逐漸在縮小,創業成功的幾率越來越小。

差異化是為品牌早期提供生存空間,為品牌後期提供持續發展空間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尋找差異化呢?

在尋找差異化的路徑中,我選擇了很多很多的例子。比如杯子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三圈,是香飄飄的差異化;比如小罐茶大師作,講的是專家的差異化,以及他們怎麼做才能有一個製造工藝的差異化。

還有一個現象,局部領先的差異化品牌,比如深圳的有茶、長沙的茶顏悅色、安徽的卡旺卡。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左:有茶,中:茶顏悅色,右:卡旺卡


7分甜的差異化是什麼樣的?

我們是在很多很多的品類當中,

選擇了一個我們認為很大眾化的水果,進行的產業化探索。這樣,當你的門店足夠多的時候,在一個細分品類當中,就能找到足夠多的生意。當生意也足夠好的時候,就有可能成為一個領導者。

我們在許多門店有這樣的宣傳語,就是一杯一個芒果,一年用掉3000噸芒果。這打造的是熱銷的差異化。

另外,我們提出7分甜“杯裝楊枝甘露”的概念,也是一個差異化。

品牌的差異化有很多方面可以做,重中之重是產品的差異化。

一個行業如果進入高速發展期,往往會出現品類細分。比如火鍋行業,以前最常見的是川鍋,後來有了潮汕牛肉火鍋、北京的涮羊肉火鍋,還有椰子雞、海鮮鍋等等等等。甚至在川鍋一個口味當中,還分出來麻辣燙、串串,麻辣燙還分為幹拌麻辣燙和帶湯的產品。

所以,在飲品行業當中,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去找到細分品類?

早在2017年,我們對整個7分甜的定位,做了一個重新升級。無意間我找到了“咖門”公眾號分享的一篇文章(還替咖門打了個廣告)。

這張數據圖上,字體越大代表產品的熱門程度越高,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芝士、檸檬以及奶蓋。但當我看到這張圖的時候,兩眼放光,為什麼呢?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熱門的搜索詞


19年前,我在家鄉廣東潮州接觸鮮榨果汁,進入飲品這個行業。2002年,我第一次來到上海,進入當時飲品行業做得不錯的品牌——快三秒、街客去學習整個飲品業的商業模式。2006年,我在上海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做了第一個品牌。

這個品牌當時是結合了奶茶及港式甜品,並把港式甜品進行了杯裝化。但後來發現,這是一個偽需求。

但是當我們在發掘甜品店時,發現芒果是一個主流的水果,比如說許留山、滿記甜品,有大量的芒果甜品。於是,我們將芒果甜品進行非杯裝化,並把它用封口機裝起來,用吸管來喝。

為什麼需要這樣一個動作呢?因為消費者只有兩隻手,一隻手用來喝甜品;另外一隻手,他可以用來玩手機。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杯裝化的改變


這個改變,使需求得到大量釋放,也可以做外賣,應用場景增加了很多。


-02-

90%的老闆,連產品結構都沒搞清


杯狀化的甜品持續一段時間後,過去的兩年,我們開始打造屬於品牌的超品類。

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層級: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4種類型產品,打造盈利能力強的產品結構


在十幾年的經營數據中,我們發現芒果飲品賣得最好。而在芒果飲品當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港式甜品,就是楊枝甘露。

在品牌早期,用楊枝甘露這樣一個IP來帶動品牌,對我們有很大幫助。而尋找到這個核心產品,最好是貼近你品牌的品類。比如我們的品類是芒果飲品,核心飲品就是楊枝甘露。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找到一款核心產品打造IP


確定完核心飲品,就要開始選擇招牌產品,也就是賣得比較好的產品、比較有吸引力的產品,最好是跟其他同行有差異化、但跟你的品類相關的。

除了招牌產品,我們還增加了多個創新引流的產品,比如說一些季節性的產品。

接下來,還需要一個圍剿產品。圍剿產品有很多,通俗來講,就是別人有的我也有。

為什麼需要這樣一個圍剿產品?

假設有三位消費者去到7分甜的門店,我相信會有這樣一種概率,“唉,我就是不喜歡芒果飲品怎麼辦呢?”那麼其他兩位,可能是喜歡芒果飲品的,就會選擇招牌飲品;另一位就是喜歡喝珍珠奶茶、喝金桔檸檬。

這個時候,不能因為某一個朋友,不喜歡喝芒果飲品,而選擇隔壁另外一家飲品店。如果這時候你提供了一個大家認知度高的產品,他可能會直接選擇你。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7分甜的菜單,分辨一下哪些是招牌、哪些是引流款


在7分甜的整個產品結構中,我們是怎麼做的?

7分甜的核心產品叫楊枝甘露,目前的銷量佔比,有些門店能達到40%以上,平均是在30%左右,這是我們認為比較健康的比例。

我們的招牌產品全都跟芒果相關。2006年的時候是芒果布丁,因為那時候是做甜品的;後來,招牌產品變成了胭脂紫米,因為上海的阿姨奶茶趨勢下,當年流行紫米;再後期招牌產品變了芒果紫米露。漸漸地,我們把它調整為楊枝甘露。

還有創新引流產品,通俗來講,就是季節限定。比如草莓類產品,不是常年供應的,但我們發覺,只要跟草莓相關的,賣得都不會很差,基本上三個成品全部都能排到前十。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草莓類的產品很受歡迎


但為什麼要去做一個創新引流產品?很簡單,消費者可能一個月喝五六次,他總不能天天都喝楊枝甘露、喝其他芒果飲品,總要有一些新的東西出來。其他的這些圍剿產品,我們一般不進行推廣、不放到海報裡,因為它不是特色。

在7分甜,如果我們的金桔檸檬或者珍珠奶茶是賣得最好的,那我覺得這個品牌估計是沒什麼前途的。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1句slogan+壓倒性投入,把名聲打響


整個產品的打造已經完成,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句精準有效、並且讓消費者口口相傳的傳播語。其實說白了就是說人話:楊枝甘露更好喝。

很多品牌的slogan都是在表達產品,7分甜初創的時候,我們的slogan叫做:7分甜3分美,十分甜美。

早期整個定位,各方面並不是很理想,至少在業績表現來講,可能連現在平均業績的1/3都達不到。

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思考的問題是不太一樣的。

品牌早期,沒有到拼品牌效應的時候,我覺得活下來是最最重要的,更多是靠產品帶動銷量。

所以我們儘可能去表達我們的產品有多好,楊枝甘露更好喝。潛臺詞就是告訴消費者,“嗯,這是我的招牌,點它不會錯”。因為消費者如果點的奶茶,可能就是踩雷了。

有了一個精準的slogan之後,接下來就是壓倒性投入。所謂壓倒性投入,就是在門店儘可能多地去展示,至少重複三次以上。在我們很多門店其實不止三次,一般我見到多的有八九次,就到處都是楊枝甘露、楊枝甘露。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突出主要產品


最大的海報一定是給到最核心的產品,在不同的臨場氛圍搭建,比如作為後面的產品大海報、牆上的宣傳、還有點單臺的菜單,當你一個新顧客的點單時推薦:“要不要嘗試一下我們招牌產品楊枝甘露”。一般的消費者,都會選擇招牌產品。


90%的奶茶店不賺錢,都因為品牌沒特色

產品差異影響選址差異


目前7分甜有200多家門店,82%分佈在購物中心,以及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核心商圈。這並不是我們自己想要這麼做,而是產品屬性決定了我們必須要這麼做。

為什麼在購物中心呢?因為我們的招牌產品,芒果味的飲品,特別是楊枝甘露,沒辦法做熱飲,如果在冬天街邊店怎麼辦?

業績可能會下滑30%左右,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所以目前絕大部分的店鋪是在購物中心,業績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我問過身邊很多朋友,你們聽過楊枝甘露嗎?四五個人裡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產品,那麼在一個產品認知度不高的地區,比如三四線城市賣得最好的一般都是像珍珠奶茶、檸檬、還有奶蓋茶、水果茶。這也是我們選擇這樣佈局的原因。


-03-

結語


關於差異化,總結來講,我認為是每個品牌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方法。我在2010年的時候去CoCo學了13天,70%複製Coco的模式,最終全部失敗,而且失敗得很糗。

CoCo的路我們走不了,在一個初級階段的時候,去學習不同階段的品牌發展肯定是不合適的。

我的一位好朋友,跟我分享了一點:什麼戰略?他說戰略就是你從開始到現在一直不變的,這就戰略。

我從19年前進入這個行業,19年後的今天我還在賣果汁,我想繼續做我的戰略!

原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