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談談眾籌和漏洞。

●●●

在《過得剛好》這本書裡,德雲社班主郭德綱這樣寫道:

“真放肆不在飲酒放蕩,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萬事留一線,江湖好相見。”

這話說得豪邁又文藝,其實說穿了,不過一句大白話:

一切都不是看到的那麼簡單,凡事留點餘地,將來還是兄弟。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這兩天,因為弟子吳鶴臣突發重病發起眾籌,郭德綱和德雲社一次次被推上封面新聞和實時熱搜。

這場夾雜著演員光圈和病患陰影、公益捐款和平臺漏洞的爭論,在貧富對立和底層焦慮的現實語境下,鬧得一波三折,沸沸揚揚。

其實,事情的過程並不複雜:

4月初,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突發腦出血,情況危急,好在手術及時,病情趨於穩定。

最近,吳家人在水滴籌上發起募捐,眾籌金額100萬,不少熱心網友紛紛響應,截至5月3日,捐款金額已達148184元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只是,和愛心一起攜手走來的,還有質疑:

●有人指出,吳鶴臣家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大病有醫保,和那些沒房沒車、砸鍋賣鐵治病的人相比,並非需要幫扶的貧困戶。

何況,德雲社那麼火,從底層走出來的郭德綱和小嶽嶽,已從草根逆襲成大腕,他們伸伸手,就能幫不算窮的吳鶴臣過了這道難關。

吳家人如是眾籌百萬,涉嫌濫用大眾愛心,浪費公益資源,透支公眾信賴。

●也有人指出:

吳鶴臣家人在發起募捐時,扯著德雲社相聲演員的大旗,有博人眼球、道德綁架之嫌。

●更有眼尖的網友發現:

4月8日吳鶴臣發病,4月11日華為發佈最新款手機P30,吳鶴臣的妻子張泓藝就跟著買了一部——
她所發微博顯示了手機的型號——看來她家並不缺錢,而是生病不想花自家錢。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面對公眾質疑,張泓藝解釋:

兩套房都是公租房,一套父母名下,一套爺爺名下,均無法出售;車子是婚前財產,家中有癱瘓病人,日常代步離不了;婆婆2000多元退休金,公公5000多元退休金,但患有腦梗,身有殘疾;家中15萬存款,已全部用於給吳鶴臣治病……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這個解釋,不僅沒有平息輿論,反而激發了新一輪爭議。

很多知名大V也加入聲討行列,認為吳家人的眾籌,說到底是利己主義,無非是人情要還,借錢要還,眾籌不用還,不籌白不籌,籌多都落自己兜兒。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著名評論員王志安的微博

輿論聲討之下,德雲社被迫發聲:

稱吳鶴臣妻子發起水滴籌是私人行為,郭德綱和德雲社已提供幫扶,今後仍會提供援助。

水滴籌平臺也無奈表態:

平臺沒有資格核實籌款者資產狀況,勾選“貧困戶”是發起人自己操作失誤所致。

一件原本悲傷的病患事件,因為一場愛心的眾籌救濟,將紅得發紫的郭德綱、高朋滿座的德雲社,還有身患重病未痊癒的吳鶴臣,一起推入風口浪尖。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吳鶴臣(左)和師傅郭德綱

作為旁觀者,我想很多人都同情吳鶴臣的遭遇,也期待他能挺過這場病患早日康復,重返德雲社舞臺,說出好相聲給廣大觀眾聽。

在德雲社這個眾角粉墨登場、長江前浪推後浪的地方,不太出名的吳鶴臣,薪酬可能不高,也沒掙到太多錢,年紀輕輕(吳鶴臣生於1985年)就遭此劫難,實屬天可憐見。

雖然,發起眾籌募捐也並非他個人的意願,但關於此次眾籌百萬的事件,的確需要接受民意的檢驗:

眾籌,本質上是雪中送炭,而不是你家有炭不用,非要向炭也不多的人伸手。

愛心,本質上是獻給最需要的人,讓他們走投無路之時,遇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溫暖,而不是讓明明有多項選擇的人錦上添花,人家也未必覺得好看。

●●●

人這一生,誰都無法保證自己沒病沒災沒難。

但人這一世,最大的善,就是在遇到難過的坎兒時,知道先求己再求人,不到萬不得已不給人添麻煩。

關於善良,在《過得剛好》這本書裡,郭德綱老師也有所言:

如果你認為人人身上皆有善,那你還沒有遇到所有人。

作為一個倡導“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的公益平臺,即將3歲的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因胎裡帶的3大漏洞——准入門檻低,審核把關松,流量大於愛,正

身陷樁樁“詐捐”醜聞。

2018年夏,南寧市的鄧女士在水滴籌發起募捐,說她在四川讀書的女兒小黃,查出病毒感染,已住進監護室,需要30萬治療費,因沒有著落的醫療費,夫妻二人夜夜難眠,希望大家伸手相助。

高校讀書的妙齡女孩,走投無路的老爸老媽,很快讓愛心在人群之間傳遞。

25萬元善款很快籌齊,7月11日,鄧女士全部提現。8天后,她的女兒順利出院。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但很快,就有知情人爆料,眾籌的女孩家庭殷實,有房有車有商鋪。

這種質疑,在生病痊癒後的小黃用蘋果7 Plus發的怒懟中,得到了證實: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此後,雖然小黃的媽媽鄧女士出面替女兒道歉,這場鬧劇還是刷新了好心人的三觀:

捨不得花2000塊買個手機的熱心人,給有房有車有商鋪用著蘋果高配的人捐款,該慟哭的是這人心不古的世道,還是“我的善良不過玩笑一場”的良人?

其實,最該慟哭的人,是不曾被善待卻始終相信愛的窮人。

●●●


所有的詐捐羅生門,最終坑的都是窮人。

因為,所有經不起檢驗的眾籌,都是變相意義的濟富劫貧,而通過網絡平臺獻出一點愛的,多是拿著微薄工資的普通人。

這些在別人病困之時,毫不猶豫獻出微薄之愛的良人,最大的心願,不過是自己遭遇同樣困難時,有人能將心比心。

網絡公益平臺的監管不嚴,讓裹挾著造假和詐捐的眾籌,越來越得不到大眾的信任,直至在質疑和討伐中被眾人捨棄。

政府救濟制度不完善的當下,作為有益補充的民間公益平臺的缺失,最終戕害的,是那些因病致貧的真窮人。

是那些傾家蕩產治療後,躺在ICU裡仍想站起來給孩子賺點口糧和學費的父老鄉親;是那些砸鍋賣鐵後還差點醫療費才能好起來,繼續搬磚養家的底層同胞;是那些花光父母口袋裡最後一個硬幣,仍想爭口氣為夢想再出發的勤奮孩子。

他們,原本可以通過眾籌這個愛心平臺,打開生命之門,如今卻因某些人的詐捐羅生門,讓“不願相信狼來了”的好人,在透支最後一次善良後,徹底對眾籌關上了信任之門。

德雲社相聲演員眾籌百萬:濟富劫貧,坑的都是窮人

這荒誕的現實,和大師傅郭德綱在《過得剛好》裡,寫得段子一模一樣:

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

文行至此,不過以文為鍾,為窮人而鳴:

惟願眾籌完善,愛心長存,窮人有救,骨肉不分,善良的人抱團取暖,扛過病困,迎來又一春。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