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現任民盟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宋慰祖作為一位資深設計人,先後參與了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中國設計紅星獎、北京設計學會、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申請聯合國“設計之都”等單位、活動的多項工作,在政府、產業、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在業界,他有一個有趣的稱謂——“設計大推手”,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作為他近年來一直關注的“設計走進美麗鄉村”精髓的“一村一樣”有當如何細化落實?宋老師通過“中國設計·大家談”進行了詳盡的解讀。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宋慰祖

民盟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

《設計》: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改革開放的第41年,在這41年中,中國設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您從1995年起就在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就職,請您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談一談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時間節點和事件。

宋慰祖:作為首部《中國工業設計年鑑》的副主編,在撰寫過程中,我有機會了解了大量的史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10月“全國收音機外觀、工藝、結構經驗交流會”上,來自無線電企業和藝術院校的76位代表聯名上書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和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倡議成立“中國工業美術學會”。這一倡議同中國改革開放同年,中國工業設計也正是在這一年正式登上了中國發展的大舞臺。1995年後,我到北京市科委工業處任工業設計項目主管工程師,擔任了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的辦公室主任,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促進和研究工業設計的歷程。這當中,1996年承擔了國家“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北京工業設計示範工程》,在這個項目的實施中,完成了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臺式機電腦——聯想“天琴”;完成了“王致和”品牌設計等,1996年創辦了至今十五屆的“北京禮物”旅遊商品設計大賽。

2002年是中國工業設計邁向務實發展階段的一年,這一年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我就在這次大會上被任命為唯一一位不駐會的副秘書長。在這一年我參與起草的“建議國家應高度重視工業設計在企業中應用”的報告,得到了時任副總理的吳邦國同志的批示;也是這一年,我們創辦了中國首個設計企業孵化器——“北京時代創新設計企業孵化器”;還是這一年,我參加了由國家發改委(後轉為工信部)起草的中國首個促進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文件,就是2010年由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等十一部委會聯合發佈的《促進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是這一系列的推動工作,我做為主要策劃和組織者2004年在無錫創辦了中國工業設計周;2005年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產業集聚區——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建成,在這裡培育了視覺中國、梅泰諾、洛可可、華新意創、灝域、新覺、創意無限等設計企業。在這裡我參加發起創辦了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評選等獎項。2006年實現了首次將“發展專業化的工業設計”寫入國家“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2007年我們撰寫的國際工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批示——“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2009年我“一紙建言催生設計金名片”,創辦了“北京國際設計周”這一國務院批准的唯一國家級設計活動,已成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四大國際設計周之一。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1995-2018工業設計示範工程設計提升計劃

《設計》:在這裡我們要特別對您獲得“第十四屆(2018)光華龍騰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表示衷心的祝賀。您是從何時及什麼機緣下開始認識到設計的重要價值?今年的熱門詞彙是“初心”,也請您談談您的設計“初心”。

宋慰祖:我是一名工科生,畢業分配到了科委,從事大氣汙染防治科研工作,之後,又到了科委農村發展中心做科技支撐鄉鎮企業發展工作,在十年工作中,我看到了太多科技成果只是一堆用來評職稱、獲獎勵的論文,一件件實驗樣機。也看到企業因購買科技成果卻無法迅速轉化,而破產的結局。我感到難於破解的一個問題是科技成果如何才能有序地轉化應用,支持企業的創新發展呢?在我工作11年後,1995年有幸來到北京市科委工業處,並被委任為工業設計主管工程師。作為一名做工程設計的工程師,第一次接觸到工業設計這一概念,起初還以為是做工廠廠房設計的。後來惡補工業設計知識,特別是1996年赴香港參加了蔣震工業慈善基金資助的工業設計培訓班的學習,使我豁然開朗,工業設計就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進而認識到設計是跨界集成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社會經濟、標準法規等知識要素,創造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務的創新方法。

我的設計“初心”就是推廣、普及、提升全民族的設計創新意識,運用設計方法論指導各方面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所以,我推動製造業向設計服務型製造業轉型;開展“設計走進美麗鄉村”;促進旅遊商品設計,拉動旅遊購物消費;倡導“非遺與設計”結合,帶動非遺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探索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讓設計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牽引力。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在韓國首爾設計之都論壇接受採訪

《設計》:您在政府部門任職,您認為職能部門在設計的轉型升級中應發揮什麼作用?站在政府的角度,設計怎麼讓政、產、學、研能更好的融合發展?

宋慰祖:政府在促進設計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應發揮引導、指導、支持和助推的作用。政府一是出政策,如《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二是搭平臺,政府應構建具有“第一,專業運營團隊;第二,一定體量的產業培育空間;第三,資源中介交易平臺;第四,展覽展示推廣機構;第五,技術基礎條件平臺;第六,知識產權保護和投融資機構;第七,人才培養教育服務;第八,休閒生活服務體系。”等“八大基礎要素”的設計服務與交易的園區,讓產學研以及知識產權、金融資本、科技成果、中試平臺、生產製造等資源在平臺上自由地流淌、對接、交易。為設計產業發展、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構建支撐平臺。讓政、產、學、研、用諸要素在平臺上融合,用好相關政策,促進各種知識要素有序流動、相互融合,對設計形成支撐的氛圍。“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以及之後建設的“設計之都”大廈,正是設計產業園區建設“八大要素”的生動實踐。通過平臺建設培育了視覺中國、梅泰諾、洛可可、新覺、智加等設計企業和中國設計紅星獎、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評選——光華龍騰獎,總結了“三真一模擬”的“設計學士後”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了“北京市高校工業設計校外培養基地”、共青團中央的“青年人才創業孵化基地”;三是做引導,自“九五”起北京市科委就實施了“工業設計示範工程”和“設計創新提升計劃”等支持企業設計創新。培育了一批北京設計服務型製造業,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帶動了行業領域設計創造力的提升和促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如聯想、小米、京東方、雪蓮、王致和、紅星釀酒、琺琅廠、時代焊機、梅泰諾、依文、愛慕、威克多。也帶動了設計服務業的發展。如視覺中國、洛可可、華新意創、光彩無限、灝域等。四是依託專業社會組織,如設計學會 、協會等的作用,推進設計標準的制定;以評獎方式建立優秀設計成果評價體系,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創辦的。紅星獎對優秀工業設計成果提出了:創新性、實用性、經濟性、環保性、工藝性、美觀性六條標準,這六條標準沿用至今,十二年未變,成為了中國對全球設計成果的評價標準的基礎,也是對企業如何用設計實現製造商品的創新的知識普及和指南。五是政府必須承擔起普及設計創新方法和知識,啟迪人們的設計創造意識,讓人們在走進設計、體驗設計、消費設計中提升國民的設計創新理念和學習設計方法的責任和使命。創辦“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北京市正是基於這樣一個目的、責任和使命,接受了我撰寫的人大建議和黨派建言報告,並得以實施的。這些不僅是一項項簡單的設計活動,更不是為給城市戴上一頂設計的帽子,而是要將設計創造的方法論,像清泉一樣流入尋常百姓家,讓設計方法成為人民創新的手段,讓城市成為一個擁有無上設計創新活力的空間。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創辦設計圖書館

《設計》:您作為“設計大推手”參與了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中國設計紅星獎、北京設計學會、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申請聯合國“設計之都”等單位、活動的多項工作,可以說從政府、產業、教育、研究等多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設計大推手”這一稱呼是如何來的?

宋慰祖:從事設計工作30多年,從一名工程設計師到工業設計的組織者、促進者,再到設計的推動者、研究者。一路走來,有很多的收穫,也有很多的感慨。有了一些成果,也得到了許多的榮譽。但最讓我感到最貼切、也是我最願意使用的抬頭是“設計大推手”。它的由來頗具戲劇性,那是2005年我作為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的副主任、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的秘書長,受北京市科委委派,陪同聯想設計團隊到新加坡領取中國設計師首次獲得的紅點概念設計獎“Best of Best”大獎。在剛剛落成紅房子“新加坡紅點博物館”舉行的頒獎開幕式上,新加坡副總理在致辭中稱讚博物館館長是新加坡的“設計大推手”。站在我旁邊的紅點獎主席彼得.扎克博士笑著隨口對我說“我是德國的設計大推手,你是中國的設計大推手。”就這樣,我們三人見面時常以設計大推手稱呼對方。後來我就以這個暱稱註冊了微博、微信等,這個稱呼也就這樣傳開了。當然“設計大推手”不只是這樣一個故事,也更因為20多年對設計孜孜以求的追求,對設計方法的研究,對設計應用在各領域的普及推動,是對設計與工業、服務業、旅遊業、鄉村、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創新的推動與探索,所取得的成果為人們所認同的褒獎。所以被稱為“設計大推手”,這是我一生為之奮鬥的方向,是不斷努力進取的目標。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舉辦四川地震抗災海報設計展

《設計》:從“中國智造”理念被提出以來,對設計價值的認知得到空前的提升,“設計驅動”成為了常見的提法,請談一談您所感受到的變化。

宋慰祖:“中國智造”的提出是人類歷史從農業驅動、工業驅動、科技驅動演進到“創新驅動”發展時代的必然趨勢。新時代中國如果不從加工製造向智慧創造轉型,就會再次被世界所拋棄。中央、國務院正是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提出了“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出了“發展服務型製造”。數年來在我國的大地上人們開始認識到設計在實現中國智造中的關鍵性和重要性,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實踐和探索,湧現出了一批走在時代前列的設計服務型製造業企業,總結出了一批中國“智造業”的發展經驗。如小米開創的“小米生態鏈”模式,以設計創造為核心、以品牌為主體、以銷售平臺為鏈條、以資本運作為手段,形成了旗下一大批依託物聯網的小米系列商品。這些創造來自於廣大的社會設計團隊。這類以設計創造為引領、以營銷渠道為依託、以委託加工為主體的設計服務型製造企業正在我國產業轉型中不斷湧現,華為、京東方等,他們與傳統制造業以規模化加工製造為主體的企業發生了本質的變革,形成了專業人幹專業的事,以設計創新企業為龍頭構建起了專業加工、資本支撐、為製造服務和市場貿易的產業鏈。中國追上了世界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最新發展機遇期。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的基礎還很薄弱,能意識到這一發展趨勢,並跟上轉型發展的企業還極其有限。由於我們設計創新意識的認知還很初步,雖然全國都在大力推動設計創新的發展,但認識落後、機制簡陋、體系不全、實踐不足、政策缺失、人才匱乏。企業受到長期以來加工製造積累的經驗和對來自外部設計創新項目的習慣性依賴,還缺乏轉型升級的知識和動力。長期以來,設計人才培養的工程設計與藝術設計兩條鐵軌平行發展的問題,造成跨界融合知識創新設計的人才不足,帶來的創造力疲軟是我們目前的短板所在。同時需要提高認識的是今天設計產業發展的主體已從一般性設計服務企業向設計服務型製造業轉化。經過四十年的發展,設計正在從企業外部的注入型,向企業內部的自生型轉變。邁進新時代,“中國智造”正在與世界同步發展。今日世界之製造業的競爭不僅是核心技術的競爭,更是“擴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競爭。中國設計+中國製造構建的“中國智造”優勢正在逐步顯現。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06年創辦紅星獎

《設計》:我們注意到您很關注非遺的活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您認為設計在這裡面起到的是什麼作用?您走訪了百餘箇中國的村莊,都看到了哪些問題?現在和未來,我們需要設計(工作者)去做些什麼?您對將來村莊的發展有哪些期許?

宋慰祖:非遺與設計結合是我多年來關注的問題。作為曾經的工業設計促進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北京工藝美術學會的副理事長,我在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認識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兩項重大任務,應區別對待、相輔相成。傳承保護就要原汁原味,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作為歷史的遺產,活態化傳承是關鍵,需要的是國家法律、政策和財政公共資金的搶救、呵護。政府應給予足額的資金保障,讓傳承人潛心創作非遺精品和培育徒弟。並採用現代音像技術和撰寫書籍等對傳承人掌握的非遺技藝、材料、工藝、創作思路等記錄、記載,以保障非遺技藝有序傳承,避免“人亡藝絕”的悲劇發生。而創新發展則要發揮創意設計的作用,注重科學技術與精神文化的融合,傳統形式與時尚需求的結合、藝術表現與實用消費的結合,使非遺真正從傳統藝術品變成可消費的時尚商品,使人類創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被人類社會所遺忘,得以代代相傳。創新發展,豐富百姓生活,提升文化品質,促進文化消費。如2014年北京APEC會議的國禮“四海昇平”景泰藍瓶、那套有著皇家風範的國宴用瓷。還有“新中裝”的領導人服裝,體現的設計理念就是:其“根”為中,其“形”為新,其“魂”為禮。面料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宋錦、圖案是非遺吉祥圖案海水江崖等,服裝製作工藝的連肩袖、盤扣、鑲滾等是傳統非遺,款式是創新的中式服裝,如立領、對開襟等結合應用。這是一套典型的非遺與設計的成果。

30多年深入鄉村調研、走訪,經歷了鄉村跨越式的變遷,從吃飽穿暖都發愁,到鄉鎮企業遍地開花,再到農家院牌匾林立的過程,近六年來開始組織設計走進美麗鄉村,以農民改善生活環境、實現產業轉型、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根本需求為目標,以保護傳統風貌、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生活品質、促進鄉村產業轉型為導向,先後深入北京的朝陽、門頭溝、房山、密雲、順義、通州、平谷、懷柔、延慶、大興、昌平、海淀、豐臺等13個區的馬欄村、龍王村、澗溝村、隴駕莊、爨底下村、靈水村、東胡林村、史家營村、項柵子村、西溝村、楊樹灣村、三岔口、雙文鋪村、八寶堂村、白河新村、北溝村、黃土梁村、大廟峪、瓦官頭、蔡家畦、幹峪溝、梨花村、四合莊、寺上村、康陵村、八家村、西峰山村、上口村、仙人洞村等80餘個村鎮。此外,還赴河北張家口、河南林州、內蒙古呼倫貝爾、福建福州、貴州黔南、畢節、黔西南、河北固安、廊坊、山西太古、浙江溫州、陝西楊凌等地調研了30多個村莊,從中看到了許多鄉村發展的亮點和成功案例,也在調研考察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和失誤。

這當中有送建築圖紙下鄉,將鄉村建設成城市住宅小區的,有拆除古村大院建造紅磚大瓦房的,更有在村中建起“天安門”、“白宮”等奇觀建築的。更普遍的是城市設計師、鄉村文保捍衛者,強力阻止鄉村改造,大力鼓吹村落不能動,要按文物加以保護,使村民生活難以改善。再有是用西方鄉村設計形態改造中國鄉村,歐式的木屋、美式的街道、現代材料點綴傳統紋樣元素。設計師脫離鄉村實際,搭建起個人喜好的童話般鄉間別墅。這些過程給中國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帶來了眾多的後遺症和疑難雜病。傳統古村落消失,鄉村生活被擠壓,可持續發展動力消失,產業業態被破壞。

這一系列問題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美麗鄉村的建設標準是什麼?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其方法手段何在?遠離生活、脫離實際、觀念落後、知識不足、人才匱乏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問題,一方面鄉村缺思想,簡單模仿城市,另一方面設計不落地,藝術創作代替服務需求。

開展“設計走進美麗鄉村”關鍵是“走”和“進”到鄉村中去。要“走”起來,對鄉村的村域結構、地理環境、物產資源、歷史風貌、風土人情、今日訴求進行全面深入的需求調研;同時設計師要“進”到鄉村生活中去,進到鄉村的歷史文化中去,進到村民的心裡去。村與村、鎮與鎮、鄉與鄉的發展各具特點,擁有的文化、歷史、自然、產業等各有異同,形成了不同的環境、生活、生產方式。無論是爨底下村、北溝村,還是袁家村、華西村,都各具特色,各有特點,不可複製。所謂經驗,只是理念相通,就是充分運用了設計方法,而模式則是千差萬別。

因此,我對鄉村發展的期許是:建設一座美麗的鄉村,首先要有愛心,愛我們鄉村,從鄉村自身發展需求和村民的期望需求出發做設計:堅持規劃設計在前,做到“一村一設計”。

自古鄉村建設千差萬別,歷史形成的村落各具文化特色,美麗鄉村建設要避免千村一面。其一,鄉村設計不僅是建築設計,而是村域、生態、民居、產業的系統規劃設計。每個村要因村制宜,由系統規劃設計機構,而非規劃建築設計院進行“一村一設計”,做到不抄襲、不模仿。真正落實總書記所提出的“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做到這一點,政府必須制定鄉村建設設計工作制度,形成審查監管體系,明確各級政府對村域規劃設計的監督責任,讓村域設計規劃做到以保護村落文化和生態環境為基礎,以村民的需要為依據,以有益於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的。各級政府部門加強“放管服”改革,規劃設計要通過村民大會審議,政府和規劃設計者都不能越俎代庖。

其二,要關心村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產業發展的協調,堅持“吃外住內”的鄉村民居設計理念。對傳統村落保護設計要制定嚴格的設計規範,要做到村域環境不能變,民居外觀不能變,民居內部生活設施的品質要提升的“吃外住內”設計原則。“吃外”就是傳統村落保護設計要維護村落的傳統環境風貌,為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養生養老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使農民通過傳統村落保護獲得實實在在的財產性收入。而“住內”就是提高民居內部生活環境品質,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吃外住內”的傳統村落設計保護方針,既是建設美麗鄉村的路徑,又是產業發展的基石。

其三,堅持特色產業發展,切實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美麗鄉村建設要大力發展生態服務性經濟。依託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一是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業。充分利用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紅色人文景觀,通過服務設計打造成吸引遊客的休閒旅遊項目,發展產業化經營的民宿,形成具有村域特色的旅遊業態。二是發展生態養生養老產業。完善鄉村公共服力體系,利用閒置房屋,集約化經營,發揮鄉村的生態優勢,營造休閒、安逸、舒適、健康、便捷的養老氛圍,發展養生養老服務業。三是開展農副產品的現代食品研發,發展農副旅遊商品產業。加強農副產品深加工的商品化設計和服務設計。將傳統的賣原料向賣食品轉化,獎速食、餐飲、手工藝品通過設計開發成為旅遊者喜愛、便捷的旅遊商品。

其四,要完善村兩委班子建設,做好頂層設計,選好發展帶頭人。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是人才的水平,離不開村兩委班子的建設。黨委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辦法,出臺政策,營造環境,規範人才使用。一是兩委班子,特別是帶頭人要選用“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之人。二是加強對村兩委班子的能力培訓,重在學習方法,開闊視野;學習榜樣,增長才幹。三是各級政府部門要為村兩委班子做好服務,做到“支持有力,營造環境,依法行政,強化監管”。

所以“設計走進美麗鄉村”的精髓就是“一村一樣”,以生產、生活者的需要為導向,用設計打造村民生活舒適、生產有效、環境生態、產業興旺的品質高、文化深、鄉愁濃,各具特點、“一村一品”、品形相濟、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與德國工業設計大師克拉尼合影,探討了中國設計紅星獎的名稱

《設計》:作為設計界資深人士,您如何評價國內的設計教育?相較國外的教育體系,您認為我們還有哪些可以改善和提高之處?

宋慰祖: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設計教育從無到有,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得到了高速發展。在2010年由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完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探索建立有利於工業設計人才成長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工業發展需求的工業設計複合型人才。加強高等學校的工業設計學科建設。”同年,設計學被確定為一級學科。確立了設計的學術地位。目前,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國內開展設計教育的高等院校的總數已經達到1328所,開設的相關設計專業達到5544個,2010年以來,每年在校生人數超過30萬人,每年畢業人數8-10萬人。從規模上講是連續發展的結果,在設計教育和設計實踐發展的結合方面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這些都是近年來設計教育取得較快發展的證明。

同時,設計知識和理念的普及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著國家對於提高整個民族自主創新的重視,隨著國家一系列的經濟推動政策出臺,以及國際大形勢的變化,設計作為一種公眾傳播的術語已經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廣泛地流傳開來,每年都會有一系列的社會傳播活動,有大量的國際設計展覽及設計的交流活動在中國舉行,如:北京國際設計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大會在中國的深圳、杭州、成都等地召開。很好地傳播了設計的思想,提升了國民的設計素養。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人才匱乏,理念落後。由於中國較長的農耕歷史,使得工業化進程相對滯後,設計長期停留在手工藝時代。因此使得現代設計教育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真正起步。由於經濟的落後,我國的工業長期以來以加工業為主體,自主創新動力不足,能力缺失,使得設計教育實踐基礎薄弱,對人才的鍛鍊缺少平臺環境。由於我們長期以來教育是重技術的結構、性能、工程,輕文化的需求、藝術和創新。正如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現狀是我們設計教育在國際上的規模是最大的,另外一方面,設計教育的質量,特別是設計教育在社會中的應用還有很大的距離。教師隊伍的水準參差不齊,人才流動的渠道還不通暢。教育理念還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堆積和過去知識的背誦掌握階段,缺少知識集成和創意思維的培養。在教學指導思想、教育方法、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方面亟待改革。

國際教育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適應新時代對有廣泛跨界知識、有創新研究與實踐能力、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融合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課程方式、教學能容、考核形式、評價標準、教師隊伍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改革創新在人才培養領域更實在積極突破。

為此,我對中國設計教育的改革方向有幾點思考。

1.加強教育改革的創新力度。學科發展要與其專業特點相結合,要與國際發展的趨勢相結合,要與科學的發展規律相結合。中國的設計教育正如錢學森先生所言“處理好科學和藝術的關係,就能夠創新,中國人就一定能賽過外國人”。這是關鍵問題,也是中國整個未來教育改革的教育方向。

2.完善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建立符合設計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教育類型的結構。在教育類型中要調整學術型和職業教育類型院校的比例結構。設計作為實踐型學科,既需要培養具有集成創新型、跨界創意思維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能型支撐人才。要按照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批設計類職業教育學院,完善職業教育體系,鼓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培養納入職業教育體系,發揮職業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重點建設一批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專業點。推動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模式改革,培養一批具有文化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打通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的人才成長通路,以支撐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需求。

3.加強中外合作辦學。要進一步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推進高水平合作辦學。要把中外合作辦學作為引進國外優質設計教育資源,提升我國在設計教育中的國家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立的宗旨,“致力於發揮全球創意產業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促進世界各城市之間在創意產業發展、專業知識培訓、知識共享和建立創意產品國際銷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各類學校探索與設計相關專業相融合的改革創新路徑。

4.注重青少年創意設計意識的教育。創新意識培養要從娃娃抓起。“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這是藝術構思和創新的特徵,其實也是科學技術創新的特徵。要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培養青少年在科學與藝術的修養上均衡發展。要導入非遺與設計思想,讓青少年在學習傳統中華文化的同時支持相關的社團組織和專業學術團體組織舉辦青少年創意創新大賽、展會,鼓勵和培育青少年的創作精神。

5.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完善社會培訓,全面提升國民設計創新素質和認識。通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有效銜接,有效發揮學校教育在全民終身學習中的基礎作用。鼓勵支持行業企業在職工教育培訓中發揮主渠道作用,將職工教育培訓納入行業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促進社會化培訓健康發展。規範和鼓勵舉辦國際化、專業化的創意和設計競賽活動,促進創意和設計人才的創新成果展示交易,推進職業技能鑑定和職稱評定工作,加強人才科學管理。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鄉村設計

《設計》:2019年是包豪斯百年紀念,請談談包豪斯對中國設計教育過往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影響。除了百年包豪斯,您認為還有哪些國家和地區的設計思想、設計方法論是值得中國去學習的。

宋慰祖: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發展和進步的搖籃,它的存在對現代設計理論以及現代教育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思想體系中最主要的是整體觀念、使用觀念和創造觀念。

包豪斯的思想體系正是體現了“設計是集成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社會經濟、法規標準等人類知識要素,創造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務的創新方法。”這一設計方法論的核心思想,一是知識集成的整體觀念是“包豪斯力求使一切創造力成為一整體,重新結合一切實用藝術的訓練——雕塑、繪畫、手藝和工藝製作作為新建築不可分的組成部分。”二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實用觀念使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觀念強調藝術與工藝的結合,使藝術成為真正實用的東西,通過藝術教育為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和商品消費培養生產者和消費者,用現代人的觀點和思想滿足現代人對環境和物品設計藝術的需求。號召“建築家、雕塑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三是開拓創新為目標的創造觀念是包豪斯設計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教學中,注重創作,反對臨摹。避免一切僵化,優先考慮創造性。在基礎訓練中,開始只給學生材料,由每個人自由發揮,探索新渠道,發揮想象力,從而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思想,對中國設計和設計教育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設計人、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地探索、研究和實踐。中國不同於歐美工業革命歷史長、奠定了世界現代設計的基礎,我們是從農耕時代邁進工業時代,而且跨越式地走過了科技革命的大時代,與世界共同跨進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設計之於中國既熟悉又陌生。在農業手工業時代,我們也曾設計了令世界叫絕的作品,長慶宮燈、木工工具、趙州橋、都江堰,但我們也有過“四大發明”未曾被應用於社會經濟發展的產品之中的問題。這與我們觀念認識的時代差別關係密切。這也可以從包豪斯設計教育對中國設計教育的影響效果、認識深度和數十年的變化之中看到一斑。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央工藝美院、無錫輕工學院等創建工業美術系,探索美術融入工業產品設計中加以美化的教育,到我國一批工科院校——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湖南大學等開設工業設計專業,探索在機械工程設計中引入美學因素,再到上世紀90年代末,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後,設計專業在高等院校中普遍開花,設計教育的方式方法、內容形式、考核標準的探索、改革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而這些探索、研究、實踐、發展又滲透了包豪斯設計教育內涵思想體系。我們的設計教育從開始的注重美學外觀,忽視技術工程,到造型藝術與實用功能相結合,再到今天將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結合,工程設計與藝術設計相融合,以集成知識的理念,以創新、創意、創造的思想,以理論與實踐相聯繫,培養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複合性創新人才為目標的設計教育制度。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思想正在不斷地被我們認識、吸收、應用和發展。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新興的現代化國家,一個以創新發展為己任的世界大國,我們的設計發展充滿活力、動力和引導力。我們的設計教育蓬勃發展、蒸蒸日上,但道路也充滿了崎嶇、坎坷和困難。對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論我們還需不斷地研究、探索、普及、推廣,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包豪斯設計教育的“整體觀念、使用觀念和創造觀念”還有待我們繼續深化學習、認識和實踐。改變我們目前設計教育存在的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設計人才培養狀況,破解目前社會企業對設計人才的迫切需求與人才水平能力偏低的矛盾,要解決設計人才培養成為了藝術家教育,創意天馬行空,創造不接地氣,好高騖遠,實踐缺失等問題。要堅持“設計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辦好設計教育。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08年意大利都靈世界第一個設計之都高峰論壇宋慰祖代表中國演講

《設計》:中國設計一直不斷接收著來自東西方設計勢力的影響,也在接受著他們價值體系的評判,您認為中國應該如何發展自己的評判體系?

宋慰祖:由於現代設計起步晚,起點低,我們長期以來都是借鑑和模仿發達國家的產品設計、風格設計、形象設計、造型設計,乃至工程設計。我們缺少對設計內涵的研究與實踐,缺少對設計方法根本要義的理解。所以我們在設計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受成熟設計思維的影響,進而模仿。我們缺少獨立設計的基本功和修養,缺少對需求分析和確定方向的設計。我們的學習是片面的,理論基礎是殘缺的,所以我們的設計標準和設計實踐是不完整的。因此我們在設計教育和設計實踐中,學習東西方設計發達國家的經驗時,往往以偏概全,出現了學德國就是簡約風格、精緻標準、製造精良的設計;學日本就是造型美觀、需求研究細緻入微、服務設計深化;美國設計則是技術超前、創意引領消費、創造型創新,意大利的藝術、法國的浪漫、英國的標準等設計風格更是對中國設計形成了導向式的影響。這些西方發達國家的設計風格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對設計的評判和應用。同時我們在設計中也高度重視與發達國家設計的對標。造成中國設計沒有自我設計標準與規範,從手錶、自行車到家電、汽車,再到飛機、艦船、智能手機、智慧機器人。從廣告招貼、商標標誌到建築風格、環境景觀的設計無不存在西方設計的風格和標準。這正證明我們曾經的落後,需要也必須以先進為師,學習經驗和時尚的風格,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毋庸諱疾忌醫。但伴隨時代的發展,中國設計走向成熟,在今天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中國設計基於30年的基礎工程設計的實踐積澱和改革開放40年與國際設計學習交流和實踐的洗禮,我們正在探索中國風的全球文化、科技相融合的設計規範和設計標準。設計標準評判體系無國籍可言,因為它是一個哲學的創新方法論,誰制定的標準評價體系更符合設計方法的本質,誰就是先進的,就是世界的。設計的成功與否、設計的水平高低,檢驗標準就一個——是否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均如此。中國設計紅星獎就是追求制定一箇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的標準和評價體系。提出了:評價內容包括文化創意、技術創新、結構工藝、綠色生態、製造水平、市場營銷。制定了:創新性、科技性、文化性、工藝性、市場性、環保性“六要素”的中國設計評審標準。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認同。這是一次十分有益的探索,證明了中國是具備制定設計評價標準的國度。當然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索、認識和完善。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09北京國際設計周

《設計》:您對正在通過設計創業,以及從事設計工作的年輕人有怎樣的建議和期許?

宋慰祖:跨界的知識學習,廣闊的實踐與調研,細緻的觀察與發現潛在的需求。本著“設計為人民服務”的原則,放低身段,你就是人民的僕人,你要為他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你不是上帝,不是在賜予,而是一切為了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服務生態。你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名真正偉大的設計師。否則你只是一個過客。設計師絕不該追求名利場,而要追求你為社會留下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11年北京國際設計周

《設計》:您最近正在關注或研究哪些領域的問題?可以和《設計》雜誌的讀者分享1~2個嗎?

宋慰祖:一、研究旅遊商品研發設計,促進消費轉型升級。作為從事旅遊商品設計、促進和市場系統研究近二十年的工作者,從1996年創辦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到1997年創辦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北京禮物”旅遊商品大賽),今年舉辦第十五屆,2002年參與舉辦了國家首屆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2009年以來參與創辦並擔任了中國旅遊協會主辦的“中國旅遊商品大賽”的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參與了《國家旅遊法》、《國務院旅遊業發展指導意見》的起草工作,參加審議批准 《北京旅遊條例》,“北京禮物”品牌和市場體系的規範制定創建工作,也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廣泛的調研,還撰寫了《打造旅遊消費可持續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完成了民盟中央《破解旅遊商品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促進旅遊消費水平提升》的研究課題,從多年研究和實踐中,就設計提升旅遊商品消費談幾點思考。

1.正確認識什麼是旅遊商品。國內普遍討論的是旅遊紀念品市場,這是全國上下普遍存在的誤區,認為旅遊商品就是景區銷售的旅遊紀念品,是以旅遊的“遊”為核心的認識,以為遊覽景區購物是旅遊商品消費。其實,旅遊商品核心是“旅”,旅行到一地,所產生的購物、購買的商品都是旅遊商品。主要是旅遊目的地的特產,包括:品牌產品、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地域特色是關鍵,日用消費品是核心,紀念品是特殊的品類。正確認識旅遊商品是什麼,就是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設計,要轉變傳統的商品思維模式,要用好傳統的消費品製造體系,運用工業設計針對旅遊者的消費需求,突出地域特色開發商品的品種,提升商品的質量,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旅遊商品的品牌。豐富旅遊購物市場,主動引導旅遊購物消費。

2.按照國務院關於《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所提出的提升旅遊發展文化內涵:“支持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遊演藝精品和旅遊商品,鼓勵發展積極健康的特色旅遊餐飲和主題酒店。”企業要清醒面對消費群,旅遊商品設計關鍵是滿足市場需求。之所以叫旅遊商品,就是商品的開發、設計、生產都要考慮瞄準遊客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必須認識到旅遊購物消費心態不同於居民消費,是一種激情衝動式消費。商品應具有旅與遊的特點,便攜、安全、紀念性。因此,旅遊商品核心是地方特產,日用消費品。但不是簡單的傳統原料產品擺出來就有人買。應當說是傳統生活消費品的旅遊市場開發。以北京為例,居民2000多萬,而旅遊人次2.6億,旅遊商品設計就針對擴展出的這個新的消費群,這就是發展旅遊商品的方向和基礎。

3.建立與旅遊市場相適應的商業體系,國際上已建立了以免稅店為主體的面向國外遊客的旅遊商品銷售體系,基本構造是本地特產、國際品牌的商品為主體,形成了促進本地產業發展和購物旅遊市場、帶動了消費。國內市場經歷了友誼商店、工美大廈簡單對外服務性旅遊商業,到旅遊重點商店的模式。近十年來,對旅遊商品消費各地高度重視,但市場卻自由化,失去了方向。市場方向一是仍以面對國外遊客為主,缺少與中國特色的定位(國內遊客多於國外遊客);二是商業市場建設落後於旅遊市場,商業設施建設基本還是以滿足本地居民生活消費為目標,亟待轉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規模化、專業化的旅遊商品營銷市場。

4.旅遊是一個跨界綜合性產業,是一條產業鏈,需要相關領域協同推進,旅遊管理部門的工作是吸引旅遊者,讓更多的人來旅遊,帶來的是新型的消費者,因而商業的定位就要跟上這一要求;旅遊商業體系的建立,又需要製造業創造符合旅遊者購買的商品。因此,政府需要旅遊、商務、規劃、工信等多部門協同推進。這將推進我國創新驅動和產業結構調整。

5.建立完善的相應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機制體制。完善已有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旅遊法》《消費者權益法》及工商管理的相應法規等。建立旅遊商品試產的建設、管理、認證、經營規範和標準。實施政府引導,國有主體,市場化運行的主體店。以及鼓勵多種所有制參與經營的特色店。加強監督執法。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11年建成設計之都——中國設計交易市場

二、研究“設計創新園區的體系化建設”。設計創新園區是智慧型產業園區,不是傳統的工業園區。近二十年來通過建設“時代創新設計企業孵化器”、“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設計之都——中國設計交易市場”,策劃設計“天津中新生態園工業設計園”、“北京大興CDD創意產業園”、“大興工業設計園區”、“天津濱海工業設計園”等。著重在深入探索研究了創新設計園區建設了規律、模式和機制。一要轉變傳統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模式與理念,既簡單的土地開發和房東管理機制,打破不思進取的“吃瓦片”經濟模式;二要從創新服務業的特點出發,充分認識到運用設計方法的創新服務業是智慧產業,要尊重其規律。提出了智慧型創新設計產業園區建設應具有“八大要素”:1.專業化的園區運營團隊,而不是政府的管委會;2.具有人性化風格的創業空間,而不是“九通一平”的廠房;3.設計服務交易市場,而非“科技成果交易中心”;4.展示推廣中心,而非展覽大廳;5.公共技術支撐平臺,而非“大型儀器協作中心”;6.人才培訓基地,而非設計學校;7.知識產權、金融等服務體系,而非官僚機構;8.基本生活服務體系,餐飲、咖啡廳、茶室、公寓,而非賓館、飯店。以服務創新設計產業為宗旨,是設計創新型園區的建設的基礎和根本。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11年設計周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開幕

三、關心“服務型製造”促中國製造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出了“設計服務型製造業”的產業發展方向。

當前我國產業發展正處於轉型期,產業供給側改革成為主題。創新發展理念強調經濟、社會和自然之間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對於優化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具有巨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在徐州考察時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是製造業的脊樑,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佔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製造業大國”。“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大決策,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必須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服務型製造是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服務型製造是基於製造的服務和麵向服務的製造,是基於生產的產品經濟和基於消費的服務經濟的融合。是製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是一種新的製造模式。發展服務型製造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方向。而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核心是設計。發展服務型製造就要構建以設計為引領,以服務需求為導向的“創新設計、定製化服務、供應鏈管理、網絡化協同製造、服務外包、遠程運維服務、智能服務、金融支持服務、信息增值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等,構成了服務型製造的十大重點領域”的現代製造業,這就是“設計服務型製造業”。這一新型製造業模式,已成為新時代製造業發展的方向。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16年北京禮物店

宋慰祖:用設計方法論科學地破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20180916中國風服裝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