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準脈拔窮根 德州實招迭出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

把准脉拔穷根 德州实招迭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武城縣武城鎮“農校對接”拱棚蔬菜種植扶貧項目,讓貧困戶有了工作

把准脉拔穷根 德州实招迭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貧困戶在大棚勞作

□記者 祁小麗 通訊員 祁玉方

“前段時間我住院治病,醫保給報了一部分錢,其餘的花費都是‘扶貧特惠保險’給報銷的,解決了家裡的大難題。”近日,德州市德城區新華街道城苑社區居民曲路軍,向上門為他辦理“扶貧特惠保”的工作人員說。

在德城區新華街道,像曲路軍一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已經有24戶56人。為了切實減少因病、因災及意外事故導致返貧現象的發生,德城區新華街道每年都會為他們辦理扶貧特惠保險,入戶調研貧困人口情況,詳細講解報案流程,幫助貧困人口快速、便捷、順利報案,實現保險服務零距離,確保保險理賠款及時足額到位,保證了貧困戶穩定脫貧不返貧。

德城區新華街道幫扶貧困戶的工作,僅僅是德州市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精心策劃幫扶方案、創新實施幫扶項目……為了確保貧困群眾能夠脫貧不返貧,德州市召開全市精準扶貧“回頭看”工作會議,28名市級領導幹部帶隊,抽調市直部門幹部202名、縣鄉幹部648名組成106個進村入戶小組,當月走訪檢查村莊6540個,755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52234個貧困戶“村村到、戶戶進”。

針對“回頭看”發現的多項問題,因地制宜、因人定策,靈活開展個性化扶貧工作德州市,從“扶困”“扶志”“扶智”多角度入手,切實激勵貧困戶“勞動致富”的幹勁和勇氣。目前,工作組已會同各縣市區建立了問題臺賬,針對危房改造、因病致貧以及低保、助殘行業政策落實遺漏等問題,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確了責任單位、具體整改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確保問題及時全面整改到位。

把准脉拔穷根 德州实招迭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寧津縣設立的“精準扶貧”專區

壓實幹部作風推進問題整改 管理臺賬讓幫扶及時跟進

4月29日,寧津縣杜集鎮小劉村貧困戶劉長九的家裡溫暖滿屋,寧津縣扶貧辦副主任銀龍和杜集鎮殘聯幹事李衛衛來到劉長九家中,將前段時間上門審批的殘疾證,交到了劉長九的妻子劉有鳳手中。

劉長九身患殘疾,妻子劉有鳳精神也時好時壞......前不久,寧津縣殘聯免費為貧困戶進行上門評殘,不但免去了像劉長九一樣的貧困戶奔波之苦,還節省了往返費用。像劉有鳳這樣的殘疾貧困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意外之喜”呢?這還得從一個月前的全市精準扶貧“回頭看”問題整改說起。

2019年3月份,德州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精準扶貧“回頭看”活動,市委派出的第5工作組,用一個月時間對寧津縣12個鄉鎮街道、590個行政村、85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2611戶貧困戶進行了走訪。由於貧困戶家庭成員變化等問題,發現的幫扶措施跟進不及時問題,目前已經對這些人口全部建立管理臺賬。

在寧津縣的貧困戶中,60歲以上的佔到了54.5%,病殘的佔到了64.8%,無勞動能力的佔到了57.2%。在寧津縣扶貧開發成員單位會議上,寧津縣委書記王剛說:“我們將進一步壓實幹部作風,細化工作措施,持續深入解決貧困群眾身邊的問題、愁事、難事,我們全縣黨員幹部有決心、有信心把黨的扶貧政策落實到每一個村、每一個戶、每一個人,確保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確保脫貧道路上不落一人。”

於是,寧津縣委、縣政府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深入推進“工作落實年”的“主戰場”,專題研究精準扶貧“回頭看”問題整改,深刻剖析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並對抓好問題整改做出工作部署。實行臺賬銷號管理,落實“三個一”和三個“零”工作機制,縣扶貧辦第一時間建好問題臺賬、問題臺賬第一時間反饋到鄉鎮、鄉鎮要第一時間拿出整改舉措;問題零遺留、整改零容忍、處理零放過,以問題整改促扶貧質量提升,真正使脫貧工作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截至目前,工作組反饋的6類26個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完畢。

把准脉拔穷根 德州实招迭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武城縣老城鎮扶貧幹部入戶講解危房改造政策

把准脉拔穷根 德州实招迭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武城縣扶貧工作人員走訪貧困戶家中,瞭解貧困戶需求

“先改後補”變“先補後改” “危房改造”讓貧困戶實現“安居夢”

“以前覺得我的房子住了這麼多年,也一直沒事,能湊合就不想花錢改。現在看來,‘危房改造’都是為了大家能住上安穩的房子啊!”家住武城縣老城鎮張古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文賢,膝下無兒無女,與老伴相依為命。這幾年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醫療也有了保障。但是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屋外牆皮脫落嚴重,屋內陰暗潮溼,牆壁上還有幾道屋漏的痕跡,已經屬於D級危房。對於自己住的“老屋”此次列入“危房改造計劃”,李文賢的轉變可謂是“翻天覆地”。

問及為何有如此轉變,李文賢向大眾網記者坦言道,之前不願意進行危房改造,主要是因為需要自己先墊2.5萬元,等到房子建好了,縣裡驗收合格了,才能收到墊付的錢。墊付那麼多的錢,對於貧困戶來說確實存在一定困難。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武城縣按照“住建局查‘房’、鎮街區查‘人’”的原則,在全縣範圍重新排查,梳理出應改未改的貧困戶,由縣級財政兜底解決。同時,縣裡對資金撥付方式進行了調整,由縣級財政先行墊付,直接撥付到鎮街。明確鄉鎮政府為施工主體,村級只提供服務、參與監督。危房改造完成後,由住建部門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屬縣級財政兜底的,一次性結清費用;享受危改補貼政策的,待上級補助資金髮放到農戶後,再協調支付給施工方。驗收不合格的,不僅要追回前期工程款,還要追究相關責任主體的責任。這樣既解除了貧困群眾的後顧之憂,又推進了政策落地;鎮街負責實施,住建部門負責驗收,既可以防止“微腐敗”,又能確保工程質量。

如今,針對德州市精準扶貧“回頭看”過程中發現的危房改造不徹底問題,作為試點的武城縣,已經將“危房改造”所需資金全部撥付鎮街區,各鎮街區也已經完成施工隊伍的招標工作,將於6月底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激活內生動力 探索貧困戶“積分制”管理模式

“這些東西,俺沒花一分錢,都是政府給咱貧困戶發的獎勵!”日前,在禹城市房寺鎮邢店社區“愛心超市”,村民尚友全拿著“積分卡” 兌換了一桶食用油、一塊香皂、一瓶醬油。這個“積分卡”是禹城市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探索推行的一種新型貧困戶“積分制”管理模式,通過將“物資幫扶”切換成“積分獎補”,充分調動了貧困群眾自主發展、主動脫貧的積極性,不斷鞏固提升貧困戶脫貧成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雖然貧困戶收入達到了脫貧標準,但是還有一部分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政府救濟過日子,對部分扶貧政策不明白、不主動了解和學習等問題,使得扶志工作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脫貧成效。”禹城市扶貧辦工作人員林斌告訴記者,為破解扶貧扶志工作瓶頸,禹城市積極探索推行貧困戶“積分制”管理,積分內容主要分為自強誠信、家庭狀況、鄉村建設三大類13項內容。同時建立扶貧勵志超市,利用慈心一日捐、扶貧促進會、愛心人士等社會扶貧籌集資金及物資。在鄉鎮社區選址,建立扶貧勵志超市,專人進行管理,利用籌集資金採購大米、麵粉、食用油、毛巾、香皂等日常生活用品,用於設立獎品。通過獎勵的方式,充分激發了貧困戶自主脫貧能力;將捐贈物資登記造冊,對分發的獎勵臺賬管理,列清購買、發放明細表,確保超市物資良好運轉。

此次精準扶貧“回頭看”還發現了內生動力激活不夠的問題。針對部分群眾因不瞭解政策、不願講真實收入的問題,和部分群眾物質已脫貧、但精神面貌脫貧不夠的問題,德州市更加註重扶貧與扶志結合,實行貧困戶日常行為積分管理辦法,激發貧困戶體面生活的內生動力,讓群眾物質、精神“雙脫貧”。利用“物資幫扶”切換成“積分獎補”“多勞多得”的獎勵機制,有效改善了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惰性消極思想,做到了“扶志、扶智”有效結合,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逐步消除精神貧困,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已經得到了有效改善,貧困戶依靠自己努力勤勞致富的良好格局也在逐步形成。

下一步,德州市將在紮實做好“回頭看”後半篇文章、構築政策性兜底保障機制、儘快建立“大救助”體系3個方面下功夫,紮實做好“回頭看”後半篇文章方面,構築政策性兜底保障機制方面,對目前全市脫貧享受政策的7.8萬人,制定綜合性的兜底保障政策,將貧困戶中的特困群體全部納入低保範圍,推進扶貧線和低保線實質性合一。儘快建立“大救助”體系方面,打造緊密銜接的救助流程,築牢貧困人口返貧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