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 唯一的見證者

漢代的《史記》,對牧野之戰的記載非常可疑。

牧野之戰 唯一的見證者

司馬遷寫道,牧野之戰中,是周朝4萬聯軍擊潰了殷商70萬奴隸軍,並最終傾覆了整個商王朝,雙方參戰總人數足足有74萬。

一些研究商周文化的考古工作者表示,這個數字太過離譜。20世紀中葉的解放戰爭中曾經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其中淮海戰役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一次決戰性戰役。

要知道,即便是在20世紀中葉的生產力水平下、4億人口基數的國家裡,國民政府都沒能動員74萬人參戰,何況是3000多年前的河南省郊區?商朝和周朝兩方絕不可能動員74萬人參戰。

由於這個數字太過誇張,以至於有學者表示,很可能歷史中根本沒有牧野之戰,這很可能是後來周朝政府的政治宣傳,是為其政權增加合法性的故事。

然而,1976年,青銅利簋出土了,其內壁的銘文用無可爭議的事實證明了牧野之戰確實發生過(銘文中並沒有記載具體參戰人數),所以這件文物是中國上古時期一次滅國之戰的直接見證。青銅利簋見證了延綿5個半世紀的殷商王朝的覆滅,也見證了將近800年的周王朝的開闢,它是夏商周斷代工程最重要的一件文物,將中國數千載的歷史清晰地劃分為前後兩段。

牧野之戰 唯一的見證者

在利簋內壁銘文上,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右數第二列的第一個字,看起來很像一隻貓,有一個大腦袋,上面有兩隻耳朵,下面伸著四條腿,但那個字並不是“貓”,而是“鼎”。第二列第一個字和第一列最後一個字合起來念“歲鼎”。“歲”是指木星,由於木星公轉一週大約是12年,因此被稱為歲星;而“鼎”字意為“正當中天”,“歲鼎”兩字合起來就是指“木星運行到天空中最高的位置”。整個青銅器的第一段話是“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翻譯成白話就是“周武王征討商朝的那個甲子日清晨,木星運行到了天空中最高的位置”。這對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學者們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因為天體的運行是有其自然規律的,用數學模型不停地回溯,就有可能知道“歲鼎”這一天文現象出現的具體時間。

牧野之戰 唯一的見證者

天文學家依據銘文中所記甲子日“歲”星,也就是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記載的天象記錄,精確計算出武王伐紂發生於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這一歷史學的著名懸案終於告破,利簋居功至偉。可以說它刻下了商周的界碑。

摘自《進擊的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