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養殖設施防生物附著方法

海水養殖設施防生物附著方法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水產品,尤其是海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於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陸地海上池塘養殖面積已經基本達到最大化,甚至出現了逐年遞減的現象。為了儘可能增加海洋水產品的供給量,我國科學家提出了“海洋牧場”的概念。如要在自然海區實現人工可控的“牧場化”養殖目的,就必須藉助於各種各樣的養殖設施。這些養殖設施主要包括:網箱、人工魚礁、養殖伐架、養殖吊籠以及這些設備的輔助設施,如綆繩、浮子等。

自然海區是個開放的海區,人工投放的這些養殖設施很快會被各種生物附著,當然對於人工礁石而言部分種類的附著對於促進礁石養殖生態系統的形成是很有幫助的,但對於網箱、養殖伐架和養殖吊籠等而言,這些生物的附著則非常有害。在海水養殖中,由於養殖設施(如網箱)上的附著物不斷增加,使水體交換量減少,器具使用壽命縮短,導致勞動強度增大和生產成本提高,嚴重影響了養殖的經濟效益。如在網箱養殖過程中,傳統的辦法是在附著生物高發期 20 d 左右即換 1 次網箱, 這既增加了養殖戶的勞動強度和養殖成本, 又嚴重影響了養殖對象的正常生長。因此,如何防止這些生物的附著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近年來,國內外科技工作者們已經在防生物附著研究上已經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該文對如何防範海水養殖設施上的生物附著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完善和促進海洋養殖設施的防生物附著研究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幫助。

1 海水養殖設施附著生物的種類

海洋附著生物的種類很多,據統計全世界有2 000 種以上,其中 600 多種為植物,1 300 多種為動物。我國海洋附著生物的種類有 1 000 多種, 其中軟體動物 800 多種,植物藻類 200 多種。在這些物種中,常見的種類約 50~100 種,如藤壺、牡蠣、苔蘚蟲、海蛸、貽貝、海葵、雜藻,以及粘附的微生物和原生動物等。

生物附著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受溫度、鹽度、光照、潮汐、海浪和海水深度等環境因子的影響,因此其種類也會隨著這些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如 6—7 月,我國青島海域的汙損生物主要為綠藻、藤壺、玻璃海鞘、石灰蟲、苔蘚蟲及貽貝等,而廈門海域的汙損生物主要為藤壺、水螅、藻、海葵及貽貝等。另外,離岸距離、水中的營養物含量、人類的活動等也影響生物附著的種類和附著效果。大型生物附著在淺海區域的發展更為快速和嚴重,尤其在 40 m 以內的淺海區域,而水流速度的高程,將增加大型附著物的吸附難度。Jenner 等認為當近壁面的流速超過 1.4 m/s 時,大部分大型附著物無法吸附。

2 生物附著的機制

生物附著的順序一般為:細菌、微生物到小生物附著,小生物長大、繁殖並形成附著群,因此也常把生物附著物的類型分為微型生物和大型生物附著。生物的附著首先是海水中泥沙(硅酸鹽類)附著在帶正電荷的烯烴類網具材料的表面,然後是絲狀藻等底棲藻等附著在泥沙上,最後是菊花藻、綠藻、褐藻、玻璃海鞘、貽貝、藤壺、苔鮮蟲、石灰蟲等附著。微型生物附著物的存在形式是生物薄膜,它的組成是細菌膜、矽藻等;大型生物附著一般是緊接著微型生物附著發生,但這個順序有時可能顛倒或同時發生。

海洋生物附著的機理主要是附著生物自身可分泌膠黏物質,進而互相進行黏結的結果。海洋附著生物幾乎體內都可以合成並釋放出黏附性生物糖或蛋白聚合物。黏附初期,細菌類可通過有機基團和離子的變化調整其黏附界面的表面張力和靜電引力,隨後產生有多聚糖和糖蛋白組成的細胞外聚合物,這種黏液狀聚合物含有配位體和受體,配位鍵將大大提高細菌與基體的黏附力。貽貝足絲可分泌出多肽性蛋白質,這些多態性蛋白質含有氧化還原性基團 3,4 二羥基苯基-L-丙氨酸(DOPA),DOPA 被兒茶酚氧化酶催化氧化,生成的肽基DOPA 苯醌固化在相應的基體上。藻類可分泌出多聚糖絡合物,這些絡合物有很好的互相黏附作用,可以牢固的附著在基體上。巨型海藻的假根與基體緊密接觸,藻體分泌出高酚含量的黏液,能保持海藻在基體上長久附著。藤壺分泌出的蛋白質膠黏劑俗稱“藤壺膠”,其黏結性能非常好。帽貝、海葵和管棲蠕蟲都能分泌出膠黏蛋白,使其很好在基體材料上附著。

3 防生物附著的方法

防生物附著就是阻止或減少生物附著在養殖設施上,防生物附著的方法很多,總體上可以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等。

3.1 物理法

海水渾濁度高,水體泥沙含量高,因此如能減少泥沙在養殖器具上的附著,就可減少養殖器具生物的附著量,利用此原理可以在網具材料中添加導電成分, 降低網具材料的表面電阻,也可以利用同性電荷相斥的原理,使網具材料帶有與泥沙相同的電荷。

低表面能材料上的汙損生物附著不牢,因此在養殖器具上塗上低表面能防汙塗層也可以起到減少或阻止生物附著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塗層中提高有機硅橡膠的含量比聚四氟乙烯更有利於防止海洋生物的附著。另外,納米材料塗層也屬於低表面能塗層,但目前多處於研發階段,還未見實際應用的報道。

3.2 化學法

早期為了防止生物附著的汙損,常在養殖器具上塗上防汙漆或瀝青。防汙漆由成膜物質、無機填料和防汙劑(毒料)組成,防汙劑(毒料)是對附著生物起毒害作用的,因此生物無法附著。這些防汙劑中有毒物質有有機錫(三丁基氟化錫、三丁基氧化錫、三苯基氫氧化錫、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錫)、氧化汞、氧化亞銅、DDT 、敵百蟲等,這些毒料的殘餘毒性及累積毒性比較大, 同時也會對養殖的對象產生毒害作用,因此也會危機人們自身的身體健康,目前已經禁用。

使用銅製作相應的養殖器具,也可起到有效的防附著效果。銅板與銅網表面可產生二價銅離子,可降低生物機體中主酶對生物生命代謝的活化作用, 以此縮短生物壽命, 還會直接使生物的細胞蛋白質沉澱。氧化亞銅或銅粉是毒性較小的防汙劑,也可加入到防汙塗料中使用。

項目組曾經在 2013—2015 年期間在連雲港海州灣贛榆港附近海域利用銅質網衣展開網箱養殖實驗,在實施週期內,銅質網衣上附著生物量很少,說明此方法是可行的。但該方法的投資費用較高,同時如果局部破損,修復也比較困難,因此推廣範圍受到限制。

3.3 生物防附著法

雖然未經處理的人工設施在自然海水中很容易遭受到生物附著的困擾,但同樣是在海洋生物中的一些大型或固著類生長生物的表面卻無生物附著的現象,如珊瑚、海綿及海洋植物等,這說明這些生物可以產生一些防生物附著的物質。目前,已經發現超過 160 種海洋生物可產生防生物附著的物質。如從天然生物中提取出來的 N,N,N,N-四甲基乙基二胺,對生物的附著有很強的排斥作用,有效期可超過 1 個半月。一些海綿類生物次級代謝產物中含有二倍半萜、呋喃萜、溴二苯醚、甾體、磺酸、核苷等類型化合物,其中二倍半萜類化合物是該屬海綿中最為典型的次級代謝產物,而且大多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如細胞毒、抗菌、抗病毒、魚毒、防附著等。

4 展望

目前海洋生物防汙附研究已經有很多報道,尤其是在海洋船舶以及海洋裝備上,但在海水養殖設施上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海水養殖設施的材料主要是塑料、纖維或者木製品,這與船舶或工程類設施不同,同時其養殖對象也是用來食用的,因此應特別注意生物安全,應儘可能採用無毒或低毒的防汙附方法。上述闡述的方法已經在實際生產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但仍存在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每種防生物附著方法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只能一定程度減緩生物附著的速率和數量,不能徹底解決生物汙附這一問題。利用塗料進行塗層是目前最好的防生物汙附方法,但這些塗層中含有的塗料或多或少的含有一定的毒性,其安全性有待更多的研究揭示。同時塗料的黏附性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往往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生脫落現象。

因此,未來海水養殖設施防生物附著研究的重點將在與開發長效、無毒、環境友好型的新材料或新介質,如納米材料、生物材料等,這就要求人們在生物附著機制及其與環境因子互作關係上展開更深入的研究。

海水養殖設施防生物附著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