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老秦的文字,文字還顯得稚嫩,但不知道為什麼,依然從第一篇一路翻下去,一直翻到無可讀為止,然後莫名燃起了一種溫暖的情愫,雖然寫的是懸疑小說,雖然每一章裡都至少埋著一具等待被解剖的屍體,但這青澀的文字裡,卻彷彿有一種天然的力量,不矯飾,不浮誇,就像是大雪封山時的一間小木屋,壁爐裡熊熊燃著火,老秦就坐在你對面,一邊烘烤著手,一邊就著雪聲,把這些案子一一說起。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他講故事,帶著些嚴謹,又有些說不出的悲憫與正氣,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向其他人推薦老秦的書,都無法完整形容《屍語者》帶給我的感受,是重口味?是刺激變態?是驚悚緊張?直到某天,在網絡看到這麼幾個詞,我才忽然找到了老秦之所以打動我的原因:有敬畏,有良知,有熱血,有性情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老秦也寫過,有的死者的家屬不願意讓法醫去檢驗屍體,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對已死的人開膛破肚是一種褻瀆,萬不得已,都想給自己“留個全屍”。所以法醫這個職業,文明開化這麼久了,也少有人問津。老秦在《屍語者》寫自己的專業,總有一些微微的自嘲,全班這麼多個人,幾乎沒有自願來學法醫的,每年中國能出多少個法醫畢業生,又有多少法醫能真正投入到一線中去呢?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但“髒”活兒,總要有人來幹。在這片土地上,不明不白的死亡或許太多了,對真相的堅持,本身或許就是種頑強的信仰。老秦的解剖,有時候條件所限,荒郊野外,天寒地凍,也只能就地動刀。解剖不像是做手術,每一刀下去,都有明確的目標,解剖更像是一種探索,每一種可能,每一種驗證,都不能鬆懈。少則三五小時,多則十幾小時,等到解剖全部結束,腿腳早已經僵死。但就算是這樣,也不能不做最後一件事:縫合。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有時候人遇到一些悲痛的遭遇,最開始的痛苦和憤怒過去之後,也要開始慢慢接受這個現實。或許不是什麼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得到的,如果事情沒有按照你想的那樣收場,那就得慢慢學會放下,才能繼續往前走。就像秦明的夫人鈴鐺,她的堂妹在花季年齡遭遇不測,案件始終沒有偵破,一家人除了深深藏在心裡,也別無辦法。這個案件也就是雲泰案。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正如老秦在《無聲的證詞》裡寫的,他的寫作是個偶然。但或許冥冥之中也是必然。對死亡的近距離接觸,或許總讓人在某一方面變得深沉,但老秦的身上又總是散發著一種元氣與光芒。用那個用濫了的詞,他的內心總是有一股子發燙的正能量。像我這樣讀夠了血腥暴力的重口味小說的人,也總是希望在文字後面找一份安全感。

《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複雜

然而看完了《無聲的證詞》,我卻突然有了新的想法,秦明實際上給出的不僅僅是一些獵奇的小說,也應當是我們看世界的角度,在這個系列裡,秦明在一些我們日常可能會接觸到的劫財劫色等案件中,加入了一些我們少見的主題,如冰戀,更有一些社會熱門話題,如嫖宿幼女罪、警界貪腐等,這些故事夾雜在普通人的犯罪故事裡,也無形中告訴我們一個沉重的道理,生活不需要獵奇,人性已經足夠的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