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生鮮電商行業的壁壘在哪?

羅日新


大家好,我是鑫西蘭。你有關於生鮮電商方面的問題,我有四年的實戰經驗,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點擊上面“關注”,我們就是一個團隊了。

個人覺得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原產地

從過去幾年的生鮮電商起起浮浮來看,不重視原產地的企業都倒下了。只靠線上做活動、搞促銷、玩營銷燒錢的企業是活不了多久的。一旦吸引不了新的投資,就只有死路一條。“美味七七”、“許鮮網”等等都是專注線上燒錢,線下一團稀泥的企業。

擁有原產地就意味著掌握了品質,而品質才是生鮮電商成功的關鍵。你指望著一家靠在批發市場採購貨源的企業能把生鮮電商做好嗎?

二、冷鏈物流

農產品存在著容易變質、腐爛、易損等屬性,而目前我們國家的冷鏈物流是不完善的。目前快遞最後一公里的現象普遍嚴重,更加不要說冷鏈的發展了。高昴的成本也會增加網購的成本,這樣消費者也是接受不起的。我們只能在產品箱內放冰塊、冰瓶等保鮮措施。然後寄託於快遞中途不要出問題,儘量在四天內把快遞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很多地方都有冷庫,我們老家幾乎每個村都有,但他們的作用單一,很多還只是常溫庫。只能起到打冷、保鮮的作用,至於運輸又是一個問題了。

但是冷鏈物流做起來的投資是相當大的,做農業重資產又很難吸引來資。我們必竟不是那些自帶光環的創業者和大企業。這個,只能抱大腿生存了。

三、前置倉

2019年,各大生鮮企業都是在血戰“前置倉”!事實上,前置倉的建立關係到你生鮮產品到港之後的保鮮和時效二大關鍵問題。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等生鮮店號稱可以二個小時送貨到門,他們靠的是什麼?難道是門店裡少量的生鮮產品嗎?他們依靠的就是前置倉,而想在大城市擁有前置倉,這又是資本才能玩的遊戲。

個人覺得未來生鮮電商行業的壁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牌

大家都做西紅柿,但你能把這你手上的西紅柿做成一個響亮的品牌,你就成功了。褚橙為什麼賣那麼好?除了名人效應,人家在質量和品牌上下的功夫是無法想的。鑫西蘭有一個夢想,一提到吃花椰菜就能想到我的品牌“鑫西蘭”。

二、配送服務

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針對顧客購買生鮮產品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包裝,很多包裝也是不可回收利用的。這點上,我們要學習一下日本。他們很早以前就實現這個功能。

而生鮮電商說白了就是送食品,你要讓顧客放心的吃你送的食品,配送服務方面就一定要做好。

三、流量

流量當然是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的壁壘所在了。不管你品牌做的多好,配送服務又多完善。沒有流量,這一切都等於零!現在各大生鮮電商都在賽道上奔跑,都在找彎道超車。但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能生存,又能產生流量的小道,路還很遠。

謝謝大家,以上便上鑫西蘭的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鑫西蘭




生鮮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其特點是鮮,要新鮮就必須要快,還有存儲,這些農產品都有季節性的,說成熟都很快一下成熟了,所以總結以下:



一、物流系統

電子商務發展最大的壁壘就是物流體系,阿里建立了菜鳥聯盟,京東也在巨資打造物流,美團餓了麼都在物流配送花費了巨資,可見物流的重要性,物流是新零售三流裡最重要的一流。生鮮更具有獨特性,嚴格的倉儲條件和運輸條件,產地一般都在偏遠,南北運輸,甚至有的在大山裡,這個誰能低成本解決,誰肯定最厲害。



二、供應鏈體系

農產品,生鮮種類繁多,產地東南西北,要集中調度,處理南北各地的訂單,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雖然線上解決了信息流,可以直接展示給消費者,5g到來甚至有更厲害黑科技展示信息流,快速傳遞消費者哪裡,但是一個完整供應鏈還是很難。



其實現在生鮮貴大部分都是耗在運輸成本里,產地種植養殖者真的是很便宜,賣的價格很低,隨著現在自媒體抖商出現很多產地種植戶養殖戶自己賣貨,但是相信未來發展是一個相互協作生態圈,各自做自己專業的事情,才能把產業做到極致,未來也許不叫生鮮電商,叫生鮮新零售,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探討。


段克甲


生鮮電商可以稱為垂直類電商,只是這個品類極大,頻率極高,所以比阿里,京東類的電商還讓人前仆後繼。

目前的核心問題是,

一 農產品標準化還在初級階段,誰掌握了一個又一個單品的標準化供應鏈,誰就牛大了。比如獼猴桃的佳沛,比如生菜裡的浩豐,比如櫻桃界艾果樂。

二 對溫度鮮度的高要求,決定期配送有半徑,有時效的巨大要求。前置倉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三 用戶,這是所有電商流量的需求。不多說。

四 綜合運營,比如金融服務,除生鮮外的到家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