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關注明鼎教育 | 獲取幼教乾貨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歡迎下載幼教匯APP查看更多幼教乾貨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一位幼師截圖訴苦:

大致情況是班裡孩子回家後給家長告狀,說老師在幼兒園拿刀切了他的腳丫子,於是家長髮消息來詢問老師。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老師曬出的聊天記錄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所幸,這位媽媽發現問題後選擇第一時間與老師溝通,解開了疑惑並還原了事實真相

孩子沒有受到老師的傷害,老師也絕不可能虐待孩子。

其實,不少家長都聽過孩子類似的告狀:

“媽媽,今天XX小朋友推我了。”

“媽媽,今天XX小朋友踢了我一腳。”

“媽媽,今天老師沒讓我玩玩具。”

……

當聽到孩子說這些話時,你是什麼心情?你相信孩子嗎?

你會怎麼處理?

是指責老師?還是直接投訴?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孩子告的狀,是真的嗎?

放學後,經常因為孩子一段簡單的描述,幼師就會接到家長急匆匆的電話,而通話內容也經常會讓幼師一頭霧水又痛苦不堪,因為小朋友描述的話常常不能還原幼兒園的真實情況

,有時出於擔憂和保護,家長很可能將矛頭轉向幼師。

孩子告狀,除了尋求家長幫助,也有可能是吸引注意力或者逃避責任。

為什們孩子說的話不能全信?

如果細心,就能發現,幼兒經常會出現一種現象,即

“無意撒謊行為”:

帶孩子去了一個有滑梯的飯館,後來他非說的是遊樂園。

—認知、經驗貧乏,無法準確描述

同事家孩子放學後嚷嚷著說老師明天讓他帶一支“狗鉛筆”,詢問老師後,才知道老師要的是勾線筆。

—語言等能力不足,轉述時易出現錯誤

他們經常在已知的故事段落中加入大量天馬行空的情節和稀奇古怪的人物,最喜歡編排類似“小豬佩奇大戰奧特曼”的劇情。

—想象力豐富,喜歡加工虛實

經常有孩子,玩過玩具後會堅持說玩具是自己的。

—想要表現自己,隨意“嫁接”經驗

當面對以上“無意撒謊”行為,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身心仍在發展過程中,進行教育引導,但除了無意撒謊,家長們最需要的擔心的,是孩子故意撒謊。

有些孩子為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或者為了展現自己,往往誇大事實進行描述。

有的家庭環境很嚴肅,家教很嚴,當孩子做錯事後會受到家長的逼問、責備甚至懲罰,所以孩子會想辦法轉嫁責任,通過先人一步“告狀”的方法來逃避家長的責罰。如果孩子說什麼家長都不核實,那孩子很可能

依賴謊言獲得一些“特權”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孩子撒謊,家長該怎麼辦?

1.一定要及時制止

任何行為都是在初始時最容易矯正。

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極度不安,即使僥倖矇混過去了,也會十分擔心,如果家長不及時發現制止,孩子會習以為常,撒謊成性。

2.獎勵誠實的行為

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應先表揚他的誠實,然後再批評,並且相應地減輕對他的處罰。

3.父母不要“教”孩子說謊

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謊,也不要對孩子空口許諾

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有威信的,如果他們認為父母的撒謊行為是正確的,就很容易模仿,逐漸學會撒謊。

4.幫助孩子區分想象和真實

孩子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能逐漸理解:“謊言”和“誠實”是怎麼回事。

在成長階段,父母應該幫孩子分辨什麼是假裝的什麼是真實的,並主動和孩子討論事實與虛構的區別。

5.多與孩子交流

多與孩子交流,父母才能從孩子的想法中推敲出孩子說謊背後的真實原因和目的,才能對症下藥。

6.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告訴孩子,以後如果有需要,直接告訴爸爸媽媽,不能用撒謊達到目的。

與孩子約法三章,如果之後孩子犯了錯或違反約定,就必須接受處罰,如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少一次吃零食機會等,

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孩子告狀,家長該怎麼辦?

1.重視幼兒告狀行為

面對幼兒告狀行為,應對幼兒做出正確引導,瞭解基本情況,弄清孩子告狀原因,先安撫孩子心裡

2.擺正自己的觀念

孩子喜歡告狀,有時候是因為事情發展對自己不利,家長在瞭解真實情況和孩子告狀的目的前,不要隨便表態,一定要了解真相後,根據孩子行為目的進行公平對待。

3.淡化孩子的告狀

如果事情不嚴重,家長可以嘗試淡化孩子的投訴,或者試著引導孩子主動解決問題。

成長路上不是一帆風順,適當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不見得就是壞事,不僅能鍛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讓孩子明白世界並非凡事遂願,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4.積極配合,及時與老師溝通

孩子告狀,家長一定要及時告知老師,如果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理念出現不一致或存在很大差異,不僅會使孩子長期茫然不知所措,還會導致孩子模糊是非,甚至產生兩面行為,所以家長應和教師溝通協調,統一教育理念,形成家園合力,共同為孩子健康人格發展做貢獻。

雖然“告狀”是一個簡單的行為,但其實孩子每次“告狀” 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許多原因和背景,我們應該學會究其原因,對症下藥,給予正確的引導和解決,維護好家園關係、師幼關係,為孩子健康人格發展保駕護航。


“媽媽,今天老師打我了”幼兒園孩子回家後告狀,是真的嗎?


*文章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