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婦產科首位傑青、湖北省僅有的3位醫科院士,全都從華中科技大學走出!

2017年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佈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華中科技大學馬丁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丁教授的當選實現了華中科技大學醫科院士在中國工程院零的突破也是湖北省和華中科技大學目前第二位醫科院士。

我國婦產科首位傑青、湖北省僅有的3位醫科院士,全都從華中科技大學走出!

馬丁,男,1957年出生,籍貫天津。1983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原同濟醫學院),1986年和1990年分別獲得同濟醫科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腫瘤侵襲與轉移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丁從事醫療教育工作35年,是我國婦產科學界首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0)和"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02)。其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認同的高度評價,先後獲國家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0;2012)、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007;2009)、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2)、湖北省成果推廣一等獎(2015)、和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2015)。

完成主編我國《婦科惡性腫瘤診治指南》,主編國家醫學生八年制規劃教材《婦產科學》和英文版《婦產科學》。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86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J Clin Invest、J Exp MedJ Nat Can Inst為代表的SCI雜誌發表論文163餘篇,總影響因子612.7分,總計被他人引用4262次,被Lancet等國際期刊他引2630次。帶領同濟醫院婦產科兩度獲國家重點學科,2010年獲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4年獲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榮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4),"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吳階平-保羅•楊森獎"(2010),獲國家衛計委、健康報評選"生命英雄--科技之星"榮譽稱號(2015)。武漢市衛計委、武漢晚報評選"我心目中的好醫生"榮譽稱號(2016)。

出生醫學世家,子承父業不忘初心

馬丁出生於雲南昆明的醫學世家,父親是原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名醫,兒時慈父遠近聞名的好口碑和言傳身教激發了他們兄弟姐妹探索生命奧秘,6個孩子中3個都選擇了學醫。高考剛恢復那年,馬丁以優異成績如願考入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子承父業、治病救人的初衷激勵著他一生不斷地學習。

我國婦產科首位傑青、湖北省僅有的3位醫科院士,全都從華中科技大學走出!

為了開拓視野、增長見識,1990年馬丁博士畢業後,選擇了去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從事腫瘤轉移領域的博士後研究,研究主要方向仍然是宮頸癌、卵巢癌等腫瘤轉移機制。國內業已養成的良好研究習慣使馬丁迅速適應了國外的氛圍,優越的科研條件也讓他如虎添翼。旁人眼中枯燥和索然無味的實驗室工作他做得興趣盎然且樂此不疲,他的研究工作成績斐然,在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並於1995 年獲聘西南醫學中心副教授,成為當時留學生中的佼佼者。但身為一位醫者,儘管客居異國,馬丁仍不忘他出國的初心。"不在臨床中應用的科研沒有意義",胸懷報國之志的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於不惑之年返回江城出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主任一職,從此他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

"醫生不只是治病,而是面對獨一無二的人"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全球數據顯示,其死亡率逐漸上升為婦科腫瘤首位。為此,馬丁教授提出精準篩查宮頸癌易感人群的概念。他帶領團隊努力工作,日日夜夜,孜孜以求,3年內檢測16484箇中國漢族樣本,發現了中國人11個全新的宮頸癌遺傳易感變異位點,同時又在全國收集了宮頸癌家系進行檢測分析,首次在中國漢族人群中證實了宮頸癌遺傳易感性,闡明HPV感染只是宮頸癌發生的外因,真正發病取決於內在的遺傳特徵,也就是"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之後,在前期遺傳易感研究的基礎上,馬丁教授帶領團隊繼續深入研究,

證實HPV感染宮頸上皮後與易感人群基因中的脆性位點結合,整合進入宮頸上皮細胞,形成持續感染,最終導致宮頸癌變。

我國婦產科首位傑青、湖北省僅有的3位醫科院士,全都從華中科技大學走出!

婦產科醫生每天面對的是柔弱的女性,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她們能否健康痊癒牽繫著背後無數個家庭的幸福。擔著這樣的重託,馬丁教授逼著自己走向那條漫長的臨床科研探索之路。

十年不懈的探索,馬丁教授的研究團隊對卵巢癌進行了長期臨床基礎研究,初步發現了腫瘤原發與轉移的機制,找到了癌變細胞許多特異的"靶點"。根據癌細胞特異"靶點",馬丁教授的團隊篩選出一種"短肽"標記物,可以特異性標記體內微小轉移病灶,尤其是在對腫瘤轉移灶和炎性腫塊的鑑別上,以及對腦轉移灶的顯像上,顯示出常規PET/CT無法企及的優勢。

而馬丁教授團隊專為腫瘤微小轉移灶而研發磨礪的寶劍——腺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V-TK製劑已進入臨床Ⅲ期實驗,結果表明藥物能有效遏制腫瘤復發轉移,明顯改善晚期腫瘤患者預後。一位卵巢癌肝轉移患者,經ADV-TK 治療後5年無復發轉移。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

"醫生絕不只是治療一種疾病,每天我面對的是獨一無二的人,一個個活生生、有情感、正為疾病所苦的人。這些心裡所思,慢慢地成為我的信仰、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手術匠"馬丁:手術的成功是醫生最大的收穫

馬丁教授的稱號有很多,但在私下裡,他只愛"手術匠"的封號。"一上手術檯就是昏天黑地一整天,手機不接,飯也顧不上吃。"但馬丁教授說"手下的年輕醫生需要我一個一個地帶出來,偷不得懶。"科裡統計顯示,最多的時候,馬丁教授一週做過27臺手術。熟悉他的人知道,要找馬丁教授,只能在快下班時間,去他辦公室蹲守。

我國婦產科首位傑青、湖北省僅有的3位醫科院士,全都從華中科技大學走出!

祝玲玲(化名)正是如花一般的年紀,但懷孕不久卻發現患上了"宮頸鱗狀細胞癌IBI期",四處求醫問藥,得到的答案都是要做子宮全切除手術,這就意味著,她將不得不放棄腹中的胎兒並永遠失去做母親的權力。她慕名找到馬丁教授,馬丁教授細心詢問病情,耐心傾聽祝玲玲的哭訴,詳細查閱她的病歷,確定要立即手術。但手術風險很大,傳統的方法是子宮全切除,把子宮和胎兒一起拿掉,即使不做子宮全切除,稍有不慎,手術也可能傷及胎兒。

後來,在馬丁教授的主持下,手術組徵得病人同意後提出一個大膽設想,孕期為病人進行新輔助化療, 適時實行宮頸切除術,保證祝玲玲和胎兒生命安全,產後再根據嚴格的病理檢查決定是否需要輔助治療或進一步手術,這樣不僅盡最大可能保留病人的子宮和有效保護卵巢內分泌功能,而且能夠根治癌症病灶,使病人有效康復。

手術七個月後,祝玲玲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兒。以後玲玲常來門診看馬丁教授,寶寶發育良好,她自己的病情也沒有惡化。看著洋溢著幸福笑容的一家,馬丁教授此前高度崩緊的神經才徹底放鬆下來,"手術的成功才是醫生最大的收穫"。

從事腫瘤研究30年,馬丁思考得最多的還是如何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最多的病例在哪兒,最好的醫生就會在哪兒。"馬丁教授認為,世界醫學研究的中心必將移師中國。如今,他作為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正率領著中國婦科醫學領域的同仁們,去解決中國乃至世界婦科腫瘤防治的難題。

從"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到"國際肝膽胰外科技術改進與創新的領導者"陳孝平院士,再到今天的主人公馬丁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誕生了湖北省僅有的三位醫科院士,雖然他們的研究領域各不相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LOGO,那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如今,華中科技大學這片熱土,正逐漸展現出無限生機,工匠精神與現代科技在這裡交匯碰撞,思想智慧與醫學文明在這裡交相輝映,從而煥發出別樣的生命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