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發言、膽小,他到底怕的是什麼?

經常聽到家長說自家孩子膽小,其表現各不相同,有的不敢和陌生人說話,有的不敢上臺表演,有的不敢獨自爬遊樂設施,有的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做遊戲,不敢主動要求加入遊戲。針對這個問題,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孩子的心理感受是一樣的,給大家講一個具體的案例吧。

孩子不敢發言、膽小,他到底怕的是什麼?

一個六年級十二歲男孩兒的案例,孩子媽媽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孩子膽小,甚至不敢在課堂上發言,媽媽舉了三個例子,第一個例子,在孩子九歲那年帶孩子去海邊玩,退潮之後呢,沙灘上露出很大的一片淤泥,很多的小孩子在裡面跑來跑去的玩,可是他的孩子卻特別害怕,不敢自己走,必須大人領著他才敢往前邁步,媽媽一生氣了就把他一個人扔在淤泥裡,然後自己回到岸邊,站在岸邊鼓勵、呵斥、命令這個孩子,但是不管怎麼做,孩子就是在淤泥裡哭,就是不敢走,當時媽媽覺得很沒面子,賭氣就把孩子抱回到岸邊乾脆不讓他玩了,這樣的例子。

孩子不敢發言、膽小,他到底怕的是什麼?

第二個例子,在孩子十歲的時候帶她去參加拓展訓練,走鋼架,走第一層他就害怕不敢走,說啥也邁不動步,教練費了很大的勁兒也無濟於事。後來爸爸拉著孩子的手練習,一遍一遍來回的走,最終突破這種害怕的心理,能夠很快的在三分鐘之內走完一圈。

孩子不敢發言、膽小,他到底怕的是什麼?

第三個例子也是媽媽最想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在學校裡上課,不敢回答問題,不敢在前面朗誦不敢表現自己。媽媽說針對這些弱點還特意讓孩子學過一年的表演,上臺演過戲,參加過朗誦比賽,雖然緊張但還是能夠按照要求去做,在校外特長班也能夠回答問題,但是就是在學校裡不敢說,上個月朗誦課上老師和同學們給他鼓掌長達五分鐘,他竟然走到前面緊張到一句話都不敢說,媽媽說我問他為什麼?孩子說太緊張太害怕了。媽媽氣的說:你這不光是害怕而是不識抬舉,辜負老師和同學對你的期望,你總是這樣大家會瞧不起你的,你下次必須上來。

孩子不敢發言、膽小,他到底怕的是什麼?

十二節語言表達課,需要的留言

關於這個孩子膽小,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理解.

第一個角度,媽媽始終不能理解,一個男孩兒為什麼總是小心謹慎,尤其是在課堂上發言,都給他報了表演班了,為什麼還在課堂上做不到,一天到晚有什麼可怕的。為了讓媽媽體驗孩子的感受,諮詢老師問媽媽:你生活中你有沒有特別害怕的東西?他說有,比如怕水呀,恐高啊,老師說如果讓你走高空的玻璃棧道,你會怎樣呢?他說那不嚇死了。老師說那有什麼可怕的呢,安全設施那麼好,一點威脅都沒有,你就大大方方的走唄,他說那倒是,但就是害怕呀,老師說如果所有的人都跟你鼓掌加油,你敢自己獨自的走嗎?聽到這兒,孩子媽媽就笑了,老師說:你現在能不能體會孩子當時那種緊張害怕的感受呢?他又笑了,老師說你認為在班裡講話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事情,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是特別難的事兒,就如同你怕水,你恐高一樣。

孩子不敢發言、膽小,他到底怕的是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害怕的點,那個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但是對於爬的人也許一輩子都克服不了,一輩子都過不去。所以,面對孩子害怕的事兒,首先要做的是要設身處地的理解他的難處,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靜下來傾聽孩子,怕的那個點到底是什麼?陪孩子一起面對恐懼。

第二個角度,案例中第一個例子是媽媽覺得沒面子,不斷的用呵斥、命令的方式催促孩子獨自的從淤泥裡走出來;第三個例子是,背後調動老師在課堂上鼓動全班同學竟然用長達五分鐘的時間來逼孩子發言,但孩子還是沒有勇氣走上講臺,媽媽不但沒有體諒孩子內心那份煎熬,反而埋怨孩子不識臺舉。這兩個例子媽媽用的方式導致的結果是,孩子選擇退縮和放棄,那同樣是面對孩子的恐懼,在第二個例子當中,我們就看到了成功的經驗,也就是當他參加拓展訓練的時候,不敢邁步的時候,爸爸的做法是握住孩子的手一遍一遍的帶著他來回的走,最終孩子只用三分鐘就可獨自地走完一圈兒,所以在恐懼面前孩子原本就已經緊張的不得了了,那一刻,他不需要火上澆油的理由來命令他,而是陪伴,並需要一個能夠握住她的手,告訴他:孩子,你別害怕,我們就在你身邊,不管多難,我們會陪你一起面對。

孩子不敢發言、膽小,他到底怕的是什麼?

第三個角度,就是要接納孩子的不足,老師和孩子媽媽說,孩子就是不敢在人多的時候發言,就是不敢在課堂上發言,能影響什麼呢?他說:別的孩子都敢,就他不敢,我擔心他會自卑。老師說:你天天戳孩子膽小的軟肋,天天讓孩子面對逆境時讓孩子變得強大,你是在逼著他強大呢?還是逼著他走向自卑呢呢?要想真的幫孩子克服膽小、不敢發言的弱點,最好的方式是無心插柳,也就是不要再提孩子害怕的事情,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他感興趣的事兒,他擅長的事情上。大家記住,拉長長板遠比彌補孩子不足更能讓孩子找到自信,一個自己感覺有優勢的孩子,一定會抑制不住的要去表達他自己。

好了,這個案例就說到這兒,我從中悟到了很多,你有什麼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