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詩瑪》是雲南彝族支系撒尼人口頭流傳的美麗而富有特色的長篇敘事詩,被撒尼人稱為“我們民族的歌”,阿詩瑪的傳說已經成為撒尼人日常生活、婚喪禮節以及其它風俗習慣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間廣為傳唱。
敘事長詩《阿詩瑪》,塑造了一位美麗、勇敢、堅貞的撒尼姑娘形象。阿詩瑪是個聰明美麗而又能幹的農家姑娘,當地有財有勢的熱布巴拉,定要娶她做兒媳婦。阿詩瑪不肯,熱布巴拉就派人搶她。她的哥哥阿黑和熱布巴拉家鬥智比武,得到勝利,終於把妹妹救出來。可是熱布巴拉不甘心,求崖神放水淹死兄妹倆。阿詩瑪被水沖走了,變成了回聲。撒尼人懷戀她,叫喚她的名字,山谷裡就傳來她的回聲。
多少個世紀過去了,“阿詩瑪”化成一尊與世長存的石像,挺立在石林深處,正像當地民間歌手所詠唱的:“十二崖子上,站著一個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愛的阿詩瑪。”長詩採用浪漫的具有神話色彩的詩性手法,凸顯人物的善與美、智慧與力量、勤勞與勇敢。
這部長詩1953年由雲南省人民文工團圭山工作組蒐集,當時蒐集到20份異文,由黃鐵、楊知勇、劉綺用“總合”的方法整理、加工出來,整理稿第二稿完成後,又請公劉參與整理工作,在文字上進行了加工、潤色。這個整理本1954年首發於《雲南日報》上,1954年7月,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種單行本。此後,又於同年年底和1955年、1956年,分別由4家出版社再版、出版。一時,《阿詩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各種報紙雜誌紛紛發表評論,對《阿詩瑪》的整理出版表示了極大的歡迎和肯定。《阿詩瑪》引發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學熱。1979年原整理者又進行了重新修訂。長詩《阿詩瑪》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國內外發行,躋身於“中國百年百種優秀文學圖書”行列,並被改編成中國第一部彩色音樂電影《阿詩瑪》,還被改編為各種劇種演出。
2004年8月6日,紀念敘事長詩《阿詩瑪》發表50週年、電影《阿詩瑪》攝製40週年暨《阿詩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雲南舉行,這是第一次以《阿詩瑪》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目前,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文本被文化部列為申報文本範本,石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申報工作,從保護一群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傳承人、保護一批阿詩瑪文化生態村、編著一套阿詩瑪文化叢書、規劃建設一座中型的“阿詩瑪文化展覽館”、成立一所“阿詩瑪文化研究所”、制定一系列保護與開發措施、註冊一批“阿詩瑪”文化商標、建立一項“阿詩瑪”保護基金等方面為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保障。
閱讀更多 彝族文化傳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