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再添關鍵證據,非引力加速機制疑點重重

核心提示:鑑於A/2017 U1是一顆小行星或者彗星,它的近日點的非引力加速機制被認為是彗星上的物質蒸發所致。由於A/2017 U1靠近太陽,其表面的一部分物質會被拋射出來。有趣的是,A/2017 U1並沒有被發現存在可檢測到的氣體物質,這也加重了表面物質拋射解釋的疑點。

第一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Oumuamua已經遠離地球,並且我們完全跟丟了這個神秘來客,但它留下的謎團仍然沒有揭開。Oumuamua是這顆星際天體的暱稱,其正式編號為A/2017 U1。在2017年9月2日之前,A/2017 U1以每秒9.2萬公里的速度在太陽系內疾馳而過,從Lyra星座方向接近我們。對於一個長度將近400米的武器,每秒9.2萬公里的速度是相當之快的,當然我們根據這個數據也第一時間明白,它不是太陽系天體。

人類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再添關鍵證據,非引力加速機制疑點重重

A/2017 U1在2017年10月14日的時候最接近地球,距離我們大約2400萬公里,大約是地月距離的60倍。這個距離也不算非常之遠,從遙遠的宇宙深空飛來,最終以距離地球60個地月距離擦肩而過,應該算是非常準的了。在掠過近日點之後,它的速度增加到相對太陽達到了每秒15.6萬公里。從軌跡上看,在近日點附近的時候速度達到了峰值。

人類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再添關鍵證據,非引力加速機制疑點重重

加速機制疑點重重

A/2017 U1在太陽系中的軌跡不能完全用太陽、行星的引力來解釋,它的一部分速度並不是來自天體引力。鑑於A/2017 U1是一顆小行星或者彗星,它的近日點的非引力加速機制被認為是彗星上的物質蒸發所致。由於A/2017 U1靠近太陽,其表面的一部分物質會被拋射出來。有趣的是,A/2017 U1並沒有被發現存在可檢測到的氣體物質,這也加重了表面物質拋射解釋的疑點。不可否認的是,如果A/2017 U1存在表面物質拋射,其速度確實會因此增加,同時A/2017 U1也會因為表面物質的拋射出現自轉。

人類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再添關鍵證據,非引力加速機制疑點重重

這種加速機制還可能被解釋為太陽風的磁相互作用、太陽輻射壓力等,比如小行星在靠近太陽的時候,光照面和陰影面存在溫差,會導致受力不均勻,影響天體的運行速度。當然,A/2017 U1的加速機制無非與其自身、太陽兩者有關,自身因素來自A/2017 U1表面物質。其作為一顆彗星狀的天體,表面有大量的冰物質,可在經過近日點的時候被加熱。同時,來自太陽的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太陽輻射、磁場作用都會影響到A/2017 U1的速度。

人類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再添關鍵證據,非引力加速機制疑點重重

人類或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

A/2017 U1的加速機制與其表面物質有關,如果冰物質在太陽系中可以得到揮發,這也同樣說明A/2017 U1上的冰物質則是來自另一個恆星系統。我們已經知道小行星可攜帶生命的種子在太陽系內竄來竄去,那麼A/2017 U1也可能會攜帶另一顆恆星的信息抵達太陽系。A/2017 U1的表面冰層可提供比較優良的輻射環境,可以將一些活的微生物帶入其他恆星系統中。正是由於A/2017 U1的發現,以及其非引力加速機制的調查,我們進一步察覺到A/2017 U1上有著大量的冰物質,不排除也有早期生命。

人類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再添關鍵證據,非引力加速機制疑點重重

搭乘A/2017 U1在宇宙中遨遊的生命種子可存在至少數千萬年之久,一旦進入合適的天體表面環境,就會開始生長,說不定地球生命也是來自於此種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