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夏傑


二戰時期日本大約有200萬人口死於美軍的轟炸之下,大約50萬名士兵,在太平洋戰場中被美軍消滅。

但是戰後日本人卻不仇恨美國人,相反日本人在戰後的二十年之後,居然開始了反“天皇”,揚言正是天皇制度,導致了日本走上戰爭的道路。

而當時日本天皇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形象公關,就是為了保住“皇家”,讓皇家可以在日本延續下去。

可即便是如此,裕仁天皇還是在出訪途中,遭遇到了多次刺殺,而且這些都是由昭和年間的日本成長的日本年輕人所為。

這一期間日本議會也曾經提出了廢除天皇制度,雖然當時的天皇已經成為了國家的象徵,但是日本人依舊認為天皇的存在,會讓日本回到那個悲慘的強權時代。

要知道1945年8月初,當時的日本人還在喊著為天皇玉碎,那個時候幾乎天皇就是日本國的神,是萬民的一切。

就好比當時日本人普遍認為,他們的一切都是天皇給的,他們第一應該感恩的是天皇,其次才是父母。

這種思想在甲午戰爭之後被刻意宣傳,到了日俄戰爭之後,到達了一個頂峰,此時的日本幾乎是全民陷入了對天皇的狂熱之中。

所以說戰爭的發動,天皇佔有很大的責任,然而審判的時候,卻沒有能夠審判這個最大的戰犯,因為當時的日本人全部都維護天皇。

然而戰後短短二十年,日本人對天皇的態度,便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不少日本人開始認為天皇制度是一種累贅。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在日本推行的民主化改革,並且美軍強迫日本天皇承認自己不是神,還拍攝了一些照片,將天皇拉下神壇。

其中最有名的照片就是麥克阿瑟同裕仁天皇的合影,這張照片直接將天皇拉下了神壇。

而進行了改革的日本人,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解放,並且在美國文化的薰陶之下,日本有識之士開始抱著自由的思想,去探討這場戰爭。

當日本人意識道法西斯時期的日本有多麼黑暗的時候,他們本能的開始抨擊當初號召他們發動戰爭的天皇。

不得不說,若非美國人的庇護,當時的天皇制度,真的有可能在日本廢除。

所以對於那場戰爭,日本人對美國人的態度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痛恨,另一種是感激。

而且隨著經濟發展,痛恨感也漸漸消失。轉而變為了對美國的感激,因為沒有美國的扶持,小小日本又怎能從一片廢墟中重新崛起呢?

最重要的是戰爭時期吃不飽飯的日本人,發現美國大兵來之後的五六年間裡,他們居然開上了汽車,正走在去旅遊的路上。

由此可想而知,日本人對美軍的恨意,一代一代的銳減。到如今,日本基本以忠實的盟友身份自居。


小司馬遷論史


二戰時,對日本殺傷力最強的無疑是美國。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和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中,日本共有各軍種155萬人死亡,約60萬平民喪生。這還不算,加上被原子彈攻擊的廣島、長崎在內,近百個日本主要城市在美國空軍的轟炸中被夷為平地,上千萬人無家可歸。
(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畫面)


造成這麼大的人員財產損失,日本人不仇恨美國是不可能的。在日本發動的對鄰國的侵略戰爭中,每逢日軍遭到抵抗,哪怕因此受到一點損失,都會進行瘋狂的報復,燒傷姦淫,無惡不作,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無法估量的損失。到了二戰末期,日本遭報應的時候來了,包括美蘇在內的大國和中國一道,給予日本空前的打擊。日本人一向欺軟怕硬,看到自己如果再負隅頑抗,真的會亡國滅種,所以在內心極不情願的情況下不得不宣佈投降!

客觀上講,美國人對日本的軍事打擊,特別是原子彈襲擊日本本土,是促成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猶不甘的日本人對美國內心的仇恨在當時肯定無可復加。不過,世界上最善於掩飾的恐怕莫過於日本人了。平時,日本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用語謙和,而在戰爭期間所表露出的兇殘與猙獰,完全暴露出這個民族的兩面性!


美國人當然不傻,非常清楚日本人內心是怎麼想的。所以,為了鉗制住這個大魔頭,二戰結束後,在美國主導下,日本頒佈了《和平憲法》,廢除了包括交戰權、擁有進攻性武器等多項有可能使日本恢復軍國主義的國家權力,這等於給日本套上了緊箍咒,讓它輕易不得再翻身鬧事。光弄這些紙面上的東西還不保險,為了監督日本實施《和平憲法》,及戰略上的考慮,美國常年在日本有近4萬人的駐軍規模,牢牢將日本處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這種形勢下,失去了獠牙的日本人,再恨美國又能怎樣?

美國雖然在軍事上全面壓制著日本,但另一方面,也為日本的戰後重建和恢復經濟,提供了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使日本經濟迅速騰飛,長期佔據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所以,有些理性的日本人認為還是和平發展好,並對美國表達過感激之情。不過,有軍國主義情懷的人在日本從未消失,並且近年來有日益壯大的趨勢,他們提出廢除《和平憲法》,讓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並揚言日本也要擁有核武器,還要求美國要為當年核彈轟炸向日本道歉。所以,美國人真的要當心了,別為了自己的那點私利,無底線的放縱日本,如果日本真到了別人控制不住的時候,要咬的第一個很可能就是它仇恨了很久的美國人!


高山流水116820061


…,日本人為何不恨美國?

二戰期間的敵手美日兩國,可謂打的昏天黑地!

1945年8月16日,美軍轟炸機,攜原子彈"小男孩"、"胖子",分別投向了日本廣島和長崎,傷亡幾十萬民眾,財物損失也甚巨。面對歐美強國,美日之戰,日本軍民總計死亡約200萬,不可一世、殘忍瘋狂的軍國主義,被打得灰頭土臉,奄奄一息!

戰後,美國沒有殺死日本天皇,保留了天皇地位,日本人當時挺感激的。日本兵敗,日本平民認為,美國也沒有再進一步蹂躪他們,因戰爭消耗,物資匱乏,美國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和生活物資。日本人倒發現,美國人並不是宣傳中的那麼恐怖、猙獰。也由於現實和生計的原因,日本大量婦女獻身委身,做了美軍的軍妓,遭恣意的糟蹋…。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合部隊,發動了朝鮮戰爭,日本成了其最大的物資供應、傷員和兵士休養地,日本也乘機發展和奠定了工業體系,日本的經濟,又逐步的繁活強盛起來了,但難逃美國束縛和控制,一個廣島協議,使日本經濟停滯了約20年!

日本這個民族,打怕它了,超越它了,便點頭哈腰。反之,日本實屬一個恃強凌弱的民族!

瘋狂而發的災難記憶,是痛苦的。表面的屈從,完全有別於心甘情願、骨子裡的服從。日本為何不恨美國呢?

謝謝!




闊海6013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包括扔下的兩顆原子彈對於日本的傷害是巨大的,但我們作為二戰日本的受害國,這種“傷害”應該是喜聞樂見的。正如當年執行投彈的飛行員保羅-蒂貝茨所言:“原子彈確實殺死了許多人,但也拯救了更多的人!”

坦白而言,戰後日本人對於美國人的心情是糾結的、複雜的:一方面美國確實為他們帶來了永遠也無法抹去的傷痕,但另一方面美國又為日本的戰後重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這種貢獻是基於必要的利益前提)。不過從總體來看,日本人似乎並不恨美國,甚至還心懷感激。

而且日本人的這種感激還充斥著迫不及待:1945年8月30號下午,當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總司令的身份來到日本時,當地民眾就用崇拜的眼神迎接他;六年後當他離開日本時,幾十萬日本民眾含淚送行!

而且日本全國性報紙之一的《每日新聞》也時常會刊登一些旁人聽了都會起雞皮疙瘩的讚揚文字,比如:“窗外青綠色的麥浪預示著今年會有一個好收成,但那是麥克阿瑟將軍五年又八個月的辛勤成果,同時也是我們(日本人)感恩的象徵。”

坦白而言,筆者始終無法理解在擁有國仇家恨前提下日本人枯木逢春的感激涕零,即便在我們看來當年的日本是邪惡的。不過將日本人對美國“由恨生愛”的原因歸結起來也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日本人向來都是敬畏強者的,但這種“敬畏”一定要有一個特定的前提:讓日本人自己徹底屈服;美國無疑做到了這一點。而這也是日本後續聽命於美國的基本框架。

其次,美國人放過了本該受到嚴厲懲罰的天皇。長久以來,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雖然《人間宣言》將其拉下神壇,但民眾對天皇已經基本固化的崇敬依然存在。美國讓天皇免於懲罰並保留這一延續千年的制度在日本人看來是一種恩惠。

再次,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重建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美國出於以後的政治企圖,主動提供大量的援助讓日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戰後重建。此外也不排除美國聯合日本政府進行的一些消除仇恨的政治宣傳。

總而言之,日本之所以能迅速走出戰爭陰影並再次崛起,與美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無論他們如何感恩美國,日本人終究都是一個“只懷小義而無大德”的民族,一旦沒有徵服者將其壓制,必然還會反攻倒算。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你問這個問題本身就有一個認知上的錯誤,你認為國家民族之間的仇恨應該是理性的。

這是絕對的錯誤理解,國與國之間的恩仇複雜糾纏,普通百姓真的理得清麼?肯定是理不清的。而這些愛與恨又從何而來呢?教育與宣傳,人非聖賢總會有好的地方和壞的地方。比方一個流氓,一輩子總有那麼幾次虛情假意的好事吧?那麼老逮著那丁點的好反覆宣傳而半點不提他為惡的事,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認定這是一個好人。國家亦如是!

我們笑話日本人親美,彷彿不一起嘲諷幾句就不愛國了。我反問大家一句,蒙古人滿洲人又屠了多少中國人呢?絕對比美國殺日本多十幾倍,那諸位嘲笑別人的時候有否自省過呀?

沒有獨立的思維看問題是不可能客觀的,你們熱衷於宣洩情緒而不是討論問題,日本也不會因為各位大俠躲在角落的情緒宣洩而崩潰。多搬磚,少丟人現眼。

工地很忙我先上去了,不然工頭扣錢呢


鹽坪冰舞


日本文化屬於叢林文化,說好聽的是尊敬強者,說難聽點就是欺軟怕硬!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而日本人之所以不仇恨美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下面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兩顆原子彈雖然殺傷很多日本人,但是卻也免去了日本亡國滅種的危機!

著名的李梅火攻很多人都聽說過,東京在二戰末期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打擊,美國人甚至揚言要把日本炸回原始社會,可見如果日本不投降會有什麼樣的遭遇。而且這個時候蘇聯也加入到對日本本土的總攻當中,日本軍國主義聲稱億人玉碎,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美國兩顆原子彈突然間帶來的震撼,日本不被迫投降,那麼等待日本的很可能就是亡國滅種!所以換一種理解方式,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拯救了日本,日本應該感謝美國才對!


叢林法則當中講究的是弱肉強食,弱者只會對強者保持恐懼,甚至不敢有恨!


鹿對獅子只可能有恐懼,而不可能有恨,準確來說不是沒有,而是不敢。日本就是這樣的狀態,狗的主人對狗再不好,狗也不敢對主人齜牙咧嘴。美國扶持了日本,也打壓了日本,而日本則不敢表現出一絲不滿,。

我是歷史白話君,歡迎大家關注我,觀看更多歷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歷史白話君


如果說日本人不痛恨美國人,個人觀點那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隱藏在表面內部的才是真相。

迄今為止,人類在戰爭中使用原子彈的國家只有美國對日本,而且不是一顆,單從這一點來講日本人是獨一無二的冠軍,可是這頂桂冠會讓日本人時時如夢魘般難忘,因為這裡面凝聚的血海深仇啊!

所以,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都在小心翼翼地做事,雖然表面看歷屆日本政府都為美國馬首是瞻,甘心做他的小弟做他的附庸,其實,他在為美國做事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了日本人自己的計劃,那就是以科技為依託振興經濟靠經濟強軍,戰後頭30年日本完成了經濟強國的計劃,現在日本正在逐漸走上快車道,那就是軍事強國,這一點我們在公開的資料中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可以肯定地講,依照日本現在的科技實力,造出原子彈就是分分鐘的事,而在整個軍事領域,日本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全球,他的軍事實力都是名列前茅的,自從安倍上臺以來,日本企圖突破和平憲法的腳步越走越快,加上中日之間因釣魚島問題的矛盾不斷升級,這無疑為日本政府提供了絕佳的契機,本來日本作為戰敗國他是沒有資格跟中國討價還價的,他也明白,但他必須這樣做,因為這一切其實都是日本人的煙幕彈,他把問題擴大化其真實目的就是想讓美國人知道日本可以為美國衝鋒陷陣打頭陣去對付中國,而對付中國就需要軍隊,需要高科技的武器,需要飛機,大炮,軍艦,坦克甚至需要原子彈,所以說日本人的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逐步地落實,我們常說日本軍國主義思潮在日本已經復活,這從安倍自做首相以來他的支持率上就能看出端倪,在整個日本國民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個已經死去的大東亞共榮圈。

而美國出於全球戰略佈局的需要,他既支持日本抗衡中國但對日本的野心也很擔憂,雖然當年為了控制日本的野心美國的日本搞了個和平憲法,儘管美國的本意只是想把日本當作美國的提款機,但是隨著美國介入全球事務的範圍越來越廣,確實力不從心,而有錢又聽話的日本就變成了美國在亞洲扔不掉的柺棍,特別是在對付中國方面,還越來越用著順手了,雖然美國在日本常駐的海空軍力量有4萬之眾,但面對中國這樣一個軍事大國,經濟大國,人口大國,這點軍隊也只能是杯水車薪,他這住日本的4萬多美軍統治日本人還可以,跟強大的中國海陸空軍比起來,這點軍隊是毫無作用的,對於這一點美國人也是心知肚明,所以,逐漸的美軍就放寬了對日本軍隊的管束,而安倍正是利用了美國這種心理,默默地完成著自己的計劃。

上面說的這些表面現象的背後,才是日本真正的目的,一突破和平憲法,二恢復正常國家地位,三再一次變成軍事強國,當這一切都變成現實的那一天,如果那時美國衰敗了,日本也就到了跟他算總帳的時候了!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探討,批評,指正!


楊保國66


據統計,二戰中,日本軍民死亡的數量加一起,還真是有200萬之多。

除了正面戰場慘烈的廝殺外,本土的老百姓也遭了大難。比如“東京大轟炸”中,美方指揮官曾輕蔑的說:“要把日本炸回石器時代”。此時,日本已經燈枯由盡,不提石油、鋼鐵、橡膠等戰爭資源,連天皇吃飽飯都有點成問題。

到了1945年8月,美軍索性拿日本老百姓做了“活體”核試驗。“小男孩”和“胖子”直接炸死241309人,炸傷313041人(多數在十年內痛苦死去),還有大約800萬人無家可歸。

然而,七十多年來,日本既沒怎麼敢提及過“你美國應該給我們的原子彈受難者道個歉”,也沒組織過“東京大轟炸受難者向美國政府索賠”的類似活動。而是一直兢兢業業的當好小弟的角色。甚至在日俄爭議的“北方四島”問題上,日本被俄羅斯反覆愚弄,美國只是袖手旁觀(沒好處撈,還容易激怒毛熊,介入的性價比太低),安倍晉三也不敢撒個嬌或者“耍個小脾氣”讓美國幫自己出頭。

此處,提個小插曲。2016年5月10日,白宮發佈,奧巴馬月底的訪日行程中,有去廣島參觀廣島和平紀念館,並發表演講的安排。消息一出,引得各方開始不斷猜測,美國總統廣島之行尚屬首次,還特意去這麼敏感的地方發表演講,不會要針對二戰時對平民的傷害做出道歉吧?尤其是日本媒體,顯得特別激動,紛紛開始拿這個說事兒,蹭熱度。

沒多久,白宮趕緊補充了一段話——各位,你們真的想多了。我們那兩顆原子彈是正義性的,自然不會對日本道歉,今後也別指望“道歉”相關的事兒。此訪問目的是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所有遇難者,倡導“無核世界”。

拋開那些客套話和外交術語,說白了就是:美國曆屆政府從未後悔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威懾力大大縮短了戰爭的進程,使戰爭得以儘早結束,讓聳人聽聞的“一億玉碎”沒有真正實施。因此,原子彈避免了更多的傷亡和經濟損失,甚至幫助保全了日本的“大和民族”,所以,某種角度上看日本還應該表示感謝呢。

(下圖,演講當日,一名原子彈爆炸倖存者和奧巴馬激動的擁抱。真不知道此時,這兩人是分別是怎麼個心理活動?旁邊的光頭好尷尬的表情....)

的確,原子彈確實殺死了許多人,但也拯救了更多的人。

不然,按日本軍部“一億玉碎”的計劃,一旦美軍駛入日本近海,瘋狂的日本人會如螞蟻般自洞穴湧出,用“特供”的形式衝向灘頭附近的美國艦船。接著是城市攻防戰、巷戰,此時,一億日本軍民會用各種改裝的,甚至自制的古怪的特攻兵器,發起“萬歲衝鋒”,“玉碎”在海洋、沙灘、田野和城市街區之間........沒準真把自己給造的亡國滅種了。

之後,隨著冷戰開始,中國大陸形勢的變化和朝鮮戰爭,美國對日本由壓制變為了扶植。

首先,美軍並沒有問罪天皇(只是逼著天皇承認自己是人不是“神”),保留了天皇的地位,這使得不少日本中上層人士對美國充滿感激。

二戰後,美方拉著裕仁天皇進行環日本巡遊,很大程度上是向日本老百姓在“科普”——這個四肢短小的男人是跟你我一樣的”人“,不是用來效忠玉碎的“大神”。全國各地老百姓竟然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天皇,可不得激動壞了,而且,這個機會還是美國爸爸提供的。

我之前教過一個日本老教師,她是戰後出生的第一代,曾提及過相關話題。在她的認識裡,自己父母,也就是經歷過戰爭的那一代對美國的印象好壞參半,竟沒有沒有完全仇視的;到了她們這代和她們的後代,除了一絲嫉妒外,美國簡直就成了榜樣般的存在,妥妥的正面形象。

個人感覺,很大程度上是物質誘惑和各種軟實力的作用的結果。

在日本人準備“玉碎”的階段,美國大兵和美國政府被日本軍部嚴重的”妖魔化”,給描述的如同嗜血吃人的禽獸一般。

然而,當美國兵佔領日本後,發現他們不但不猙獰,反而成了最體面的交往對象,甚至理想的擇偶對象,實在不行,當小三小四都樂意。

在日本戰後物質最為貧乏的時候,美國給了日本大量的食品和生活物資,小朋友們在家裡吃不到飽飯,在學校裡卻能夠得到美國提供的牛奶麵包。

吃著人家的洋米洋麵,拿著人家的軍事訂單,琉球王國也給改名沖繩縣,管轄權交給了日本政府(沖繩人拿的都是日本護照,幾乎跟主權歸日本沒啥區別了);國防也不用愁,有美國爸爸保護,儘可以安心發展經濟,搞搞科研,改善民生,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不過,也不全都是這麼“和諧”。比如,沖繩人對事故頻發的魚鷹戰機,和喜歡四處發洩獸慾的美國大兵,那是相當的有看法,甚至還成立了一些協會組織來抵制美國軍事基地。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美國的二棵元子彈,炸的日本的男人在美國軍政這個大流氓面前,變成永久的陽痿了。這也是美國的大兵在日本幹了日本的女人白乾。這還是日本的首相為什麼在美國的總統面前只能是條聽話的小狗。日本男人這種失去自尊的病態心裡,讓日本那些心存軍國主義不死心的鬼兒們,對二戰侵略過的國家,它們使終不願把這些國家的人民當人看。日本多數這種欺(仁善)軟怕硬的奴性不改,亞州各國正義的人民,很難視日本這些拜鬼社的龜兒們為朋友的。中國黨政軍民的仁善,不代表是軟弱。二戰時期的中國軍民,在偉人領袖毛主席領導下的黨政軍民在一窮二白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不怕沒人性的日本軍。能夠團結國民黨軍隊打敗日本。現在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開始富強起來的中國軍民,在強有力的習主席領導下的黨政軍民,更能團結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發展的國家人民把中國建設好,讓世界變的更平安繁榮!


辰悟1


不仇恨?這個標題就是偽命題!日本這個民族很有特點,他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化,唐宋時代學習了中國的文化,構成了他的隱忍禮儀謙卑文化底色,結合他們所處及其惡劣地理條件和環境,必須為生存而戰的絕望秉性,所以形成了他謙卑而暴躁的民族性格!美國學者寫了一本名叫《菊與刀》的書寫的很深刻。美國二戰時期對日本人的殘酷他們肯定記得,所以仇恨是必須的,但是,以日本的力量不能撼動美國絲毫能怎麼辦呢?發展,隱忍發展,以待時機。目前日本的第一個國家憂患還是生存問題,中國在近100年來,他是沒希望染指了所以他覬覦的地方應該是朝鮮半島,一旦他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個賬,應該就是美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