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收購價已漲到50元一斤!黃連怎麼種才高產?

一樹繁華


黃連,是一種用途比較廣泛的中藥材,這兩年,市場價格比較穩定。所以,許多農戶都喜歡種植黃連。但有的農戶苦於沒有掌握高產種植技術,所以,產量會比較低,經濟效益也不好。下面,我們就說說黃連的高產種植方法。



一、生物學特性

黃連喜廕庇,在弱光和散射光的環境中生長良好,喜高海拔、高寒冷涼氣候,在海拔1200~1800米的地區生長較好,對土壤要求較嚴,土壤pH值5.5~7、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好。


二、繁殖與栽培

1.繁殖方法:可用種子育苗移栽或無性繁殖。用種子育苗前應先對種子進行處理,因黃連種子是低溫型,有胚後熟階段,所以,收穫種子後應立即用溼潤細沙和種子按2:1比例混勻,進行層積處理,或置於山洞中低溫處理。

播種在10~11月進行,每公頃播種量60~75千克,將種子與20倍過篩細土拌勻撒於畦面上,播後覆蓋0.7釐米的細碎牛糞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再用木板輕輕壓實,蓋上一層茅草,第二年春季化雪後,除去覆草,3~4月長出2片真葉時,按株距1釐米進行間苗,間苗後每公頃追施稀薄糞水15000千克或硫酸銨75千克兌水15000千克,6~7月在根周圍撒一層1釐米厚的細腐殖土,8~9月每公頃再追施油餅粉750千克和幹牛糞2250千克,第三年春季化雪後,再追施一次稀薄糞水或硫酸銨液肥,三年生種苗即可移栽。



無性繁殖可在7~8月間採摘3~4年生萌發的分枝,或收穫黃連時留取連根莖苗進行繁殖,一般採取穴栽,株行距為15釐米x15釐米,穴深6釐米,栽後覆蓋肥土或細腐殖土於根部。

2.栽培方法:移栽前要選地、整地,選擇早晚都有斜射光、坡度20度以內、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高含腐殖質的地塊作為栽種地,選地後隨即選擇晴天翻地整地,耙平,作成1.7米寬、15~20釐米深的龜背形高畦, 四周開好排水溝,然後開始支架搭棚,棚高1.7米左右,坡度60度左右,然後將燻土平鋪於唯上,厚約20釐米,最後在棚的四周編起籬笆,通常在春季化雪後、以及6月或9~10月進行,移栽宜在陰天成雨後進行,移裁前應將移栽苗的鬚根剪去一部分,並用水洗淨,稍晾後按株行距10釐米x10釐米移栽,然後覆土壓實。移栽後注意及時補苗,頭兩年每年除草3~5次,以後每年兩次即可,最後一年可不除草,除草時注意勿傷根。



移栽後2~3天,可追施一次稀薄的豬糞水,當年9~10月和以後每年3~4月和9 ~10月各追肥1次,春季每公頃追施糞水15000千克或硫酸銨75千克拌細土撒施,秋季以廄肥和火土灰、油餅、鈣鎂磷肥拌勻腐熟後撒施於畦面,每公頃30000千克。第2、3、4年施肥後,應配合培土,用細腐殖土均勻撒於畦面,厚約1~3釐米;若抽出花薹,應隨時除去。另外,應加強蔭棚管理,移栽當年,控制80% ~ 85%的廕庇度,第二年逐步調整至60% ~ 70%,第四年應減小到40%~50%,第五年應拆除棚上覆蓋物,以增強光照,抑制地上部分生長,促使養分向地下轉移。

3.病蟲害防治:黃連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白絹病等。

(1)白粉病:為害葉片。主要症狀是初期葉面出現灰白色斑點,並有粉狀物,以後逐漸變為水漬狀褐色斑點。發現病株後用0.3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每週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適當增加光照,及時排除積水,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銷燬,並用石灰水灌穴。

(2)炭疽病:為害葉片。主要症狀是初期葉面出現油漬狀小點,逐漸形成中間灰白色,邊緣紫褐色的病斑,後期病班中間出現穿孔,葉柄上也出現紫褐色病斑。發病初期可用1:1:10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每週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發現病株,立即除去,並用石灰水灌穴。

(3)白絹病:為害根莖、葉片。主要症狀是葉面出現紫褐色或橙黃色,逐步擴展至全葉,枯葉上有白色絹絲狀菌絲和小菌核,初為乳白色,後變為淡褐色、紫褐色,根、根莖腐爛。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用石灰水灌穴,發病後用50%退菌特500倍液噴霧,一週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

以上就是黃連的高產栽培技術。運用此技術栽培黃連,每公頃幹品產量可以達到3000公斤左右。



綜上所述,黃連的價格比較穩定,值得種植。不過,黃連的種植與其它藥材的種植相比較為麻煩。你可以依據自己的技術水平做出“種”與“不種”的選擇。


老胡說三農


中藥店可能50元只能買100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